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舍維奇的悲劇,除了與西方做對,還在於被國人拋棄

提到米洛舍維奇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的90後、甚至80後對他很陌生。他是上個世紀90年代塞爾維亞的總統,領導一個歐洲小國,對抗北約軍事集團的傳奇人物。

米洛舍維奇最終病死在海牙國家法庭的牢房內,他的悲劇不僅僅是因為與西方作對,還在於被塞爾維亞國人拋棄。那麼做為塞爾維亞人的英雄,他為何還遭到國人的拋棄,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民族的尊雅已被大轟炸摧毀

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為其78天的大轟炸,空襲造成貝爾格萊德25000多棟民宅、39處醫療保健設施、18個幼兒園、69所學校、176處文化古蹟被毀。大量基礎設施被迫害,導致2500多人喪生,12500多人受傷。

北約的大轟炸對南聯盟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在民族自尊和繼續生活下去的選擇中,倔強的斯拉夫人最終選擇了後者,這意味著米洛舍維奇失去了民意的支持。


二、國家需要繼續發展

北約停止對南聯盟的大轟炸後,南聯盟軍隊退出了科索沃,而米洛舍維奇也在2000年失去總統位置。新上任的南聯盟政府,決定將對外政策轉向歐洲,緩和與北約的關係。

由此美國和西歐國家提出可以對南聯盟進行戰後經濟援助,前提必須是逮捕米洛舍維奇。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能融入歐洲,南聯盟新政府決定犧牲米洛舍維奇,換取西方的經濟援助。


三、國內親西方勢力容不下他

米洛舍維奇下臺之後,依然受到塞爾維亞人的尊重,併成為塞爾維亞社會當的主席。然而此時的南聯盟已經被親西方勢力掌控,在他們的眼裡米洛舍維奇是國家的罪人,西方的通緝犯。

為了向北約遞交投名狀,南聯盟政府總理金吉奇將米洛舍維奇逮捕,並迅速被解送往海牙。米洛舍維奇成為第一個被送上國際戰爭罪法庭的前國家元首,並從此一去不返。


四、北約堅決要除掉他

雖然米洛舍維奇由於科索沃戰爭失敗而下臺,但是他在塞爾維亞依然有著很高的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米洛舍維奇一定會帶領南聯盟社會黨重新掌控國家。

而米洛舍維奇在對外政策上極力反對西方,因此北約必須要將他除掉,防止他繼續掌控南聯盟。同時北約也希望清算戰爭責任,作為失敗者的米洛舍維奇必須要受到懲罰。


五、俄羅斯的虛弱

塞爾維亞人和俄羅斯人都屬於斯拉夫民族,都信仰東正教。當北約轟炸南聯盟時,俄羅斯儘管以戰爭威脅來阻止北約,然而俄羅斯當時虛弱的國力,只能眼看著兄弟國家被炸而垂頭頓足。

整個九十年代,俄羅斯經濟嚴重依靠西方。如果俄羅斯當時袒護米洛舍維奇,可能會遭受西方的經濟制裁,所以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利欽,為了俄羅斯利益不敢得罪北約集團,只能坐視米洛舍維奇被海牙法庭逮捕。


米洛舍維奇做為南聯盟總統,他並不謀求長期執政,也不實行專制統治,他只是在極力維護塞爾維亞人的利益,維護南聯盟領土主權的完整,所以在塞爾維亞人的眼裡他是民族英雄。

然而面對北約的威逼利誘,米洛舍維奇這個民族英雄成為塞爾維亞融入歐洲的唯一障礙。為了國家的發展,犧牲掉米洛舍維奇,換取塞爾維亞人體面的生活,成為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