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二级机构自收自支该怎么改革?

女娲故里1


【1】教育局机构相关情况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在哪个层级都十分重要。县教育局都是作为行政机构设置,但是由于管辖的领域较宽,管理的人员较多,依靠县教育局机关进行行政管理还不够,还需要相关的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以及技术支撑。因此,很多县教育局下面都设立了一些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按照经费来源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

【2】自收自支机构改革可能性之一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部署,今后只保留公益类事业单位,原来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和经营类事业单位都将要进行改革,现在行政类的事业单位结合机构改革基本改到位。这里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如果已经纳入事业单位改革中的经营类,一部分符合转企改制条件的,今后将逐步转为国有企业。收回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转为国有企业员工。

【3】自收自支机构改革可能性之二

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并不是所有的都符合转企改制条件。对于转企改制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将剥离经营性职能,保留公益性职能,与职能职责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整合,编制和人员也将同步进行划转。划转至新的事业单位之后,人员按照新的事业单位明确编制性质。例如,原来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并入一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些人员将转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凭栏思君VIP


不清楚县级教育局有什么自收自支机构,是培训?还是试卷、辅导材料、后勤供给一类的?这类能由市场配置资源,或者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的机构,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一律划分为生产经营类,机构改革的方向是企业化。自收自支编制会收回撤销,单位中的正式职工会分流到其他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妥善安置,聘用人员随企改制,重新就业,或者自主择业。

许多人对自收自支编制不是很理解,因为按照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类,那么对应自收自支编制就被自然而然认为也是正式编制之一。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全额、差额都是正式的事业编制,目前都是由省级编制部门统筹使用,由省级财政统筹供给。而自收自支编制,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实际需要,自行设置、自行供给的编制,仅在市级以上编制部门进行备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两个明确变化:一是明确将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因此,事业单位没有了参公依据,今后事业单位不再参公。(行政执法机构例外)。二是将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剥离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事业单位同样不再承担生产经营职能,因此,自收自支也没有了依据。机构编制部门要求,今年6月底前全部收回撤销自收自支编制,不允许地方政府使用正规编制以外的编制类型。

自收自支编制收回撤销后,原使用自收自支编制的人员中,组织、人事部门调配的正式职工会分流到其他保留的事业单位任职,聘用人员随企改制,重新就业,或者自主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