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以前好多人都吃棉花籽油,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现在吃的人少了?

陈宸668899


农村以前好多人都吃棉花籽油,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现在吃的人少了?

小时候一到冬天,棉花经过机器加工成棉绒后,就有了棉籽。

棉绒拿去做棉袄或者卖钱,而棉籽要么是留成第二年的棉花种子,要么是拿去榨油。那时候去榨油,村里都是好几个人骑着自行车一起去。有时候榨油要钱,有时候榨油把棉饼留下,不用出钱。如果棉饼没留下一般会掺在麦秸草里喂牛。

用棉籽榨油后,家里少不了炸油馍,炸糖糕,炸一系列能炸的东西。我们这里老话叫:“过油”,就是棉油要沸腾后才好放在瓦罐里或者塑料壶里日后吃。棉油基本上是日常做饭必备油料。


记忆里棉油的特点:吃起来比较香,但色泽比较黑,其它的好像就没有什么了。

那为什么现在人不吃棉花籽油了?我曾经问过村里的人。村里人是这么说的:一是,现在商品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比较多,商场超市油品都有卖,油类可选择面太广了。二是,现在种植棉花都是直接卖籽棉,不会再把棉花脱成绒去卖,何况还有用棉籽去榨油,太麻烦。三是,现在棉花种植的时候农药都要打三五遍,村里人都传谣言,这棉籽油致癌,肯定不能吃(无科学依据)。四是,就算想吃,种植的面积也太少了,收获的棉籽还不够榨油用的呢?

所以,基于以上四点,现在农村就很少有吃棉油的人了!


民工札记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以前好多人都吃棉花籽油,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现在吃的人少了?

这个问题将勾起很多人的回忆,黑嫂小时候,记得家里全部都是棉籽油,而到了现在,家里吃的全部都是花生油,这是明显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我们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两点,有了这两点供参考,大致也就明白为什么现在吃的人少了。

一、以前为什么吃棉籽油的多及棉籽油的特点

这里面又可以阐述出几个小问题,咱们在这里一并说明。

黑嫂记得小时候,家里一共有四块田地,这四块田地里种的全都是棉花,不光是黑嫂家里,周围的村民也都是种的棉花,而我个人对棉花田里的农活又非常讨厌,比如“剔苗”、“施肥”,“捉虫子”、“掐花尖”、“摘花桃”、“剥花”、“拔花材”这一类的,特别的繁忙。

从种下就没有再闲的时候了,而且一直忙到冬天,秋天拔下来,上面还带着不少的青花桃,放到地边上或者坑边上,慢慢开了就得去摘或者弄到家里再剥,深秋已经冷得受不了,还得早上趁着有露水去,要不然棉花会沾上叶子,不干净。冻得手通红,家里人不给我买一斤油条,我是不会去干的。

等收到家中后,就会去弹花,也就是把棉花上的花和籽分离,籽榨油,棉花卖掉。当时,棉花是农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全部来自这个。

榨好油后,家里人通常会榨两次油条和丸子来庆贺丰收。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这样,棉花可以卖,籽可以榨油,而且病虫害也少,全村都种这个,家乡乡镇上也有收棉花的棉花站。

既然家家种,那就是家家吃这种油,棉籽油相比其它油,颜色更深一些,比如大多植物油呈黄色,而棉籽油则是发黑色。闻着有青花桃的气息,是种特别的味道,容易沉淀油渣。现在技术提高了,所以有了“棉清油”,也就是油再没有渣子了,应该是榨时就给过滤掉了。

二、现在为什么吃的人少了

一个最大的原因,是现在种植棉花的少了。以前是家家种,人人种,是当经济作物来种的。现在我们这边的农田里基本上看不到种这个的。比如前段时间,我去娘家时,娘家人想让种点棉花,说想做几条新被子。

现在农民种棉花,大多是家里孩子该娶媳妇了,需要新被子,或者谁家想做新被子了,那么就种上几分地的。

种这么一点,得到了棉籽大多是直接卖掉的,也不值当得榨,况且现在油的种类太多,我们这边现在是每家都要种花生,目的就是为了榨。我去年种了一亩半,榨出的油送了好多给人家,而且家里还有好多。

就营养价值来说,棉籽油的营养价值是没有花生油高的,但人们现在动不动就三高,其实吃点棉籽油也挺好的。但如果想吃,就需要去特别的地方买,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真的。

所以,现在吃得少了,主要是种植这个东西的人少了,农民种地很朴实,要不能挣钱,要不能顾吃。如果能两者兼顾,那会更加好。就我们这边来说,花生做到了两者兼顾,而棉花做为以前能两者兼顾,到现在的无人种植,已经被我们这边的人淘汰。

总结:大批量的人吃棉籽油已经成为历史,随着新型农作物和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棉籽油以后可能会成为人们为预防营养过剩而吃的一种油,可供选择少是那时候人们吃这种油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还必须要说,棉籽油见证了农民生活的变化和农村生活的提高。


乡村黑嫂


棉花籽油在我老家也被叫做“卫生油”,那是我小时候主要吃的食用油之一。我老家属于鲁西北棉花种植区,之前家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吃棉花籽油的。相对而言,它最便宜呀。近年来慢慢过度到大豆油、花生油了。

棉花籽油的特点

棉油颜色相对深些,打眼一看,小时候见过的那种油坊打出来的颜色有些点儿暗黑。闻起来比大豆油要香,但是比花生油的味道就差了。

不过好像是八九岁的时候,那时候说是棉花籽油吃了对身体不好,因此农村老家都改换大豆油,吃得可不习惯了,还记得小时候的冬天,大豆油进锅时的那种豆腥味儿,闻着受不了。

棉花籽油为啥被否定

棉花籽油为啥后来被否定呢?有人说是那几年棉铃虫泛滥,棉花用农药特别多,农药喂出来的棉花打油,自然对身体不好。再者后面棉花面积大量减少,棉油也就少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

后来慢慢知道,棉花籽中含有致人不育的毒性物质——棉酚。棉酚是一种黄色色素物质,有一定毒性,长期摄入对人的血管、神经等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通常的影响就是容易造成不育。

炼油过程中把控不好的话,棉油中棉酚含量高,棉油质量也就差了。农村的老式炼油坊,对于棉酚的祛除自然是掌握不好,也因此棉油的食用慢慢少了。后来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也就选择吃被定义为一级油的花生油了。

随着工艺的发展,棉油的精炼过程中,对于棉酚的祛除更先进了些,好的卫生油中棉酚的含量也把控的相对安全了,因此棉油依然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

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是以吃饱为主,对于食用油的选择不再单调了,故而吃棉花籽油的比例不似过去那么大了。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间


农村以前穷,吃棉花籽油,俗称 棉清油,油色清亮,无香味,炒菜泡沫很多。不适合炸东西。有时候放一点油,一锅的泡沫。

吃了也没什么感觉,据说是对肝脏和肾不好,有毒性,但在那个吃饱都难的年代,有油总是好的。

农村老人还吃过煤油,听说过没,就是点煤油灯的那个油,有股味道,但是馋了就少放点炒菜。

我爷爷在世时就吃过那个。以前煤油2毛钱一斤。


不会游泳的鱼儿呀


我是洛阳大吉,只要亲身经历过的才有发言权,不知道别瞎比比,我小的时候,我们村里也有个油坊,那时候村里的土地有一半都是种的棉花,家家户户吃的都是棉清油,没有你说的棉花籽油那么麻烦,因为一年到头肉都没有咋吃过,不吃棉清油吃啥?我们晚上去学校必须到油坊看看,没人看见了抓几把炒好的棉籽,放在书包里,现在想起来那个味道啊!真不好吃!棉花就更别提了,我从记事的时候,就没有穿过买的衣服,都是老妈那时候用纺花车,织布机自己做的,一直到八零年以后才偶尔买布料做衣服,零几年去了新疆,才知道新疆的棉花地那个大啊!我们去的时候在棉花厂里上班,就是把棉籽上的短绒剥离下来,然后再送到剥壳车间,榨油有很多工艺,不是说像老家的哪种压榨机,具体的我也不说那么清楚了,但是刚刚出来的油没有人敢吃的,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吃,最笨的方法就是大锅添加火碱熬一下,以前老家的也是这样子熬制,不说那么多了,上班去也!


洛阳大吉91275023


我来说吧,我最有资格说这个话题。小时候我们那里刚包产到户时,百废待兴,农民尚无经济意识。我老家在黄河故道南侧,冬天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一年里种什么庄稼都不成。因为包产到户了嘛,人们的积极性很快就提高了起来。于是,有人试着种植了棉花,发现棉花有抗碱能力,有收成。当时应该是1980年后吧,农民种植的棉花只能卖给供销社,而供销社只收购皮面。农民就有了棉籽,发现棉籽油也能吃,毕竟当时农民的生活非常贫困。觉得有棉籽油吃已经很好了,自己家能炸油条吃觉得是很幸福的事,偶尔吃一次还会给邻居家送点。后来生活就慢慢的好了起来,就有人说出了棉籽油会导致不孕不育的说法,再后来也证实了确实是这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就没有人再使用棉籽油了。但仍然记得第一次在家吃棉籽油炸的油条时,那种幸福感和骄傲感简直是像做梦一样,至今难忘。那年我十二岁。


品位169


我们老家管棉花叫(娘花),管棉花籽油叫做(娘花籽儿油),我小的时候在老家吃过棉花籽油,棉花籽油就是收回棉花之后,取出来棉花的籽用来榨油,榨出来的油就叫棉花籽油,含棉花籽的棉花叫籽棉,把籽棉花送到农村的轧花厂,经过轧花机加工之后的棉花应该是叫皮棉,轧出皮棉之后剩下的就是棉花籽,棉花籽油初榨出来的油叫黑油,学名应该是叫毛油,经过精加工精炼的棉花籽油,才是真正的棉花籽油,与其它的植物油是一样的,晶莹剔透没有了特殊的味道,过去我们在农村老家吃的都是毛油,也就是我们农村俗称的大黑油,这毛油的颜色是黑的乎的很稠,乘黑油的瓶子底下常有一些有渣子类的残留物,过去农村都是用这样的毛油来炒菜,用毛油炒菜的时候,会冒出很多的黑色的烟雾,而且毛油烧热以后会有很多的小气泡沫儿,毛油的味道不怎么好闻,多少都会带些很油腻的感觉,还有些辛辣的哈啦味儿,过去农村穷的时候,大多都是吃这种黑棉花籽油,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人吃这种毛油了,至于那些经过了深加工,精炼出来的精棉花籽油,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谢谢!


雨真迎贵


我家就是农村的,在农村也生活了很多年,还真没吃过棉花籽油。如果之前有人吃,那么我想因为是经济条件比较差,收入勉强后生活,对于吃喝是得过且过吧,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我真的没听过,棉花籽油可以吃。

我们那是有人种棉花的,不过也特别少,吃棉花籽油应该没有,不过我们吃的都是菜籽油,种油菜花的人特别多,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我爷就种的,然后油菜花收了拉去打菜籽油,挺香的。

农村好啊,蔬菜自己种,面粉自己磨,水是井水里自己打的,唯一我们是北方,不产米,米需要买😁


姜姜姜丸子呦


以前的时候大部分的农村人都吃过棉花籽油,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因为以前家家户户种棉花用来纺花织布,自给自足,剩下的棉花籽就榨了油,我们这又叫棉清油。后来听说是有毒性,人们生活水平也高了,吃得人也就少了。

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北方几乎每家都要种棉花,妇女们用棉花纺花织布衣服,剩下的棉花籽则用来榨油。棉花籽油泡沫多,颜色黑不好吃。

据说棉清油(也就是棉花籽油)是有毒性的,在我小的时候,村里还有好多人家种棉花,不过很少有人榨棉清油吃了。再后来人们也用花生,葵花籽,核桃仁榨油,味道还挺不错的。像我这里核桃非常多,每年爷爷都会拿核桃仁榨点油。


现在我们这里种棉花的基本没有了,毕竟不是棉花主产区,都用来种粮食了。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没人再吃棉清油了,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核桃树下话三农


我小时后也是吃棉油。说实话,真的不好吃。可是没有办法,家里种棉花,所以只能吃棉油。那时候家里穷,国家对食品安全管控也没有现在严格。所有人都知道棉油有毒,但肯定毒不死人。最主要的是,那时候都是自己留种。现在种植棉花都是种子公司育种。棉子泡在药水里。种子公司也普及过,他们的种子种植后不能留种,不能榨油吃。再就是现在条件好了,所以基本就没有吃棉油的人了。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还吃过蓖麻油。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