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子小学一年级作业就那么多,不少都是大人帮忙完成的,这样的教育有意义吗?

胡茬哈儿态


题主说的很笼统,不代表普遍现象,也不代表作业就一定是孩子所在学校老师给布置的。

个人认为孩子上学后有点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很难苟同现在学校留的作业到让家长和孩子吐舌的地步,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的,尤其一年级;所谓的一年级作业多,大致有两个原因:

1,是家长希望孩子更加优秀,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班或者自己给孩子留了额外作业。

这是家长行为,不是学校行为。

2,家长自认为的作业多,实际上很多孩子原本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因为家长的意识引导了孩子的认识,也跟着家长抱怨作业多。

学生如果没有作业意识,还如何培养学习的习惯呢?

只上课不留点作业让孩子温故而知新,孩子都是天才吗?

没有一点儿作业,孩子就一定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吗?

物极必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将是罪莫大焉!

小学生、尤其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留的作业很多是需要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的,我倒认为这是比较人性化的。一则是给亲子陪伴创造了话题和理由;二则是希望孩子能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地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当然有的家长非常“忙”,或者干脆和孩子远隔千里,但事情总没有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一个作业能让所有孩子的和家长百分之百满意的。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社会担当者,未来的家庭支柱,若果自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担当,没有学习的精神,以后的后悔和抱怨会比现在的多得多!

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在孩子上了中学后,回看来路,那可真是后悔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己误了孩子,肠子都悔青了,也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

所以,收起来自己的抱怨,面对现实,做好自己能做的该做事情是最实用的!


快乐庭院


现在的小孩子作业多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让我说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作业的小学生,有时间帮家长做家务,能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精神。

回顾我读小学的时候,那真的是无忧无虑,学习任务都在课堂上完成了,根本就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早早放学回家帮大人干活,要么打猪草,要么拾柴火,要么捡羊屎豆。直到太阳落山,吃罢晚饭,早早上炕睡觉,然后又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天的上学、放学以及回家干活之中。我感觉是学习那块料的人,即使边学习边干活学习成绩照样好,不是那块料的人你把他圈到教室里24小时也不管用。我至今都记得我小升初时,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

而现在的孩子作业一大堆,熬夜都紧于写,更别说帮父母做家务了,也难怪当今的学生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人了。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做机械重复不用脑子的无用功。

1985年我当了老师,那时的学生就开始有了家庭作业。老师们都给学生布置好多作业,语文老师让学生把生字词每个写20甚至50遍,或是把课文抄5至10遍;数学老师也不甘示弱,也是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写了几十道题让学生抄到练习本上回家作。老师们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抄写加强记忆。但这种机械重复的方法我却从不苟同。



我当时教小学五年级语文,每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就拿学习生字来说吧,学生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已经写了不下10遍,还有老师的提问、默写,基本掌握的差不多了。如果家庭作业还让他们没遍数地抄写,真的没必要。所以我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把生字抄写多少遍,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组词、造句或者连写一段话,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喜欢,很有兴致,也不需要太多时间,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学期下来我所教的成绩也不差。




当今作业负担之超重,谁之殇?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而现在和以前真的是大不相同了,小学生的作业简直越来越多了。 前几天,在城里新华书店买书时遇到我在高中工作时的一个已经退休的老领导,他说他的小孙子上小学,可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不光孩子要天天熬夜写作业到十点多甚至十一点,家长也要陪到十一点,等孩子写完了家长还得给孩子批改作业,这是老师的要求。他这个教了一辈子高中的老师都感到难言的心痛,高中也没有让学生熬夜那么晚啊,都是按照作息时间进行学习的。他还说,他联系了几个高中退休的老教师,想去教育局找局长反映当下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这个问题。当时他们都走到教育局门口了,想想又返了回来。因为感觉不合适,这种情况教育局领导能不知道?算了,存在即合理!孩子太难为,家长来帮忙吧。



小学生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童年,应试教育让现如今的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堆在桌子上的是如山般的作业。人们都知道作业过多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过多的作业剥夺了小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过早地背负着沉重的担子,过早地认识到生存的艰难,极不利于小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本该是快乐玩耍的阶段却被课业给牢牢地绑住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孩子大多讨厌开学、讨厌学习的原因。


以前的学生不想放假,只嫌开学迟,现在的学生只想早点放假晚点开学;以前的学生爱书如命,现在的孩子每当考试完毕,就把书本撕碎站在教学楼上用天女散花来发泄对学习的仇恨。这究竟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中国学生的不幸呢?我不敢枉下结论,我想说的是必须为学生减负,尤其是小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当代教育漫谈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是深有体会。去年我的孩子在小学二年级,隔三差五就有一些课外作业。如:办手抄报,摘抄好句段,网上禁毒答题,网上清明祭英烈等等,这些作业有一大半是我帮着完成的,说真的当时我也很迷茫,这样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意义!

我想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都很好,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如果家长完全帮忙,就失去了作业的意义。因而我在后半学期改变了策略,如办手抄报,我让孩子找素材,先给他在网上找一些模板,让他自己照着做,刚开始做一份手抄报断断续续好几天,而且质量不高,报了几次后孩子摘抄素材的能力,审美画画能力明显提高,手抄报质量也明显提高。


再如网上的一些操作,我尽量先查资料,给孩子讲清楚作业的意义,如清明祭英烈活动,我给孩子讲雷锋、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再指导孩子打开网页向英烈献花,孩子明白了作业的意义,做起来自然有兴趣。

最后要说的是家长们不要小瞧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你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作业,孩子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放手让孩子去做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家长也要陪伴指导,让孩子做的更完美。

希望我的做法能给大家以帮助!


桃子老师tz


孩子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有很多地方是需要适应和衔接的,幼儿园没有作业,到了小学突然有作业了,不少孩子是没有习惯写作业的,再加上每个科目都会布置作业,导致孩子作业漏做,不会,拖拉,会让作业完成比布置得要更多。

作为家长还不能完全的放手,关于作业问题,量多量少,主要看家长怎么去看待引导和陪伴时候给到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了。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帮助孩子把作业全部完成而替代孩子做,这样的方式确实没有意义。如果可以思考怎么去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从量多的作业中学会安排和建立习惯,这样家长的作业陪伴才更有意义。

从各科目中学会安排作业的先后顺序。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先把难题做掉,这个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或者已经在作业上比较自立的孩子会更加合适,因为刚开始做作业精力会比较集中,把难的做了后面速度就快了。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对作业的概念和节奏还没有把握,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做作业的信心和习惯,所以我建议可以从容易的还是入手,一项一项完成,并且逐个打钩,让孩子看到量的减少和完成的信心,以此鼓励到孩子做作业的为难情绪。

大人帮忙的尺度要把握好。孩子刚开始做作业一定是不能非常完美的,只是我遇到了不少家长,延续了幼儿园的习惯,常常为了让孩子的作业看起来“漂亮”“完美”而替代孩子完成。就拿最简单的手抄报来说吧,幼儿园的孩子不少手抄报、手工作品都是家长完成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落人后,脸上有光。那到了小学依旧会有一些信息类的手抄报,调查报需要完成,家长依旧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份拿得出的作品,就会采取一些替代行为。但是依照孩子的能力,他是可以在摸索中进步的,哪怕第一份手抄报很粗糙简单,也是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到了高年级孩子慢慢会懂得怎么去做一份漂亮的手抄报。这就是家长替代和放手的一个区别,也会造成家长认为很多作业是需要替代的原因。

作业量太多可以和老师反映。 布置作业的老师都是不同的科目,有时候他们并没有商量好一个总量,所以常常是语文、数学、英语甚至还有一些副科会同时布置作业,作业总量上难免超标。如果真的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其实家长是可以去和老师协商反应的,毕竟孩子晚上的精力是有限的,真的做不完勉强下去不仅会让孩子反感,家长总是协助完成的话也会让孩子产生依赖,认为作业可以不需要完全自己写。所以如果班上这样的情况不是特例,那么可以跟老师反映一下,某天作业量太多可以申请少做或者已经掌握的部分不做,还可以建议老师能否不要每一个科目一下同时布置过多的作业量。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现在小学的孩子。一年级开始作业就那么多。还都是家长完成的。有用吗?

这个问题,先不说有用没用,先说说这种做法对不对?小学一年级。孩子刚刚上学。自己学的能力很差。很多学习都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他们的家庭作业。可以不布置。也可以少布置。布置的太多了。对学生身体有影响。

这种做法。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老师的出发点也有问题。学生完不成的作业。,让家长帮着去做。这是老子在绑架家长,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少效果,只能是折磨学生,折磨家长,

老师的这种做法不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促使老师和家长的矛盾,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立即改正。

家长对于老师的绑架行为。可以向学校领导反映。不要累死了学生,累死家长。也可以将老师的行为。进行曝光。

国家三令五申。反对增加学生负担。要求小学生不布置作业。或者少布置作业,现在的老师。还对一年级学生这样做。真叫人,无法理解老师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


马万富


我觉得题主讲的应该是课外作业,比如做ppt,报纸,创客之类的吧。

除去正常家庭作业,对于这个,我个人有点别的想法。

首先,现在的教育讲的是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一块实际教育界也在摸索,中国的教育本就很复杂,因材施教不可能面面俱到,按大纲交,区别不大,家长又觉负担重,要讲究素质,素质教育是要花时间实践检验的,所以就出现了各种活动的跟风,教育局活动的评比。老师从原来的教书先生,变成了各科要涉及,各项技术都要get的全能老师。这其实是社会的进步,但于老师,是压力增大,担子变沉,育人难出效果。老师,不易。

于家长,本可以同我们童年一样,检查完作业就可以轻松了。但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不动,别人会推你动,你赖着,别人早上太空了。所以,你追我赶,从古至今,我觉得这个没毛病。

讲讲课外活动吧,主因是希望大家加强亲子关系,孩子提高动手能力,增加知识面,但很多人却选择了帮孩子动手操作了。主次错了。

老师布置的课外,家长首先是配合完成。孩子是主体,家长给建议,举个例子。

学校创客节,老师说孩子可以准备作品。我问了孩子想法,她说花瓶吧。所以我给她准备矿泉水瓶,双面胶,粗绳,胶枪(这是我帮忙粘的),还有装饰,具体操作全是她自己完成的,好看与否是次要的,孩子体验了,东西是她的,感悟是她的,学到的东西也是她的。

再来,数字报,我和孩子沟通,想做什么内容,因为一年级对一些知识也是比较欠缺,她说要不就画幅画吧。比赛的,运动员有号码,比赛有名次,我一听,很好呀。她主画,铅笔画完我简单调整下,就好啦。

还有广播站小广播员要读一段小文章,我们一起去买,买好后你自己选新闻,新闻与散文,广告的区别她就知道啦,版面也理解是什么意思,还有头版头条,都通过这次实践理解的。那么,文章中很多字不认识怎么办,没关系。学过拼音啊,把不会的字用拼音写在旁边,多读几遍,这些字认识的又不差不差了。

千万不要怕麻烦,千万要在烦躁的时候换个角度,换个让自己心情愉悦的角度做这些事。

这,你会乐于参与孩子成长中。






糖包子or糖三角


我只想说,小孩子作业多你只能考虑如何帮孩子快速完成作业,研究眼下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你研究教育体制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教育体制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立足根本 ,咱们就谈谈怎么让孩子快速完成作业吧。

作业多是不争的事实,让我来跟你谈谈我周围的家长都是怎么解决的吧,妍妍妈每天把孩子的作业分成三个等级,最重要,次重要和不重要,最重要的语文数学作业她让孩子写,写完仔细纠错,次重要的作业看情况,如果有时间就让孩子写,没时间就自己 代劳,至于手工和手抄报这样的作业,一般都是征询孩子意见后,自己完成,一年级的孩子在旁边打打下手。

陪孩子写作业也好,帮孩子写作业也罢,都比玩手机要有意义的多,最起码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与其抱怨作业多,不如调整心态,跟孩子一起成长,你坦然接受并且认真完成作业的样子,必然会深深印刻在孩子的心里,他也必然在遇到困难时不抱怨勇敢的面对挑战!


好声音李白


在我们学校根本不存在作业多的问题。我们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生多数都是外来打工的子女,家长打工繁忙,能管孩子的特别少。因此,我们的老师留的作业都非常少,能在学校完成的都在学校完成,几乎用不到家长。说句实话,就是我们想用家长,多数家长根本不理你,根本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一点儿的家长能把孩子送进课后托管班。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我们这儿孩子作业少,家长不用操心,但在能力上和市里的孩子差很多。所以,我觉得家长也不用抱怨,你付出了,孩子也会有收获,这是成正比的。


漫步在微风中


我有亲身经历,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留的作业有段时间很多,孩子累的都哭了,边写边哭,我没办法了只能私底下跟老师反映一下,老师说她也没办法,课本编排的不合理,孩子根本不理解只能灌输式的学,没有办法,老师也无奈,只能让孩子多练习多写才能过关,得坚持,老师让我多鼓励孩子挺过那一关,我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课本编排的不合理,只能陪着孩子鼓励孩子,好再孩子坚持下来了,我也打听别人了,有的家长没办法了,孩子累的睡着了,家长帮忙完成了,第二天还得跟老师解释清楚原因,那段时间我们家长都很煎熬。现在孩子已经习惯了,有时作业多也自己坚持写完。我们是普通人说什么都没有人听,所谓的教育专家在一步一步的害着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得承受。好多一线老师都说课本编排的不合理但是她们也没有办法。


手机用户15559529744


你说的我深有同感,教育部每年在发减负的文件,可以说是有增无减,成了一纸空文。这其中的原因一是现在的老师确实变懒了,家长们由于孩子少,太过于上心了,慢慢地一些本来老师做的事甩给了家长,如:预习、抽背、听写、、上传一些音频和视频和批改试卷等;二是一些书店和学校老师利益“挂钩”买一些多余的资料让学生做,家长们的负担也无形中增加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让家长觉得不学就落后于别的孩子。总之一言难尽,减负首先还得从教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