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一市民一隻腳已踩進陷阱 反詐騙民警終於打通她的電話

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連續給周女士發送提醒短信。手機截圖

4月7日,淇縣的周女士接到一個自稱警方”打來的電話,對方說她的銀行卡涉嫌洗黑錢,要她配合調查,她還收到了一張“通緝令”。“騙子對我的個人信息瞭如指掌。”4月8日,周女士告訴記者,正當她按照騙子的提示一步步登錄對方指定的網站時,她接到了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的電話,這才沒有上當。

“7日下午,我接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稱自己是鶴壁市公安局戶籍民警,說我的銀行卡被人冒用,涉嫌洗黑錢。”周女士說,對方的口吻強硬並能準確說出她的個人信息,“對方後來把電話轉接給了哈爾濱市公安局’,這次是個女的接聽,她用不標準的普通話把之前的信息又核對了一遍,並通過QQ郵箱給我發了一張‘通緝令’,還說如果我不信,可以登錄‘公安局指定網站’查看”。周女士打開網站後傻眼了,“頁面上顯示‘刑事逮捕令、凍結管制令’,還有我的照片,我當時就蒙了,準備登錄網銀看看怎麼回事”。

周女士正要輸入銀行卡密碼的時候,注意到自己的手機一直提示有短信和來電。“民警給我發了30條短信,提醒我不要上當受騙。”周女士掛斷電話後,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的民警也趕了過來。“要不是民警及時提醒,我就真上當了。”周女士心有餘悸地說。

“公安機關監測到周女士的通話號碼異常,我們就趕緊打電話聯繫她,結果她的電話一直處於通話狀態,我們就連發了30條短信提醒她不要上當受騙,然後趕去找她。”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說,“類似詐騙案件每天都在發生,僅4月7日就有6位市民上當受騙,最高時一天有10起,被騙金額多則幾十萬元,少則幾千元,由於作案人員一般都在境外,受害人報案後被騙錢財很難追回。”

“騙子一般都是先冒充公安局戶籍民警打電話給受害人,稱受害人涉嫌非法出境或洗錢,引導受害人與假冒的民警通電話,再引導受害人登錄假網站,假網站上會顯示事先做好的假逮捕令,最後讓受害人下載一款軟件進行詐騙。”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提醒市民,接到陌生電話一定要警惕,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只要涉及錢財市民一定要謹慎,市民還可以關注“鶴壁反詐騙”“終結詐騙”這兩個微信公眾號,學習反詐騙知識。(記者 席蕊)

延伸閱讀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五要五不”

陌生來電要警惕,不大意;網絡信息要查證,不輕信;可疑鏈接要謹慎,不亂點;資金轉賬要核實,不著急;一旦受騙要報警,不猶豫。

防騙提醒:

1.公檢法機關從不通過電話辦案,也從未設立“安全賬戶”,絕不會要求公民轉賬或匯款,如有疑問請直接撥打110諮詢。

2.網絡購物陷阱多,大小便宜君莫貪;網上貸款有陷阱,天上不會掉餡兒餅;短信詐騙花樣多,不理不信準沒錯。如若信不過,請君撥打110。

3.電話欠費、消費透支、購車退稅是騙局;包裹藏毒、涉案洗錢、法院傳票是陷阱。

4.登錄網站要牢記,網站鏈接莫亂點;投資理財勿輕信,莫貪便宜要小心。

5.個人信息別洩露,電信詐騙要嚴防;任憑騙術千萬變,我不掏錢應萬變;電信詐騙不可怕,安全防範靠大家。

(晨報記者 席蕊 整理)

統籌:陳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