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份称赞是给孩子最猛的“毒药”

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正在改变,从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到现在的学会更多包容与称赞,从约束和管控升级为了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性格和心理,说明大家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有一部分的家长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过分的吹捧孩子。这样的场景大家都见过,在商场的餐馆里,一大家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满眼放光的看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饭,兴奋不已地称赞孩子“你真棒”!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吃饭,难道不是一项必须具备的生活技能么?需要这样的表扬称赞么?


需要过份的表扬称赞么?


我们能理解现在父母的心情,在经历了小时候被打击、贬低的教育环境,现在自己做父母后就会非常迫切的肯定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能更勇敢、自信一些。

但随便的赞美,并不能给孩子树立优良的自信心。过分的称赞,反倒会让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受损,长大后出现自恋、敏感、脆弱等问题,变得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批评。

1、过分的表扬让孩子淡薄规则意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获取称赞的途径是什么?是不是需要完成一项之前没有实现的突破,又或者完成常人无法完成的项目后才获取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呢?这就是规则,如果表扬来得太容易那么谁还会去重视规则呢?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以后,淡薄规则的意识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2、草率的表扬让所有人失去判断能力。

为什么有些父母会给孩子草率的表扬?也许当时他只是在玩手机,而孩子刚好需要父母的一个肯定,为了避免孩子来打扰自己,就随口给孩子一个不经大脑的称赞。反正尽到责任了,而且总觉得孩子不会引发多大的事件,为了省事就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了,孩子的判断力养成该从何而来呢?


无论批评还是赞美都要适度


3、讨好型人格来自于无区别的赞美。

谁都喜欢听好话,过分的赞美让孩子容易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当他们发现只要自己做一点点小事,或者表现的听话一点,就能获得家长们的称赞和奖励,那么孩子就会努力去做一个主动讨好别人的人。主动地迎合其实对人生发展并没有太明显的助力。

4、速食化教育让赞美变质。

不知道是因为太多的文章在鼓吹赞美,在放大速食化教育的可行性,而让家长们忘记了陪伴和校正的重要,家长们过于渴求自己的孩子能变得更自信与自立,而不惜选择了激进的方法,但欲速则不达。


孩子的自信,不仅需要依靠外表,IQ、EQ


孩子的自信,不仅需要依靠外表,IQ、EQ等,还需要坚韧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毅力,还有持之以恒的抵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其实需要的不是接连不断的赞美,而是在受挫折时,父母发自内心的鼓励与支持。

1、一味地称赞,还不如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棒?

一定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他必须要会的:好好吃饭、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孩子的本分,也是他这个岁数必须要学会的技能并不是多厉害的事情,而当孩子做到了让家长们惊喜的事情,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件事情的不易和好在哪里?家长和孩子们都要冷静一点。

2、孩子表现好,可以再多问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

要学会引导孩子自我分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取得某项成绩时,家长们引导孩子学会分析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在多次的练习后孩子就能养成遇事独自处理的习惯,长大后就能受益无穷。


成功时给予拥抱,失败时给予肯定


3、成功时给予拥抱,失败时给予肯定。

成功时父母的拥抱让孩子更加自信,失败时父母的肯定能加固孩子强大的内心,帮助孩子们面对失败,并能在下一次失败的来临时,勇敢的去肩扛压力,跨越过每一次坎坷。

过分的称赞是给孩子最猛烈的毒药,它毒性不明显但作用时间很长,而且很难完全治愈。家长们注重的是帮助孩子,但一定不要忘记了教育孩子的初心,表扬和肯定只是帮助的一部分,更多的包容与协助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