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山没水的乡村怎么振兴?

小花177556801


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风景,乡村本身就是风景,观念一变天地宽。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发展乡村旅游的个人观点:

一、乡村振兴最大的资源一是土地资源,二是劳动力资源。

陕西的袁家村发展的如日中天,十分兴旺, 成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典范。其所在的位置就属于没山没水的情况。虽然离昭陵很近,但其发展并不是完全利用昭陵的特殊影响力。其主要发展的就是通过集体经济,主打关中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民俗体验,精品饮食。针对城市游客,提供最传统的特色饮食。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打造出袁家村这一个闪光的旅游名片。

二、科学的规划和专业的经营模式非常重要。

不是有山有水才能发展乡村旅游。这方面有许多不成功的例子。但成功的经验更加可贵。三门峡的陕州地坑院开发的就非常成功。地坑院也是属于黄土塬上,人们世代居住在地坑院里,山水景观一点儿也不突出,甚至还属于欠缺型的。但其独特的传统民居形式,属于绝佳的旅游资源。当然了,地坑院也不是陕州独家才有。但陕州人发现并认真发掘了这一旅游资源,依托专业力量,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专业的运营管理,脱颖而出,成为豫西地区成功的明星景区。

三、乡村当地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农耕体验,都是绝佳的旅游资源。

有人生活居住的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习惯,风俗人情,不同的生产方式就有不同的农事体验,还有各种带着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手工艺制作等等,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整理,都是很好地旅游资源。

四、单纯依托山水资源,极易造成同质化的景区。

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极易出现同质化现象,一哄而上同样的项目,房屋外观一律徽式风格等同质化现象已经出现,在一些方面甚至还十分突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一定要善于发掘、研究地域性的,最具乡土味的东西。最接地气儿的,就是最有开发价值资源。


全域乡村


我这边有这样一个村,村里土壤不肥沃,水利条件也不好,种粮食收成不好,跟题主说的没山没水很相似。种植不赚钱,养殖没人干,农村最基础的两项产业都不理想。

最后,这个村村干部联系了县里的一家外出劳务公司,在村里开了一个劳动技能培训班,把村里的劳动力,包括男的女的,分批送出去打工,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反正就是经常跟县里这家劳务公司合作的企业,起码工资工作相对来说都有保证。时间长了,有的能力强的,慢慢成了企业的主管,经理,车间主任,还有的在城市里自谋出路,干死了百货批发的生意,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家乡,都会把在外务工,经商的经历给村里的人交流,每年过完年走的时候,都会带走一部分村里的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村在外的人,越来越大,日子也越过越好。这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百货批发村,村里家家户户干百货批发,有在大城市的,有在小城市的,最不济的也会在县城或者乡镇干个超市。

我的意思就是发展外出劳务产业。既然家里没山没水,何不去外面闯到江湖,树挪死,人挪活,既然不能靠土地吃饭,那就靠技能,体力,脑力吃饭,人生一样精彩。

我是润泽辽夏,三农领域创作者。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润泽辽夏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非常关注,乡村旅游也是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并非适合所有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提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无论有没有条件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的方向,仿佛乡村旅游业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随便建几个农家乐,开几个特色种植园就会有大批游客,有大把的钞票进来一样。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乡村振兴过程性,切忌生搬硬套,不结合当地情况,盲目跟风。为什么有很多特色镇,特色村运营不下去,甚至破产?发展旅游业是需要很多条件的,首先要有特色山水,有特殊民俗,有文化底蕴,有特色产业,有值得一游的旅游资源。其次,村庄的地理位置要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靠近大城市周边,以上条件都具备才可以能吸引足够的客流,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农业产业的发展才是基础和关键。农业就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在农产品及其加工上做文章。农业发展要使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推广优质的农业品种,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具备卓越的市场意识。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为基础,来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的农业体系,最终实现农业工业化。当乡村有特色产业,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村民富足,环境优美,乡村自然会对很多人产生很大的成吸引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炊烟渐远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是大的方向和趋势。乡村振兴是面对整个乡村来说的,具体到每一个乡村,实施情况是不同的。乡村振兴不是每一个村都要振兴,有一些乡村是要走向消亡的,有一些乡村短时间内还有少数人居住,有些乡村将来土地可能要全部流转,要区分不同乡村发展实际,采取精准化的振兴方案。

若是一个地方,还有不少人生活在乡村,短时间内很难大幅转移,即使没有山没有水也有振兴的必要。再说,振兴也是分为很多层次的。没山没水,总是有人,有土地吧。乡村最大的资源是人,其次是土地。有人就提升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向城市转移;留下来的可以从事规模种植或养殖,从事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表面看从事农业生产不赚钱,但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还是有市场的。

在人力资源中,带头人最为核心,不论是到外面务工经商,还是在家带领群众致富,没有这样的人才,走向共同富裕基本上空中楼阁。

像我国很多乡村发展的不错,最大的资源不是体制、政策,而是带头人。


乡之光


关于没山没水的乡村怎么振兴,如果你想听方向,我现在就可以给你胡扯几个:

1. 如果你在大城市郊区,你能不能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吸引城市人周末来你这儿摘摘菜和水果,然后让他们在你这儿住一晚上,吃吃农家菜,走的时候顺便再带点你种植的农产品?

2. 如果你的技术过硬,你能不能搞设施大棚,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获得高额回报?

3. 你能不能搞有机农业?现在超市里的有机农产品价格都贵上天,一斤黄瓜都几十块。你能搞好卖给超市绝对可以赚钱。

4. 你能不能搞家庭农场?通过规模化的种植,即使每亩地只赚几百块,最终也能赚到钱,因为面积够大。

看看是不是都还可以。但是实际上,能把以上任意一种模式搞好的人寥寥无几,个别人当然有可能成功,但是想以个别人的成功来讲乡村振兴,显然异想天开。所以我开头就说了是胡扯。

也许哪天,当放在你面前的有几条路,你既不愿进城打工,也不愿考公务员,也不想进公司当白领,只想回村当个农民。这时候,离乡村振兴也许就不远了。


病虫防治and农业科普


没山没水,谈乡村振兴,如果在一线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且处于旅游大环线,可以考虑乡村旅游或者田园综合体。

否则,只能从产业发展方向,踏实做农业或者特色小镇方向的产业链。

袁家村内核是“集体所有制”,开发企业的带头大哥,如果做不到郭裕禄这样的号召力,就不要去学袁家村。

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如果有泛旅游产业链方面的任何问题,我们一起探讨。





旅界说市


没有山没有水的农村怎么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入手。

第一,看看你们村有什么特色产品或是手艺,可以大力发掘,打出品牌,赢得市场。

第二,可以种植大棚,这几年国家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很大,比如无息贷款,免费培训,可以搞大棚致富,我们这儿有好多靠这个致富的,

第三,种植大棚以后,种植一些特色产品,弄采寨观光农业,这样可以提高知名度。

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民就可以在生活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辰一晟


那就发展科技农业水肥一体化,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打造品牌农业




农业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没山没水,有地有产业,有花,有蜜蜂,这就是特色。看下图:











金花茶哥


没人的乡村,留不住人的乡村,谁来振兴,振兴给谁,给乡村基层干部吗。发展以人为本,振兴要先解谁来干,为了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