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母子黃泉相見。

因難產引發的兄弟鬩牆


1.矛盾衝突——國君之位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鄭武公就是鄭莊公的父親。鄭莊公也叫鄭伯,(鄭國的爵位是伯,所以稱之為鄭伯。)鄭武公的老婆叫武姜,生鄭莊公的時候難產,給他取小名叫難產,不喜歡他。而喜歡另一個兒子共叔段,一直想讓共叔段做國君。但是鄭武公不允許(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到後來鄭武公去世,鄭莊公繼位,武姜想讓共叔段去制這個地方(制這個地方後世命名為虎牢)。鄭莊公藉口虢叔死在這裡,不同意他去這裡,後來分封共叔段到京這個地方。

2.鄭莊公有意縱容共叔段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祭仲向鄭莊公打小報告,意思是共叔段超過了分封的標準,意圖圖謀不軌。然後鄭莊公向他請教該怎麼辦,祭仲想讓鄭莊公早做處理,不然就不好辦了。但是鄭莊公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有意的助長共叔段的野心。

3.共叔段野心進一步膨脹,接著縱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公子呂也向鄭莊公報告共叔段的危害,但是鄭莊公不以為然,反而對自己很有信心,接著放縱共叔段。

4.註定失敗的反叛——保密工作不嚴密。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經過反覆試探,共叔段的野心進一步膨脹,要反叛了,但是其所有軍事計劃都已經洩露,被鄭莊公得知,因此鄭莊公也要收網了。派子封進攻共叔段,共叔段被反叛,到了鄢這個地方,鄭莊公又攻打鄢,共叔段逃跑到共這個地方。

5.對母親又愛又恨。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鄭莊公一時氣憤對母親說出了:“不到黃泉就不在相見。”之後又後悔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6.論有一個好下屬的重要性。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鄭莊公的下屬有個叫潁考叔的,聽說這件事情後去拜見鄭莊公。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把肉放到一邊,鄭莊公很疑惑就問他,然後潁考叔就引出他的母親,意思是要留給他母親吃。這下子就引得鄭莊公也很感慨,然後潁考叔藉機詢問,鄭莊公也就告訴他自己的憂慮,以及後悔。這時候潁考叔就給他出主意:“在地下挖一個地道,挖出了泉水,這時候你在和母親想見不就行了嗎?”鄭莊公覺得很好,就這樣做了。兩個人都賦詩一首,之後和好如初。

7.總結。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