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岩石龙


齐哀公,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哀字融贯他一生,历史上被残忍杀害的君王很多,然而被活活煮死的历史上也就他一个,这大概就是哀吧。

当初周灭商,姜尚可是最大的功臣,也因此被封到了齐国。刚开始大家都很老实,尊崇周天子,可是过了几百年,分封制的弊端就显现,各大诸侯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周天子也就越来越管不住诸侯了。

终于到了周夷王这一代,诸侯与周天子貌合神离,而周夷王又想重新掌权,于是想了各种办法。

后来纪国派人说齐国要谋反,周夷王一听,好啊,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二话不说就让齐哀公来觐见,想要来一波杀鸡儆猴。

齐哀公对于这次召见也是十分疑惑,但是还没有到彻底与周天子闹翻的地步,于是就去了,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周夷王如此心急,直接将齐哀公扔入锅中,活生生给煮了!

齐哀公就这样成为历史上最倒霉,最悲哀的君王,死于政治斗争。


估计周夷王也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仅无效,反而惹了一个更大的仇人,大约200年,对于齐哀公的死铭记于心的齐国人民奋发图强,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最后灭了纪国,也称为了中原霸主,而这时的周天子也在齐王手下瑟瑟发抖!


历史微旅者


齐哀公,名如其人,非常的悲哀!

作为齐国国君,姜子牙的第五世孙,齐哀公的死实在是太冤了,只做了12年的诸侯王就被周天子扔进锅里给活活地煮了,而煮他的理由既然是因为他2年没给周天子上贡?

有人可能会觉得臣子必须要朝贡天子啊,齐哀公2年不来就是他不对嘛。可是在周宣王时期,鲁国的鲁武公12年才来见一次周天子,而且当时的周宣王还把这件事当成是一次盛大的庆典,并记载于史料中。一位是2年不来就被煮了,另一位12年才来一次被当成贵宾招待,这待遇差距不是一般大啊!

周天子为何要煮齐哀公

齐哀公时期,周家天下由周夷王执掌,当时的周家势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分封制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各诸侯国的实力日益强大,开始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管束。周夷王登基后也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够扭转这个局面,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总是希望做点实事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纪(Jǐ)国的国君纪侯在周天子面前嚼舌根说坏话,他说齐国的齐哀公想造反,两年都不来朝贡天子,而且他的名字叫不辰,分明就是不想做“臣”子的意思。周夷王一听顿时无名火起!于时马上召集众诸侯前来,并在众诸侯面前立一口大鼎,里面煮着沸腾的油水,然后把齐哀公押进来,列举了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当着众诸侯的面把齐哀公扔进大鼎之中!可怜的齐哀公都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为了鼎中冤魂。

周天子煮齐哀公无非是想在众诸侯面前立一个威严,有点“杀鸡给猴看”的意思。纪国君的小报告正好给了周天子一个机会,但也因此与齐国结下了梁子,在九世之后齐国把纪国灭了,就是为了报当初杀君之仇!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九世之仇”。

我的观点

从这个历史事件来看,齐哀公固然冤枉,其实还有其他不讲理的地方:比如纪侯打小报告给周天子,说齐哀公的名字是不辰,就是不想做臣子,那应该找齐哀公的爸爸啊,这是他取的名字,跟齐哀公有什么关系呢?还有齐国的九世之仇,应该找周家算啊,虽然纪国是打小报告的人,但凶手是周天子。看来柿子还是要挑软的捏啊!


水煮汗青


齐哀公被活活煮了,我认为是其自找的,其犯了两条大罪,一是目无国君,二是倚老卖老,最终惹怒了周夷王,将其活活的煮了。

齐哀公是谁?

大家可能对齐哀公这个人不太了解,齐哀公,姜姓吕氏,名不晨,这个名字起的也不是不怎么好,哀公是后人加上去的,但是这个不晨却是他自己起的。齐哀公是姜子牙的后人,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姜子牙是周武王的军师一类的人物,类似于诸葛亮跟刘备的关系。可以说姜子牙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周武王建建立西周后,对各功臣进行了分封,姜子牙则被封为齐王,而齐哀公则是姜子牙的五十孙,齐国的第五代国君。



五世国君,八世天子

西周分封二百年后,分封制的弊端充分的显示了出来,各诸侯国励精图治,纷纷变得很强大,而周朝则由于土地全部都分封了出去,国力日渐衰落,到了周朝帝八代天子周夷王的时候,各诸侯国和周朝中央的矛盾已经很明显了,隐隐有周夷王驾驭不了各诸侯国的趋势。


而各诸侯国其中之最便是齐哀公,齐哀公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的很强大,而强大之后便向他处不断的进行扩张,因此齐国越来越强大,而齐哀公对周夷王也越来越不敬。真正惹怒周夷王的是齐哀公连着两年不纳贡,并且美其名的说齐哀公自己是“五世国君”,而周夷王是“八世天子”,理应不纳贡。大概意思是说齐哀公自己是齐国的第五代国君,而周夷王是周朝的第八代天子,自己是周夷王的长辈,理应不再进行纳贡了。齐哀公的行为有失君臣之礼,彻底的惹怒了周夷王。

纪国举报

纪国是紧挨着齐国的一个国家,因为其不如齐国强大,经常受到齐国的骚扰,自己也没什么办法,而纪国国君知道周夷王开始对齐哀公不满的时候,便着手收集齐国准备谋反的证据,收集完毕后就向周夷王进行了举报。周夷王接受到纪国的举报后,二人一拍即合,便立即下定了决心,准备杀死齐哀公,以再次获得自己天子身份的至高无上的威信。


杀鸡儆猴

周夷王一是因为对齐哀公确实不满,二是因为为了再次竖立起自己的威信,决定进行杀鸡儆猴,而齐哀公理所应当的成为了那只鸡,各诸侯王则是那些猴。周夷王以宣各诸侯王进京议事为由,将齐哀公在内的各诸侯王宣进了京城之中,在齐哀公不明所以的情况下,立即派人将其五花大绑了起来,并且仍进了滚烫的巨鼎之中给活活的煮了,这便是齐哀公被活活煮了的原因与经过。


齐哀公的死一是因为是其自找的,二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不幸的成为了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周夷王万万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杀鸡儆猴之计,不但没有起到预料的效果,反而是天下越来越乱。又是一个二百年,齐国人因此励精图治,将齐国治理的越来越强大,而周氏也日渐衰落,后来皇室更是生活在齐国的淫威之下。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被周天子活活煮死的是齐哀公,他是一个政权博弈的牺牲品,源于诽谤,死于沸鼎。

姜子牙“兴周八百年”,帮助“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建立西周。周天子犒赏功臣、分封疆土,姜子牙被封到了齐国,也就是现在山东省的胶东地区。齐国历经将近二百年后,传到了齐哀公手中。


这齐哀公,当然是姓姜,但他的名字取的不好,叫做不辰,这个名字为后来惨死埋下了伏笔。

当时周朝已经轮到了周夷王坐江山,这周夷王登基前曾有被囚下狱的耻辱经历,所以他始终疑神疑鬼的猜忌别人是否看不起自己。

此时的周朝国势早就江河日下,威信更是今非昔比,更别提对诸侯的控制力了。这时候纪殇侯登场了,他是一个标准的奸佞之徒。他先是在周夷王面前诬告,说齐哀公意图谋反;但是周夷王对低调、本分的齐哀公还是足够了解的,所以不为所动。纪殇侯又出了一个毒招,他向周夷王说,那齐哀公背地里根本瞧不起你,否则他怎么连年不给你进贡呢?你看他的名字,叫做不辰,他纵然没有意图造反的“不臣”之心,肯定也有鄙视嘲笑的“不臣”之词。

周夷王被戳到了痛处,勃然大怒。

周夷王为了重拾周天子的威严,准备杀鸡儆猴。他把各国诸侯召集到京,然后给齐哀公罗织了一个造反的罪名,将其五花大绑。周夷王命人架起大鼎注满水,架上木柴,顷刻沸腾翻滚。在众目睽睽之下,齐哀公被扔进了大鼎里,被活活煮死了。


凤凰西游


这是发生在西周夷王时期的一件事,其实仔细分析这件事情,主要源于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矛盾渐渐尖锐,以及各诸侯之间的矛盾。

周王室与诸侯、诸侯之间矛盾逐渐尖锐


(齐哀公吕不辰)

周灭商之后分封天下,将功臣和宗室分封为诸侯王。开始阶段,由于王室和各诸侯王关系较为密切,双方还较为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人传下来双方关系开始疏远,王室和诸侯矛盾开始出现。

周穆王时期,周王室已经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到周夷王时期,这种局面已经更加明显,尤其是大的诸侯国,已经开始不再履行诸侯义务。因此周夷王极想恢复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

诸侯之间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疏离,诸侯之间矛盾逐渐加重,诸侯之间通常因为种种矛盾爆发冲突,之前还有周王室可以进行调解,在周王室对诸侯控制力下降后这种作用已经逐渐消失。虽然还未爆发灭国吞并战争,但矛盾升级后的战争已经开始出现。

纪侯举报,哀公被烹

(春秋地图)

根据《青州府志》记载:“纪,侯爵,姜姓;炎帝苗裔,封于纪(时在赣榆县)。世与鲁国为婚。周夷王取纪女‘亦赏’为王后。”

这里的纪侯指的便是姜季,姜季成为国亲后很受周夷王重视。纪国和齐国之间有什么矛盾不得而知,不过身为邻国,两国之间矛盾冲突必然存在。

于是纪侯便在周夷王面前进言,说齐哀公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国造反。

齐哀公名为吕不辰,是齐国的第五代诸侯。

周夷王此时想要恢复王室威势,正好想要杀鸡儆猴,有了以上理由,齐哀王便成了那只儆猴的“鸡”。不论哀公有没有反心,有这个理由就够了。

于是周夷王派遣使者招来各诸侯和齐哀公,当众将齐哀公拿下,五花大绑的扔入滚烫的沸水当中,将之活活烹杀。

之后则立哀公之弟吕静为胡公,称齐侯。

九世之仇

齐哀王因纪侯被烹杀,至此齐国和纪国结下死仇,双方都想灭了对方。

姜姓先下手为强。姜姓宗主国莱国及其属国棠邑侯、维夷侯、州国侯、纪国侯等诸侯国联合进攻齐国。齐国战败,齐胡公被驱逐,被迫迁都薄姑城。纪国侯姜季带领其他兄弟诸侯国继续北进,先后占领纪、郑、郚等地。

经过战争,姜姓诸侯兄弟五人在齐国东部形成了一道屏障,使得齐国彻底失去了东进的能力。

(齐桓公)

而齐国在齐胡公之后,历经献公、武公、历公等八世300余年,始终未能东进半步。一直到齐襄公、齐桓公时代,齐国国势日强,这才有了东进的能力。之后,齐国用了30多年时间,不断向东进兵,终于收回了姜太公时期的封地。

根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七年丁未(前566年11月),入莱都营丘;莱侯共公浮柔奔棠(今平度市棠乡)。翌年,十一月丙辰(初十日)而灭之。迁莱侯共公浮柔郧(今龙口市归城,亦称菜子城,而幽禁了莱侯)。莱国国除。

至此,齐国历经九世,终于灭了莱国等姜姓诸侯,报了哀公之仇。


香茗史馆


史记记载得非常的简单。


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那意思就是说纪侯向周王告状,然后周王就把哀公就煮了,至于什么事情好像不太清楚,因为我对这段历史也不是很了解。我查看了别人的说法。

大概的意思是纪公跟哀公矛盾很大,纪国是个小国家,齐国是大国。这个时候周王室还很有威严。结果好像齐国不怎么感冒周王,两年没有进贡了。周王为了杀鸡骇猴招集全部诸侯,不由辨解把齐哀公放大鼎里面煮了。他就成了第一个被煮熟的诸侯,而他的后代大概花了九代人,终于把纪国灭了报了这个仇。有人说这是九世之仇。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西周的周王还是挺牛的,说把人煮了就煮了,齐国也没有反应,后来周王室没落了,齐国的姜氏被田氏取代的话,我怀疑姜氏的后代如果还是齐王还真有可能把周王给煮了。因为后来的周皇室穷得连下葬的钱都没了,但是齐国依旧是大国。


知常容


有一个成语叫“九世之仇”,说的就是齐哀公被煮的事。

周王朝由最初的强盛逐渐转衰,分封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等周夷王上台时,天下诸侯已经不在受周天子掌控,阴奉阳违,自己干自己的事。尤其是楚国,公然决裂。



在这种形势下,周夷王还是想奋斗,努力,甚至想重现当年武王的景象,虽然打不过蛮大的诸侯国,对于小国还是绰绰有余,虽然王室衰弱,但号召力还是有。

当初的齐国也由好伙伴渐渐与周王室关系疏远,齐国现任的国君齐哀公已经两年没有向周王室纳贡了,齐国旁边有一个纪国,它的国君看出了周夷王的心思,于是污蔑齐哀公,说他准备造反。



周夷王也听懂了弦音,正好可以杀鸡儆猴,借题发挥,因此召集诸侯,一起打齐国,把齐哀公五花大绑。周夷王扫视各诸侯后,一声令下,齐哀公成了沸水煮青蛙的青蛙。



自此,齐国和纪国的梁子便接下,等九世后,齐国到齐襄公这代,发起战争,灭掉纪国。

在《公羊传·庄公四年》中这样评价: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史小二记


说起周夷王烹杀齐哀公这件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当时纪国的国君纪炀侯。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周夷王在位期间虽然天下还没有进入春秋时期,但此时周天子的威信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很多诸侯甚至已经多年不来朝贡,虽然周夷王决心重振周天子的声威,但奈何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某一天(实在不知道是哪一天,咱们中国有确切纪年还是后来的共和执政),纪国国君纪炀侯趁机向周夷王进谗言,至于纪炀侯对周夷王说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史记》只留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这短短几字,不过能让周夷王下决心杀掉一方诸侯肯定是很严重的诬陷之词,比如齐哀公生有不臣之心等。

但不管纪炀侯说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夷王信了,而且是坚信,于是他召集天下诸侯于镐京,审都没审就把齐哀公给煮了,并告诫众诸侯要时刻臣服于周天子不可生有异心。

所以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也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只能说齐哀公命运不济成了“杀鸡儆猴”里的“鸡”,那么纪炀侯又为何要诬陷齐哀公呢?也许是纪国与齐国相邻,两国时有冲突才结下仇怨吧!顺便说一句,周夷王的儿子就是后来被国人暴动赶走的那个周厉王。

齐哀公死后,齐国并没有找周天子报仇,也没有发出什么怨恨的声音,甚至也没有找纪国的麻烦,但是齐哀公毕竟是死于纪炀侯谗言之下的,这个仇两国肯定是结下了,况且两国相邻,在日后的大争之世双方肯定会产生很多利益上的冲突,所以齐国传到齐襄公时期,便找了个机会以“为齐哀公报仇”的名义派大军灭了纪国,将纪国国土全部纳入齐国之下,由于从齐哀公到齐襄公共有九世,所以这也是“九世之仇”的由来,《公羊传·庄公四年》里这样记载齐襄公灭纪国一事:“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可见,君子报仇十年确实不算晚!


最后再给大家补习一个知识点,可能很多人对齐襄公了解不多,齐襄公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名字叫小白,就是春秋第一霸的齐桓公,而齐襄公虽然灭了纪国,但他在位期间着实荒淫昏庸,他最出名的就是与自己的妹妹文姜乱伦,曾为了能与文姜厮守而杀了妹夫鲁国君主鲁桓公,所以齐国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就发生了内乱,内乱中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姜小白则逃往莒国,后公孙无知被大夫雍廪所杀,姜小白回到齐国继任国君之位,就此齐桓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咸鱼闲聊


周天子是否真的把齐哀公煮了?

真的,而且用的大鼎。还召集了诸侯,一起围观“周天子烹饪齐哀公”。

齐哀公犯了啥错,让周天子下狠手煮了他?

有人说齐哀公可能遭到了诬陷,这是错的。

齐哀公支持周天子对手,祸乱朝纲,诸侯对他怨声载道。当年懿王被放逐,太子夑(即后来烹饪齐哀公的那位)被冷落,孝王及其党羽专横跋扈,祸乱朝纲,就是受齐国国君的支持。太子夑在朝中重新即位,打击罪魁,自然要想办法连齐哀公也办了。

齐哀公的罪行是谁举报的?

是纪国国君。

纪国靠着齐国,因为实力弱,一直被齐国打。齐哀公这人又荒诞淫靡,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这是公认的事实。所以纪国作为邻居,举报齐哀公荒淫无度。周天子正愁没借口弄死他,于是聚集诸侯,公开煮了齐哀公。

周天子不念旧情么?

周天子煮齐国国君,距离姜子牙时代都过去了好几代,况且齐国以前就打着“不臣”的旗号,不听从周天子号令,周天子曾经派人打过齐国,两者关系本来就不好了。相反,周天子与纪国关系不差,因为两者之间通婚。两个朋友的后代,隔两代就不太认识了,更何况隔数代,哪能比亲家亲?

齐国为什么没被灭?

周天子烹饪齐哀公,不是为了灭齐国,而是找个听话的取而代之。他找的是齐哀公的弟弟胡公,因为胡公对哀公也非常不满,与纪国有秘密联络,本来就想推翻哀公。胡公和胡公子,当时在齐国受到的拥戴,要比齐哀公多太多。

齐哀公这人吧,他的死,是比较活该的。他的确是没站好队,遭到了算计。但也不能说纪国诬陷他,纪国是想整他,举报材料写了一摞,但没有一句是诬陷。西周最讲“礼”和“理”,出师有名,不能诬陷。否则周天子当着诸侯的面煮他,又有谁会服气呢?


豆子人民艺术家


周夷王,名字是姬燮[xiè],西周第九代国王,就是前面说过的被叔祖周孝王夺取了王位的那位。燮的基本意思为谐和,调和。前面说这位周夷王性格懦弱,他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周夷王虽然懦弱,但也有可怕的时候,他曾听信纪国国君纪炀侯的谗言,将齐国国君齐哀公烹杀。夷是个中而平谥号,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周夷王这条可能比较符合。

齐哀公名不辰(一作不臣),齐癸公之子,齐国第五位国君。这位齐哀公确实有不臣的行为,他竟然敢连续两年没有给周王室朝贡,周夷王一怒之下就把齐哀公扔到锅里活活煮死了。这位悲哀的国君,谥号“哀”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