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守护绿色发展,利国利民

畜牧业按照“持续、集约、安全、生态、高效”的总体要求,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发展与绿色并重,使畜牧产业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发展与保护、速度与效益的全面提高。畜牧科技推广、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饲料兽药保障“五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畜牧业逐渐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疫病防控科学化、经营产业化方向转变。规模化养殖场的不断出现,提供大量畜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的问题。现在的养殖模式一般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农户为公司代养畜禽的模式已经得到推广。在农户与公司双方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造成的养殖污染也是生态环境的痛点。

1 粪污的形成及特性

1.1 粪污的形成

畜禽粪污由粪便、尿液以及冲洗水组成。动物采食饲料,摄入的水、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质,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利用,进入血液循环。由于不同动物的消化特点、消化能力不同,对同种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也不一样。饲料中未被消化吸收的剩余残渣,以及机体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等在大肠后端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动物体内的水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及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是不断进行叫唤的,维持体液的平衡。不同动物体内水分的代谢速度也是不同的,机体内水的周转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及采食饲料的影响。尿液是动物排泄水分的重要途径,尿液排除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一部分是衰老细胞被破坏时形成的产物;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粪污的形态依据其中的固体和水分含量分为液体、固体两种,因畜禽种类不同,生理代谢过程更不同,排泄粪便的干湿度也有差别,因而粪污的形态不相同。

影响粪污产生量的因素:畜禽种类、年龄和个体差异;饲料种类及其成分;环境因素等。

1.2 特性

由于粪污是畜禽粪便、尿液和冲洗水的混合物,粪便中含有水分、未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及矿物质,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尿中含有水分、含氮有机物、钠、钾等各种无机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凡是畜禽粪便和尿中的成分都存在与粪污中。粪便中的养分与动物摄取的饲料营养成分成正比。所摄取的饲料氮、磷和钾等养分只有部分能被动物吸收利用,未被利用的养分将随粪尿排泄出来。畜禽种类不同,消化吸收能力不同,粪污产生量也不一样,粪污中的这些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物能被植物再次利用。

2 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粪污中含有多种成分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粪污中的多种成分能转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成分,成为有用的资源,为保护碧水蓝天做贡献。按照“源头减排、预防为主,种养结合、利用优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的治理路径,市县农业部门在完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基础上,积极推广适宜的治理模式,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长效机制,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固体粪通过堆肥,主要用于栽培基质、牛床垫料、种植蘑菇、养殖蚯蚓蝇蛆、碳棒燃料等方式处理利用。液体粪通过污水管网输送、雨污分流和固液分离,污水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内粪沟或圈栏等冲洗排放,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粪污肥料方面

固体部分堆积烘干做有机肥,还原农田;液体部分施行水肥一体化。饲料源头减排的有点在于既能减少部分饲料养分投入,节约饲料资源,也能减少环境污染。畜禽粪污中富含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营养成分,粪污经过消毒烘干后,固体部分可通过堆肥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液体部分可作为液体肥料。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不仅能改善土壤质量,还能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大大降低了粪污的处理成本,缓解环保压力。适用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经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优先选择养殖废弃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发展有机农业。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的农牧结合,实现农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2 粪污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发电,提供新型能源养殖场沼气工程技术包括预处理、厌氧发酵以及以后处理等几个部分:预处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固液分离、沉砂等以去除粪污中的毛、塑料等杂质;厌氧发酵是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发酵处理,对其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后处理主要是对发酵后的剩余物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利用。沼气做为新能源正在全国推广应用,主要在猪和牛规模养殖场建设覆盖面较大,畜禽粪污通过管道输送至厌氧发酵设施,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沼渣沼液用于周边农田施肥或灌溉。优点:减少疾病传播,发酵后的沼气经过脱硫处理后,是优质的清洁燃料;缺点:沼气发酵受温度影响;运行成本高;沼渣和沼液处理不当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厌氧发酵池对建筑材料、建设工艺、施工要求等比较高,任何环节操作不慎容易造成漏气或不产气,影响运行。将沼气、沼液、沼渣(简称“三沼”)用到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沼气作为新能源,可以做燃料,为人们提供照明;沼液、沼渣可以用作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成为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手段,也开拓了沼气应用的新领域。对养殖粪污进行的厌氧发酵处理,即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为农业提供了有机肥料,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粪污处理

可以通过固液分离、加工,固体粪作为昆虫类、鱼虾类的饲料,还可以消毒烘干作为菌类养殖的垫料;液体粪通过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或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形成良性循环,保护碧水蓝天。

畜禽粪便中含有很多未消化分解的粗纤维、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腐植酸类物质,通过催化氧化处理进行降解,分解为可消化的氨基酸和糖类,这些丰富的有机质和N、P、K等元素,加入一定的辅料堆制发酵后,可用于食用菌栽培。利用畜禽粪便栽培食用菌可作为一个经济项目向种植户推广,增加收益。

3 构建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精神,切实做好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严格落实环境评价制度以及政府属地管理、监督责任。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养殖布局,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程,落实畜禽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按照粪肥养分综合平衡要求,开展畜禽养殖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根据畜禽粪肥供给量与农田负荷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落实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强化商品,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与认证,支持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有机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工生产;开展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推动第三方治理模式,开展养殖密集区整治,在养殖密集区推行“养殖分离、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建立粪污分户贮存、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生态循环体系,通过农牧对接、沼气利用、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设施建设,就近就地消纳畜禽养殖粪污,构建产业融合、种养结合主体双向循环,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增强从业者治污意识,提升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还要强化宣传引导,增强从业人员治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违法排污者处罚力度,形成治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4 粪污变废为宝面临的挑战

畜禽养殖业发展进入增速趋缓和养殖企业盈利能力趋缓的双缓时期;畜禽养殖业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规模养殖粪污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环境承载力紧张,环保压力很大;畜禽规模养殖场规范化程度偏低,直接影响畜禽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贮存处理设施建设,推广畜禽养殖场粪便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推进以有机肥加工厂为重点的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坚持市场为主体,政府引导为原则,发展规模高效的养殖业,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淘汰畜禽散养户,迅速提高规模化水平,发展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加大科学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规模养殖场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先进管理方式改造提升,推进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加强种养循环,根据养殖现有基础和发展空间将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贮存和处理设施。在养殖密集区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或有机肥厂,逐步建立收、储、运体系和运行机制,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