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最猖狂的兄弟,曾想殺武松,還敢領著幾百人攻打大城市!

實力與調子,在中國社會中歷來呈現反比的奇怪態勢。實力越強越低調謙和,實力越弱越高調猖狂。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這種規律同樣適用於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梁山集團。若問梁山上誰的武功最弱卻又最猖狂,答案非一對兄弟狂徒莫屬。這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兄弟,武力值和智力值都可以忽略不計,卻偏偏敢用一件件不自量力的瘋狂舉動,刷新著人們對猖狂的認知。

這對兄弟便是梁山花瓶——孔明、孔亮。

孔明、孔亮為何猖狂

這對兄弟的猖狂,和出身、家境有莫大關係。孔明、孔亮在水滸原著第32回中正式登場。這二人出身富戶、家境殷實、父母溺愛,因此專愛好勇鬥狠、尋釁滋事,頗具當下富二代無知、自大、狂妄的典型特徵。

他們在青州白虎山落草的緣由甚是奇葩。水滸原著第58回中,孔亮曾道:“哥哥孔明與本鄉上戶爭些閒氣起來,殺了他一家老小。”只為爭一口閒氣,猖狂的兄弟可以無視律法、無視生命,最終自己也付出了家破人亡、落草為寇的慘痛代價。

他們猖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曾拜宋江為師。宋江是江湖聞名的黑道大哥,有了這個靠山,這對兄弟想不為所欲為都很難,反正有人會買單。

謀殺武松事件

在水滸原著第32回中,這對花瓶兄弟剛出場就上演了一出皮鞭、謀殺武松的無知大戲。

那日,武松因一壺酒、一隻雞與孔亮爭執,武松“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打了二三十拳,就地下提起來,望門外溪裡只一丟”。孔亮長著一副俊俏面龐卻不學無術,在武松手底下沒走出一招。血淋淋的事實說明,人千萬不可猖狂,只因你還沒遇到比你更狂的人。

隨後,武松醉倒溪中,被孔明、孔亮綁在柱子上狠狠地皮鞭抽打。孔亮甚至口出狂言:“不如把這禿賊一頓打死了,一把火燒了罷!”本事不大,口氣卻如此狂妄。從血濺鴛鴦樓可以看出,武松是個睚眥必報的人。如果不是宋江及時出現,酒醒後的武松說不定又會血洗孔家莊。

攻打青州事件

為救叔叔孔賓,這對兄弟點起人馬來打青州。這是他們猖狂到無知的典型表現。

山東當時的地級市青州,城防究竟如何?行伍出身的楊志,對青州的評價是:“青州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對於如何攻打青州,楊志也說:“若要打青州,須用大隊軍馬。”那麼,白虎山當時有多少人?孔亮說是五七百人。拋開攻城裝備、戰術安排、後勤補給等必備因素不談,無知的孔明孔亮僅以區區五七百的烏合之眾,悍然攻打大城市,無異於以卵擊石、飛蛾撲火。與其說這是一種猖狂,不如說是一種愚蠢。

再加上萬夫莫當的呼延灼新到青州,孔明孔亮還能活下來已屬萬幸。

當時如日中天的梁山,攻打青州尚費九牛二虎之力,孔明孔亮僅憑一山之力就妄圖攻城救人,實乃不自量力,等於痴人說夢。

從某種意義上說,猖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猖狂到無知、自大。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如果像孔明孔亮一般,僅因俊俏臉蛋、殷實家境、江湖靠山,就忘了自己有幾斤幾兩,就可以忘乎所以、猖獗狂妄、高人一等,那這和作死又有什麼區別?

換句話說,在實力與調子歷來呈反比的中國社會,孔明孔亮之流也許只有藉助猖狂這種低劣手段,才能掩飾自己的無知愚昧、技不如人。這也難怪,梁山大聚義時,施耐庵要刻意安排這對兄弟分別對應地猖星、地狂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