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有些农村的工业化演变?

快乐小老头145525806


中国部分地区农村工业化基本上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从社对企业到乡镇企业,最后改制成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类型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典型代表,也有其他地方一些零星的布局,如河南省的南街村。珠三角主要得益于港澳企业转型升级,到内发展工业制造业,东莞、佛山、深圳很多农村就地就近实现了工业化,本地村民在工业化过程中分得不少红利。广东对农村工业化发展以鼓励为主,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以至于形成了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建设布局。长三角以苏州附近为代表,集体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资金,集体企业实力较强,承接了台湾产业转移,当地政府较为强势,统筹能力强,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较为合理。这两种模式都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有特定的背景。

对于大部分农村来说,工业化的道路基本上是走不通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城市,农村工业发展缺乏比较优势。工业资源布局不是很合理,这也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跨区域大幅度流动。

如今,农村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仍然不具备条件和时机。在实现高度城镇化后,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都实施农村再工业化的战略,推动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目前,我国尚未有相关部署。

部分有特殊资源和优势的农村可以发展工业,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部分农村是没有机会走工业化道路的。


乡之光


农村工业化演变最兴盛时期,是人民公社化七十年代,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农业学大寨,土地零碎化,改造成田园成片成块化,当时的国家政策是,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所以要把土地由零化整,便于机械化耕种。

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发展,以公社为单位的集体企开始兴起,象我们公社就办起了拖拉机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拖拉机,卖给村队,实行耕种土地农业机械化,我在一九七八年,就是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手。

由于农业实行了机械化,节省了许多农业劳动力,因此,我们村通过公共积累资金,开始兴办各种企业,从从此农民就走上了以工养农的道路,农民也当上了村办企职工。

怎么看待农村工业化演变呢?我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当时国家没有钱,靠村集体自己,自力更生,来发展农业生产,没有错。再后来一九七九年三中全会召开,又开始了农村开改开放,实行了分田单干。





老头156934080


现在有些农村的工业化都是改革开放初起发展起来的。有些村的工业发展与深圳同步发展的。有些村是以村集体发展的,有些是村能人带头发展起来的。

不管怎么发展,都要俯和农民利益,让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否则适得其反。我个人认为,以后农村发展工业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会对农村的环境和空气造成严重破坏。以后农村以发展绿色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休闲农业为主。

这是我个人认为,请大家指正。


康麦平


不论哪一种方式能把人留住,把农业发展壮大,减少城乡差别,让农民得到实惠农民就会拥护就会支持!富了一个人,穷了一大片,这种模式不会长久,也得不到农民的拥护。水能载舟,还能煮粥,农村人简单,农村事情复杂。农村不缺牛人,农业就是发展不起来,为什么?谢谢


老周1234567890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ebb01b9de19ae6507e4880dd0e01975b\

18787373530



乡村小韦132318170


以我们那为例子,我们属于豫北地区,标准的平原农业区域,如果是按照原来的习俗,一家分几亩地,等春种或者秋收的时候,不方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作业,只能自家手工做,效率非常低。而且自己种的话,只能种一些基本的农作物,卖的时候卖不上价格。所以现在的形势是,大家把地出租给少数的人,他们统一种经济作物或者种蔬菜大棚,等忙的时候再雇佣这些人,个人觉得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新农业方式。


银狐156



渔舟唱晚64476702


一前种地不要钱。现在干什么都要钱?没钱难过。


青苹果49098


工业化农村使农民手中有钱了,国民收入增加了,国强民富,人民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