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殉葬制度的终结,到底应该归功于谁?

历史公元


我国古代殉葬制度间间断断就没有停止过,由于那时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导,人们把身后事看了都非常重要,认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应该享有前世同等的待遇。所以帝王或达官贵人生前的身边人就遭了殃,殉葬强制剥夺他人生命是很残酷的制度,尤其在最早期的奴隶社会更为突出,随着奴隶主的死亡大量的奴隶被用残酷的手段进行殉葬。



春秋战国时期殉葬制度也一直盛行,帝王的宫女和妃嫔基本上是那时候殉葬的主要人群。史料上记载公元前384年,当时的秦国出台了终止活人殉葬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真实的执行。比如秦始皇的死继续大量活人殉葬,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有兵马俑陪葬,甚至修建秦始皇地宫的一些能工巧匠和工人都被活埋殉葬,这类人群的基数是相当大的,主要是怕这些人泄露地宫的建设机密,为了更好的保护地宫不被破坏,而被残酷的屠杀殉葬。

殉葬制度在某个时期也中断过一段时间,比如汉代和唐代皇室基本上就不采用殉葬,而是用比较人性化的陪葬,一些和皇帝比较亲近的人,都是死后才被安排在皇陵附近陪葬。这样的陪葬制度,避免了很多残酷的流血事件,同时这些人死后葬在皇陵附近,也能间接的达到殉葬的一些目的,陪葬是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可好景不长,宋代时关外个别民族逐渐入主中原,这些民族大部分都有殉葬的传统,所以好不容易消失的殉葬制度又死灰复燃了。


明朝初始殉葬制度还是执行中,但殉葬的规模和人数在慢慢缩小。比如当时的周王去世,明英宗就亲自发话不要再让活人殉葬,但无奈指令还是到晚了,周王妃嫔7人已被执行殉葬。这件事的发生让明英宗感触很大,所以他生前安排自己死后不需他人殉葬,明朝的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时期告一段落。清朝入关打败明朝,江山易主殉葬制度再次实行,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顺治帝期间,这些帝王和亲王死后都有相关人员殉葬的记录。清朝殉葬制度的结束,还是在康熙这一任上才彻底消失,从此殉葬这个残酷的制度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追记历史


我是安排,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殉葬,主要跟古代的封建迷信有关,相信死后可以去冥间继续享福,也是后代为死者祈福的一种。所以把死者生前常用的器物、牲畜、妻妾、仆人、奴隶等杀死进行陪葬,以祈求去冥间之后可以继续服侍原主人。殉葬最残酷的主要是把不是自愿的活人杀死,填埋到主墓周边,一般来说用于殉葬的人社会地位比较低级,如妾室、奴隶、战俘等。

活人殉葬最早起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约4000-5000年前),盛行殷商至春秋时期,战国至秦汉各国战乱不断,人的生产价值和生命逐渐被重视,为了保证人口数量,一度多用陶俑和木佣进行陪葬,但是殉葬制度一直未被终止。汉朝时曾颁布相关律令,终止殉葬,但还是发现有“自愿的”殉葬行为,但从汉朝以后,殉葬行为大为减少,直至元明清,野蛮民族入侵,殉葬制度又开始死灰复燃,元朝时竟然鼓励此行为,明初时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也有30多个嫔妃殉葬而死。明英宗时又出文废除殉葬制度。至清朝初期又开始野蛮殉葬,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出文终止。至辛亥革命又在法律上严禁殉葬,所以清朝后期肯定还是有殉葬行为出现,没有根除。

到最后,说起殉葬制度的终结者,安排认为只能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思想,结束了愚民政策,殉葬制度在中华大地上才完全消失,所以如果说终止殉葬制度的最大功劳,我想应该是中国建国时的那些先烈们,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稳定的生活,健全的法律,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最终在中华大地上终止了这一陋习。


木子安排


生产力的解放,工作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与狼共舞316


古代殉葬制度汉朝曾经禁止过,不过以后的朝代断断续续还有实行,直到明朝皇帝朱祁镇正式废除殉葬制度,从此以后明清两朝再无殉葬制度,可以说朱祁镇作为一个皇帝外不能威孚四夷,甚至被瓦剌俘获。内不能延续其父祖开创的仁宣之治,无疑是很平庸的,但是他废除殉葬制度,对人温和亲近,无疑也是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风语者137623217


起源于殷商时期,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