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如何复兴?

四周喷火的东方巨龍


《易经》原文的正确破译是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关键;跟我用洛书图解《周易》,从此不再盲人摸象,人人易懂。



先领悟阴阳意义及六爻关系。

先说说阴阳的本质:是静与动、暗与明,负电与正电?非也!这些都是主观的无法定性的错解。阴阳的本质基于数理——阳奇阴偶,上述的动静明暗正负显然无法界定奇偶;阴阳关系用数理表达是平方反比守恒,阳聚而阴展,阳生而阴成,阳体而阴用,阳启而阴承。执迷不悟,皆因阴阳错配月日。

八卦三爻含义:初爻是凝聚核心,是物质载体,先天基础;中爻是物质运动,反映动能,执行力;上爻是物质归属,反映势能与结果。陈抟所谓:“雷自天之下而发(物质基础),月自天之中而运(动能),山自天之上而坠(势能)”,得三爻真意也。

比如乾兑为运动,巽坎为振动,皆有动能,故中爻皆阳;离电子相对震质子有位能,巽相对泽具有振幅势能,故上爻为阳;震离代表物质的核与表(电子轨道),皆有引力质心,故初爻为阳。

相重则下卦为先天之体,上卦表后天之用。重卦其实和干支重组意义一致,如同纵横坐标定位,界定具体的性质。下卦为先天(天干),为能力如同智商天赋,上卦为后天(地支),为功力如同学习态度。

子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是先天能动,如同打江山——二多誉;四是后天基础,是先天的延续,是政权合法性问题,是许诺兑现多少的问题——四多惧。又曰:“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是先天结果,成王败寇——三多凶;五是后天大展拳脚——五多功。

其次明悟传统的错综进互关系本质。

错卦是本卦之背景伏象,如男女互为依存:比如坎离相错——本质是频率与波长,震巽相错——本质是电势与电场。

综卦是本卦的同类镜像,如兄弟并存影响:比如震艮相综——本质是电磁相生,泽巽相综——本质是动能与势能。若你由此可悟到或接受风泽中孚就是机械能守恒——居中浮动,孺子可教。

互卦是本卦掐头去尾:以本卦下卦之能动力(二、三爻)为基础,以上卦之执行力(四、五爻)为结果,故互卦反映幕后势力及近期结果,体现本卦后续的发展运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前人不明互卦步进之意,解爻乱互一通,贻误千年。

再次正确领会爻变的意义。

比如山天大畜:山是磁球笼子,天是君王猛兽,大畜是把强权猛兽关进笼子。

若大畜下卦变:山泽是去掉了天的上爻气势,是猛兽失去爪子,故曰损;山火是革去了天的中爻动能,是猛兽失去生命,只剩皮毛标本,故曰贲;山风是天的下爻转阴——猛兽物质基础变质了,瘫痪长疮生蛆了,故曰蛊。

下卦好比一座古墓宝藏,主被动变化,上卦反映后天状态,表主动变化。

若上卦为雷,古墓已探知;若上卦为水,古墓已经被盗;若上卦为山,古墓外观完好。反之,若上卦为风,藏品已被盗面市;若上卦为火,藏品已发掘展览;若上卦为泽,古墓正在考古发握;上卦为地,未知;上卦为天,保护中。

欲领会卦理类象真意,还需把握反卦与“反错”卦

重卦的上下交易——我谓之反卦。比如泽雷随反易则为雷泽归妹:随是大德济世,归妹是德披后世,如同言出法随。反卦的实质是体用反易,换位思考,视角有别,本质无别——等价于物理波粒二象性。

可见于本卦而言,反与错的关系比综卦更紧密。反是本卦的不同状态,错是本卦的表里关系。若反且错伏:反是由粒态到波态,如同观其言而察其行;错是透过表象窥其本质,如同考察其出生环境、幕后为人。故反且错最能玄观真相。

比如泽地萃反错就是天山遁:地是万有力场,泽是向心公转——萃就是周行不殆;山是行星球体,天是周期自旋——遁就是独立不改。如同旋转的圆球,于整体是自旋,于其一点实是公转。

最后借洛书解读爻辞递进关系。

洛书的意义不展开了,参看我的相关破译——纵横斜相合,四正是标题,中宫是枢纽。

下卦表天干——天赋能力:初为祖业源起(壬水生甲木,青龙),天生我才;二为能动创业(甲木生丙火,朱雀),知心劳命;三为法人载体(丙火生戊土,勾陈),基业初奠。

上卦表地支——后天功力:四为新局开元(戊土互未土,腾蛇),整顿立规;五为君主当权(未土生酉金,白虎),开拓政绩;上为冥冥定数(酉金生子水,玄武),天命难违。

以上之初二三四五上是以静态六神节点而言,以上爻为止点不可变;而周易爻辞着眼递进变易是波态,初之爻辞实对应本卦之错卦——是先天背景伏象(坎壬水),二之爻辞才对应本卦之初爻变,后续实依京房卦变次序展开。三之爻辞对应二爻变,其意义是一卦之核心(对应洛书中宫)

每一卦的爻辞皆可由洛书统领,表达事态的递进发展。洛书九宫关系如下图所示

比如, 革卦,给出论题:革新之道

初九,提出问题,本卦伏象山水蒙,君王拥权独断,老而不死。

六二,分析问题,初九转阴泽山咸,改良还是革命,前途未卜。

九三,求解问题,六二转阳泽风大过,孙文运筹造势,辛亥革命。

九四,解决问题,九三转阴泽水困,军阀达成共识,确立共和。

九五,实践验证,九四转阴习坎,诸侯纷纷表态,效命民国。

上六,近期功效,九五转阴地水师,百姓洗心革面,通权达变。

归魂,远期功效,雷火丰,民主共和,生而不有。

游魂,客观评价,雷水解,以法治国,为而不恃。

(二变与四变同功,三变与五变同功,因果相承)

自行体会:

谦卦大意参看 《道德经》中的“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怎么解读好呢?-我的问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57461055687491844/


洛书图解周易


面对未来,不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问题,只有一个重塑中华文化的课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做的是传承,并在传承中和现代化潮流相适应,参与重塑中华文化的过程。

《易经》同样也是应当进入这样一个过程。

《易经》如何传承,和现代化潮流相适应,参与重塑中华文化的过程呢?

应当有这几个途径:

1、先把《易经》本身的意义弄清楚。

《易经》这本书,引出了一个易学体系。这个体系包罗万象,旁枝发达,它的主要意义还是清楚的,但是,这个体系也复杂的不得要领。从《易传》开始,人们努力呈现《易经》的意义,还创制了许多解易的方法和体例,有些还是讲得通,但有许多是讲不通的。对《易经》本身需要正本清源,象、数、辞、理、占五者各有其合理的解释,提供进一步引申和生发新意的基础。

分清本末。“易以象告”,象是易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才有其它。应当恢复解象为基础的解易传统。

阐释基本意义。虽然《易经》流传研究了两千年,但《易经》本身的问题还很多。最重要的是先明了基本卦象、基本卦意,卦爻辞的合理解释。《易经》的基本意义不是不能够搞清,而是后来解经脱离了原始解释的原则,横生枝节、任意曲解引起了大量的歧义,使《易经》令人望而生畏,《易经》逐渐脱离了人们的常识能够把握的范围。比如《易传》里的“乘、承、比、应”的条例,实践证明适用的比例很低,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能用乘承比应解释的,完全可以用易象解释,类似这样的影响深刻的引申解释,应当和易卦本意分离出来,以免误导对《易经》本身的理解和传承。

更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易经》的本来面目和特点。承认仍然存在的不可理解和说明的地方,明确应当优先学习、利用的地方。

2、突出《易经》的特质,弘扬《易经》哲学思维和价值观。

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非常重要。重塑之中的中华文化,既包括吸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化的科学成分,有包括中华文化的特质,没有前两部分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中华文化特质,就不成其为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统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易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它对塑造中华文明,维护一脉相承的文化延续,发挥了其它文献所没有的巨大影响力。

它所主张的天人合一、阴阳通变、取象比类、系统思维,都是和先进哲学科学思维相通相合的宝贵方法论和世界观。

《易经》体现的尚刚进取、因时通变、重视变革、忧患处世、贵和尚中、德法结合、天人合一、人本民本等等社会精神理念,都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渗透在中华文明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各个层面。一定意义上说,《周易》就是中华文化的纲领。《易经》在中华文明中的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典籍都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割断的文化脐带。在文化传承中,首先要传承的就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


3、在《易经》适合发挥作用的领域,普及《易经》知识,发挥《易经》的作用。

《易经》和现代文明到底能不能融合?它对现代文明到底能不能发挥推动作用?这些问题要当回事去探索和研究。至少从现代以来,展开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应当让《易经》和现代知识谱系建立联系,进行对比,看看它在那些方面能有所帮助,那些方面不适合去运用。

一些人把它捧上了天,把“易与天地准”当做神话,脱离了科学的轨道,这是“捧杀”。

另一些人,把《易经》归结为巫术等原始文化的遗留,完全否认它的现代意义,这是“棒杀”。

有些人夸大了《易经》的局限性,借它和现代科学的距离感,否定它的现代化价值;有些人认为它可以包医百病,这是“骗杀”。

这些认识方法和立场,都是抹黑《易经》的偏见。

对《易经》作用的判断不能武断,要避免先入为主,面对这一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奇迹,应当是总结历史经验,逐步梳理,逐步取得科学性的共识。这个过程也就是《易经》传承进入现代化的过程。

4、探索《易经》的未知之谜。

《易经》最大的谜团是天人合一。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天人相感。天人相感,涉及《易经》的功能,也涉及思维科学、心理学、统计学、预测原理等领域。要解释《易经》原理,现代科学所做的知识积累还远远不够,当人们具备了相应的条件的时候,应该进行相关的探索。在科学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可以存而不论。这不影响人们对《易经》的探索和应用。

《易经》的最后一卦是《未济》,这表示事物有始尚易,善终则难。未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充满未知困难,同时又充满机遇和希望的通道。这个通道,充分宽阔充分开放。利用一切旧智慧,寻找新智慧,这就是人类的文明史。新的文明史中,应当还有《易经》的地位。


热带雨林的午后


“一、三部古易的演变历史

有学者问:三部古《易》演变的背景,以及《周易》卦序排列的原则是什么?

连山古易的目标是求生存,以山泽为首。山表静止,含有立足站稳之意。泽表生生息息,含有求生存活之意。

归藏古易的目标在于独立自主。以坤乾为首,即以地天为首。表已站住立稳,稳如泰山。表,可与天争高下,可以独立于天。表应蓄足能量,以求更高终的。

《周易》的目标是发展壮大,并为回归做好充分的能量准备。故以天为首,地从天。暗表回归之意。

《周易》的卦序,卦名是按故事排列。是讲:天地和合而生三,新的生灵要生存,故第三卦为屯。如今,在东北连山一带的农村不叫村,也不叫庄,而是叫屯。如“三里屯”、廖屯、周家屯、新立屯、大民屯、方家屯、万家屯等等。

屯卦的主意是开辟、建立生营之地。

第四卦是蒙,山水蒙。表月西沉。表生命能量不足,要加以训练、调教。以补充因战事、建营地所损之能量,以及加强对屯居之后,所生下一代的教化。且看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是说,生存下来了,有了后代是好事。即蒙,亨。蒙是昏昧之意,是表生……”


敬亭3


对于先贤的上古《易经》根本谈不上什么复兴,它以独特的方式一直兴旺到如今,并将世世代代继续兴旺下去。

如果全民接受使用易经文化的话那就不是《易经》了,也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易经》乃是上乘的学问,对于人类自身而言所要传播的是宇宙人生观!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和谐统一理念,教人要顺应自然发生的规律,尊重自然法则,指出了人世间的流变亦有规律可寻,万事万物皆在自然法则之内,与日月星辰相互作用息息相关。

《易经》是深奥的学问,其博大精深非人人都可以学得来的,任何事物都有原由,一切原由又起于缘分之中,研读《易经》是需要缘分的,这个缘分就是兴趣和天赋!普及《易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易经》兴旺从来都是在少数人那里继承发展传播。

不要把《易经》看作单一的预测对事物的运算,倘若这样认为说明那是根本不懂《易经》的!如此再谈《易经》岂不是歪嘴的和尚在念经嘛?要想评说《易经》就得深入易海之中,不见波澜壮阔那不就是在空谈?但凡说《易经》就是算命的——那么基本可以确定百之百是门外汉。

华夏文化之源就起于《易经》,可以说是文化之根!所有民族文化分支里皆有《易经》印记!甚至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果否定《易经》去谈文化那是极其荒谬的言行,《谦》谦君子当知天地自然之理,方可避免《无妄》之灾嘛!

阴阳消长与五行生克制化是对万事万物发生来龙去脉,是对宇宙探索认知及人生真相的揭示!乃是上古圣贤或冥冥而来智慧对浩瀚浩渺的极高的概括!或许只是对银河系内核的触摸,或许还没有抵达宇宙的边缘,洞察到宇宙之外的宇宙,然而,对于我们存在的星系已经足够了。

《易经》不需要什么复兴,它就在那——文化的源头,始终未曾衰败消亡过,且在旷古至今汇聚成的文化江河湖海里,将自己隐遁在其中,作为分子甚至更微,任凭汹涌澎湃的波澜壮阔而厚德载物,任凭人们在嘴中(兑)无尽无休的褒贬,从不争辩,也从不彰显自己。








易匣


易经永远复兴不了!

它没有任何科学性,怎么解释都行。这算什么科学?别把它神秘化了,就是一部占卜之书,正因如此,秦始皇焚书时才没将其焚毁。儒家虽为其作了传,也不过是一些励志为人处事之道罢了,而且只是儒家的想法而已。代表不了什么先进的科学性。八卦分别排列组合就能无穷变幻,且凭这些组合就能判断事物的对错?太天真了!若真是这样那还用探索科学干什么?直接把周易变为公理,在全世界应用算了。

不确定的东西,可任意解释的东西,不能称其为科学,科学是有具体定量的,是准确的。所以,谈《周易》的复兴,你连古人具体的想法都没搞清楚,那不是笑话吗?


非常各


巜易经》如何复兴?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复兴了。改革开放的40年,我国放开了文化市场。使《易经》从过去扫四旧的角落走向文化舞台。一是使古装的《易经》书籍得以出版。二是现代史学界专家学者关于《易经》的出版作品得以问世。三是《易经》为计算机二进制理论提供科学依据,这是莱布尼斯的论证。使中国古老的《易经》世界闻名。四是《易经》的六十四卦与医学论证的颜色体基因相同。证明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五是《易经》作为预测书籍,也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方法,即使带有神秘色彩,也是中国人的创造和发明。如何再让它复兴?全世界孔子学院,把孔子关于《易经》十翼的论述,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世界人民了解《易经》的伟大思想。国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来发扬光大。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慈音1


《易经》 它是我国古代先贤智 慧的结晶,其中的神奇和神秘几乎是现代的自然科学也无法破解和代替。有些人不知其中的深奥而将它强加为愚人的迷信东西,因此在解放后被列入禁忌之书而遭到了再一次的浩劫,可惜了我国这门神奇的国学,在这其间受到了灭顶的损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门学术才重出世面。然而,由于三十多年的断代无传,致使这门学术的精髓也后继缺人,现在见到的,多是一些以港台传入的商业性书刊为材料而加以发展。

本来是一门神奇的学术,在这金钱挂帅的年代,人们又把它当成捞金的工具,因此不少人又利用它开山立派广收徒弟,按说能把这门学术发扬光大这也是好事,可是有的并没有好好地去研究这门学术的精髓,却自以为是地添枝加叶而蹧踏了这门学术,致使现在这门学术使后学者无以适从。就是吗,比如说同一个八字,由于派系的不同,竟有许多种断法,同一个八卦,竟有好几种说法,而真正能预测出令人心服的结果,却是少得惊人,这又怎能让《易经》这门学术得到真正的复兴呢?

要想复兴《易经》这门学术,我辈应当抛去捞金的欲望,潜心去研究、去探索它的精髓之处,只有得到真正的心德后再将它发扬光大,那才是复兴《易经》的路子。


脱俗道人


首先你这是个病句,文化复兴民族复兴文艺复兴,一本書你叫它如何复兴?如果问‘易学’如何复兴,这到是一句正确的问话。那么问题來了,孔子首推周易但没有具体阐述於讲解(系辞是后人附会的),這就爲漢代‘易学’泛起作了铺垫。漢易学基本上偏离了周易本意及孔子推崇周易的初衷,成爲一潭神秘主义的乌泥浊水,当然也是某种职业混饭吃的由头。爲什么在周易這个问题上漢代学者會如此荒诞不經,关健是对周易文字的误释。漢代对先秦典籍做过一次全面的校释,其中误释最严重的就是周易,可以想見漢代已没有人能读懂周易。

所以,易学這种糟粕应该彻底摈弃。到是周易确非常有必要重新释读,因爲通過現代考古我们矿掌握的古文字信息比漢代學者多很多


吃饭VVV


说实话,《易经》无需刻意去复兴。急需复兴的是中国历史和先秦哲学。

《易经》早已伟大到无论你推广不推广它都一直在用。而先秦哲学和中国历史,早已被现在的教育模式所遗忘,如果能推广,就能够弥补大多数已被西化的人的知识。

文化从生活中推广,服务于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服务并满足于现代人的生活。否则就会被淘汰。

比如,过年🧨的仪式感,拜年聚餐放烟花,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整天喊叫着不让聚餐、不让放烟花、不让拜年……这是摧毁传统。

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首先是生老病死,再比如丧葬习俗,习俗和迷信不一回事。习俗可以改革,比如磕头改成了鞠躬,这就很好,但取缔了就不合适。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基础理论,不需要所有人都懂,推广易经的意义不大,推广传统文化的意义很大。


终南高扬


这是一个好问题,又是一件难亊。好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如能再现一次辉煌,就像开启了历史文化的总闸门,奔流不见,源远便见流长了。难在对易经的认识不统一,持有很多偏见;流派繁多,各成体系,难以形成合力;学问很深,一般人学不了,而有能力的人,又不一定愿意干这种费力无利的事情;高等院校设易科系极少,形不成规模,等々。有人说十年能培养一名博士,而学易二三十年能高人一筹就不错了。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下面的话写了一半,发现进了大坑了,不是我该说的。怎么复兴留给上边和权威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