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人在喝茅台?

肉食者鄙40255346


茅台是国酒,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名片,世界因中国而认识茅台,但身为中国人的一般老百姓却不是经常能喝得起茅台。

近观这几年,茅台每年的产量越来越多:

2015年:38700吨;

2016年:39000吨;

2017年:42800吨;

2018年:46100吨。

但茅台的终端价格也越来越高,这说明茅台在市场上受消费者的欢迎度极高。可能此时很多酒友心中会有疑问,究竟茅台都被哪些人买了?究竟喝茅台酒的是哪些人?

其实在茅台界里有一句这样的话:“喝茅台的人不买茅台,买茅台的人不喝茅台”,可以说80%的人买茅台都是送礼,而10%的人是买来收藏的,最后剩下的10%的人是因为喜欢喝茅台酒才买的。

关于送礼

在我国,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托人办事、人情世故,送礼都是最佳做法,并且送礼这习俗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对于白酒来说,茅台可不简单,那是白酒中的高端酒,有价无市让它被炒得更加贵,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能买到不一般有钱。如果一个人可以拿出一瓶真正的飞天茅台来接待客人,那真是件倍有面子的事情,如果是送礼的礼品是茅台酒,那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

关于收藏

炒股的人都知道,茅台的股价是一天一个新高,茅台价格也越来越高。

茅台镇有个打趣的说法,就是茅台镇的人有钱不存银行只存酒。只要选择纯正的酱香酒加以合理条件和方法储藏,所以收藏茅台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

由于茅台酒越陈越香,越放价值越高,现在许多达官贵人,以陈年美酒拿出来待客显尊荣。特别是富豪、白领中产阶层队伍越来越壮大,藏酒之风日盛。藏酒投资在所有投资品种中算回报最高又最没有风险的了。

10%的人是因为喜欢喝茅台酒而买的!

喜欢喝酱酒的酒友,喝过茅台都会爱上它,茅台那个入口即升华成一团气状物一边在口腔滚动,一边进入鼻腔,一边升腾进头颅,与此同时毫无灼烧感的像一条火线,滚入胃里的感觉无物可及,不可名状,令很多酒友都成了茅粉。所以这些酒友平时都会囤一定量的茅台,过节或者宴请朋友的时候拿出来喝。


酱紫品酒


买茅台的不喝,喝茅台的不买——这话肯定是不喝茅台的的人说的,天天喝我是喝不起,但是我是自己买自己喝,有个好日子全家人喝点茅台也是一大乐事,光攒钱不花那不成葛朗台了?活着还有啥意思,总要有点爱好不是!有人觉得攒钱要投资,有人觉得攒钱要旅游,有人攒钱想买LV,当然也有人喜欢买点茅台犒劳自己!茅台一瓶两千也是最近两年的事,以前批发八百一。从我的同学亲戚朋友来看,不舍得买的大有人在,但凡是买的都是自己喝,有的做企业一次买几十万的也没见请几回官方人士,大多都是客户同学亲戚聚会用了,也送礼,但是我看见的都是商业客户之间的来往,都是成箱送,问题是客户也给他送啊,你送我十箱飞天我送你两箱三十年,这不算买茅台的不喝吧。以我所见,喝茅台是喜欢,虽然不是喜欢的人都能想喝就喝,毕竟能做到想喝就喝的企业老板也不是很多,大家都知道自己一个人喝酒很没劲,但是人多了喝茅台那经济条件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喝茅台是喜欢是爱好,茅台的味道对于喜欢的人来讲那是妙不可言,对于不喜欢的人它一文不值!


Sun185225401


买的人不喝

喝的人不买

那个玻璃大王曹德旺储备了很多茅台酒,估计现在还有没有,不知道,不过他应该会每年固定进货的。那时候我看过他展示自己家的别墅,一墙茅台 非常壮观,一群年轻姑娘做管家,像极了一个度假酒店。豪华至极。他就是自己买茅台自己喝,请人喝的。

我一个清华同学也是自己定制茅台酒,自己的酒包装与标识。过一个年,消耗茅台酒400余箱。【一瓶200计算也很惊人】


太素老道


酒虫鉴酒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实场景,每年茅台酒厂都会给贵州省酒协送酒样,有一次,他们刚送过来,有一个国评说,茅台每年送样,都是这么难喝。怎么都不改改口味?结果另一位国评就说茅台酒就是因为一直难喝,一直不改口味,说不定人家将来就会卖的很贵,因为卖的很贵,说不定人家会卖的很好。结果真让后边这位国评说对了。茅台酒被喝起来首先是红色元素,国家领导人爱喝,自然顺势而起。另外,为国酒茅台这个称呼,大家都不服啊!争来争去,反而成就了茅台的国酒地位。成了国酒,招待外宾等国事活动都使用茅台,茅台自然成了酒中贵族,让有权有势有钱者趋之若鹜。所以茅台大卖。

喝茅台的人大多不买,买的人大多用来送礼。茅台一路涨价,被业内称为价值回归。所以更多买茅台的人用来收藏,专卖店大肆炒作,这里边自然有专业机构的推波助澜,所以茅台一件难求。

茅台酒热卖以后,飞天茅台作为大曲酱香坤沙酒代表作,坤沙酿造工艺因为产能受时间(全过程五年,生产一年,储藏四年。),空间(只有茅台镇可以酿造出茅台),酿酒调酒大师(技艺技法传承和创新限制),赤水河用水的限制,原材料(本地小红樱硬质高粱)的限制,古方高温大曲药制作工艺限制(顶温长时间保持)等等,不能够迅速大量生产,这就造成了不能满足市场供应的现状。再加上茅台酒作为传承中国古典匠人精神的代表,所以,大家都对茅台趋之若鹜。作为品酒师和贵州省白酒评委,客观公正说,茅台酒绝对不是最好喝的酒。即使在茅台也有不少更好喝的大曲酱香坤沙酒。贵州上味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其超高的性价比,一经问世,就获得了驻华使节招待用酒荣誉。所以我们所有酒人应该尊重茅台,但不应该过分迷信它的唯一性。

(酒虫鉴酒立场:酿好酒行善,卖好酒积德,劝人好酒种福)


酒虫鉴酒


茅台酒现在的地位那么高,这和“权贵”们的喜欢是分不开的。当代权贵喜欢喝茅台酒,才让茅台酒成为了“国酒”,成为了“迎宾酒”。那么当代权贵喝茅台,以前的权贵喝什么?

今天酒酒就跟大家聊一下以前的权贵喝什么酒,以前的国酒是什么。

一、最早的国酒-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应该是很多人都会念的一句诗,而杜康酒也是最早的“国酒”。相传夏商时期,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开启了奴隶制社会。为了庆祝这一盛事,启邀请各路诸侯喝酒庆祝。

根据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记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造秫酒。这里的杜康就是最早的国酒。

这里说的杜康酒可不是现在的杜康酒,那个时候的杜康酒是度数很低的米酒,跟现在的杜康酒早已不是一脉相承的了。现在的杜康酒只是叫杜康酒罢了,和夏商的杜康酒、曹操口中的杜康酒没关系。

二、汉代宫廷用酒-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元年,曹操将自己家乡毫州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刘协喝了非常喜欢,这酒便成为了当时的国酒。九酝春酒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酒。

现在的古井贡酒把九酝春酒说是自己的源头,其实也不是,这两种酒差别大着呢。

三、南北朝国酒-竹叶青

竹叶青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南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就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皇帝为竹叶青代言足以说明竹叶青是当时的国酒了,要是换到现在那可不得了啊。

四、唐朝国酒-剑南春

剑南春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诗仙李白年轻时在四川绵竹解貂赎酒,从而留下了“解貂赎酒,价重洛阳”的佳话。到了公元前779年的时候,剑南烧春朝廷定位专用贡酒。

五、宋朝国酒

宋朝的国酒和其它朝代的国酒不一样,宋朝的国酒是由御膳房自己酿制,专供皇室享用,不对外出售的。所以这种宫廷酒也叫内中酒,比较著名的内中酒有:蒲中酒、苏合香酒、鹿头酒、蔷薇露酒、流香酒、长春法酒。

这种酒不单纯是酒,它是由多种中草药酿制而成,这些名贵的中草药民间是不可能有的。

六、明朝国酒-金茎露

明朝皇帝非常喜欢喝酒,还在宫里设了“御酒房”,也就是专门负责皇帝喝酒这事。像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等白酒为皇帝专用酒。而明朝的崇祯皇帝最爱的是金茎露、太禧白。

七、清朝国酒-松苓酒

清朝负责酿酒的是光禄寺,光禄寺每年都会推出很多酒供皇室享用。其中最受皇室喜爱的酒是玉泉酒,清朝历代皇帝都很喜欢喝玉泉酒。另外,清朝的御膳房也用玉泉酒做菜,可见皇室对玉泉酒有多爱。

清朝除了玉泉酒比较出名外,还有被乾隆皇帝捧红的“松苓酒”。据说这酒有保健功效,所以深受乾隆喜爱。

上面介绍的历朝历代的国酒并无确凿的历史依据,只能从各种野史资料中查询。下面给大家介绍中国酒文化的精—露酒。

露酒是相对单一的白酒,并且还加入了少许中药。所以露酒有几分药效、有几分苦味,但是却多出了几分醇甜。

①五加皮

五加皮应该很多人都听说吧,五加皮最早可以追溯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很多地方都生产五加皮,比如:天津、广州、浙江等地,其中广州的五加皮是最有名的。

②青梅酒

望梅止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杯青梅煮酒,多少英雄气概!

③莲花白酒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口海外的酒,这款酒在酿制时加入了白莲花蕊、当归、五加皮、砂仁等材料。白莲花酒应该是很多人少时的回忆。

④皇宫玉液

皇宫玉液是劲酒的前身,劲酒虽然历史短,但是其品质不输名酒。

⑤菊花白酒

这酒在酿制时加入了杭白菊、人参、枸杞、沉香等等材料,属于保健酒,所以被视为益寿年年的保健酒。

⑥竹叶青

在以前竹叶青可不是汾酒的,全国很多酒厂都在生产竹叶青,这酒被称为“中华第一保健酒”。

总结:每个朝代的国酒,几乎都是由当时的权贵来决定的,权贵觉得这款酒好喝,那么这款酒就是当时的国酒。所以大家选酒不一定要跟着权贵来选,因为权贵喜欢喝的,你不一定喜欢喝。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


品酒解惑一


茅台是国酒,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名片,世界因中国而认识茅台,但身为中国人的一般小老百姓却不是经常能喝得起茅台。

炒股的人都知道,茅台的股价是一天一个新高,一年一个新气象,正常情况下,这说明什么?说明茅台卖的好啊,很多人都支持,那么老百姓买不起茅台,究竟是什么人在消费茅台呢?

今天咱们先不说炒作的事,就实实在在的说到底谁在喝茅台。在市面上茅台的数量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是真的不经常能喝到,而且买茅台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自己喝。

可以说80%的人买茅台都是送礼,10%的人是喜欢喝茅台酒,最后剩下的10%则是用来收藏的。没想到吧,收藏茅台的人还真的不少,因为茅台能升值,一瓶好的茅台酒可是千金不换的。

那么茅台是被喜欢喝茅台的那10%的人买走了吗?不,一般喜欢喝茅台的都不是自己买,而是别人送的。比如说某人位高权重,别人求他办事,那送点茅台就很合适。

还有一些经常喝茅台的就是土豪富商了,请客吃饭开宴不摆上几瓶茅台都显示不出身份。

现在知道究竟谁能喝得起茅台了吧,不是咱普通老百姓。不过作为国酒的茅台小编我还是要力挺一下的,毕竟能走出国门的酒卖的便宜了也不太好对吧。


嘴大吃四海


茅台是酒,是一瓶高品质的酒;茅台不仅是酒,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体现,是一种尊贵和价值的传递。

因此茅台的主要消费者是:

1.任何喜欢喝酒的人一旦经济实力足够喝茅台酒,一定会买茅台酒消费;没有实力的也会把能喝茅台酒当做一个奋斗的梦。

2.招待贵宾和极度尊贵的人会喝茅台,以体现出重视和尊重,也体现出自己的实力。

3.有消费能力的人在最要好的朋友相聚或亲人相聚会喝茅台,体现品质与健康,喝了对身体好。

4.重要人物送礼会买茅台,茅台送礼既有稀缺价值,又有品牌和品味感。

5.好酒爱酒之人会收藏茅台。茅台稀缺导致有收藏价值。


品牌布道


还记得去年最火的电影是吴京的《战狼2》,票房刷新纪录到56亿,至今仍是中国票房冠军。吴京也因此大火,也带火了张翰和卢靖姗。

但在此之前,吴京并没有多少流量,观众都知道了《战狼2》中出现的茅台酒、北京吉普车,都不是植入,而是吴京对国货的支持。


从电影的角度,你可以看到什么人在喝茅台呢?去非洲开发的那些企业里的人是主流,但不是说在非洲喝,而是国内喝。所以茅台才会出口到非洲呀,非洲本地人能喝多少白酒?喝不惯呀,还不都是给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员工喝掉了。

就像洋酒来中国,主要消费者还是老外居多,现在才慢慢有点中国人喝了,中国人自己还是喝白酒的。


在得知《战狼2》的支持后,茅台酒官方发函致谢,时任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不但购买3万张电影票包场回馈吴京,还亲自带队到《战狼2》庆功宴上敬酒。

《战狼2》中吴京也佩戴了一款手表,不但不是什么品牌赞助,居然是吴京剧组自己开发的周边,当年还在众筹平台上筹钱。足见《战狼2》未获得成功之前的筹拍阶段,吴京剧组在钱上是有多捉襟见肘。


据媒体报道,续集《战狼3》已经在筹拍中,不但众多明星争着出演,各路资本抢着投资,各行各业的品牌也在想尽办法植入自己的产品,人们对《战狼3》的火爆充满了期待。


所以,未来上映的《战狼3》再出现什么品牌白酒,什么品牌汽车的话,那就不再是吴京对国货精品的支持了。



卢曦采访手记



励志liez


我不喜欢喝酒,所以什么样的人喜欢喝茅台,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我本人也不喜欢和喝酒的人交往,所谓志不同道不合,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不喜欢就场上的作风,我一看到酒场上的那些人的表现,我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那么酒场的人都是什么样呢?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酒桌上的面孔,下面把它贴到这里,供大家欣赏。

     喝酒的场合并不少见,没有谁没进过酒场,遇到喜事要喝酒,遇到愁事也要喝酒,打点人情往来也要喝酒,时间长了没在一起吃饭也想通过喝酒来小聚一下,可以说,酒成了一个条纽带了,不管遇到什么事,似乎通过酒都能把它们联系起来,不管什么难解决的事,有酒就可以轻松摆平,为此,老百姓也有句话,叫烟酒开道,其潜台词就是送礼最好不过烟和酒了,可见,烟和酒的神通之广大。

      我也无数次的喝过酒,但说实话,我却不习惯在酒桌上说话,因为除非酒桌上只是单纯的吃点饭、叙叙旧,没有别的目的,如果喝酒是为了别的目的,比如说是欢送、接风、祝贺、请客办事等这话就不好说了,而且很多时候酒桌上只是个场面上的事情,事后还要恢复到老样子,特别是公家请客吃饭并且有领导组织参加的宴席,如果你注意一下喝酒的人在酒桌上的表现,那种吹嘘、奉承的面孔,实在是令人反胃,每到此时,我都只是默默的观察,尽量少说话,这一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再有就是酒桌上的话也都是些废话,等酒醒了就什么都不存在了。纵观喝酒的人在酒桌上的表现,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奉承型。这种人往往为桌上的领导歌功颂德,不管是真的假的只要是领导爱听就行,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说的很多都是乌有的,但他也知道,只有把领导给忽悠住了,才能对自己的将来有好处,“腚上的屁、酒后的嗑、高喊的口号似小说,”这三大不能信里就有这酒桌上的话,看来这酒桌上的话确实没有多少可信度。奉承型的人一般都是求人办事或陪领导坐席的人偏多。

二、 陶醉型。和奉承型相反,这种人听到了别人的赞许后,就会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德才兼备,借着酒醒就有点飘飘然了,他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也不管别人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是说自己好,他都爱听,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领导偏多。

三、吹嘘型。有的人喝酒时喜欢吹牛,喝的越多吹的越厉害,简直是云山雾罩,忘乎所以,好像这普天下就他的本事大,如果说别人给他个杠杆就能撬动地球,这种人给他的筷子就能撬动地球,遇到这样的人,你就任他说吧,也无需阻拦,只当做耳旁风就是了,这种人往往容易喝多。

四、狂妄型。有的人一喝酒就天不怕、地不怕,看谁都不顺眼,轻的摔盘子扔酒瓶,严重的总想给别人以拳脚,这种人喝酒就爱醉,并且喜欢惹是生非,这种类型的人一般社会上的渣子比较多。

五、 自卑型。这种人喝酒往往是以借酒消除为目的,而酒一喝多其情绪就难控制,越喝越感到委屈,在失落中难以自拔,所以我们常说借酒消愁愁更愁,想用酒来忘记愁苦,是绝对不可能的。

六、激进型。有的人喝酒后就听不下别人的意见,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对于平时和自己有矛盾的人更是看不顺眼,很容易在酒桌上和别人发生争执,使得在酒桌上发生很多的不愉快,这种人一般都想在酒桌上化解一些矛盾,却往往适得其反,使矛盾更加激化。这种人一般在同事、朋友间有矛盾,想通过喝酒来化解的矛盾的酒场上偏多。

七、无语型。有的人在酒桌上不喜欢插嘴说话,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自己不能喝酒,要想在酒桌上说话往往都要以喝酒为说话的前提,既然自己酒量有限,也就很难插嘴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喝酒的人都不是很熟悉,自己不方便发言,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女性和不能饮酒的人偏多。

     早年,我也参加过一个欢送领导调走的酒会,在酒桌上,男女老少形态百出,各种类型人物的表现应有尽有,让人看着感到好笑,作为酒场中的一员,我都看在了眼里,第二天,我就把赴宴人员的表现用一首小诗描述出来,现在我把它贴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昨夜众生即挥毫,旧友离分咫尺遥。

把酒寒暄各怀意,美言浮表暗藏刀。

推杯为琢心腹事,痛饮只因红颜娇。

人微试讨乌纱戴,执权却思步步高。

官场谈笑无真语,阿谀背后是骗招。

宴上彼此和气在,席散尽数如烟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