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无止境2


慈禧的干女儿周莹,一个把苦命活成了传奇的女子。

周莹,1869年生于陕西三原县,祖上是富商,家道中落,周莹成年后听从兄嫂的话嫁给了早已有婚约的吴聘。

周莹嫁到吴家才发现,这是一个大坑!因为吴聘早已病入膏肓,正在苟延残喘。吴家娶周莹,并不是要圆长辈心愿或者借好周家,而是要给这个将死之人冲喜。而周莹的哥哥和嫂嫂,实际上等于亲手把妹妹推入火坑,中间收了多少好处,不得而知。

冲喜,是古代的迷信思想,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生重病,用娶媳妇办喜事的方法冲掉晦气,希望能够痊愈。很明显,绝大多数的“冲喜”,不仅没能起到安慰剂的疗效,甚至有可能成为病重之人的一道催命符。

《红楼梦》中,贾宝玉病重,家里人想要让他娶薛宝钗冲喜,别人都说这是要让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去死啊!原话是这样“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 宝姑娘 竟把 林姑娘 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还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

周莹加入吴家,并没有挽救吴聘的生命,新婚十天,吴聘就死了。不久后,吴聘的父亲也死了。眼看吴家就完蛋了。

泾阳安吴堡的吴家,世代盐商,本钱丰厚,年轻的周莹做了寡妇,不愿吴家就此没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振兴了吴家,盐业生意做大做强了,周莹还把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正因为周莹经营有道,名望很高,合作伙伴和商界朋友都把她称作“安吴寡妇”。

周莹不仅经商有道,注重信誉、懂得让利他人,还乐善好施热衷公益事业。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些事让周莹在关中地区名声大噪。清末的关中平原,早已不复汉唐盛世那样繁花似锦。同治年的回乱,造成了关中数百万人死亡。丁戌奇荒,更是人相食、白骨露於野。周莹的乐善好施,虽不能扭转乾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战乱和饥荒给人们造成的苦难。

周莹认慈禧当干妈,是庚子年慈禧“西狩”期间发生的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仓惶逃窜,途径直隶、山西、到达陕西。周莹听说,直接就进献10万两白银,维持住了慈禧逃难期间的“体面”。

慈禧没想到,自己得罪了八国联军,仓皇逃窜,命不久矣。却有安吴寡妇这样的义商支持她,可见“百姓无不怀念大清”。想到此,慈禧就接见周莹,授予她“一品诰命夫人”,与她母女相称。

一品诰命夫人”,其实原本是授予那些功劳特别大的尚书侍郎的妻子的,周莹只不过是商人妻子,能得到这样的“荣誉称号”,实在是皇恩浩荡。

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聘死后,周莹又找到了真爱。真实的历史中,周莹并没有更多感情经历,只是收养了一个本家旁支子弟当干儿,做继承人。周莹的干儿子就是吴怀先。

据《泾阳县志》等书记载,周莹的手下和吴怀先发生矛盾,双方还曾对簿公堂。因为周莹身份特殊,县官层层上报,惊动了陕西布政使。最终,官府各打30大板,调节母子关系,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1911年,42岁的周莹走完了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当年,湖北发生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表示独立赞同共和脱离清廷。10月22日,陕西发生起义,同盟会、新军、哥老会控制关中,陕西巡抚钱能训藏匿于老百姓家中,陕甘总督升允逃往甘肃,线将军文瑞投井自杀。在西安城中的满人,则遭到了大屠杀。

如果周莹晚几年死,会在辛亥革命中遭遇什么?真的不敢想!

对于辛亥革命中的大屠杀,湘西山区的孩子沈从文回忆道

如果周莹多活几年,会遭遇什么?欢迎参与讨论!


历史知事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火遍全中国,周莹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女性商人成为了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晏子画家创作周莹画像

孙俪把周莹简直演活了,他聪明睿智用古灵精怪,敢爱敢恨,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女主的形象。

影视剧中的形象虽完美无瑕,但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

周莹的人生是由一个悲剧起步的,但她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击倒,而是把人生活成了传奇。

周家原本在陕西也算是大富之家,然而随着周莹的父母早亡家道就不可避免的中落了。周莹从小跟着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成年之后,哥哥嫂嫂为她和陕西大富商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定下了婚约。

这看似是一门金玉良缘,然而,这里面却大有玄机。

吴蔚文,是个有钱人,他多有钱呢?我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是个盐商!

古代食盐销售采用的是官方垄断之下特许经营制度,被官方认可的盐商拥有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经营食盐的权利,换句话说就是垄断,只要拥有一处经营权,他的财富就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吴蔚文拥有数处经营权,他家的财富可见一斑!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唯一的儿子挑选儿媳妇,为什么没有找和他门当户对的官宦家的小姐,抑或是在财富上相当的大商贾的女儿呢?而是找了家道中落的周家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儿子吴聘身上。

吴聘当时已经身患重病,药石无灵。吴蔚文无计可施,万般无奈只能采用冲喜的方式,就是让吴聘结婚这件喜事冲走他身上的病魔!

于是答案解开了,冲喜的效果自古以来就是以不靠谱而著称,当时的官宦人家,大商巨贾不可能搭上自己宝贝女儿一生的幸福来参与吴家的这次注定失败的赌博,没有一个父亲愿意让女儿进入这个火坑。

唯有父母双亡的周家愿意。

周莹嫁入吴家冲喜还是失败了,吴聘和吴家老爷子吴蔚文相继去世,吴家的主心骨被抽掉了,他们的生意也面临着崩盘!

面对命运的玩笑,周莹没有服输,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她昂着头用并不坚实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吴家。


这个世界是有天才的,周莹就是众多天才中的一个,她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人

她非常善于用人,和同时代许多中国富翁任人唯亲不同,周莹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他从不计较这个人的过往,哪怕曾经在暗地里伤害过她,她也能够弃瑕录用。

她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吸引了无数人为她效力,她很快就打造出了只属于她的核心团队,这个团队为她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个的神话!

其次她秉承了诚信为本的理念,继承了吴家:“人硬,货硬,话脾气硬”的传统,老老实实经商。


童叟无欺,这使得她们在同行间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同时周莹还创造性的引入了绩效工资这个概念,她将所有的员工的收入与店铺收益直接挂钩,以此来激励员工。

在她们共同的努力之下,终于打造起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她自己也成了陕西的女首富。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周莹沾沾自喜,她还不忘报效效国家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慈禧老佛爷到达西安之后,周莹二话不说拿出十万两白银报效,这让仓皇西狩的慈禧太后,感动异常,同时它也记住了陕西周寡妇的名号。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本着老秦人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传统,周莹再一次捐出了海量的白银,以示共赴国难的决心!

心如铁石的慈禧太后被感动的不轻,认下了周莹这个义女。

成为中国实际统治者的干女儿,可谓是荣耀之至,周莹在此时已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慈禧太后,干女儿的名号,虽然在外面非常响亮,但是在家里一文不值,周莹的晚年并不幸福。


没有子女一直是周莹心中的痛,他晚年的不幸就来源于此

周莹的老公吴聘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根据传统过继一个子侄作为吴聘的儿子。然而就是这个小子,他长大之后竟然想甩开周莹,自己接手生意。这不可避免的让周莹非常难做。

而吴怀先居然无视亲情,一纸诉状将周莹告到了县衙。名义上的母子居然对簿公堂,这伤透了周莹的心,尽管这个事情最终还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有了裂缝的亲情,终究无法弥补。


1910年,42岁的周滢与世长辞。由于没有子女,没有进入吴家的祖坟。作为吴家商业帝国的实际缔造者,死后却不能进入祖坟接受后代的膜拜,这真是一个笑话,同时这也是整整2000年中国女性的不幸的一个缩影。


小小嬴政


1900年,慈禧太后从北京逃到西安,逃难之人缺的就是钱,她穷死了但太后的架子还在,溜须拍马的大有人在,慈禧就让当地的土豪捐钱供她挥霍,太后要钱谁敢不给面子,各路土豪纷纷解囊相助,没想到最后捐款最多的反而是个女人,捐了整整10万两白银,这个财大气粗的女人就是周莹,那么她的下场如何呢?

周莹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其家境较为殷实,父母双亡后家道中落,她17岁嫁给泾阳安吴堡大户吴蔚文的儿子吴聘为妻,结婚吴聘身患肺结核多年,已经病入膏肓,因其病得越来越严重,吴家刻意隐瞒病情,想借婚庆“冲喜”。

可怜被骗的周莹婚后不到一年,因公公意外过世,导致吴聘病情加重,不久病亡,周莹18岁便成了小寡妇,被称为“安吴寡妇”。

公公和丈夫的相继离世,只留下周莹跟婆婆两个弱女子和一个残败的家,周莹一手挑起重任,接过吴家的产业,她自幼天资聪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独创精神,展现出了过人的经营才干。

周莹的手下聚集了几个善断谋、懂经营的人物,使已经出现颓废的吴家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她重整吴家产业,壮大发展成为一个从事领域广泛商铺遍布全国的大型商业帝国。

周莹天生就是块做生意的料,她从吴家的传统产业盐商起步,一路高歌猛进,逐步发展到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等,生意是越做越大,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还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几年下来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人们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莹历经坎坷终于建立起了陕西吴氏商业集团,而她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女商人,成为时下的女首富。

在1900年,正是周莹生意兴隆的黄金时期,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窜到西安,周莹向慈禧太后捐献了10万两白银和一个价值连城的楠木屏风,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赐给她,并收周莹为义女,对于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女子而言,这种殊荣的绝无仅有的。

中英《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慈禧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特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不仅给慈禧捐钱,她还在民间乐善好施,她设粥棚施舍灾民,还曾开仓放粮,赈灾济民因此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在百姓中口碑极好。

周莹虽然是叱咤风云的女首富,还是慈禧的义女,却依然是个不幸的女人,因为操劳过度,42岁不到就撒手人寰,由她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在她死后迅速分崩离析实在令人惋惜。

只因为周莹生前是个寡妇,又无儿无女,吴氏宗族很是忌讳,怕她坏了吴家风水,就不允许周莹埋入吴家祖坟,便在祖坟不远处的一个乱葬岗给周莹草草下葬,周莹到死都没能跟吴聘葬在一起。

今天在陕西唯一留下的遗迹就是保存在陕西省图书馆的一面高大典雅的屏风,周莹一生经历了起起伏伏,经历了常人所不及的痛和泪,她不愧是一个伟大的传奇女性。





遗产君


杨惠妍以1600亿人民币的身价成为我国乃至亚洲当今的女首富,而杨惠妍有一个好爸爸;但清末女首富周莹却是自幼父母双亡,土豪老公英年去世,靠得是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商业帝国。福垊想说的是周莹是女首富,但不是清朝首富,甚至连当时的陕西首富都不一定是,而且也不是慈禧的干女儿。让福垊痛心的是,周莹这位高颜值高水平高素养的商界女神般的人物,结局非常不好。

吴家大院的资产排行。

秦商不如晋商,晋商不如浙商。清朝末年的首富是胡雪岩,而我们津津乐道的乔家大院连晋商第二都不是。证据,见《清稗类钞》记载:

介休侯氏七八百万两、太谷曹氏六七百万两、祁县乔氏四五百万两、祁县渠氏三四百万两、榆次常氏百数十万两、祁县刘氏百万两内外。

很明显吴家大院是不如乔家大院,《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记载:“吴家在扬州有大盐号多处,刘家在四川有当铺三四十号,都是百万以上的富户,但家存现银不多,结果两家的捐款合起来还不到十万两。”这一方面说明周莹去世后,经营不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吴家大院的经济实力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并非是慈禧的干女儿

跟慈禧有“仇”的周莹。

周莹(1868年-1908年3月11日,周三)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她17岁(1885年)通过兄嫂之命嫁给了吴聘(表字介侯),然而她却是被骗婚的。老公除很有钱外,也有大病,结婚不过是“冲喜”。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她的公公吴蔚文给予资金支持。收复新疆后,慈禧拿左宗棠向洋行筹款说事,当年立功的吴蔚文成为了冤大头。没过多久,公公、丈夫先后因此离世。

以德报怨的周莹。

据我国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创建人之一,周莹的堂侄吴宓先生说:他的商界女强人的婶娘周莹,在事业有成时,听闻慈禧“西狩”派养子吴怀先为逃难的慈禧送银十万两。吴宓强调两名寡妇根本未成谋面,也不存在什么收为义女的说法。期初吴怀先大概考虑“家仇”拒绝支援慈禧,但周莹却说: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用现在的说来说就是没有国哪有家?周莹因为在家乡经常做善事——“建祠、筑路、修桥、造舟、扶贫、振饥”(其《墓志铭》载),为国为民,不仅她受到了朝廷的诰封,也惠及了他的老公。2005年发现了周莹的《墓志铭》,《墓志铭》全称为《清故诰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诰封资政大夫,晋升荣禄大夫,郎中衔,介侯吴公德配周夫人墓志铭》。她死后,享有了荣光,然而在她老公和她老公公去世后,她却受到了家族的挑战。

周莹的结局

家族兄弟的挑战。

其公公吴蔚文兄弟五人,而吴介侯又是独子,父子两人相继去世。南院、西院、北院、中院的叔叔辈们,企图逼走周莹,从而分割财产。而周莹不仅要留下来,而且还要壮大家族的事业。但在叔叔辈的虎视眈眈下,她只好将东院资产一分为五。就是她自留的这一份,他们也因为东院没有子嗣,而纷纷展开“送子”大战。周莹最终挑选了中院吴蔚龙的儿子吴玉成为养子,并支付了1万两银子。改名为吴怀先,到他弱冠之时,取字念昔。周莹以其仁爱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让吴家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时,却迎来了养子的挑战。


来自养子的挑战。

养子长大后,想学光绪要亲政。这就引起了周莹的反感,反正这个家都是你的,你这么急干嘛?作为诰命夫人的她,一纸把养子给告了。福垊,突然想到她做好事,一方面是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她在家中的地位(得到朝野的认可(baohu))。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一开始进行调节,各打五十大板,最终吴怀先向养母彻底认错,并保证不再重犯,才重归于好。

家族最后的反击。

周莹操劳一生,却英年早逝,只活了40岁。生前,她创造了一个家族事业的辉煌,也斥巨资修建吴氏陵墓。令人遗憾的是,她去世后却不能葬入祖坟。家族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没有孩子,养子不是孩子吗?她给这个家族创造了辉煌,结局却是被家族抛弃了。而吴氏家族在她去世后,也很快走向了衰落。周莹葬在了吴氏陵园东北方向200米开外的地方,目前只找到了墓志铭,却连坟墓也找不到了。


福垊


清末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人的生活都无以为继,但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却依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天,并且被慈禧收为了“义女”。按理说拥有如此的社会地位一定可以幸福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晚年生活变得非常不幸。



这个传奇的女人叫做周莹,公元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她的祖上也是远近闻名的富商。后来由于父母英年早逝,所以家道中落,由哥嫂抚养。等到周莹成年后,哥嫂将她许配给了安吴堡大富豪吴尉文的儿子吴聘。

吴尉文曾经在甘肃一带经商,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后捐了一个官。后来也靠着官商的身份获得了很多地区的食盐专卖权,由此发家致富。虽然吴尉文有钱有势,但他的生活却没有多少快乐,原因在于他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还身患绝症。

为了给儿子治病,吴尉文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始终没有效果。后来吴尉文想到了“冲喜”,希望可以利用结婚把儿子的病痛带走,在这种迷信哦哦思想下,吴尉文给儿子吴聘娶了周莹为妻。



周莹嫁入吴家后,吴聘很快便去世了,因此周莹也成了寡妇,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公吴尉文也去世了。在清末时期,由于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不断盘剥百姓,因此整个社会已经疲惫不堪,吴家的生意也逐渐衰落,如今吴尉文的去世,更是导致了吴家的生意面临土崩瓦解的态势。

伤心过后,周莹并没有自暴自弃,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养成了顽强的性格,因此毅然决然的挑起了吴家的重担。



周莹接受吴家生意后,选贤任能,多谋善断,同时以诚信经营为本,逐渐的稳定了局面。后来在她的安排下,各个商铺的掌柜、伙计收入直接与店铺收益挂钩,因此各个商铺都盈利颇丰,吴家的生意也逐渐遍及全国。据说吴家的生意巅峰时,在全国开设了7个总号,分号上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当然有了钱之后,周莹做起慈善事业来更是毫不含糊。经常为当地百姓打水井,挖沟渠,很多人的吃水问题也因此解决。荒年时,她更是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受灾的饥民。她的种种善举也得到了村民的爱戴,很多百姓都称其为“活菩萨”。后来当地官府修县志时,也特地将她的善举记录在了史书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京城失陷后,慈禧携光绪西逃。到达西安时,周莹向慈禧奉献了10万两白银,慈禧收到周莹的捐款后,亲自题写“护国夫人”的牌匾赐给她。《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再一次进交了大量白银,表示同赴国难。慈禧感动之余,收其为“义女”,并且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按理说,周莹要能力有能力,要口碑有口碑,而且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应该能够幸福美满的享受人生。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晚年的她却命运多舛。



说起来,这件事还要从她的婚姻开始。由于她的丈夫吴聘是一个绝症患者,因此两人婚后并没有抚育任何子女。后来吴聘去世后,周莹为了给吴聘延续香火,便从本族中挑选了一个孩子承嗣,这个孩子名叫吴怀先

吴怀先长大后,希望独掌家产,因此和周莹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但作为周莹拼了命打拼出来的产业,他深知吴家产业来之不易,所以不肯轻易放权,双方最终闹得对簿公堂。不过最终吴怀服软,周莹也乘机开除了挑拨她们母子关系的人。

1910年,42岁的周莹去世,在生命走到尽头后,如同她的婚姻一样不幸。由于她没有为吴家生育子嗣,所以偌大的吴家墓园中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她也因此被葬在了吴氏祖坟之外。



最后说一下,吴怀先虽然和周莹有过一定的分歧。但在周莹的教育下,吴怀先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并且在1936年时,为了支援国家抗日,吴怀先也将所有家产悉数捐出。


我是越关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呢?这部电视剧的原型就是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也就是孙俪扮演的。当然电视剧里的和历史原型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可以说周莹的结局还是比较惨的。

周莹17岁就嫁入了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当时吴家的产业也是相当雄厚的,但是如果没有周莹的话,吴家也不会有后来的产业了,但是嫁到吴家之后第二年公公就死了,自己的丈夫吴聘也去世了,吴家父子的死亡也是直接让吴家衰落下去了。而且因为周莹一嫁进来吴家父子就死了,所以在吴家周莹的地位一直都不是很高。

但是周莹一个人却撑起了吴家,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商铺遍及全国,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广。周莹也成为了陕西的女首富。

周莹也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而且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可以说周莹当时在关中地区已经是名人了,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跑到了西安,周莹给了慈禧10万两白银资助,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从此母女相称。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能够得到当时大清王朝实际掌权者的赏识,并且成为了他的女儿那是绝无仅有的殊荣。《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但是可能是“天妒英才”,周莹在1910年就死了,这个时候周莹只有42岁,据说是病死的,可能是经商多年留下来的积劳成疾导致的,但是周莹死后还是比较凄惨的,当时吴家的人也是拒绝让周莹迁入吴家祖坟的,当时周莹出殡的时候据说当地的百姓有上万人为他送行,但是却不能进入吴家的祖坟。只能在旁边的一个随便找一个地方安葬了,如今周莹的墓地早已经找不到了,对于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来说,真的是一种可惜和悲哀吧!


中国历史研究所


讲述清末女首富周莹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视剧实际是周莹的后人吴国华筹划拍摄的。

吴国华是周莹的太孙女,也是周莹的崇拜者。“将太奶奶周莹的故事搬上荧幕”一度是吴国华的梦想。她的这一梦想从筹备到正式出现在荧幕,前后历经了十数年之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这部剧是由周莹后人筹划的结果,但它最终呈现出来的周莹形象却与真实的清末女首富周莹有很大区别。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扮演的周莹与真实清末首富的差别,大约形同“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大小。

电视剧中的周莹虽年纪轻轻就守寡且并无所出,但她在事业爱情上却是相当成功,她收养的继子吴怀先也与她感情深厚,她还是慈禧太后民间的义女。可以说,这个形象俨然“人生赢家”。

可真实的周莹的确事业成功,也的确是慈禧义女,可在感情上她却并无所谓“完美可言”。

电视剧中的周莹在感情上活得很“理想”,深爱她的丈夫吴聘被人毒杀后,她得到了阔少沈星移(陈晓饰)的痴爱,此外她还被一堆优秀男青年如图尔丹等的追求。

沈星移与周莹

可真实的周莹却在守寡后始终独身一人,身边也从未出现过所谓“痴爱她的沈星移”等。熟悉那个年代的人知道,当时流行“贞洁牌坊”一类束缚女性的所谓“表彰”。

为了这个所谓的“牌坊”,作为寡妇的周莹是不可能再嫁也不可能与别的男子暧昧纠葛的,因为那样的话:周莹不仅得不到吴家动院的执掌权还会被千万人唾弃。

自然,如慈禧太后一般默默守寡一生,便成了丧夫后的周莹的必然结局。

或许正是因为周莹与慈禧的这一相同命运,慈禧避难西安周莹捐银10万两后收她为义女并册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吧。

真实的周莹在爱情以外的其他诸如亲情上也并不圆满,因为吴聘病弱的缘故,她与吴聘一直无所出。吴聘死后,她不得不过继了吴怀先为子。

然而,皇族无父子,大家族多数情况下也无亲情可言。毕竟,大家族的厉害冲突比普通家庭更大。更何况,周莹与吴怀先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所以,与电视剧中母亲与继子相处融洽截然相反的是,多年后,吴怀先成人后竟为了家产与继母周莹对簿公堂。母子关系发展到这份上,其悲凉自不必言说。

为了收视率,吴国华不得不给太奶奶加了很多艺术创作,但在根本上,孙俪饰演的周莹与清末女富商周莹是一致的。周莹画像

剧中的周莹擅长做生意且大义、通透,她用智慧和过人的商业天分创作了吴家的商业帝国,历史上真实的周莹也是如此。

在那个男权盛行的年代,一个女人能做到如此,其背后付出的努力自是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古代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乎,周莹虽是大户出身却也不识几个大字。但丈夫死后,掌管吴家东院的周莹却开始重新学起了“读书识字”。

在学习的过程中,周莹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半文半画”的“周体”,这“周体”只有内部人士才能看懂,这看起来是“劣势”的“周体”,后来还因为其“晦涩难懂”为她后来传递商业机密带来了好处。

除了好学之外,周莹的优点还有很多,“精通算数”、“心思细腻”等便是其优点。但相比之下,周莹能取得巨大成功,成为那个时代女子的楷模离不开她过人的“好德行”。

《道德经》里说“君子厚德载物”,也唯有“厚德”才能守住巨大的财富。

周莹是一介女流,可她的德行却比同时代的大多数男子更加让人钦佩。

风水学上曾说,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风水就是“德行”,这话是说,如果一个人德行好,即便他住在风水最差的地方也会好运不断,但如果一个人德行差,那么即便他请最好的风水大师将风水调到万无一失,也终究会因德行不好而遭受厄运。

周莹能创造巨大财富帝国并守住她的财富,与她一生的好德行分不开。

周莹的好德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女德上,这个前文就讲了:守寡后,她一直留在吴家,将一生献给了吴家。

第二,为人、做生意严格讲诚信。

周莹的诚信不仅体现在与他人做生意时,还表现在对下人的态度上。

当时陕西流传这样一句话:哪怕吴家没有契约没有文书,只要当家的(周莹)说了,就能信。

其养子吴怀先即便曾与母亲有过恩怨纠葛,但在谈起她的为人时依旧感叹说:

“母亲对信誉特别看重,不光是对合作伙伴、对管家、对伙计、对四五千人的生意队伍都非常真诚,也充分信任。她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她给予信任,身边人也回馈信任,她一个人管理这么大生意,四大管家给予了很多帮助。”

第三,懂得让利、热心慈善。

商人重利,这是他们获取财富的原因却也是他们最终失去财富的原因。

周莹也谋利,毕竟她本质上是个商人,但她却是一个懂得让利的商人。

电视剧中,曾有一个周莹收购棉花的桥段。

某年秋天,棉花丰收。关中的棉花行利益熏心,趁机杀价,引起了诸多棉农的不满,眼看就要多收成灾。

周莹见状,依据“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的价格规律推断,棉花多到成灾时多多收购棉花是好事。但她在收购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如其他商人一样“贱收”,而是很顾及棉农感受地依据往年的价格收购。

这样一来,棉农自然会更乐于将棉花卖给周莹。

而第二年,棉花歉收时,周莹不出所料地依靠上年的棉花库存,赚了一大笔。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她将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的小生意扩大成了到每年进出11万多担的大买卖!

周莹在商业上成功后,从来没忘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吴家伙计们。与如今老板们各种想办法克扣员工工资不同的是,周莹在做的却是想方设法为伙计们谋福利。

吴家东院成为人人向往的“名企”后,周莹还开创了近似于现代企业经营中的“股权激励制度”的先河,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

具体是:周莹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入股。这样一来,员工不仅能拿到工资还能参与公司的分红,如此,他们怎会不卖力呢。

对于吴家东院的老员工,周莹还采取了“阳俸阴俸制度”。

这个制度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在今天这个年代已经没有这种制度了。简单讲来,此项制度就是“活着(包括退休)死了都可以领俸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员工在公司干不动了退休,他不仅可以拿到退休金,他在吴家东院动作的儿子孙子还可以在他死后继续领取老员工的“阴奉”。

这就等于:人死了,他的工资还可以被子孙继续领,如此优待,员工怎会不卖命。员工卖命,商业帝国怎能不强盛。

相比对员工的慷慨,周莹在慈善事业上也同样慷慨。

商业帝国建立后,周莹始终未忘记回报社会。她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战乱中,天灾时,周莹都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

正因为她的乐善好施,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周莹的善举载入了史册。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大善人,却也终因情感上的空虚未能收获“圆满”。除了终身守寡和与继子情感破裂外,周莹还因封建的缘故最终未能与她唯一爱过的丈夫吴聘合葬,她甚至未被葬入吴家祖坟。

1908年,因操劳过度加之心情抑郁,周莹早早便去世,这年,她年仅40岁。

周莹死后被葬在不起眼的地方,而不是她心心念念的吴家祖坟。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结果,是因为:封建时代有规定,女子若没有生育子嗣,是不可以被葬入祖坟的。于是,她死后始终不被允许葬入她生前为吴氏修建夫人庞大陵园“柏树坟”。

想想,周莹为吴聘守寡一生、为吴家打下了商业帝国,最终却连祖坟都不让入,真真让人唏嘘不已。

好在,终究善有善报。因为周莹一生行善的缘故,她去世后,受她恩泽的乡亲们,自发在渠岸择地修了一座庙,将周莹供为“水娘娘”。

原来,周莹不进吴家祖坟,竟是因为上天感于她德行动天:为她安排了更好的所在。


记者李满





(剧照周莹)

凡是大商人,必有过人之处,但共同特点是:诚实守信,和政府关系不错。

晚清时期,陕西女首富周莹(电视《那时花开月正圆》女主原型),就是如此一个人,视“信誉”为生命,从不吝啬帮助国家。

周莹的人生很短暂,只活了42岁,但非常辉煌。这样一个人,最后下场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从头开始,细细了解和品味。

17岁嫁入吴家



(新婚晚上)

周莹出生于1869年,从小博闻强记,有点过目不忘的意思,特别是对数字,非常敏感。

1886年,周莹嫁入了陕西泾阳县富商吴家,嫁的原因很奇特,据说是因为冲喜(泾阳县志记载)。

冲喜是旧社会习俗,这事很有意思,希望通过冲喜让当事人“重获新生,延续生命”。有人因为冲喜而获益,但更多人的生命轨迹,并不会因为冲喜而发生变化。



无疑,吴聘并没有因为“冲喜”而重获新生,婚后不久,吴聘就挂了,17岁的周莹成为了寡妇(也有说结婚三年吴聘去世,县志说结婚十来天就去世了),真是人间悲剧。看周莹聪明伶俐,吴家老爷子让周莹开始介入吴家的生意,但不巧的是,没多久,吴家老爷子吴蔚文也去世了,于是就剩下了周莹一个人。

吴家偌大的产业,从此后开始有周莹掌控。

壮大吴家产业




(剧照周莹)

按理来说,家中的男人都去世了,留一个女人独掌门户,想成功太难了,能守住家业就很不错了。

但是,周莹不一样,她不是一般的女人。

她先是改变产业流程,从以前的到期购买,变为提前订购,什么棉花、蚕丝等都是如此。提前订购的优势是“到了收获季节时,无需担心货源”;缺点是风险很大,如果市场价格低,那么就损失不少。

但是,提前订购,相当于给农户们吃了个定心丸,如此就会产生依赖和信任。两年下来,周莹的“美名”得到了广泛地宣传和认可。

对于内部管理上,周莹采取高薪制,一半提前发放,一半让大家入股,这就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仔细算的话,工资没少拿多少,关键是年底有分红。于是,大家干劲非常足,众志成城,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剧照周莹)

对外经营上,除了改变方法和策略,周莹对于信誉看得比生命都重。

有一次,周莹旗下店铺将“海盐”当做“晋大青盐”卖,此事被一老者上告到了周莹这里。一般人,可能退钱或者换货,但周莹却不这样,她对外“道歉”,贴出各种道歉告示,然后赔三倍的钱给了老者。于是,大家对周莹的行动高举大拇指,日营业额就此翻了四倍。

还有一次,周莹买了一副画,结果后来一鉴定,发现是赝品,这让周莹非常生气,于是把画商叫来说道:“商人最可耻的就是卖假货,这是商人的耻辱,如果靠假货做生意,最后毁了的是自己。”画商听完,面红耳赤,非常惭愧,就此开始只卖真货,就算卖高级赝品,也会清楚告知。

周莹对“信誉”地维护非常坚决,义和团运动爆发时,很多商人的生意受了影响,开始以次充好,以假当真,而周莹却继续坚持“真货”,继续坚持良好的服务。

在周莹和大家的努力下,吴家产业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成为吴家的鼎盛期,生意遍及全国主要的大城市。

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

周莹和慈禧的渊源



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而慈禧和光绪逃出宫外,一路西行。

此时的慈禧等人,一路风餐露宿,受尽各种颠簸和风雨,但口袋里的钱却空空如也了。到了山西祁县,乔家家主乔致庸给了慈禧十万两白银(据说起初是借,后来乔致庸没让还)。到了陕西后,此时作为陕西首富的周莹,更是直接送来了十万两白银,是送,不是借。

有后辈人问周莹:“慈禧所率领清朝政府昏庸,为何还要给她钱?”周莹答道:“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生意?”

慈禧和周莹的这次接触,让慈禧非常感慨,这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对于另一个要强女人的欣赏,因为欣赏,慈禧就此认了周莹为干女儿。事后,慈禧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人”,周莹的生意也变得比以前更好。



(剧照周莹)

除了在关键时刻对国家进行帮助,而且对百姓也是万般抚恤,每每到了灾年,周莹一定会大开粥宴,让穷人度过艰难之时。

对于教育,周莹也是千方百计给予资助,希望通过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后辈的意识和能力。

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女人,兴修水利,资助教育,帮助难民,支持国家,这一件件事,彻底让周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而街坊四邻,以及吴家产业琏上的上上下下,对周莹的依赖和信任达到了非常的高度。一碰到关键时刻,当后辈们问自己家老人“如何应对”时,老人们往往用一句通俗的话就给了回答:“寡妇怎么干,你们就跟着怎么干。”

可惜,这么一个优秀的人,还是英年早逝了!

周莹的陨落



(剧照周莹)

1910年,周莹去世了,离她干妈慈禧去世刚两年,年龄也只有42岁,可谓是英年早逝。

没有对于周莹死亡的其它记载,应该是病逝,好强的人大多忽视自己的身体,几十年的费心费力,终于让周莹倒下了。

不过,讽刺的是,病逝的周莹没能葬入吴家的坟院,吴家的理由是:周莹是个寡居的女人,没有子嗣,因此没有资格进入吴家坟院,否则会破坏吴家风水。

狗屁风水,狗屁逻辑,为吴家立下无数功劳的周莹最后被葬在了吴家坟院外面,久而久之,连坟头也看不见了。

周莹曾经有过一个养子吴怀先,这是吴家人,虽然对“养母的入葬之事”,他没能使上大力,但此人具有拳拳爱国之心,在抗日过程中,为国共两党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出了不少的钱财,看来还是受了养母的影响。



(剧照周莹)

周莹的一生非常灿烂,但辛劳成疾,英年早逝,这是吴家的损失,是百姓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


蓝风破晓


那一夜花儿开得妖娆 ,女儿心事又有谁知晓 ,问天无语 ,月儿萧 ,花月相望人寂寥 ,痴情人得不到也忘不掉。这一曲《那年花开月正圆》道出了一代女首富周莹一生的心酸事。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秦陕西,黄炎故里,华夏民族之摇篮,东方文明之滥觞,“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周莹就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周家曾是豪门世家,她的曾祖父曾任刑部员外郎,祖上还曾经商,是当地的豪门大户,只是后来败落了。她自小与吴家定的娃娃亲,吴家是泾阳首富,那时婚姻之事都是父母做主,周莹直到成婚的那一日才见到自己的丈夫。

17岁那年吴家一路吹吹打打,一顶大花轿把周莹迎娶进门,直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周莹才知道丈夫吴聘已重病缠身,吴家只所以这时迎娶她是来冲喜的,她心中感到非常惊讶和失落。

吴聘看到周莹的表情以为她后悔了,便让周莹逃婚,可是周莹不肯,她说“既与官人拜了天地,就是一世的夫妻。今天是大喜之日,应该夫妻同心,共度难关”。吴聘被周莹的话深深感动,自此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琴瑟和鸣。


可叹的是结婚还不到三年,家中发生变故,朱莹的公公被人陷害,不幸入狱而死。紧接着丈夫吴聘也病故了,因为吴聘身体不好,所以周莹未曾怀孕生子。吴聘也没有其他兄弟姐妹,这样吴家就等于没有任何子嗣,成了所谓的“绝户”。这时吴家同族的人为了防止寡妇改嫁把财产带走,就来强行霸占吴家的财产,但这是家务事,官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周莹毅然挑起吴家的重担,她下定决心绝不会让吴家倒下。周家本就是经商世家,所以周莹从小就学习了很多经商之道。不得不说周莹真的是一个经商能手,他头脑灵活,不拘一格,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吴家的生意做的兴旺发达。


当时吴家的生意涉及各个方面,涉及的地域也非常广,不仅在国内做生意,甚至做到了国外,用现在的话讲周莹做的是国际贸易。她把中国的棉花药材茶叶蚕丝等卖到世界各地,在商界有很高的声誉,业内人士把她称做“安吴寡妇”。

周莹不仅经商有道,而且乐善好施,她将赚来的钱财散与大家,受到恩惠的人数不胜数。当时是乱世,灾荒战争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女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把整个家族带领的兴旺发达,更把利益惠及他人。


慈禧与周莹结上缘分,是在当年慈禧和光绪帝西逃期间发生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打入中国,慈禧带着光绪帝不顾北京城所有百姓弃城而逃,一路经过直隶、山西到达了陕西。这期间慈禧和光绪帝仓皇逃命,狼狈不堪,可是周莹听说慈禧到了陕西,直接向慈禧进供了10万两白银,这让慈禧感到万分惊喜和感激,她没有想到这一路到了陕西竟得到一个女子的救助,因此特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人”,认她为义女。

在古代作为一个女子,想得到这样珍贵的称号,只能依靠丈夫或儿子的功勋才能得到,可是周莹凭着一己之力得到这样的赏赐,向世人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


因为吴家已成绝户,所以周莹从同族中认养了一个儿子做养子,然而这个养子和周莹的关系并不好,后来居然和周莹对簿公堂争夺家产,周莹虽然在养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没想到却是这种结果,也许周莹这一生真的与夫与子无缘。

周莹的一生只活了短短的42岁,然而它短短的一生创造了几代人无法达到的商业奇迹,作为一个女人来讲,她的一生也太过坎坷,终生孤独一人,无依无靠,全仗着自己撑起一片偌大的家业。死后也没有与丈夫合葬,而是葬在了离吴氏园陵数百米外的荒芜的地方,据吴家的后人讲因为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把周莹葬在那里,但是具体是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了。


只是当时周莹下葬的时候有数万人来送她,那些都是受她恩惠的人,周莹这一生助人无数,真的称得上“善人”这一称号,她这一生事业有成,然而家庭不幸,但是她此生做了这么多的善举,相信来世她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以上图片全来源于网络)


小焱论史


清末女首富周莹传奇的一生跟战国末期的女商人寡妇清一模一样,都是嫁入豪门后守寡,然后运用她们的智谋将家族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首富;寡居的她们都收养了同族中的一名义子,也都跟国家元首攀上了关系;最终她们都得到了国家封赏,名留史册,然而义子不孝,晚年凄惨而终。周莹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妇女有时不仅仅能顶起半边天,其佼佼者能力才干还远远超过很多男性。

清末乱世,家国不幸,周莹的家庭从当地首富中落,她是哥哥一手带大的;因为出生官宦世家,所以周莹从小就熟读诗书、善于算学,知书达礼而落落大方。吴尉文是吴家的掌门人,他善于与官府合作,捐银得到了一个官职,平定太平天国他捐了两万两银子资助军饷,平定陕甘回乱他又捐银数万,最终得到朝廷嘉奖,获得淮盐盐务专卖权,年入银子百万两。吴尉文有一大憾事,那就是他只有一个儿子,且身患肺结核,为了给儿子冲喜,他将周莹嫁给儿子吴聘冲喜,但是儿子还是在17岁就死了,而周莹也年轻家寡,继承了吴家庞大的家业。

民间传说周莹是罗汉转世,她个矮身长腿短是个福相,自有神佛保佑。吴尉文死后吴家商业开始衰退,周莹以女当家的身份开始接管吴氏的商业帝国,并扭亏为赢,聚富成山,成为清末首富。吴家能够再次兴盛,主要是周莹善于用人、驾驭有方、诚信精营,她身边蓄有几个谋士,其中尤以王某为最,深得周莹信赖,每决大事,必与计商。周莹垂廉听政,杀伐决断跟历史上的宣太后十分相似,吴家上下对周莹言听计从,凡是不听话的掌柜都被周莹撤职,听话的有业绩的都被提拨重用,因此吴氏的商业帝国十分兴盛。

周莹的生活十分奢华铺张,但是这是她应得的,不可厚非!有钱之后周莹也做了不少的慈善事业,比如兴建义学,资助村中贫寒子弟入学;荒年开仓放粮,举办“施粥场”救济灾民;兴修水利设施,修桥、铺路等等。周莹深谙官商结合之道,因此她先后给朝廷捐赠银两无数,特别是慈禧太后到陕西后,她一次性捐赠十万两白银。慈禧寡居多年,又仓惶从北京逃命至陕西,得到周莹赞助后,收其为义女,封其为一品诰命夫人,赐“护国夫人”牌匾。周莹义子吴怀先为了亲政,他状告养母,结果失败而终;周莹42岁去世,因没有亲生儿子,所以没有入吴家祖坟,葬在吴家祖坟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