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戲劇老藝術家走進盧氏“送戲下鄉” 引全國戲迷趕場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4月10日下午,在革命老區盧氏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興賢里社區,“文藝輕騎兵助力脫貧夢——深入基層送歡樂走進盧氏慰問演出”在這裡舉行,來自甘肅的範玉萍見記者採訪,激動地問她的偶像“拴保”、範軍他們啥時候來。

在演出現場,上萬戲迷翹首以盼,他們中間大部分是盧氏縣當地的居民,除了興賢里社區以及縣城的居民,不少戲迷專程從各個鄉鎮趕來,有的甚至從全國其他地方遠距離慕名而來一睹老一輩藝術家的風采。

(圖/張嘎攝)

走進“尋常百姓家” 老藝術家親自獻唱“不是夢”

春和景明,楊柳依依,依山傍水的盧氏縣在4月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繁花似錦。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進一步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由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中共盧氏縣委宣傳部主辦的“文藝輕騎兵助力脫貧夢——深入基層送歡樂走進盧氏慰問演出”活動於4月10日在革命老區盧氏縣舉行。

“為了早點佔位,上午11點就開始燒湯,1點都來了,希望能早點見到老‘拴保’。”來自盧氏縣範裡鎮東溝村的村民吳改雲告訴記者,“‘拴保’那麼大年齡為我們演出,我和村裡的鄰居早早都來了。”

66歲的範玉萍在現場握住李樹建的手,激動地說:“在微信上看到你們要來,我前幾天坐上火車就來了。”範玉萍是甘肅人,年輕時不但喜歡聽還喜歡唱,還專門學過一段時間,經典選段都能唱幾句,她的女兒嫁到了盧氏,“我來一方面想親眼見見自己的‘偶像’,一方面和女兒團聚”。

興賢里社區的居民李亞民佔據了“地理優勢”,坐在自家陽臺上就能看演出,他告訴記者,“我們原來的家破得很,逢颳風下雨更陰冷潮溼,現在好了,政府給了100多平的大房子,還給安排了工作,真是老了享清福了。還給舉辦這麼好的演出,鄉親們幾天前都傳開了。”

4月9日上午,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帶隊,王善樸、柳蘭芳、楊華瑞、賈廷聚、虎美玲等豫劇名家,走進了盧氏縣橫澗鄉營子村84歲的李銀行和41歲的王犬紅家中慰問,現場為他們清唱了豫劇經典名段《大登殿》、豫劇《朝陽溝》選段“我堅決在農村幹他一百年”、豫劇《南陽關》等拿手好戲,兩戶村民樂開了花,“沒想到平時只能在廣播上聽到的豫劇名家會到自己家裡來,在我眼前唱戲,簡直跟做夢一樣”。

用穿透半個世紀的聲音共話時代發展

在下午的深入基層送歡樂戲曲專場演出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和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範軍,以及老藝術家王善樸、柳蘭芳、楊華瑞、虎美玲以及河南豫劇院二團著名演員李根旺、趙京、邵富友、連彩芬、邵文霞、崔慧敏、張亞鴿等,輪番登場為盧氏的父老鄉親們表演了精彩的拿手好戲,受到了當地幹群的熱烈歡迎,現場上萬人觀看了演出。

大河網記者從河南豫劇院瞭解到,主辦方本來擔心王善樸身體不好沒邀請老人家來,但是他堅持一定要來。“我今年91歲了,能為老百姓服務的日子越來越少了,我一定要來。”王善樸告訴大河網記者。

豫劇表演藝術家虎美玲說:“很高興能到老區盧氏來演出,相對於幾位‘80後’‘90後’老藝術家來說,我算是年輕演員,我更應該多到基層來,為老百姓送戲上門。”

李樹建也被現場的氣氛感染,他說,“我在三門峽劇團工作了10年,曾經到盧氏各個劇團演出過,這次來了之後,村民握著我的手說,曾經演出的木桐鄉現在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一位70歲的老人說,黨和政府比我們的兒女給我們的都多。這讓我更堅定了信念,戲曲走進民間就生,離開老百姓就亡,創作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作品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我們要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講好河南故事,為黨的戲曲事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盡情盡義、盡親盡孝,為出彩河南做出應有的貢獻。”

對於老藝術家們不顧年事已高,山高路遠,一路舟車勞頓來到現場傾情演唱,盧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郭軍文十分感動,他說:“他們德高望重、德藝雙馨,不要一分錢,來給我們現場義演;他們歷久彌新,穿透大半個世紀的聲音,深深影響了中國幾代人;他們紮根基層、深入群眾,用戲曲這種方式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助陣,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據瞭解,這支“文藝輕騎兵助力脫貧夢”慰問演出團,還將繼續深入基層一線,走進河南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