家庭教育中妈妈是救火队员、福尔摩斯、黑脸包公,她神一样的存在

孟母三迁,孟父在哪里?
岳妈刺字,岳爹在哪里?爸爸去哪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家庭教育中,为什么大多数是妈妈负责教育孩子?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教育的主导者、执行者。

分析原因,妈妈们都,更看重孩子、心更细、心气也更高。

我们家就是这样的角色分配,妈妈是孩子教育的主角,爸爸负责“猪队友” 的角色!

要问为什么?

因为,爸爸怕麻烦!可是,妈妈,就不怕麻烦吗?

随时待命的救火队员

孩子小时候,如周末我加班,轮到爸爸在家看孩子。

他就会给儿子一台电脑或是iPad,让儿子玩游戏,儿子安静的玩游戏,他就可以干点自己的事了。

遇爸爸带孩子上课外班,路上在车里,爸爸给儿子放的是“植物大战僵尸”的音乐。

我发现时,儿子已经嘴里在哼着“植物大战僵尸”的调调了。我像个救火队员一样,约谈“猪队友”,叫停儿子玩游戏。

我迅速在网上,买了《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的CD放在先生的车上,替换掉了“植物大战僵尸”的音乐。后续又补了黎春阿姨播讲的《鲁冰逊漂流记》、《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等。

将黎春阿姨播讲给孩子的全部的故事CD都买了回来,放在家里、车里。先让孩子听故事,同时引导他阅读相对应的这些故事的书。

在教育儿子上,“猪队友”一般做不出“雪中送炭”的事,连“锦上添花”的事都少有,只盼他不要“釜底抽薪”就好。

有这样的队友,妈妈们怎么能不在孩子的教育上“单枪匹马”的往上冲呢!?

一秒变身福尔摩斯

孩子在与大人的相处时,很会看“眼色”,并不断的试探大人的底线。孩子小时候,是没有对错概念的,只有利弊的概念。我怎样做,才能让大人的底线,再降一点,我好再多吃一块糖。

孩子小时候,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没有养成,因为小时候,奶奶带的时间比较多,奶奶太好骗了!回到爸妈身边,他也如法炮制,但只能骗过爸爸,妈妈在场时,他一定会被揭穿。

香皂是干的、洗手液按压口处还结着昨晚洗手时压出的洗手液的凝固残液,手上没留下洗手后的清香!

放学接他时,只要看他一眼,就知道会不会被老师留家长,大概是因为什么。是跟同学打架了;是谎称肚子疼,逃课间操了;还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耍活宝”了……。看看他的脸,瞧瞧他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个七八分了。

半夜被窝里,偷玩iPad;自主阅读时,少字、丢段、落章节;

把钙片扔在楼道里,谎称吃了……他能骗过爸爸的事,骗不了妈妈。

我开始也会想,是不是我小的时候《福尔摩斯》读多了,还是,我是个被美术专业耽误了的,侦探苗子!好吧,我想多了!

儿子多次问我,为什么他背后做的事,妈妈全知道?儿子再大点时,他甚至怀疑,我在他身上安装了窃听器。

我跟他说,孩子是绝对,不能跟父母欺骗的。总有一天,你需要我们为你证言时,你得让爸妈,有底气的说出:“我相信,我的孩子,不会干这样的事,我了解他,他不是坏孩子!”。这份底气和信心,是要你给爸妈的!

老天赋予了妈妈们,一种独特的能力,就是能秒懂自己的孩子。

骗谁,都不要骗自己的父母!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背叛了你,至少你有父母站在你背后,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父母会相信你,会陪着你度过黑暗的寒夜。

儿子,别剥夺爸妈,相信你的权利。不要骗大人,大人不傻,大人不好骗,他们选择被你骗,只是因为太爱你了。

妈妈感激一切对你好的人,我尊重他们,与他们交往时,妈妈会带着敬意,哪怕是比妈妈年纪小很多的你的年轻的女老师,所以大人们不想当“福尔摩斯”,想选择相信你!

当然,针对以上事件,我也趁热打铁的,给儿子推荐了,《世界第一少年侦探团》系列、埃勒里·奎因的《少年逻辑思维小说》系列。不怕他有反侦查能力,就怕他伤了爱他的长辈们的心。

女版的黑脸包公

你们家孩子怕谁?

有人会说,为什么要让孩子怕我们?我们可以跟孩子做朋友啊!

那你的孩子,一定很乖巧懂事,真好!我也想要一个!但,我养的是儿子!

在没我儿子之前,我觉得自己小时候,不是个乖孩子;有我儿子之后,我豁然开朗,原来,我做小孩时,是天使啊!

人是要存“敬畏之心”的!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父母的敬畏。

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有来处;父母不在,我们只剩归途!

孩子,特别是男孩,还是要有个能“镇得住”他的人。对父母的“怕”,其实就是孩子的敬畏;无论天涯海角,孩子心理装着边界,具象的说,这个边界就是父母在。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春节要回家看父母了,你会急救式的去健身房,想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家门口;会突击式读完,因工作忙搁置了很久的书,一日不读书,则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你怕老妈看出,你已经有一段时间不阅读了。瞧!“怕”父母就是这样的存在。

神一样的抓娃娃机

敏锐嗅觉,当妈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穷尽身边的所有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看过世界,开过眼的孩子,才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迅速反应,预见问题,分析原因,找解决方案,处理,给时间。不等不靠,专家只能给建议,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有排异反应,都要依靠妈妈来拿捏。至少在孩子未成年前,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平常心,孩子越早出现问题,越是好事。趁着,你还年轻,他还小,事儿还可控,正是教育的好时机。对孩子的教育,高标准严要求;对教育的心态,平常心,放轻松。

家里心细、心气高、重孩子的,必然会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角。

也许是妈妈,也可能是爸爸。比如,著名钢琴家郎朗的父亲,人称“朗爸”;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卿的父亲,都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主角。

那么你们家的教育主角,是父亲还是母亲?

家庭教育的主角真的不好当

1、孩子出问题都是你的事

因为你是孩子教育的主角,孩子一旦出了问题,你就是第一个背锅的。

主流的教育理论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还记得2017年出品的纪录片《镜子》吗?

内容确认撼动人心,但我还是,有种“躺枪”的委屈,你有吗?

2、孩子表现好,都是他自己的努力

上学期开学,儿子五年级了。我再度鼓励他,竞选班干部。我不是“官迷”,但我看重当班干,可以锻炼孩子,给孩子自信。

最终,儿子竞选上了学习委员,还当了语文课代表。在学校艺术节的诗词大会上,儿子朗诵的《出师表》得了一等奖。

为此,奶奶请吃饭,姥姥奖励大红包,大家夸孩子努力,是好孩子……!

我看着家人围着孩子,听着他们对儿子的夸奖,疲惫的坐在“场外”。

3、 指挥的人太多,他们并不参与教育,甚至很少跟孩子在一起。

对孩子的教育,指挥的人太多。

他们,前不分析原因,后不考虑结果,只要求;他指挥、你执行。

春节回家,我弟弟,儿子的舅舅,跟我发了通脾气,说我把孩子教育的“傻”了。舅舅带儿子去商场,置办年货。进门时,儿子为后面的人,扶了一下门。怎奈,后面一行四人,没有一个人,去接儿子手扶的门,他们进去后,儿子看后面又过来人了,就又等了一会儿,接着,给后面陆续进来的人扶门,先进去的舅舅,在里面看着儿子,为后面人扶门,的全过程。进来的人,没有一个人,对儿子说谢谢,甚至有没看他一眼。儿子如一个“小门童”立在那。

舅舅心疼外甥,回来就跟我急了,说我把儿子教育“傻”了。儿子忙帮我辩解说,自己读过刘一达爷爷写的《北京老规矩》的书,里面讲了要给后面的人扶门(挑帘儿),自己并不觉得,这样做是“傻”。但弟弟还是对我怒目而视。

家里老人过生日,四代同堂,准备落座吃饭时,儿子一直在旁边等着,大人们都落座。太奶奶招呼儿子去坐,儿子说,等大家都坐下,他再坐,因为他最小。奶奶向太奶奶解释,我和先生给儿子定的家规有:吃饭时,大人没落座,小孩不能先坐下的规矩。太奶奶责怪我们“虐待”她的重孙子,说不能把儿子管的太严,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因是长辈训话,我和先生只能乖乖立着听训,不好辩解。

儿子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理想,向姥姥电话汇报期末考试情况后。第二天我便接到了妈妈的指导电话,要求我把儿子的课外阅读停掉,让儿子好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课内主课。我跟姥姥分析说,儿子数学没考好的原因;4分丢在了计算上,5分丢在了审题上。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帮他提高审题的能力。

姥姥以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式总结:孩子数学分数不理想,说明当妈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好吧,我反省!满纸育儿史,一把辛酸泪!

教育主角难当,但又不能不当。

儿子气人的本事,是绝世无双的!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对于这句话,我很有体会!

有时候,他惹毛了我,我也会大声喊,臭小子!我诅咒你——以后有一个像你一样的儿子。然后我就在你教育他的时候对他说;“乖孙子,不用听你爸的,你不上学不工作,奶奶也能养得起你!”。

罢工!老娘——不伺候了!别担心,我也就是说说,过个嘴瘾,图个一时痛快!你不撑着,谁能替得了你,有能替你的人,你也不可能成为教育主角。

偶尔,请“猪队友”管一天孩子:书法练习从100字,减为10个字;朗读从每篇文章读三遍,减为一遍;持续每日必做的口算也给免了……。到了晚上,儿子还会跟你商量,妈妈,明天还是请爸爸,管我的学习好吗?。

“领导”长辈,埋怨你,没把孩子教育好;“同事”队友孩子爸,总是拖后腿;“客户”儿子,不买账。我这是憋着一口仙气,坚挺着呢!

呼吁!

请多关爱:教育的主角们正在咬着牙、硬着头皮,冲在孩子教育阵地最前线!

请多分担:孩子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教育环境和标准。请分担一下孩子教育的重担吧!毕竟,教育主角倒了,可就得——你挂帅上阵了!

请多理解:教育孩子这事,没有“成功”。教育里“好”是没有标准的。掏心掏肺、流血流汗,不容易啊!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订阅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