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子弹不设计成击中爆炸这种效果,威力不是更大吗?

宋启珠


在军队里面,士兵最常见的武器就是枪支,而枪支作为杀伤性武器对于人的伤害主要是依靠子弹。子弹打到人的身体里面一般都是贯穿伤为主,很少会造成炸裂性伤害,那么一个问题来了,子弹如果设计成击中就会爆炸的效果,那么对于人的伤害会大大增加,为什么没有军队大范围使用爆炸性的子弹呢?其实爆炸性的子弹在19世纪的时候就已经被发明了,这种子弹叫做达姆弹,达姆弹在击中人体后会造成炸裂性的伤害,被达姆弹击中的人身体从外面看只有一个小孔,而内部则是被破坏的血肉模糊 。



那么这种威力巨大的爆炸性子弹,为什么没有被普及呢?首先第一点就是国际法的禁用,达姆弹在国际上是被禁用的一种子弹,因为他违背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在战争中用普通子弹也能够让人丧失反抗能力,而达姆弹更多的是对人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这种折磨是被国际社会共同抗议的。

如果现在有一个国家敢于使用达姆弹的话,那么一定会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谴责。而在现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冒这种风险使用达姆弹。不过达姆弹在二战的时候被狙击手们经常使用,比如著名的特种兵之王西蒙海耶就被苏联狙击手用达姆弹打掉了半张脸。


第二点就是普通子弹击中敌人已经有足够的杀伤力,在战争中被子弹击中基本上就等于丧失了作战能力,一些电视剧中被子弹击中还能继续作战的情节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而达姆弹本身制造起来比普通子弹复杂,大批量生产费时费力不说,真正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有限。


军武小咖


击中目标就爆炸的子弹早就有了,属于“特种弹”中的一种,采用“爆裂性”弹头。比如说英国人早在1896年设计生产的“达姆”弹(因其由位于印度的达姆兵工厂制造而得名)就是“击中爆炸”,威力确实大,早已停产。“击中爆炸”,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有一定军工制造能力的国家都有能力研制出这种子弹,不存在着什么技术问题。



不过,现役子弹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弹”,这种“击中爆炸”的子弹之所以没能替换“普通弹”,原因只有一个:没有这个必要。先说说子弹的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普通弹。二、特种弹。特种弹包括:燃烧弹、曳光弹、瞬爆弹、空包弹、空头弹、空爆弹、智能弹、液体弱、穿甲燃烧弹等。还有一些子弹的用途更特殊,比如说窃听弹等。这些特种弹的造价要远高于普通弹,设计、生产的难度也要大得多,最关键的问题是:普通弹只要命中敌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其丧失战斗力,不得不退出战斗。



被子弹击中后仍能“奋起反击”,这种情况在二战时期确实存在,但在现代战场上已经再难出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战士甚至是在战斗结束后才发现腿上或者是胳膊上等非致命部位被鬼子的“三八大盖”(日本三八式步枪,6.5mm口径)穿了个“小眼”——这是真实案例,所以也就有了“轻伤不下火线”这句话。这是因为:“三八大盖”的穿透力很强,但杀伤力却很一般。现在早已不是二战时期了,如“三八大盖”所用的这种子弹也早就退役了——现径手、步枪等子弹只要命中人体一发,就能让人失去战斗力。



至于是死?是残?是伤?那就得看子弹弹头击中敌人的具体部位了。如果是没死,还能不残,那就得说是上辈子积德了——未命中要害,还得未伤及筋骨。像某些现代影视剧中那样挨了好几枪,还能坚持战斗的,过不多久依然是“生龙活虎”,那表现的不是士兵的战斗意志有多强悍,而是导演不想让他们轻易的死掉——反正也没人去追究其真假,有人看就行。现在的普通子弹,杀伤力已经足够用了。所以,这种击中爆炸的特种弹根本就没必要,也没这个可能替换掉普通弹。



研制这些特种弹不是为了替换普通弹,而是为了完成特殊的战术目标,或者说是为了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换句话说就是,特种弹不是普通弹的替代品,而是对普通弹功能上的一个补充,而且造价要比普通弹高得多。因此,从使用成本以及使用效果、作战用途上来说,特种弹都不会大规模列装。能够达到“击中爆炸”效果的子弹就有几种,比如说:瞬爆弹、智能弹、穿甲燃烧弹等。从爆炸效果上来说,又可分出:击中瞬间爆炸、侵入内部爆炸、击中瞬间燃烧爆炸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连子弹都已开始了“智能化”进程,“击中爆炸”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比如说更先进的空爆弹、智能弹。空爆弹最早由美国陆军研制并装备,它的作战目标就是躲在掩体、障碍物后的敌方目标,子弹装有电子引信、微型传感器(可准确跟踪微光以及热辐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在敌方士兵头顶上空爆炸——释放出致命的金属碎片。智能弹最早在2010年就被用于战场,由新型的XM25发射,子弹内装有智能芯片——当弹头飞到指定距离时将其引爆。特种弹确实威力更大,但却不可能替换普通子弹。



儒道之主


其实让不让子弹爆炸,也没有什么太必要的,打中也是非死即残,设计成爆炸的,顶多就是增加成本而已,实际价值不大。

实际上,子弹是分普通弹和特种弹的,普通子弹就是直接打中人之后,在人身上打个洞就OK了,而特种弹,是属于为特定的条件特定的要求而使用的,其中分好多种。能炸的达姆弹,也是一种特种弹。

达姆弹,其实就是击中人体之后产生爆炸,这个并不是加炸药了,只不过处理下弹头。达姆弹确实是比较狠,但是现在军队一般都不用了,不过,这个倒不是因为条约限制,主要是落后了。

现在子弹,通常一枪就可以让人丧失战斗力,甚至直接死了。那么既然这样,会爆炸的子弹打人基本就没什么意义了。至于那些特种弹,就是特殊任务特殊要求的时候使用就可以了。

对于高爆子弹,通常是在大口径的反器材狙击步枪中使用的,在弹头里面加高爆炸药,击中目标之后,产生爆炸,进而二次推进,增大杀伤力。这一点的话,对于7.62或者5.56mm子弹根本就没什么价值了,那么大点个弹头,加个炸药,怕是会影响精度影响射程了。而且,完全没必要。

至于子弹有没有用,怎么用,用什么样的子弹,主要就看任务,任务需求是什么,就用最适合的子弹,总不能狙击的时候,拿200发独头弹吧。


军武文斋


因为不人道,而且造价高。这种子弹其实早已有之,早在19世纪就已经应用到实战当中,这种子弹叫做达姆弹,在子弹的弹头上预制凹槽,使得其命中敌人后可以爆裂开来,在人体内穿梭切割,致死率非常高,而且创口不规则,很难取出子弹。

图为开有预制凹槽的达姆弹,命中后自动裂开,虽然威力大,但是精度较差。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为什么没有必要使用这样的子弹,因为战争主要是为了获得战略目标,在实战中,实现自己的作战意图就可以了,非常残忍的造成人的损失其实是不必要的,对于双方的士兵而言,被子弹击中,如果幸运可以存活下来当然更好,他们只要被击中就会失去战斗能力,就需要退出战场,这样岂不是减少了伤亡?

现代枪支和枪弹更加注重廉价、精准,而不是威力更大,除非是穿甲弹。


因此,国际法中,达姆弹一类的子弹是禁止对人使用的。而且,这样的子弹难免多了一道工序,造价更高,生产周期更长,从实战角度来看,战争往往拼的是综合国力的消耗,战场上经常出现子弹缺失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提高子弹的造价,延长子弹的生产时间,那么无异于得不偿失,为了更残忍的打死敌人,让自己的前线士兵无弹可用,岂不是自讨苦吃?

子弹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残忍度并不是优先选择。


再者说,世界上能生产出标准化制式枪弹的国家并不多,连印度这样的大国都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子弹,因此,主要大国还是还遵守国际法则的,都很少为枪支配备爆燃子弹,达姆弹更是禁用,因此世界上很少出现这样的子弹,当然了,这并不代表没有这样的子弹,毕竟有些难缠的对手,必须用这样的子弹才能消灭。

实战中,标准的制式枪弹很难得到,经常紧缺,为何要延长工期,增加成本呢?


海事先锋


小兵曾在《战场上手枪50米以外打能否打死人》一文中说过,枪弹杀伤人体的先决条件是命中。子弹设计成像炮弹一样击中目标以后发生爆炸以增加杀伤效果,这种设计和制造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关键是没有必要罢了。



为什么呢?先来了解一组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每打死一个人平均消耗4.5万发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打死一个人平均消耗12万发子弹;越南战争期间每死一个士兵平均需要40万发子弹。



是不是觉得很夸张?但事实的确如此,越是现代战争往往消耗的子弹越多,比如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仅仅苏军一方就消耗了4.2亿炮弹、170亿发子弹、1.21亿枚手榴弹、300万吨航空炸弹;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一共打出了60亿颗子弹,受到伤害的人仅仅为2.4万,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美军要用25万颗子弹才能够打伤一个人,如果要彻底打死一个,则平均耗弹60万发。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发子弹的成本是1.5~2元(7.62mm步枪普通弹),如果生产工艺比高精度狙击步枪弹更复杂的“裂爆弹”子弹,成本必然超过50元一发(高精弹成本50一发)。



假如我们也打了一场像伊拉克战争那样的局部战争,而且所有子弹都使用“裂爆弹”子弹,那么每伤亡一个敌人就需要花1700万元人民币(20万发裂爆弹,每发50块钱)。




既然肯花1700万的代价去买20万发裂爆弹去杀伤一名敌人,那为何不索性花40万去买十枚单兵小型导弹去炸死一个敌人呢?哪怕是买两枚反坦克导弹去炸死一个敌人也比买裂爆弹划算呀。



再者,一枚装药200克的进攻型手榴弹的有效杀伤距离是15米,那么一颗弹头重量仅为5克的枪弹能装多少炸药?它所产生的爆炸威力是否能超过子弹本身在人体造成的“空腔效应”的伤害?



综上所述,“裂爆弹”不具备代替普通弹的价值,只能少量运用于特种作战。


兵器知识谱


嗯,问得好

就说你为啥要爆炸好了,中小口径子弹塞那么丁点炸药有啥用?装不装炸药基本都是个死啊。而且装了炸药你这子弹生产复杂度是几何增长啊。(请参考一枚二踢脚和一坨卫生纸的生产区别)↓,本子的12.7弹,最右边那个爆破弹生产工艺复杂的1B

所以,爆破弹一般都用在12.7口径以上,一个是弹头大了好塞药,二个是中小口径都是打人用的。而大口径是拆房子拆车用的。打中了车不一定打中人,这个是有爆破的话是个AOE伤害,有必要用上弹头装药。


疯狗的轻武


。。。我最喜欢喷这种无厘头的问题了

首先分析一下,你为什么要爆炸这种效果:

你为什么要爆炸这种效果

估计你问的范围应该是普通手枪,步枪之类的小口径轻武器,而不是大口径重武器,因为大口径武器已经有爆炸子弹的存在。

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是受到科幻片启发,电影里的未来武器,一旦击中人类,人体将尸骨无存,瞬间爆裂而亡,这样在战场上敌方的死亡率会上升到一个恐怖的高度。例如科幻片黑衣人里的小手枪,一枪能够爆炸所有东西。。

为什么不做?

是不是科技水平不到?不是,

以现有的科技,在小口径武器里设计爆炸弹,是很简单的事情,

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

步枪的子弹成本在2-3元

手枪的子弹成本在1.3-1.8元

半自动步枪在2元左右。

狙击步枪在200元左右

而老式那些年代久远的手枪普通弹的成本仅在5毛钱左右

由于子弹价格差别太大了,我们就取普通步枪的成本计算--2元

那么爆炸弹呢?由于工艺复杂,成本在300元左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平均需要2.5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对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则平均需要2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对手。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消耗子弹60亿发,射杀对手2.4万人,算起来平均25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对手

说明了什么,现代的美军都怕死,只能拿着步枪躲起来无目的的突!突!突!,准确的说是拿着纳税人的钱突!突!突!~~

这样来算,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光普通子弹就花了120亿元,如果用爆炸子弹的话这个数字就上升到18000亿。。。这还不算他们那些贵得一塌糊涂的巡航导弹,一枚就500万,你认为美国人打得起么!

最重要的是,这战争还是低烈度的,如果打起二战这种高烈度战争的话,我估计一场大规模战役没有打完,自己就穷死了吧~哈哈!


小学生区块链


其实是有的,就是英国设计并使用的达姆弹。

达姆弹出现于1897年,由达姆达姆兵工厂军方总监 克莱上尉设计。弹头尖端没有包覆而露出铅心,子弹射入人体后铅心扩张或破裂,因而扩大了创伤面,造成对人员的严重伤害。


在100米距离上遭到达姆弹的直接命中,头部-100%的人会死亡,四肢-20%死亡,剩下的全部截肢,左胸(心脏附近)-100%死亡,右胸-70%死亡,腹部-70%死亡。所以达姆弹现已被国际禁止使用!

将弹头的尖端被甲去掉,露出铅心。当射入人体后,铅心由于惯性作用从被甲内涌出,被压扁成蘑菇状,被甲发生扩张或破裂,迅速释放能量,扩大创伤出口,使弹头具有类似爆炸弹头的致伤效果。具体表现为弹头严重发生形变乃至破裂,导致人体组织出现喇叭状或葫芦状空腔,创伤面积是弹丸截面积的上百倍,在被命中时出现口径十几倍甚至更大瞬间空腔,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弹丸的碎片遗留在身体内部,那么就可能会造成铅中毒,即使侥幸碎片遗留在身体内部比较少,但是破碎的巨大伤口极难愈和,容易造成感染。达姆弹的杀伤力十分惊人,远超过常规弹头。


以上是达姆弹的简介,在1899年的海牙公约中就明确不得使用达姆弹和类似的弹药。因为达姆弹和具有类似达姆效应的弹头,具有可怕杀伤力,当然也具有极强的停止作用。由于达姆弹极高的致死率和对伤员造成的巨大痛苦,使得达姆弹成为一种十分不人道的武器。

简单的说,用普通的弹头可以将敌人打死或打伤。如果使用达姆弹,敌人被打死了尸体是烂糊的,这是对尸体的侮辱;没死而因此受伤的的,基本是废了,一辈子好不了,太不人道了,其实也是没必要的。对使用达姆弹的人来说,看到自己的敌人被击中时的惨状也是很有心理压力的。战争,也是有伦理和道德的。



有人说炮兵怎么办?一发炮弹啥都没了。关键的放炮的人看不见呀!!!他不是面对面的厮杀,步兵也不太有机会看到炮弹把人炸成渣(炮打完了,或快打完了才冲锋)。大炮炸过后士兵多是被震死和炸飞的。


深海鱼读书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设计出,击中后有爆炸效果的子弹,就是臭名昭著的达姆弹。现在达姆弹是进入人体炸开的一类子弹的统称,分为多种类型。

达姆弹在于19世纪末期,英国位于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姆兵工厂进行研发的,所以又俗称为达姆弹。达姆弹最早于1897年和1898年在印度西北边区和苏丹使用。因为达姆弹的子弹顶端是开放的,进入人体并不会贯穿,而是炸开在人体内形成空腔,对人体形成可怕的伤口。



后来又有人发明了空心弹,其效果和最初的达姆弹相似。一般人们也称之为达姆弹。在1899年达姆弹被列为扩张性弹头,因为极其残忍的杀伤性,而引发了人道争议。因此,这种子弹被海牙公约发表的《禁用入身变形枪弹的声明》中规定,达姆弹被禁止在战争中使用。



在近期,美国又研发了一款同类型的扩展性弹头,来自美国的R.I.P弹药公司。据说它的诞生是为了美国警察使用,但在战争中禁止使用这一类弹头。这款弹头外观就让人不寒而栗,弹头是由8个锯齿组成,进入肉体后弹片呈喇叭型散开,形成巨大伤口,威力更加强大。


人类不但要反对使用这类灭绝人性的子弹和武器,更要反对非正义战争。因为战争只会给人类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仰望星空


有爆炸弹的啊,就是在弹头里面塞炸药,爆炸弹一般用来对付具有轻型防护措施的易燃目标,比如车辆或飞机的油箱等,爆炸弹击中这类目标时自身会发生爆炸,破坏或者点燃目标。

爆炸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瞬发爆炸,另一种是延时爆炸。瞬爆弹在弹头内部有装药,可以用于大口径机枪对空射击,在击中目标时就会引爆其中的炸药,杀伤敌机。爆炸弹弹头内部还有曳光管,有些还装有燃烧剂,这就是爆炸曳光弹和爆炸燃烧弹。

爆炸弹现在很少见了,而且一般只有在大口径机枪中才能看到,毕竟大口径弹头的弹头比较大,装入炸药比较简单,而且炸药数量也能装入比较多。而小口径弹头一来没有装炸药的必要,因为小口径弹头的杀伤主要是通过翻滚造成的,即使装入炸药也装不了多少,弹头直径总共就五毫米多一点,去掉铜被甲和铅套,也就这么两三毫米的空间装炸药,装的太少根本没什么杀伤力,还会影响弹头的翻滚。

图注:7.62x54mm R爆炸弹

而且爆炸弹并不是只装入炸药就够了,要有能引爆炸药的结构,比如空心管,火帽或者曳光管,进一步缩小了炸药的空间。在小口径弹头中装入这些结构在工艺上也非常困难,小口径弹最早出来的时候连制造曳光弹都成问题,别说是造爆炸弹了,现在最小的也就是一些.30口径的弹头有爆炸弹,小口径弹没见过。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