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生工程33項“菜單”敲定

蚌埠新聞網訊 (記者 陳瑤 通訊員 屈建文)在市民身邊,一大批新的民生工程項目已經啟動了。昨天,淮河晨刊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今年民生工程的“菜單”已敲定,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今年我市繼續執行33項民生工程,但內容與去年相比有很多不同,新增6項,調整1項、合併2項,退出5項。

新添6道硬菜,期待不期待?

養老問題是老齡化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智慧健康老人產業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一把鑰匙。今年我市就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智慧化建設”列入民生工程中,圍繞“老有所養”,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智慧養老試點,推行智慧養老機構創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建設、市級智慧養老綜合平臺整體建設、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智慧化融合發展四類試點模式。

除了養老,“智慧學校建設”也作為新增項被列入民生工程。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市以貧困地區、偏遠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為重點,實施智慧學校建設,配備必要的設備,完善網絡基礎設施。

為了留住人才,激發廣大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我市將“就業創業促進工程”也列入民生工程,圍繞“穩就業”要求,通過強化就業服務對接、推進創業平臺建設、落實補貼政策、加強就業託底安置等,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

列入民生工程的“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程、水環境生態補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程是要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帶動發展產業,推動貧困戶增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水環境生態補償是圍繞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做文章”,加強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等,促進水生態更加美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充分利用已建成的農產品質量快速檢測室,加強源頭監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皖優農品質量追溯體系。

多個項目撤併調整

與去年的民生工程相比,今年的民生工程除了新增內容,還有一些撤併項。比如,在對農村低保對象、殘疾人等救助基礎上,增加困難職工幫扶內容,將困難人員救助工程調整為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工程。

今年的民生工程將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與公共文化場館開放2個項目,合併為文化惠民工程。同時,將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中的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調整出民生工程實施範圍。

我市已連續多年實施民生工程,有的項目已經光榮地完成了任務,去年的民生工程有5項退出了今年的民生工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已健全,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已常態化運行,農產品食品安全工程任務已完成,調整不再列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就業扶持工程已分別納入新增項目統籌實施,不再單列。

25項民生工程繼續惠及百姓

在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養老保險、棚戶區改造等多個領域,民生工程已經惠及千家萬戶,今年我市將繼續執行去年民生工程中的25項,切實解決廣大老百姓的民生需求。今年繼續執行的25項民生工程包括,繼續實施黨建引領扶貧工程,資產收益扶貧工程,“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健康脫貧兜底“351”和“180”工程,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貧困殘疾人康復,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智慧醫療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婦幼健康、計生特扶和職業病防治,學前教育促進工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利薄弱環節治理三年行動,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棚戶區改造,城市老舊小區整治等25個項目。

文章轉自:蚌埠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