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名将阿部规秀是被什么击毙的?

樊慧鑫


阿部规秀是抗战初期我军击毙的最高级别的日军将领,这个在日军有“名将之花”美誉的高级将领,最后是怎么被我军击毙的呢?



阿部规秀属于日军的实战派,是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有“名将之花”之美誉。他毕业于当时日本的第一军事学府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毕业生),毕业后即加入日本陆军,1937年前往中国就任关东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9年10月下旬,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10、第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但遭到了我军的顽强抵抗,日军500多人被歼灭。而此时的阿部规秀,已经是日军“蒙僵驻屯军”总司令兼独立混吃旅团旅团长,11月4日,阿部规秀所部1500多人,分乘90多辆卡车向雁宿崖、银坊方向推进。



阿部规秀所部的目的在于跟踪寻找我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主力,进行报复性“扫荡”。雁宿崖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境内的一个险峻关隘,是一个口袋型的绝佳的埋伏围歼地点,如果能诱敌深入,阿部规秀所部就是插翅也难飞了。果然,11月7日上午日军先头部队掩护大部队推进至雁宿崖内,至此日军全部进入雁宿崖,我军形成了口袋型的对敌全面包围。第二天,不见八路军踪影的阿部规秀发觉不妙,率部急匆匆沿山谷东移。下午3时许,慌不择路的日军进入我军埋伏圈,只听一声令下,我军数十挺机枪密集轰发,黄土岭上硝烟滚滚,日军被打的七零八落阵势大乱,慌忙抢占了几个小山头,企图冲出包围圈。八路军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包围圈越缩越小。




战斗至下午四时,我军第一团团长陈正湘于望远镜中发现,在南面的山梁上发现一群日军簇拥着一个穿呢大衣军衣的日军军官,且这个军官也正拿着望远镜看着我方阵地,在不远处有一个独立小院。敏锐的直觉告诉陈正湘这绝对不是一般级别的日本军官,可能是个日军的总指挥,那个独立小院就是日军的临时指挥部。于是他当机立断,指挥炮兵调准迫击炮的攻击方位,随着几声炮响,教场村边的小院子里腾起一股股烟尘。望远镜里再也看不见人影。4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独立小院顿时弥漫在炮火硝烟中。



而其中一发炮弹正好命中在那一群日本军官当中,顿时炸得日军血肉横飞,阿部规秀当场被炸成重伤,全身是血被抬走,3小时后即毙命。阿部规秀之死震惊了日本军界,《朝日新闻》报道称:“自日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这是没有先例的。”阿部规秀是抗日战争中被我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这位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大国布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迫击炮了。

名将之花究竟是什么人?

1939年11月7日,黄土岭战役结束,阿部规秀被击毙。那么,阿部规秀究竟是什么人?听萨沙说一说。

首先,我们看看击毙阿部规秀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八路军迫击炮手打冷炮。

看到有个院子里面不少日本军官出入,八路军炮手就朝着里面开了几炮,意外碰到了大鱼。

对于这一战的介绍这么写:

1939年11月7日下午3时,日军进入我黄土岭预设阵地,战斗打响。

4时许,1团团长陈正湘、政委王道邦用望远镜发现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座院落里,日本军人进进出出;院后的小山包上,也有几个日军军官用望远镜瞭望。

他判断此院落可能是日军的指挥所。便命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急调迫击炮连,立即派人调迫击炮上山。

连长杨九坪带着一门82迫击炮上山。

杨九坪在目测距离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

炮手李二喜以最快的速度测距定向,调整炮位。一声令下,李二喜手起弹出,连发两弹。不偏不倚,炮弹在小院开了花。硝烟刚散,只见小院里日军慌乱地进进出出。

阿部规秀当场被炸成重伤,3小时后死去。

其次,阿部规秀是名将?

当然不是,翻翻他的履历,一目了然。

这厮1886年出生,1907年也就是21岁时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

然而,他到1933年才担任陆军大佐,花费了26年时间。

这26年,他担任各种无足轻重的副官职务:第32联队副官、第8师团副官、第18师团参谋、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队长。

到了1935年,阿部规秀才担任第8师团步兵第16旅团步兵第32联队联队长,1937年升任陆军少将,同时调任关东军第1师团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

1938年10月阿部规秀被派入关内,担任独立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独立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属于日军三流治安部队,是野战部队口中的笑柄。

1939年11月阿部规秀被打死。

可见,这家伙在1938年派入关内之前,根本没有作战经历。

在1938年以后,阿部规秀仍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

最大的战绩,竟然是同察南晋北方面与“共产军”郭其峰部的交手。

实际上,八路军没有郭其峰此人,只有东北骑兵军的第4师师长叫做王奇峰。

东北军本来在国军中就属于三流水平,骑兵军更是三流中的底层,1个师也不过二三千人。说是骑兵师,其实到了1938年大部分士兵已经没有马匹,成为步兵。

可见,阿部规秀直到战死,都是打酱油的将领。

再次,名将之花谁说的?

这是日本报纸《朝日新闻》说的,对战死将领的恭维而已。

日本媒体因为战时宣扬鼓舞士气,对战死的将领一律歌功颂德,大肆夸奖。

他们说的,不代表日本陆军的观点。

国内多数文章(包括《聂荣臻传》)都称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前来吊唁,并赠送了“名将之花凋落太行”的挽联。这种说法没有史料可以支撑,也没有任何记录和照片,一般认为是不存在的虚构。

实际上,无论是阿部规秀的同僚还是上级,没人说过这个名将之花。

就阿部规秀的表现来看,也非常业余。

既然是扫荡作战,也就意味着时刻能够和八路军遭遇,前敌指挥部应该设置在稍后的地方。

退一步说,就算指挥部比较靠前,也要安排观察哨吧。

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八路军迫击炮能够从800米距离从容开炮。

这说明,阿部规秀对于反游击战基本没谱,胡搞一通。

最后,阿部规秀死活对这次扫荡没有什么影响。

阿部规秀死亡完全是意外,不代表扫荡的日军遭受了什么严重损失。

实际上,日军仍然按照既定计划继续扫荡。

杨成武,贺龙两部约4个团为了避免被阿部规秀部队和110师团一部的合围,被迫放弃黄土岭地区突围出去。

根据战史前辈姜克实教授的通缉,三天黄土岭战斗,伤亡如下:

八路军方面记录的死伤,总部(朱德,彭德怀)向蒋介石汇报的有夸张的伤亡数为800余名(对外数据),而杨成武做成的内部记录为,雁宿崖,黄土岭两战损失545名(内死亡136名,失踪37名)。

一般认为,杨成武的数据是可靠的。

那么日军伤亡多少?

据冈部直三郎大将的日记,日军死伤数为79名。其中阿部规秀被炮弹炸毙的战斗,日军一共伤亡9人,推测都是迫击炮弹炸死炸伤。

这个数字既然是写入日记给自己看的,理论上没有必要造假。


萨沙


        1939年11月7日,日军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长阿部规秀,遭到八路军的炮击,身受重伤,并于当夜就不治身亡,结束了自己混蛋的一生。

      这个被号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毙命在中国战场,而且还不是正规的国军干的,瞬间引爆了国际上各大新闻媒体。为了给天皇和民众一个交代,日军军部开始对阿部规秀的死因展开了调查。没想到,还真就查出问题来了,不过是“莫须有”的问题。

       原来,在阿部规秀被炮击后,曾叫来部下留了遗言。一份遗言交给自己的家人,另一份则是上报军部。这份遗言,大致归纳为三条:一,告诫自己的孩子,要牢记家族的使命,报效日本天皇,把自己未竟的“混蛋事业”,继续履行下去。二,希望军部可以为自己颁发旭日勋章,以表彰自己在军中的贡献,告慰自己的“狗屁英灵”。

        以上两条,看起来还比较正常,但遗书的第三条,就让人懵圈了,WHY?因为,他竟然直接要求军部,严惩110师团的师团长桑木崇明,并声称自己之所以殒命,完全就是因为这哥们见死不救而造成的。

       那么,这个桑木崇明,到底是咋得罪了阿部规秀呢?使得他临死都要拿来做垫背的。

       两人的矛盾存在已久,已经人尽皆知了。桑木崇明的年纪大,是老一代传统陆军的代表,而阿部规秀,则是新兴陆军的少壮派。两人对于战术理念和统兵方法,都是迥然不同。这二人的矛盾,没有多少私怨,完全就是陆军内部新旧两种势力的对抗。

        1939年11月4日,阿部规秀率一千左右的日军进攻八路军,扫荡晋察冀军区。没曾想到,在黄土岭一带遭到八路军杨成武的伏击。

        他被围的同时,桑木崇明在干吗呢?难道真的见死不救?其实,这哥们冤死了,他在此时,也遭到了阻击,难以脱身。换句话说,他俩一前一后被围,属于谁也顾不上谁的境地。

       实际上,当时八路军也很担心,如果这两拨鬼子同时聚拢,那很可能就会突破包围圈,甚至将我军反包围。可是,谁也没想到,阿部规秀压根不准备向桑木崇明靠拢,竟然连尝试都没有尝试,直接选择后撤,企图与自己的后续部队汇合。一句话,他,看不上他!正是这个决定,彻底葬送了阿部规秀。

         按理说,阿部规秀的死不能怪桑木崇明,你想啊,我俩本来有仇,他不和我汇合,非要自己单干。这能怪我吗?

       但是,“名将之花”这哥们,人家名气忒大。所有人都看着呢,人都死了,总得有人出来背黑锅吧?于是,桑木崇明就成了第一人选。1939年12月被免职并遣返回国,直到1943年时,才被重新起用,最后死于1945年12月6日。

文史不假





文史不假


严格来说并不能说是被击毙,因为阿部规秀是被迫击炮打死的,只有枪打死的才有击毙,这门迫击炮现在还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它见证着中国军人在艰苦条件下抗战创造的奇迹。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几百万军死于日本的侵略中,由于双方国力上的差距,中国军队对日军造成的伤亡有限,而我军击毙的日军高级军官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在抗战战场上被击毙的日军少将以上军官不过五十人,其中很多少将还是死后被晋升的,像李云龙打掉日军华北观摩团,1个少将,几个大佐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阿部规秀的击毙,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接下来,纵横就来讲讲阿部规秀被击毙的过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军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军开辟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对于日军来说是极为恼怒的,尤其是我军在后方对日军进行的侵扰,使日军的进一步侵略计划极为危险,因此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就把进攻的重点放到了敌后根据地。

在多次挫败了日军的扫荡后,1939年10月日本华北方面军调集两万人,再次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就包括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的阿部规秀,当时阿部规秀刚刚晋升中将,在日本军界享有“名将之花”的称号,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被称为山地战专家。他担任这次北线扫荡的总指挥,并且率领一直两个大队1500人企图对我晋察冀第一军区主力进行打击。

我军打算借助有利地形,将日军引入山谷中,然后进行埋伏,在日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我军集结了数千人的部队,当阿部规秀的部队进入埋伏圈后,我军开始对敌人进行攻击,由于突如其来,日军并没有防备,因此造成很大伤亡。

随后我第一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中发现一个日军指挥官,判断人可能是日军高级指挥官,因此指挥炮兵连对该目标进行炮击,几个炮弹之后,连同阿部规秀所在的指挥部一块被打掉了,阿部规秀身中多处弹片,三个小时之后不治身亡,我军打扫战场发现了一件黄呢子大衣和一把有银菊花的军刀。

在此战斗中,我军击毙日军900多人,给日军造成重创,扫荡计划破产,而那把炸死阿部规秀的迫击炮成了历史荣耀的见证。

阿部规秀的死震惊了日本政府,当时日本报纸报道,自日军成立以来,中将以上军官没有死在战场上过,阿部规秀毙命20天后,骨灰被运回东京,日本政府为阿部规秀下半旗致哀。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俊发出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哀叹。


史论纵横


三年前,有书君在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宛平城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时看到一台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讲解员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八路军击毙日本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那台迫击炮。

这台迫击炮是南京的金陵兵工厂生产的法国布朗德式迫击炮的仿制品,属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样式,在八路军大刀、长矛加步枪的武装设备中,它可算得上是坚兵利器。

我们一边欣赏着这击毙阿部规秀的大功臣,一边聆听着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解当时迫击炮立下赫赫战功的情形。

1939年11月7日,司令员聂荣臻决定在黄土岭集中兵力围歼日军,杨成武部就驻守在黄土岭一带,准备伏击日军。

一团长陈正湘在黄土岭观察地形时,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小院,院中好几个挎着战刀的日本军官穿梭似的来来往往,院落后面的小山包上站着几个形迹可疑的日军,用望远镜到处张望。

陈团长敏锐地判定敌人的临时指挥所就设在那座小院里,观察所就设在小山包上。

陈正湘团长当即立断调迫击炮连上山。迫击炮射手李二喜听从命令,迅速地调整炮位,向对面山坡的小院连发两枚炮弹,炮弹在小院内爆炸,炮声震天,火光闪闪。

接着李二喜眼疾手快又一次调整炮位,又连发仅剩的两枚炮弹,炮弹不偏不倚正中小院后的屋顶,房子应声倒塌了大半。

紧接着只见一群日军抬着一个伤员,连滚带爬地向山坡下撤走了。

后来,聂荣臻在日广播电台中听到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弹去世的消息。这才知道李二喜四发迫击炮炮弹立下了汗马功劳——击毙了53岁的日本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

据当时院子中的幸存者陈汉文介绍,阿部规秀当时被炮弹炸伤腹部和双腿,血肉模糊,被一群叽哩哇啦乱叫的鬼子抬着,惊慌失措地狼狈逃走了。那炮弹真是神了,像长了眼睛一样专挑那个日本军官炸去,同在院中另一边的我却毫发无损。

阿部规秀是二战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将领,这也是这台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

这种迫击炮轻便灵活,不用构筑阵地,一个人都搬得动,操作简便,号称“抗日第一利器”,在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书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名将阿部规秀是被什么击毙的?

 

阿部规秀,为日本陆军中将、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第二独立混成旅旅长,在日本国内被称为是“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是当时日本唯一一个接受德国山地专业军事培训,并且以满分毕业的军官,有“山地专家”之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日军的“名将之花”,在黄土岭战役中被八路军击毙。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最高级别日军将领,在国内外影响极大,日本《朝日新闻》曾专门刊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3日,阿部规秀手下的一个步兵大队在河北雁宿崖一带遭八路军伏击。日军大约有500人左右,装备优良,作战能力极强;但打伏击的八路军有3000多人,并且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最后除了大队长等几个人逃跑外,整个大队几乎全军覆没。八路军缴获了迫击炮6门、机枪13挺、步枪210支、骡马300匹,还有其他军用物资大宗。这次伏击战让阿部规秀极为恼怒,马上指挥部队前来复仇。

11月5日,我军将阿部规秀的部队引入黄土岭一带,随即我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两军在这个地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日军的指挥部设在黄土岭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个时候一大群日军高级指挥员,站在一座独立的院落里,指挥前线的日军进行作战。当我军指挥员发现这个重要情况之后,于11月7日命令迫击炮兵对日军展开了攻击,其中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一群日军指挥官中间。阿部规秀就在这中间,阿部规秀腹部和腿部中弹伤重不治,于3小时后死亡。可见,阿部规秀是被迫击炮毙命的,击毙阿部规秀的八路军炮手名叫李二喜。阿部规秀的死震惊整个日本军界。

 


怀疑探索者


  它是一门普通的迫击炮,因为我军在二战中用它击毙了日军阿部规秀中将也出名,如今这门迫击炮被陈列在抗日战争纪念馆里。

  阿部规秀,1886年生于日本青森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最早在关东军服役,1937年8月,晋升为关东军一名旅团长,驻守黑龙江省。1937年12月,升为日本陆军少将。1939年,升任日军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1939年10月2日,升为日本陆军中将。

  1939年10月下旬,华北方面日军调集2万多人,对晋察冀地区展开了冬季大“扫荡”,11月2日,日军第2独立混成旅团1500多人,从涞源出发,兵分3路向水堡、走马驿、银坊方向进军,企图寻歼我军指挥机关和部队。

  我军决定歼灭进攻银坊的这股日军。于是,我军一部分人进入雁宿崖设伏,另一部分担负牵制和诱敌任务。还有一部分人为预备队。

  激战中,我军成功将这股日军引入了包围圈。经过一番激战后我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我军这次成功的伏击战彻底激怒了日军名将阿部规秀,随后阿部规秀亲自率领第二混成旅团其他人向我军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

  1939年11月5日,我军将阿部规秀的部队引入黄土岭一带,随即我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两军在这个地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

  日军的指挥部设在黄土岭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个时候一大群日军高级指挥员,站在一座独立的院落里,指挥前线的日军进行作战。

  当我军指挥员发现这个重要情况之后,命令迫击炮兵对日军展开了攻击,其中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一群日军指挥官中间。阿部规秀就在这中间,阿部规秀当场被炸成重伤,几个小时后死去,他的震惊整个日本军界。


历史救生圈


阿部规秀死有余辜,据他死时指挥作战时占用的小院的主人,也是目击者回忆,他死的非常蹊跷。迫击炮像长了眼睛似的,专炸他,别的人安然无恙。

阿部规秀1886年出生于日本青森,是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深入骨髓的日本军官,擅长运用新战术和打山地战的专家,有“名将之花”之称。

事情发生在1939年。日本侵略军以“铁壁合围”的攻势进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支号称“劲旅”的精锐部队由阿部规秀率领。日军吃了两回败仗后,恼羞成怒,10月底,阿部规秀率领1500人来报复。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令部署,诱敌东进,集中兵力在黄土岭一带围歼日军。

11月7日,一团团长陈正湘看望远镜发现,在100米远处不断有敌人出入一个小院。他果断判定这是敌军的指挥所。命迫击炮连上来。很快,18岁的李二喜携带火炮赶到,定向、发射,一声令下,李二喜瞄准目标,轰一声,在小院炸开了。随后,他又调整炮位,将剩下的两发打出。

开炮的人并不知道,不可一世作恶多端的阿部规秀正死在他炮下……后中方从日本电台得知阿部规秀“阵亡”在黄土岭,李二喜击毙阿部规秀的消息这才传遍晋察冀军区,他由此获得“神炮手”殊荣。

李二喜在韶关时留影(佩枪为聂荣臻亲自奖励)

老照片


阿部规秀是被八路军的李二喜同志用迫击炮击毙的,四发炮弹就结束了这位日本中将的生命,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

阿部规秀简介

阿部规秀在日本国内被称为是“名将之花”,传闻他更是“新战术”和“山地战”高手。

《亮剑》中李云龙遇到的山本特工队就是新战术的实际运用。

但要说阿部规秀是山地战高手吧,也不见得,因为他败在了我们的杨成武将军手里,恰恰就是他最擅长的山地战。

事件背景

抗战时期,日军就喜欢对咱们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阿部规秀也派出了一支大队,但是这支队伍呢,被八路军全歼了。

那时他刚升中将,手底下一支大队没了,就很气愤,带着人马沿原路去追,但是八路军的人影都没见着,一气之下把民房都给烧了,再继续前进,又扑空了。

击毙过程

这次阿部规秀到了一个叫黄土岭的地方,八路军也运用了一点心理战术:

阿部规秀在前两次扑空后,肯定气急败坏,恨不得把八路军大卸八块,于是八路军就利用这点,派出一小队去引诱他,阿部规秀竟然上钩了。



在八路军的层层诱敌之下,阿部规秀进入了黄土岭包围圈,在经过侦察兵的一番侦察后,终于发现了阿部规秀的指挥部,我们的李二喜同志用迫击炮发射了四枚炮弹,阿部规秀被炸重伤,失血过多而死。


抗战影响

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极大的挫败了日军的士气,日本司令官都哀叹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同时,阿部规秀的死也鼓舞了中国军队,士气高涨。并且阿部规秀也成为李二喜同志成名的垫脚石,他被授予“神炮手”殊荣。

路过的看官点个赞再走呀ο(=•ω<=)ρ⌒☆


历史先森


1939年11月7日,日本陆军中将、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第二独立混成旅旅长阿部规秀在河北涞源黄土岭被八路军击毙。据军史资料记载,阿部规秀指挥所遭八路军迫击炮炮击,阿部规秀当时正在屋内,被炸开的弹片划伤,经抢救无效,当晚身亡,击毙阿部规秀的八路军炮手名叫李二喜。

1939年11月3日,阿部规秀手下的一个步兵大队在河北雁宿崖一带遭八路军伏击。日军大约有500人左右,装备优良,作战能力极强;但打伏击的八路军有3000多人,并且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最后除了大队长等几个人逃跑外,整个大队几乎全军覆没。八路军缴获了迫击炮6门、机枪13挺、步枪210支、骡马300匹,还有其他军用物资大宗。

这次伏击战让阿部规秀极为恼怒,马上指挥部队前来复仇。11月7日,阿部规秀部与八路军遭遇,双方随即交火。

据《我的抗战》一书记录,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团发现远处山包上一处独立院落有许多日军军官出进,估计此处可能是日军指挥所,团首长于是命令炮手李二喜对其射击,李二喜连发两炮,都击中小院。

八路军指战员包括李二喜当时都不知道这座小院正是阿部规秀的指挥所,更不知道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已死于李二喜的炮弹之下。后来听日本广播,才知道阿部规秀已被我军炸死。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最高级别日军将领,在国内外影响极大,日本《朝日新闻》曾专门刊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多年以后,崔永元采访了那座小院的主人陈汉文,陈汉文指着院中一个地方说:“八路军的炮弹,就打到这儿了。”他还指着屋里一个地方说:“阿部规秀坐在这里,就死在这儿,我亲眼目睹啊!就这么躺着,仰在这儿。”

击毙阿部规秀的李二喜1952年专业到广东韶关某单位工作,解放初期,粤北一带常有敌特匪徒活动,上级出于对李二喜安全考虑,要求他保守秘密,不要张扬打死阿部规秀的事情。后来,李二喜本人也将名字中“喜”改为“玺”。李二喜击毙阿部规秀的事迹直到2005年才广为人知,2010年3月26日,李二喜在广东省韶关粤北医院去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