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护学生,第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是种什么感受?

用户5547791211


在中医学院读书四年,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上尸体解剖课,最远也忘不了那一幕。

第一次去解剖教室,里面充满了福尔马林的味道,老师是一位年纪很大的外科医生,他告诉我们,学医就要首先适应这种味道。记得当时他还批评我捂着鼻子。老师说着话。突然把面前的尸体的肋骨整个掀了起来,让大家过去看胸腔与腹腔的分界线,但是有好几个同学忍不住出去吐了,也包括我。

吐完了回到教室,继续听老师的讲解,那种味道,当时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深,当时我旁面的一个女生紧紧的抓着我,抓的我很疼,胳膊上有好几条血道子,我埋怨她的时候,她并没有在意我,而是继续抓着我盯着讲解解剖的老师。

那一晚。我梦到很多的尸体追我,我就跑呀跑呀,后来怎么也跑不动了,大喊“妈呀、妈呀……”,惊醒了整个宿舍的舍友,我记得好像是三天没有怎么吃饭,因为一吃饭就想起解剖课的场景,然后就是一阵狂吐。


后来,我和抓我的那个女生都成了解剖小组的成员,帮解剖老师备课,处理尸体是经常的事,基本上就没有感觉了。对了,那个女生就是从第一次解剖课开始,我们就恋爱了,直到毕业以后才分手。


我是焱垚


解剖课的记忆还是颇深,第一次上解剖课距今已经差不多20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我解剖的那具尸体的长相。

尸体是一个30多岁的壮年男子,很强壮,腹部脂肪也很厚,大概有一米七五左右,肌肉很丰满,脑后没有弹孔(有些尸体是过去枪毙的犯人,头后面有个弹孔),四肢也健全,不像是车祸死亡。我当时上第一堂解剖课的时候就很奇怪,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我从见到这具尸体开始,其实一点都没有恐惧,就是在想他怎么死的。那么年轻,身体看着很壮,四肢健全,不是枪毙的,也不是车祸撞得四分五裂,身上又没有刀伤枪伤。一直再猜测,一直在想。

直到解剖到肺部的时候,在肺部发现了一坨东西,明显和肺部组织不同,这些硬块充斥了患者整个胸腔,侵蚀了正常的肺和正常的血管,正常的肺脏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肺癌,那一坨奇怪的硬东西正是肺癌肿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肺癌肿块,满满得填充了整个胸腔,第一次在解剖课上想吐。这个可怕的东西给了我极其深刻的恐怖映像,这也是导致我坚决不吸烟的原因 。

真的,当你真正看到过肺癌的可怕之后,我相信你是决计不会再抽烟的。真的太可怕了。

还有,其实解剖课真的不可怕,人多,很热闹的,老师的讲解,同学之间的讨论,不知不觉就下课了。根本没时间让你感到可怕。我想这可能也是鬼怕医生的一个原因,真的是拿着刀就在尸体上切切切,伸个手就到尸体的肚子里面掏掏掏,鬼见了也愁。

我只是有一回被吓了一跳,有天晚上我去解剖室加班,解剖室除了我和八具尸体没别人。第一次尸体比人多,感觉空调特别凉,我就调温度,越调越冷,最后我把空调都关了,还是冷。这个时候我才一激灵,觉得这个凉意有点寒,吓得我赶紧收拾东西遛了


人体探索者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的大二学生,大一下学期第一次接触到系统解剖学,每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都会来到食堂对面的解剖楼上实验课,对! 你没有看错就是在食堂对面,不知道这样修建是不是校领导的别有用心。哈哈哈哈,可能中国人骨子里对尸体的敬重吧,开始的时候边走边吃饭的时候都会绕开这个地方。后来习惯了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现在切入正题,实验课的地点是在解剖楼后面的小院子里的两间平房里面。第一节课上的是骨学,四个手术架似的桌子上摆满了骨头。从头骨到颈椎骨,胸椎,腰椎,骶椎,尾椎都有。基本上人体的206块骨头都能找到。教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真实的人骨制作的模型。可能因为是人多的缘故和好奇吧,加上是午睡刚醒的时候的慵懒,所以倒也谈不上是有多害怕。

之后,学习的内容不断推进。有一节的内容是关节学,我想这才算是拉开了尸体的序幕吧。人体的各个关节如骶髂关节等都装着黄色的尸袋中,我把拉链拉开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骨头上附着的是被福尔马林泡的发白的人肉。给人的感觉是过年的时候家里大锅里煮的肉块,混合着强烈的福尔马林的味道,一瞬间的感觉就是头皮发麻和强烈的恶心干呕,开始围着的一群同学也不由自主的往门口退去,这个就是对尸体的初印象。可能还是抱着对遗体捐献者的敬畏吧,从那个星期开始,每个周四下午实验课后的晚餐都是番茄鸡蛋面。因为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想不到还有哪些能在我本身就排山倒海的胃里长时间驻留的食物。

再往后,除了晚餐是面条外,和学习其他课程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我感觉至始至终都没有太多对尸体本身的恐惧。面对身体器官还未发育好的儿童,面对白发苍苍的老者,面对正值壮年的大叔,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如果没有如果,他们和我们一样,出现了意外,却做出了高尚的选择。前几天刷空间动态,偶然看到直系学长晒出了一张器官捐献证书,他很健康,已经为自己百年之后做好了准备,那一刻我明白了,伟大的举动源于生活。偶尔会在晚上看到红十字会的白色面包车停在解剖楼的侧门。悄无声息的就完成了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变成一个特殊的老师的过程,最简单朴实的动作却是世上最为神圣的告别仪式!

准确的来说,我始终未做到心平气和的直面大体老师的原因是对遗体捐献者的一种敬畏和怜悯吧,他们从前也和我们一样,都是拥有着有别于动物的灵魂,百年之后却要被视作一种物品一般。在入土为安这一理念紧紧占据中国每一代人的毛孔中的特殊情况里,他们做出的选择是多么的不易。然而与同时期的早已化为尘土的其他人想比,他们的选择或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引子,或为医学后生们的成长铺垫道路,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他们闪闪发光的奉献精神。臧克家说过:“有的人已经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们就是永垂不朽的人!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这样一句话:没有解剖学就没有现代医学,在此向他们致敬!愿世间少点疾病痛苦,医患和谐,天下大同!


小飞医学生


开始上课那天,还是挺期待的。全班分小组,各小组分不同的部位,每具大体老师都用塑料布裹着,一打开塑料布,浓浓的福尔马林的味道,整个鼻腔都是呛人的味道,即使戴着两层口罩。第一次看到的大体老师可以用几个词形容一下:完完整整的、冰凉的、用手戳戳硬硬的、颜色像风干了的橘皮,灰黄灰黄的,当然整个人也是懵懵的。

解剖老师带领大家围着大体老师说:“小组分部位,把重要组织,血管,神经,肌肉都剥离出来,我看那个小组剥离的最好,”然后大家默默的互相看看,硬着头皮上,具体过程不细说,感受就是:福尔马林很呛人,还辣眼睛,近距离会呛的流眼泪。对于肉类,完全不想吃,没有食欲,买的火腿肠都喂了学校的流浪狗、流浪猫,每天看着心里膈应,送人都送不出去。上解剖课时穿着的衣服,回宿舍会用消毒液泡着,不洗漱绝不上床,还有女生上解剖课时晕倒。同学们想出了绝招,把风油精倒纸巾上,放在口罩里戴着,综合解剖室里的味道,虽然更奇怪,但是心里感受会好很多。当然这是一开始,后来已经可以上完解剖课洗洗手就冲食堂啃骨头了。

最大的感触还是觉着其实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幸运的,近距离的接触死亡会对生命产生崇高的敬意,对于捐献遗体的、为医学奉献的人们更是心存尊敬与感激,学医是个艰苦的过程,只有热爱生命,尊敬生命,才能从事好这一职业。


杏花岛


作为一名女医学生,我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次去上解剖课是傍晚,解剖室外墙上长满了爬山虎,所以屋里是黑黢黢的,解剖室过道里全是一个个铁箱子,后来才知道,箱子里泡的都是尸体,当时我们一组十个女生去上课,老师临时有事,让我们先自己进去,天啦噜,十个女生排队互相揪住衣角,大气不敢出,胆大的开门去开灯,灯亮的一瞬间,天哪,屋里满满的人体零件泡在玻璃容器里,讲台上还站立一架人体骨架,不知道谁去扔垃圾,门口的垃圾桶居然泡了一颗头,啊!尖叫声大起。




氧气阅读


从“闻尸色变”到“习以为常”

一提到医学院,人们就自然而然想到尸体解剖,对于医学生来说,大学的第一年就会因为解剖学课程的开展而接触到尸体,而在进操作室之前,我们第一节课是去解剖楼看了一个视频———一个产妇分娩的视频,第一次看到整个分娩过程,着实把所有人都震撼了。

听从师兄师姐的良言,第一次进解剖操作室看标本时,大家都没有吃早餐,因为怕呕吐,果不其然,进了房间里之后再厚的口罩都挡不住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呛得大家眼泪直流,慢慢适应后就看见房间中央有一个升降台,台面上已经放好一具尸体(解剖老师提前准备的),有些课程老师会提前自己解剖好重要组织和器官,而有些课程则会挑几个人一起解剖,这节课是挑几个人一起解剖,其他人围着学习,解剖之前老师带头默哀了一分钟,然后大家改口称教学尸体为大体老师,听说每一届老师都会重复这个动作,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一只手提起滑滑冰凉的肌肉(大体表面皮肤已处理掉),另一只手握住手术刀,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分离开肌肉,显露出神经,然后一直往上往下分离出来,而解剖越往后眼睛越不受控制,因为强烈的气味刺激得睁不开眼。

第一次上完课之后大家去食堂都没有胃口,有些菜的颜色越看越像解剖室的颜色,比如红烧肉,然后集体掉头不吃饭,去小卖部买面包吃,去面包店之后才发现烘烤过后的焦面包皮更像,大家再次掉头,最终一起喝瓶饮料解决。

随着后面课程的增多,大家也就没有那么矫情,当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家进解剖室口罩不带也不会难受,下课之后食堂吃东西也没什么顾忌了。

PS:有一位德国很牛逼的解剖大师冈瑟·冯·哈根斯,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他的尸体解剖视频。



你朋友形容的太夸张了,我第一次上解剖课看的是人骨头,有一种尸体特有的甜甜的腻腻的味,闻到会想吐,但除此以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

解剖课上看到的都是做好了的标本,没太大的视觉冲击感,倒是临床上更考验心理承受力。

比如,某消化道出血病人吐了一地的血,满病房人血独有的一种说不上来的腥味,吸一口能恶心的你恨不得把胃吐出来。

比如,某病人张力性气胸,急诊做胸腔闭式引流,止血钳挑开胸腔时,胸水喷了你一身。

比如,某老太重度子宫脱垂多年,未经任何治疗,你可以百度一下重度子宫脱垂,想像一下有多臭。

这些都不算什么,当医生的心都大,没听说过谁见到这些恶心的中午吃不下饭的。

最糟心的是三种。

1.绝症病人,看着病人一天天逼近死亡你却束手无策,此时除了病人和病人家属,医生应该是最无助的。

2.进展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如慢阻肺、肝硬化、肺心病、脑出血后遗症等,这些病治不好又死不了,病人一年比一年痛苦,年年都来找你,你除了暂时给他缓解一下症状,一点办法都没有。

3.抢救失败,死人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活人死在你眼前。

我因为别的原因已经离开医生岗位了,但我仍然喜欢以医生自居,喜欢跟别人吹嘘行医时的见闻,另,我是个有神论者,我觉得治病救人是在积德行善。


丶国服第一帅


第一次解剖课,全班同学相当期待,当老师让我们打开骨头箱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非常好奇的把玩每一个骨骼,然后讨论哪个是胫骨桡骨耻骨腓骨,完了之后纷纷合影,不过老师说了,不能把图片外流。

下了之后,旁边实验室,局部解剖,我赶紧去围观,非常兴奋的打量尸体,👀随着老师手中的手术刀走动,好多肉末。

晚上没有噩梦,吃饭很香,上课的时候面对尸体,是敬畏和兴奋!


小佛说史


首先向大体老师致敬。医学生的解剖课是必修课,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不解剖是不行的。一开始首先要适应福尔马林的气味,然后要学着不去害怕,一开始大多是害怕的吃不下饭的,有192的男生吓晕的,也有吐的。除了人体解剖,动物医学和一些实验要解剖兔子,青蛙,小白鼠,羊之类的。有段子称,新生问老师解剖的兔子会被送到食堂吗,老师说肯定不会。结果中午又吃兔子,有人吃到了线头,线头!学长说,貌似一上解剖课就吃兔子肉,整个食堂都安静了。习惯了以后,吃肉时还会想到解剖的肌肉。老师没来时,因为尸源紧张,一群人抱着尸体团团转。男生般尸体,女生拿器官那是常有的事。


沉浸在风尘的年华


很遗憾,没能像医学院的学生那样,有条件解剖尸体。到我们的时候,学校估计是资金不足吧,尸体没几具了,研究生还能动手动刀解剖,我们本科生就看他们解剖好的了。

我们那时用的尸体分干尸体和水尸体,干尸体是用甘油制作的,肌肉组织像风干的牛肉,一丝一丝的,颜色也像。水尸体是用福尔马林泡着,上课时提前捞出来,肌肉组织则像水煮肉,白白的。我们看的时候,尸体已经被打开,肌肉按束分离开了,方便学生辨认。

说实话,看完、捏完这些尸体后我基本没有什么感觉,该吃吃,该睡睡,也不会特别去想,就是想办法去记住肌肉神经什么的位置。班级倒有几个同学(男女都有),有那么将近一个月吃素了,饭卡剩了不少钱(我们每个月有补助,打到饭卡里)。

当年的解剖课我的成绩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