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和腾讯系在未来十年竞争中谁更占据优势?

OMGh


我观看了大家的一些回答,有的作家回答的非常好,像柒染财经、孙洪鹤、财经作家邱恒明等。我也想来凑凑热闹,发表一些我的观点吧!

大家都是从产业的布局来分析的,我今天换一种方法来发表一下。

阿里和腾迅未来10年的发展谁更有意争力,两家都很有竞争力,这两家都是中国乃止世界性的互联网帝国。目前来看实力差不多都一样,不能简单的做比较,但是我个人还是偏向阿里的,不是因为实为的偏向,因为爱心的偏向。

两家企业创办的基因不一样,腾讯的发家产品是一款聊天软件QQ,仅仅是聊天用的,阿里创业心中有爱,打造一个大的企业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生存的。打造淘宝帮助个人创业的,出发点为了别人的。大家现在看看,我讲的对吗?马云的个人魅力就比化腾强,受欢迎成度也比化腾强,大家都喜欢马云的演讲,G20时代,很比国家元首愿意见马云,第一马云能让他国的产品进入淘宝,天猫,第二马云推动全世界中小企业互联,打造一个到处能做生意的国度。未来的马云帝国既有利也有名,一个心怀爱的企业的创始人很受欢迎,再看化腾,游戏为主营业务,化腾演讲讲什么呢?教你做游戏吗?把游戏引入国外吗?没有很多题材让他讲。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偏向阿里的原因。

就像两个人都没犯法,但另一个不道德一样,所以未来竟争力谁更强真的不好讲。


温州守信者石德华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整理一下阿里系和腾讯系在竞争领域的主要产品:

阿里系:电商(淘宝)、物流网络、蚂蚁金服(主要是支付宝)、阿里云、投资的公司(陌陌和微博、饿了么、滴滴、ofo和哈罗单车)、人工智能(城市大脑)

腾讯系:社交(微信、QQ)、娱乐游戏、微信支付、腾讯云、投资的公司(京东、美团、滴滴、摩拜)、人工智能(智能医疗)

我们先来逐一分析一下双方主要业务和产品的竞争力,最后我们再定论谁将在未来十年的竞争中更占据优势:

1、首先,先来看双方最擅长的领域。腾讯最擅长的领域是社交,主要产品是微信、QQ,而阿里最擅长的领域是电商,主要产品是淘宝、天猫。在最擅长的领域上,主要做社交的微信基本已经普及中国大陆,但是主要做电商的淘宝是远远谈不上普及的。

举个例子,在很多三四线的城市,基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微信,人群从 16 周岁到 60 周岁不等,但拥有一个淘宝的人占比可能是非常低的。但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腾讯社交的国际化扩张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阿里的电商在国内和国际化扩张都具备很大潜力。

2、其次,我们看双方基于主要业务流量分发和衍生业务领域。阿里基于电商掌控着菜鸟网络,腾讯基于微信社交掌控着娱乐游戏,但是前者有来自顺风快递和京东配送的竞争,后者有来自网易游戏和盛大网络的竞争。因此,在这个领域,鉴于双方的局限性,基本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

但是,论盈利的能力,腾讯掌控的游戏盈利能力是完全秒杀菜鸟网络的。前段时间有一个有数据说腾讯的王者荣耀日纳税 1 个亿,而阿里日纳税也才 1 个亿,虽然这数据略显夸张,但腾讯游戏的盈利能力确是毋庸置疑的。

3、第三,腾讯和阿里都旗鼓相当的支付领域。阿里掌控着蚂蚁金服(主要指支付宝),腾讯则掌控着基于 10 亿左右用户的微信支付,说是旗鼓相当,某种程度上,蚂蚁金服略占优势,主要是蚂蚁金服市场份额稍大,但微信支付用户量大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支付领域上,只要双方不出现太大的失误,基本上也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

但是,结合身边的朋友的反馈,这里要提一点就是支付宝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最突出的问题的越更新越卡,显得非常的冗余,但微信却仍然非常的克制,用户体验极佳。

4、第四,在双方主要投资的公司上。阿里和腾讯主要投资的公司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对方的竞争领域插一脚,限制对方的发展从而达稳定自己的阵营。

阿里的社交和腾讯的电商。腾讯拥有微信这个社交巨无霸,于是阿里投资的微博和陌陌这两个在社交领域稍微有点名气的产品,但目前看来基本没有机会撼动微信的地位。阿里拥有淘宝的这个电商巨无霸,于是腾讯投资了京东,并且京东因其特有的自营模式,颇有对飙淘宝的气势,当然,借助于微信的熟人社交关系链,如今在三四线城市正如火如荼的拼多多对淘宝来说慢慢的也有了一定的威胁。因此,目前来看,阿里在腾讯的社交领域基本没有能够撼动地位的产品,但腾讯在阿里的电商领域的探索却不曾止步,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外卖领域。在外卖领域,腾讯投资的美团外卖与阿里控股的饿了么和口碑外卖,两者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但目前来看,还是腾讯的投资的美团外卖略胜一筹。首先,结合身边的现象,美团外卖的知名度要比饿了么和口碑外卖高了好几个等级;其次,美团外卖的微信入口流量要比饿了么和口碑的支付宝入口流量高,并且结合目前形势大好的微信小程序,身边的人使用美团外卖的频率基本完虐饿了么和口碑外卖。

出行领域。在网约车领域,阿里投资的快的和腾讯投资的滴滴合并后,快的基本目前基本不复存在,形同虚设,目前滴滴是网约车老大,阿里完败腾讯;在共享单车领域,腾讯扶持摩拜,ofo 站队阿里,阿里在网约车市场前车之鉴的思虑下,另外还投资了一个哈罗单车。目前情况,在摩拜被美团收购,ofo 呈现强弩之末的迹象之时,阿里蚂蚁金服投资的哈罗单车强势崛起,连续融资,颇有共享单车之农村包围城市的气势。因此,在出行领域上,阿里优势明显。

5、第五,最大的变量:今日头条(字节跳动)。我们都知道,长视频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阿里有优酷土豆,腾讯有腾讯视频,因此短视频的竞争便显得尤为重要。短视频领域阿里有大鱼号,腾讯有企鹅号,在不考虑今日头条的情况下,腾讯投资快手,扶持微视,略占优势,但今日头条究竟会倒向谁,是个很大的变量,目前来看今日头条基本不会倒向腾讯了,不知道的可以了解下「头腾大战」,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并且,今日头条 CEO「张一鸣」曾说过:他创立公司并不是为了成为腾讯的员工。因此,倘若今日头条倒向阿里,那么阿里略占优势,否则,今日头天便是最大的变量。

6、最后,人工智能领域。腾讯阿里都在紧急部署人工智能领域,阿里的城市大脑,腾讯的智能医疗,目前没有趋势表明腾讯或者阿里谁更胜一筹,未来十年,只要双方没有太大的失误,相信人工智能领域也将会是旗鼓相当的竞争范畴。

综上所述,我认为未来十年腾讯系更占优势。当然,万事没有决对,阿里云和腾讯云可以提供更加精细和强大的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和普及,结合阿里和腾讯各自的决策和管理文化,未来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目前来看是腾讯系更占优势的。


stormzhang


与其深入研究阿里系和腾讯系,倒不如来看看,国外对标的两家公司的现在走势。

一个是亚马逊(对标阿里系),一个是Facebook(对标腾讯系)。


确切的答案是,截止现在(2018年6月9日),亚马逊市值为8049.06亿美元。

再来看Facebook的:

Facebook此刻市值为5473.74亿美元。

半年前,也就是2017年12月,Facebook平均日活用户数为14.0亿人,超过国内任何一款应用的日活,而月活更是在20亿左右,按理,Facebook是面向全球的,“所有国家”的人都可以注册,其未来是不可限量。

但神奇的是,其市值却远远落后卖书起家的亚马逊。

我们都认为,Facebook利用其巨大的社交粘性,将在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巨头中一骑绝尘,远远走在前面,因为用户无论何时换手机,都会再次安装Facebook软件,省去软件安装推广费,这是Facebook最大,也是最持久的优势。

但事实是,Facebook的市值大幅落后于谷歌和亚马逊,也落后于微软。

仔细想想,这也是有道理的。原因如下:

在国外,一家小公司如果推出某款特别吸引人的产品,在其还不是非常强大前,只要Facebook涉足,则这家小公司将很快没落。

但如果对手就已经是巨头呢?当Facebook面对亚马逊、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巨头时,其竞争优势就不是绝对的了。

人们是需要聊天,是需要分享,但人们同时也要购物,也要使用搜索,也要使用office三件套办公。这些都是硬需求,每一样都少不了。

而诸如搜索、office三件套等大产品,他们是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持续十几年进行研发后的产物,Facebook必然是不敢轻易涉足。

这就是说,是可以利用强大的社交产品击败一些小公司的产品,但对于研发需要耗资巨大的产品而言,社交并无优势,在这个地方,拼的还是实力。

阿里系已经是一个生态,在这个地方,再强大的社交产品,对它是有威胁,但不可能是致命威胁。

另外就是,阿里系国际化的步伐走得很顺畅,很快,且国人乐见其成,因为这样可以更方便地把国内货物卖到其他国家,也可以轻易地从其他国家买到产品。

但腾讯系的国际化步伐却不是那么好,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由于国外的社交产品中有Facebook这座大山。

综上,未来十年中,阿里系的发展会更好。

不过,谁知道呢,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的。所以,本回答只是基于目前事实的分析而已。


寒木钓鱼


  虽然我不喜欢腾讯,也不喜欢阿里,但我必须说是腾讯。

  不管网上怎么黑腾讯,你怎么不喜欢腾讯。但你每一天都离不开腾讯的产品。社交平台转移成本非常高,腾讯的产品至少现阶段是无可取代的。这是大家一直说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有了入口,后面的事自然好办。不管购物,打车,外卖,同城服务等,一个二级入口就能成就一家独角兽公司。

  现在腾讯选择开放,与更多的公司合作完善它整个生态,形成完美的闭合。让你能用一个APP就能搞定所有的事。

  腾讯公司文化自下而上的,比如微信的诞生就是由小团队完成的,还有王者荣耀,等产品都是由一个个自由的小团队完成的。当然产品失败的也很多,但它有更多的机会试错。有更多机会在下一次浪潮来的时候还压中宝。

  

  阿里大,非常大,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阿里真的很强吗?可能是的。等阿里很慌,这些年一直在建护城河。收购优酷,微博,UC,高德地图,还有众多媒体,甚至高价收购和入股线下商场,还有最近收的饿了么等。都是在做两件事,一、寻找流量入口,二、扩大支付场景。是为淘宝(天猫)和支付宝建护城河。淘宝和支付宝完全是可以被取代的。购物选择有京东,唯品会,甚至拼多多等。支付有微信支付等。之所以淘宝和支付宝没被取代是因为它大非常大,非常全。从而带来很大的便利。并不是它的产品无可取代。

  另外说说当年为了流量扶持了好多导购网站,蘑菇街,美丽说等,但导购网站做大了,严重影响了阿里的直通车等广告收入,回头就是一个封杀。这说明阿里流量之痛由来已久。

  回头看看阿里收来的公司发展都不怎么样。曾经第一的UC浏览器,最多给网友留下一个“UC震惊部”,第一的优酷也被爱奇艺超越,微博也就那样了,等。

  阿里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一切讲战略。一切讲布局。阿里铁军执行力非常了得。马云指哪打哪,全力以赴。阿里云,支付,物流等做得很好。讲战略没有错。但在这瞬息万变的发展中难免会看走眼的时候。

  综上所述我选腾讯。

  关于这个问题的的分析,我觉得需要从下面几点着手。一是分析清楚阿里系跟腾讯系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二是两者现在的地位体量。三是两者所在的领域发展潜力对公司的影响。四是两者不同的领袖基因对公司的影响。下面我们展开分析。

  关于第一点分析比较简单,相信大家也能得到共识。就是阿里系主打电商。腾讯系主打社交。虽然两者都是体量庞大涉猎广泛,但根基一个是电商,一个是社交。关于第一点,得到这个结论就够了。关于第二点,两者现在都是世界级的巨无霸公司,腾讯系市值现在略高一点。但略高这点,对后十年的竞争影响不大,我们可以看做他们是体量相当的。那么关于第一跟第二点的分析结论就是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且体量相当。因此决定他们在后十年竞争态势的就是第三点跟第四点的分析结论了。我们接着往下分析。

  

  第三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雷军有个精辟的论述“只要站在风口,猪也会飞起来”。这个论述我是很赞同的。孙子兵法对势也有专门描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之于人”。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趋势的重要性实在是凌驾于人之上的啊。大家想想现在已经灰飞烟灭的柯达胶卷就会明白了。那么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来推断下电商跟社交在未来十年的趋势如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电商跟社交在未来十年都不会消失。那就要比较下两者的发展势头如何。电商的发展势头在现在看来就已经呈现出了放缓的趋势。电商人士的大量逃离以及阿里积极往销售下层实体探索就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再看社交在我看来不光没有显示放缓或者说是颓势,而是呈现出了更加强势的发展态势。还有另外关键的一点,对我们个人来说,电商不是必选的。但社交呢,我们无法拒绝。不光无法拒绝,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于社交软件。因此,分析下来,社交的发展趋势要好于电商。

  我们再来看看第四点,一个公司的领袖以及灵魂人物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文化基因。而文化基因会决定一个公司走多远。那么我们来分析下马云跟马化腾本身。马云是英语老师出身,对中国文化儒释道都有所涉猎了解。我们知道阿里的真正崛起来自于淘宝。而淘宝由免费策略而兴起的过程颇有点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味道。另外马云的平常行事也带有些许道家风格。马化腾理工科出身,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我们难以知晓。不过他的行事风格利益为先,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他们两人,我个人更喜欢马云一些。但商业的发展及成败不是以我们的喜好为标准的。

  我们接着来看看,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公司发展影响如何。马云这种主要由道家文化浸润来的豁达风格,好处是往往能脱离眼前利益的诱惑而能选择站在更高的位置,能把眼光投在更远的地方。但这种性格特点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在两强相遇时,往往缺乏狭路相逢刺刀见红的狠劲,也容易缺乏咬定不放誓不撒口的韧劲。而马化腾内敛深沉,长于逻辑分析。另外他利益为先,身上看不出太多的社会责任感。他这种建立在严密逻辑计算上的行事风格,虽然有时候步伐走的会慢些,但更稳。另外这种风格不带过多的感情色彩,更容易杀伐决断。因此马化腾的这种性格特点在两人的竞争中更具有发展性。分析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马化腾个人性格特点会比马云更利于公司发展。

  通过上面的总体分析,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就是未来十年腾讯系会更占据优势。但过去的历史也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往往具有或然性。我们不排除还有其他的可能对公司的影响,比如公司主要人物的突然离去,再比如未来突然来一个科技大爆发等等,这些就不是我们现在能考虑到的了。


腦补给


十年后阿里和腾讯谁更占优势?

我觉得也许十年后二者只剩其一。

十年后如果是社交更重要,那就腾讯胜;

十年后如果电商生态圈完整,那就阿里胜;

不过依据经济形势,十年后腾讯败的几率更大。

腾讯醉心于建造一座封闭的心灵之城,总有一天人们会反思,虚幻的空间和人设,是不是温水煮青蛙?届时腾讯不好收场。其实今天的阿里系淘宝被挑战,腾讯系的微信也被挑衅,它们能做的唯有不断给城墙加土垒高,试图把觊觎已久的洪水猛兽们拒兵于城下。

受中国文化根源的影响,中国企业家喜欢建类似长城这样的形物;有时建于企业战略,有时建于自我之内心。不开放,吃独食,压倒性优势,这都是它们喜欢的,最后是成也垄断,败也垄断。

很多时候一个企业过大了,就像一个很大很大的鱼池子,池子里面的鱼看似悠闲,却总想去池子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种种不安貌似被阿里和腾讯和谐了,其实是在积聚,等带一个更牛叉的企业来召唤。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没有灵魂的互联网企业,口口声声说爱,其实都是坏小孩,能走多久,除了地面是否湿滑,是否滚下悬崖,还要看他们的“父母”。


留半鲜








曾经的BAT的三足鼎立,逐渐变成现如今的楚汉之争。截止目前,从美市上看,腾讯以4947.11亿美元暂时领先阿里巴巴的4790.38亿美元。

如果要对比未来十年腾讯和阿里谁更占优势,应该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这两个角度来讲。

目前跨界融合和科技技术的方向越来越明显,消费互联网的时间链多,随着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率逐渐提高,在未来,消费一定大于产业。

而相比阿里,腾讯对生活领域的拓展更深,更彻底。凭借流量入口,不论是应用分发还是小程序的孵化,腾讯都有较大的优势。

而从产业互联网来看,阿里具有更大的优势。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凭借阿里多年积累的用户,发展完善的生态。要搭建完整的技术,数据企业赋能使传统企业升级改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另外,腾讯阿里两家企业的重心不同,阿里主打电商,腾讯主打社交,两者都拥有庞大的体系。在不同的领域拥有同样的体量,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关键性的因素。但如今,电商以及呈现放缓的趋势,国内市场不再是阿里一家独大的状况,电商市场逐渐被蚕食。而社交不但没有放缓或者出现颓势,反而更加的强势。而且可以讲,腾讯的社交已经垄断国内。

总体来看,未来十年腾讯的优势比较大。


首席发言者


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十年竞争中腾讯要比阿里巴巴更占有一定的优势。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我们国内知名的企业,马云和马化腾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腾讯和阿里巴巴两者竞争领域也有这一定的差别。提到阿里巴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淘宝,提到腾讯让我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QQ和微信,一个公司以电商为主,一个公司以社交为主。

腾讯主要涉及社交、游戏娱乐、支付方式以及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比如有美团、滴滴等。阿里巴巴主要涉及网上购物、物流快递、蚂蚁金融、人工智能还有阿里巴巴投资的一些公司,比如哈罗单车、饿了么等等。我们从多方面来看,两者之间的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腾讯的QQ和微信的用户涉及的人群比较广,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但是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深受年轻人喜欢,但是对于很多的年龄大点的用户来说,他们对淘宝和天猫的使用还是比较小的。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他们投资的那些公司,在外卖领域阿里有饿了么,腾讯有美团。虽然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美团要略胜一筹。我们身边的人使用美团定外卖的用户还是占大多数,并且美团的骑手也要比饿了么多。在网约车领域阿里投资快的,腾讯投资滴滴。从现在网约车市场来看,滴滴依然是老大,快的的身影几乎看不到,并且很多人不知道快的是什么,在这方面,阿里真的不如腾讯做得好。

在未来的十年很难预测一个企业的强弱,更很难对几个企业进行比较,在十年中,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个人认为应该是阿里系。

现在算上蚂蚁金服,阿里系的市值已经超过了腾讯五成,而如果蚂蚁金服可以上市,那么这个差距还会更加明显。

同时,还要考虑到阿里系在云服务上面的巨大潜力,从2017年第四季度阿里的财报来看,阿里的云服务收入35.99亿人民币(合5.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而从其云服务占到的自身收入的比重来看,不过是刚刚过了4%而已,即便是亚马逊那样的巨头,其云服务的收入已经达到了50亿美元这个量级,并且其增长依然能够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50%左右,说明了云服务的巨大的潜力——这也将是阿里系未来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阿里系的利润构成↑

但是腾迅系也在借用既有的平台以快打慢。

微信支付的兴起简直就是打了阿里系一个措手不及,利用微信红包进行微信支付的推广简直就像是降维打击一样,谁还能够记得当年几乎是一夜之间,微信支付就可以跟支付宝平起平坐了?

通过QQ、微信培养起来的巨大的用户群,可以说是腾迅系的法宝,在这种高频打击的模式下,阿里系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不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腾迅系在即时通讯上的发展已经趋于饱和,这种以快打慢的形式对于腾讯而言将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阿里是以实体带动网络,扎根基层、发展稳健。

事实上,现在阿里已经深入了农村——那种以村为单位的淘宝小店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成为那里的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深深扎入基层的做法可以说保证了阿里发展的稳健性。对于那些刚刚用上微信的中老年人来说,微信确实是很时髦、很方便的东西,但是没有了微信他们随时可以重新回到打电话的日子,或者用另外一个什么软件来代替微信。


↑全国上下都是这种淘宝村↑

但是阿里带给他们的是工作和收入,他们没有办法离开这种模式的生活。而这个也是腾迅系根本模仿不了、也替代不了的。除非是有另外的、跟淘宝差不多经营模式的电商崛起【即便是京东发展也是暂时威胁不到淘宝的根基的】,否则阿里的核心业务将很难被动摇。

综合上面的说法,阿里系家大业大、增长强势、核心业务稳健,虽然腾迅系绝对不会有什么巨大的危机,但是应该会在长久的时间内被阿里系死死地压住。


SilentTurbine


阿里和腾讯的区别,一个像是在搞种植,一个像是在搞狩猎,你说谁更有发展前途呢?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在一个成熟的文明社会,当然是搞种植,更有发展前途,反过来说,在一个懵懂的不是太成熟的原始社会,那么当然是狩猎更有前途了,您看呢?

你用以上作为标准,让我们来丈量丈量腾讯和阿里这两家公司在近十年或者20年之后,谁更有前途?那我估计您可能就会有答案了。

应该说,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说现在其实还是在原始阶段,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阿里未来的十年或者20年,当然也会拓展出一片种植的农业大天地出来,开发的结果应该是没有问题,但是他要想在茫荒的旷野里发展出一片文明的花也还是很难的。

反过来大家也都知道,腾讯它就是一个狩猎者。

他的特长就是等待猎物的出现,他从来不自己先去开拓,等他发现有了猎物,有了别人的成果之后,他的特长就是用他手里的枪,也就是社交这个大武器,然后再复制别人的模式,他甚至有更强悍的管理和制度,并且效率更高,那么这样一来,扩展业务捕捉猎物吃掉猎物,那都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他手里的资金和社交流量,这个有力的武器太强大了。

所以大家可能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那么种植对发展科技更好的,向农耕文明社会文明不断扩展的一片天地,应该说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将会是更大的,它让人类摆脱了原始的状态。

那么狩猎者是干啥呢?那他就是等待自然界中的猎物出现,那么这种模式给社会带来的应该说除了保持生态平衡之外,没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更多的是一种破坏作用。

从目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来说,其实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蛮荒的状态,法制各个方面也都不太健全,应该说答案是很明显的,狩猎者更能够得到更多,种植的开拓将会更难。

所以很不幸,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很喜欢阿里,希望它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十年或者20年之后,如果没有处理好,那么很可能依然是腾讯在各个方面领先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了,如果社会文明法制等各个方面加速进步,那么对阿里的容忍度将会更高,百姓的投票权将会更大,反之,如果进步得很慢,那么腾讯将会更加如鱼得水,这就看社会的变革,法治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看看他们的比赛谁跑在前头,那么这两家公司最终随着市值更大,挣的钱更多,依然存在一个小小的变数。

以上是把阿里和腾讯两家公司当作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去考量的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竞争结果的一种度量分析。

不知道你是否认可作者的分析方式和方法呢,如果喜欢,请您尽情点赞,关注和评论吧,thankyou,thank you。


文心采露苑


两家企业的作战风格截然不同,但是有互补的迹象,过去三国刘备告诉身边人他的对手是曹操,他奸我就忠,他宽我就严,他邪我就正,


现在看阿里和腾讯也是如此,阿里云注重数据采集,现在网店割韭菜太勤了,已经使很多小散户们要么关门歇业要么转移阵地。

腾讯的作风和它的老板一样,不显山不露水,当年因为QQ几年不盈利差点死掉,现在游戏和微信势头强劲,而且腾讯是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合作者,今后涉足金融和网络信息腾讯更专业一些。


这样来比喻,阿里是个菜市场赚摊位出租,而腾讯是市场管理方,赚的是摊位费和管理费,各赚各的钱,阿里不断扩张版图,腾讯要把微信做到无敌,它真的可以把头条、京东、喜马拉雅都吃到肚里,它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