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虎痴”许褚,为何在曹操死后就销声匿迹了?

用户3708573094


曹操死后许褚并没有销声匿迹,他在演义中还有两次出场。

第一次是曹丕继承魏王爵位,而临淄侯曹植却不来给曹操发丧,不仅每天同好友喝酒作乐,还大骂曹丕派来的使者。曹丕大怒,派许褚前往临淄捉拿曹植。许褚带着3000虎卫军直奔临淄,无人敢拦,杀掉了曹植一帮党羽,将曹植顺利捉拿回洛阳复命。

曹丕派许褚去捉拿曹植是有讲究的,这个任务只能由许褚来完成。

因为许褚是曹操的贴身护卫,深受曹操信赖,曾阻止曹仁单独会见曹操。曹操得知后不仅责骂了曹仁,还赏赐了许褚。

所以别说朝臣了,就算是曹操的儿子见到许褚也要敬畏三分。现在许褚又成了曹丕的护卫,曹丕让他前去捉拿曹植,曹植只能束手就擒。

第二次是曹丕南征孙权,许褚随军出征,为中军护卫,这是许褚在演义中最后一次登场。此战曹丕被徐盛大败,还折损了大将张辽,至此再也没有御驾亲征。而许褚是曹丕的护卫,曹丕都不上战场了,许褚自然就没戏分了。

历史中的许褚在曹丕死后继续担任曹叡的贴身护卫,统帅禁军,不久去世。曹叡追谥其为壮侯,也是对许褚这三代忠臣的肯定。

许褚虎背熊腰,为人憨厚耿直,在禁军中威望很高。而他武艺高强,精通剑术,手下的将士也很厉害,他带领的警卫部队中有十多人成为将军,数百人成为校尉。

不过可惜的是,护卫曹家三代的许褚并没有配享曹操宗庙,而典韦却享受到了这一殊荣,许多人为许褚而不平。而他的儿子许仪后来随钟会伐蜀,担任先锋,却被钟会以造桥开路不利而斩首示众。

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曹叡死后,曹魏政权很快就被司马懿架空了,而许褚是曹魏最大的忠臣,他手下又有很多人担任中层军官,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司马懿和他的后继者肯定不能厚待许褚的后人,更不会让他配享曹操宗庙。


石头说历史


《三国演义》中,曹操死后,“虎痴”许禇并没有销声匿迹,而又出现过两次,都承担着重要任务。


许禇,字仲康,沛县谯郡人,他的武器是环首大砍刀。在战斗生涯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多次在危急关头,力保曹操的安全。

下面咱们展示一下许禇的单挑战绩:



在许禇的战斗生涯中,他一共参加了20次战斗,斩杀有名号的敌将6人,无名号敌将10人以上,喽啰若干。

许禇共打过7次平局,分别是典韦、徐晃、吕布、赵云、马超、庞德,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他的另一次平局是遭到东吴两员猛将韩当和周泰的夹攻。

许禇参加过围殴3次,胜1次,败2次。

许禇被围殴3次,平1次,胜2次。

许禇曾经3次被张飞打败。还曾经与徐晃联手夹攻关羽,被关羽击退,算共输了4次。

许禇有三次被张飞打败,虽然有各种客观因素,但这是他永远无法洗白的污点。


许禇最后一次与人单挑,就是在汉中之战中遭遇到了张飞。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这次比较丢人,许禇喝多了酒,途中遇到张飞,勉强接战,被张飞一矛捅到肩上,翻身落马,狼狈不堪。

而张飞当年在失徐州的战役中,虽然也喝醉了酒,但“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对比之下,许禇比张飞差着一个境界。

曹操死后,许禇仍然出现过。

曹丕继位魏王后,弟弟临淄侯曹植每天与丁仪、丁廙兄弟二人酣饮酗酒,悖慢无礼。还骂了曹丕派去的使者。曹丕得知后大怒,派许禇率领虎卫军前去捉拿曹植和丁仪、丁廙。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禅让,篡汉称帝。听说吴蜀要联手对付他,曹丕先下手为强,集结重兵伐吴。许禇随军出征,负责指挥中护军,保卫曹丕的安全。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这是许禇最后一次出征,以后就再也没有露过面。

那为什么许禇消失了呢?因为在这次出征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这次战役中,独当一面“威震逍遥津”
的名将张辽战死了!

由于战前组织匆忙,战略意图也不明确,轻敌冒进,这次出征惨败而回。为了保护曹丕的安全,张辽奋勇掩护他撤退,却被敌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重伤不治而死。

这个噩耗给了曹丕一个严重的打击。曹操死后,夏侯惇就失魂而死,如今张辽又战死了,可以信赖的忠臣重将越来越少了。

许禇虽然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但战役的胜负毕竟要有运筹帷幄的帅长,而魏国此时严重缺少这样的帅才。如果主帅的战略战术策划不当,许禇虽勇,也难免陷入重围,遇到不测。

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曹丕就不再让许禇重新征战沙场了,而是做为威慑力量留在了国内。

一、震慑国内的反对势力。

二、做为军队勇武的象征。

三、不愿承担损失重将的责任。


馋嘴肥猫铲史官


说起《三国演义》中的曹魏猛将,我们首先想到的必是典韦和许褚。这两人都是曹操的护卫,都曾救曹操于危难,无论在正史上还是演义中,两人的名气都非常之大。特别是经过演义的大力渲染,两人在后世都成为了勇猛无敌,忠心不二的代表。其中典韦早亡,实在有点可惜,不过许褚却是活到曹叡时期,直到公元227年才逝世,在曹操死后,足足活了7年之久。不过有意思的是自从曹操死后,貌似这许褚也随之消失匿迹了,那么在曹操死后的7年间,许褚究竟干嘛去了呢?为何演义中就此没了他的身影了呢?许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此吾樊哙也”

曹操曾言许褚:“此吾樊哙也!”。说起许褚,他追随曹操比较早,自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便归附曹操,当时许褚因勇武而闻名乡里,被曹操引为宿卫,自此便开始了保卫曹操的生涯。最初有典韦为伴,自曹操征张绣后典韦战死,护卫曹操的大任便落到了许褚一人头上。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来,许褚曾多次救曹操于危难。据《三国志许褚传》记载:

“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

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曾发生在曹操与马超对阵之时:

“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时马超欲袭杀曹操,但因有许褚在一旁而不敢妄动。

后来曹操病逝,许褚闻之,竟痛哭到吐血,曹操能有如此忠心护卫之人,实乃人之大幸。那么曹操死后,许褚后来怎样了呢?

平淡余生

我们知道曹操死于公元220年,而许褚是公元227年才逝世的,那么在这七年里,许褚究竟在干嘛呢?还是在干他的老本行,在曹操死后,许褚又开始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了,不过曹丕作为守成之主,不像曹操一样经常外出征战,所以后来许褚也基本没有露面的机会了。据史料记载,曹丕称帝后,许褚被拜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余生算是过得比较平淡了,到曹叡上台后,许褚又被进封为牟乡侯,并赐其子一人为关内侯。

演义中的许褚为曹操而生,加之正史上的许褚在曹操死后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事迹,故在演义中,也随同曹操之死而销声匿迹了,而这样也更加突出了许褚“忠勇”的特点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曹操死后,许褚没有销声匿迹!

许褚,今安徽亳州人,与曹操属同乡。东汉末年,盗寇众多,许褚在家带领宗族年轻人为保护家族与盗匪作战。

197年,在曹操急需用人之时,许褚带上百人追随曹操。可能因是老乡,曹操当日就命他为都尉,主要负责自己的安全护卫工作。

(古代出生入死的人,往往是安排最信任的人当贴身侍卫,普遍安排两种人,一是老乡、二是本族侄子辈。担当此任者,不仅是需要武功盖世,忠心耿耿。也必须事无巨细、做到未雨绸缪!因怕篡位弑父,一般不让亲儿子担此大任。这也是,古代位高权重家庭,儿子见父亲也要通报的原因,否则侍卫照样对儿子不客气。)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称帝,封许褚武卫将军,继续负责宫中安全。封万岁亭侯。

(注意“万岁”这个词,古代有皇帝后,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能用的,皇帝更不可能封给他人。给他封了“万岁”这个词,足见曹丕对他的信任与尊重。)

227年,曹睿即位,许褚进封牟乡侯,去世谥号壮侯。曹睿也先后封许褚的三个子孙为关内侯。(古代侯爵分为20个等级,关内侯是第二,仅次于列侯)。

许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很少抛头露面。

211年,在潼关战场。如果不是为保护曹操而表现英勇出色,马超也不会指名道姓要许褚出战。当然也就没有今天大家熟悉的“赤膊上阵”这个成语。

 


碧水青山0


许褚从投靠曹操开始就被曹操指定为贴身护卫。"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正史记载许褚至少两次就过曹操的命。

一次是曹操近臣徐他等人要谋反杀曹,但是一直忌惮许褚,于是趁许褚换班下去休息的时候准备动手。巧了,这时候许褚感觉不太对劲,又回来了,看到徐他等人鬼鬼祟祟脸色不同寻常,当场杀了他们。

另一次是跟随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过河的时候曹操作死让大队伍先过,自己和许褚带的亲兵队一百多人殿后。马超抓住良机率军突袭而来,一百多人只有最后一只船,曹操坐在船上,亲兵队的其他人个个扒在船舷都想上船,船走不了,许褚拔刀砍掉了所有船舷上的手,船才开走。没开走多远,划船的船夫被马超射死,许褚一手用马鞍给曹操挡箭,一手撑船,硬是把曹操从鬼门关拽了过去,把河对面的大部队看得热血澎湃目瞪口呆。

但许褚的功劳不至于此,他还数次在攻城战中率先登城力战,以战功封侯。曹操死后,曹丕继续重用许褚为禁卫军司令。"文帝(曹丕)践祚,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厚焉。" 一直到曹丕死了曹叡继位,又进封乡侯。只不过曹魏势力在曹操生前就基本把江山打下来了,曹操死后,魏国皇帝很少亲自出征,武斗过渡到文斗,许褚作为禁军司令,也就很少发挥了。


金山在南


曹操死后,许褚之所以给人感觉销声匿迹,没有抛头露面,个人觉得:其一,三国后期许多新秀出场,许褚的最光辉时刻已经伴随着曹操的死成为过去;其二,曹丕称帝后,不再像曹操一样御驾亲征,而许褚主要担任的宿卫禁军工作,因此不再出场;其三,《三国演义》重点围绕三国走向展开,许褚作为单个角色,不在重点叙述之列;其四,许褚已经垂垂老矣!



其实,抛开演义。历史上真实的许褚,绝不是像演义中那样就销声匿迹了。

许褚,字仲康。身高八尺,容貌伟岸,勇武过人。早年,许褚聚集千人,抵御贼兵入侵,弹尽粮绝之时,许褚假意请和,用牛换取食物,贼兵把牛迁走后,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拉着牛的尾巴倒行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从此许褚之名威震淮、汝、陈、梁等地。

之后效力曹操,专门负责曹操的宿卫工作。建安十六年,曹操征伐韩遂、马超于潼关,战时,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中欲偷袭曹操,但顾及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曹军击败马超军,因为马超问起虎侯,“虎痴”之名从此为天下称道。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许褚痛哭泣血。

曹丕称帝后,许褚被封为万岁亭侯,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军,仍然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据说,许褚的许多手下,多是武林高手,江湖剑客,很是厉害,因功勋卓著,封将军者多大数十人,封都尉校尉者不计其数)。曹丕死后,曹叡继位,进封牟乡侯,许褚病死,被追谥为壮侯,曹叡思念许褚忠心,封其两个子孙为关内侯。

观许褚一生,对曹氏家族忠心不二。其忠、其勇、其智,正是我们当下许多年轻人在工作中所缺乏的,像许褚之人格,也正是许多企业想要吸收的人才。“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更应该学习其优点,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水墨丹青7762


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说,许褚就是一个山炮,文雅一点的话说就是武人心思,不知道拐弯抹角。

许褚是一个山炮,他山到什么地步?我们一起来看看。

许褚的出身决定了他,大家氏族不喜欢他

许褚是山野出身,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灾祸连连,打上黄巾军起义,打着道教的名义,四处侵害黎民百姓,老百姓没有办法,只能自保,许褚就纠集自己的乡民成立了自救队,由于他力气比较大,颇有头脑,然后大家就把他当带头大哥,来对抗土匪和黄巾军对老百姓的伤害,曹操也是在这个时候碰上了许褚,并纳入帐下当了将军,自从跟了曹操也算当了官,一直以来许褚都是跟在曹操的左右,曹操的御前侍卫,曹操称之为吾之樊哙。

在曹操身边的这些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等都是大家世族出身,祖上的荫封都比较丰厚,对于像许褚这样子出身比较卑贱的农民来说,这些谋士是不愿意和许褚来往的。圈子不同,自然没有共同的话题,尤其在三国时期,等级制度是比较森严,他和大家世族不是一个级别,自然活不到另外一个圈子里面去。

许褚生性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不免得罪人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许褚得罪曹仁的故事,曹仁是魏国的大将,同时还是曹操的兄弟,在魏氏家族里面地位相当之高,有一次曹仁从荆州过来朝拜见曹操,曹操在午睡,在等曹操起床的时候,碰见了许褚,就想跟他套近乎聊聊天,因为大家都是武将,没曾想许褚就说了一句话,魏王快出来了,然后就走了。把曹仁晾在了那里,这让曹仁很是不爽。

许褚做事不管后果,只管对不对。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桥段是,曹操,官渡之战大胜之后,入住冀州城,在官渡之战中,叛变袁绍来到曹营中的许攸,居功至伟,堪称第一功臣,由于曹操对徐州的处理,曹操左右为难,所以对许攸的封赏,迟迟没有下达,造成许攸对曹操很是不满,满京城乱叫,大谈自己的功绩,并对曹操是直呼其小名,许褚碰到许攸后,三言两语,谈不拢,别一刀把许攸杀了,而后把自己绑起来,去向曹操请罪,曹操听到这件事破口大骂,并下令不许斩了,经过大家劝解,曹操把许褚的官阶降了,去当一个大头兵,许褚从大殿里出来之后,只是对荀彧进行了感谢,并央求荀彧,让曹操收回不让他喝酒的命令。这件事可以看出,许褚是只管做事,不管后果。

许褚忠心不二,身处权力中心,但不拉帮结派,决定了他比较孤单。

这一点还继续拿他怼曹仁的故事来说,他在大殿上怼了曹仁之后,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回答:“他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我们要说话在公开场所就可以了,何必到私下说。”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许褚,升任中坚将军。对于曹操而言,它是里外分明忠诚于曹操,同时给别人的印象,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但是在朝堂里,没有朋友的,注定了孤单。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曹操死后,许褚哭吐了的血,可见他对曹操的忠诚。

综上所述,曹操死后,随着许褚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大,没有了更多显示他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没有人愿意再和他结交了,曹操死后他就变得悄无声息了。


少华聊史


前期的抛头露面打天下都是积累名声的过程,不论是上阵搏杀还是背后算计,不过都是功名利禄的手段,一旦功成名就,谁还吃饱了撑的在外面抛头露面拼命,这“虎痴”许褚大概就是这么个路数!(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许褚年轻的时候,在曹操身边做事情还是十分拼命的,当然当时的拼命可不是沽名钓誉之举,而是实心的跟曹操打天下做贡献,许褚是个粗人,脑子里面不可能藏着那么多弯弯绕,越是这样的骁勇的人,一旦认准了曹操是他生命中贵人的话,那么也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唯曹操马首是瞻。

“死心塌地”对于曹操这样的政治人物太重要了,由于枭雄般的气质,曹操身边不缺能人,更不缺佣人,能干不能干还不是曹操最关心的,曹操最关心的莫过于“忠心”!大家别忘了曹操有一个癖好。


那就是梦中杀人,也就是在睡觉的时候会不管不顾的把在身边的人都杀死,其实他不是梦中杀人,而是疑心杀人,由于身居高位,而且树敌太多,三国乱世,一切都乱了套了,能人太多,谁也不服谁,最后形成了三派的死敌,魏、蜀、吴三足鼎立!

曹操没办法,只能是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里,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一直负责曹操的安全,不得不说曹操在用人上有一套,因为许褚有勇无谋,真让他带兵打仗还真不一定行,但让他留在身边,直接听命于曹操,不需要他拿主意,只需要听命行事即可,很好的规避了许褚的缺点,还能把许褚的优点放到最大!

许褚由于在保护曹操方面很少出纰漏,因此曹魏建立后,人许褚是升官了,宫廷侍卫的头目,负责皇帝和皇宫的安全,也就是干的事大后方安保的工作,自然不用在上前线抛头露脸了,出镜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了!


历史三日谈


巜三国演义》不一定把所有的人物都处理的有始有终。许褚一半个角色可能漏网之鱼一样了!


白云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