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剧里师傅辈的只有掌门,然后就是二代弟子了,那些师叔伯都那去了?

安静17815626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错误的。金庸武侠剧中很多门派的掌门都有师兄弟,下面试举几个例子:

以门派最多的《笑傲江湖》来说,五岳剑派之中:泰山派人丁众多,掌门是天门道人,他不仅有师兄弟,还有师伯师叔;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他至少有两个师兄弟:刘正风、金眼雕鲁连荣;恒山派有三定;嵩山派在掌门左冷禅之外还有十三太保;只有华山派人较少,除去被逐出华山的封不平、丛不弃、成不忧外,就只是岳不群与宁中则的夫妻店,不过岳不群与宁中则也是师兄妹关系。

另外两大门派:少林与武当,少林寺方丈是方证大师,书中还有一位方字辈高僧:方生大师;武当派掌门是冲虚大师,他有一位师弟道号清虚,善制炸药。

其实金庸其他作品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并非像题目所说“师父辈的只有掌门,然后就是二代弟子了”。

但是,不论是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其中出现的角色都必须对推动情节发展有所帮助。如果出现了无助于情节的角色,那就是累赘的。所以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写或拍出门派掌门的师兄弟,因为并没有相关的情节。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读文史


郭靖说马道长也是在下的师父,也是我把兄的师侄,又是我把弟的师伯。

杨过说我后来的师伯曾经打败了我之前的师叔祖,我干爹的徒弟也就是我亲爹他的师弟曾经是我师叔的那个人侮辱了我师父。

张无忌说我义父后来的师父是他之前师父的师叔祖。

韦小宝说我师侄跟我师姐打过架打赢了,跟我师父打过架但没打过,我为了保护我师父结果被师父抓走了,我师姐的前男友杀了我师父,我另外一个师姐的男友跟我拜了把子。

虚竹说我师侄和我师叔祖是好朋友,我师侄孙和我把兄的未婚妻是好伙伴。

在各主角爸爸去哪儿加各门派前辈人才凋零的背景下人际关系已经够乱了,要不要再加多点人让关系再乱一点?


找不到用户名544


因为他们不是主角,所以平常没有必要提及,如果需要这帮人出场时,自然会让他们出场,而且有时候一出来还三五成堆的。

《笑傲江湖》里面,华山派一开始孤零零的只有岳不群夫妇在江湖上还有些名气,而华山弟子们也很不争气,没有什么武功高强的人物。但是一旦剧情需要,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师叔级别的风清扬带给令狐冲第一场升级的奇遇,传给了他闯荡江湖的资本——独孤九剑。

为了把岳不群赶到福建拿到《辟邪剑谱》,又冒出来三个剑宗的师兄弟封不平成不忧等人物。

嵩山武林大会,左冷禅为了推进五岳剑派合并,拿下泰山派这一票,泰山掌门天门道长突然冒出来三个师叔级别的人物玉玑子等人。

这些人平常着墨不多甚至没有提及过,一旦为了剧情需要,金庸就让他们成堆成对得出来。

《倚天屠龙记》里面,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各派的前辈名宿几乎全都到齐了,比如少林派的四大神僧来了几个,另外还有空字辈的不知名僧人,崆峒五老,等等,这些人的出现都是为了让男主角张无忌升级打怪用的。但是如果仅仅这样,张无忌岂不成了天下无敌了?少林威名岂不成了江湖空谈?所以又弄了个三渡出来,给男主角设置一点障碍,给少林派挽回一点颜面。

《射雕英雄传》里王重阳号称天下第一,可是他教出来的那些徒弟跟四绝这个级别的高手比也太差劲了,简直是被秒杀的节奏,所以为了显示一下天下第一的厉害,给这帮牛鼻子弄出来了一个师叔,而且这个师叔的武功还是重阳真人亲自传授的,同样的一个师父教的徒弟,七个牛鼻子被四绝秒杀,而周伯通只是稍微比四绝弱一点,读者这时候才明白,不是王重阳武功不行,是他的七个牛鼻子徒弟资质不够,太笨了。

此外,为了让郭靖升级,练会九阴真经,王重阳这个师弟此时出现再合适不过了,本来第一次华山论剑就是王重阳拿到了九阴真经,他的师弟出来传授给郭靖,也比较符合常理。

人物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外国小说是这样,我们中国的古典小说也是这样。金庸读了那么多古典小说和外国的文学名著,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例如《侠客行》里面,白自在被雪山派的人造反拿下锁在了石屋里,这时候他的师兄弟必须出场了,为什么?以白自在的武功和他在雪山派的威望,没有他师弟这个级别的人出来支持,小字辈的是不敢造反也没有能力造反的,就像泰山派的天门道长一样,他的师叔们不出来搅局,他的掌门之位稳如泰山,左冷禅想动他都动不了。

《水浒传》里面,作者为了逼宋江犯更大的罪,为了逼迫他上梁山,弄出来一个阎婆惜这个人物,才有了黑三郎怒杀阎婆惜。阎婆惜出来干嘛的?两个任务,一个是撞见宋江跟刘唐这个梁山贼人的秘密,看到那封书信,另一个出来给宋江杀的,她发现了宋江的秘密,宋江非杀她不可,只有杀了她,他才犯了更大的罪,他犯了大罪才有可能去梁山。

这就是人物为剧情服务。

金庸的小说也是这样,配角是给剧情,给主角服务的,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来,至于他们的身份,也由他们要服务的剧情和主角决定。

比如跟天门道长同归于尽的那个青海一枭,他出来就是为了逼死天门道长的,天门道长死了,左冷禅才能拿到泰山那一票。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左冷禅不亲自动手,或者让玉玑子三个人动手杀了他?

我来解释一下,如果左冷禅亲自动手,这有违左冷禅的本意和他的江湖地位,因为左冷禅想让这次五岳并派看起来光明正大,让外人没有异议,如果他亲自下场杀天门,那么在外人看来那岂不是逼着他们并派,就算并了派,名声,信誉,也好不了。

为什么不让三个玉字辈的动手?很简单,单打独斗恐怕三个人都不是天门的对手,少不了还打草惊蛇,让天门有所防备。这时候派青海一枭这种江湖上有恶徒身份的人出来偷袭,弄死天门,外面的人大多也只是鄙视青海一枭这样的恶徒没有江湖道义,却不影响五岳剑派的声誉。在剧情上合情合理。

这个人出场就是为了弄死天门。这样的安排也比较符合左冷禅的一贯作风——暗施阴谋诡计。


西堤君


欢迎收看《稻壳张聊金庸之师伯师叔去哪儿了》,大致有3种情况。

1. 仍在帮派内部,辅助掌门人的工作

比如像人口庞大的少林寺,内部和谐,掌门人的师兄弟也会在寺内当个首座之类的要职。像《天龙》中,玄慈为方丈,玄难为达摩院首座,玄寂为戒律院首座。

《射雕》中,全真派的王重阳和周伯通。

《笑傲》中恒山派的定逸师太为掌门,定闲、定静两位师太位置居次。嵩山派左冷禅为掌门,其师弟大嵩阳手费彬、托塔手丁勉、仙鹤手陆柏、阴阳手乐厚等则为其充当打手角色。

《倚天》中昆仑何太冲、班淑娴,既是夫妇,也是同门师兄妹。

2. 另立门户,有事好帮忙

《射雕》中,段天德带着李萍被丘处机追赶,先是投靠了其伯父云栖寺住持枯木大师。枯木自觉打不过丘处机,就让段天德去找自己的师弟——法华寺住持焦木大师。

枯木与焦木都属于仙霞派,关键时刻师兄互相帮一把。

再有,像《飞派外传》中,商家堡堡主商剑鸣,曾是八卦门威镇河朔王维扬的徒弟。王维扬的两个儿子王剑英、王剑杰可以算商剑鸣的师兄弟,这两位不再做父亲的走镖生意,而是进入朝廷,为福大帅办事。

3. 逐出门派,成为死敌

很多时候,一山不容二虎啊。往往掌门交接的时候,同一辈的师兄弟之间互相竞争,胜者成为新的掌门,败者逃走,并一心想着有一天要杀回来。也有的是,急于上位,害死师父,或者其它原因争风吃醋而导致师兄弟间失和的。

比如苏星河与丁春秋,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小龙女与李莫愁。

还有《碧血剑》中的木桑道长与玉真子,《书剑恩仇录》中武当派陆菲青与张召重,《鹿鼎记》中的陈近南与冯锡范,都是师兄弟失和,都来了个决一死战。

听砖业科普,涨科学姿势,欢迎关注“稻壳张”


砖业科普稻壳张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片面了,在金书的多部小说中,师叔伯出镜是非常多的。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吧,最畅销最火的《天龙八部》一书中,少林派掌门人玄慈,除他之外,玄字辈高僧都有出镜。乔峰的授业恩师玄苦大师,后被萧远山一掌震死。玄悲,后被慕容博所杀;玄难,达摩院首座,后被丁春秋暗算毒死;玄寂,戒律院首座,曾和玄慈、玄难合力对抗萧峰,后来接替玄慈为少林方丈。对于虚竹来说,不光是师叔伯,都是师叔祖级别了。

另一部小说,《倚天屠龙记》,张三丰座下武当七侠,对于张无忌来说,都是师叔伯一辈的,并且是贯穿整本小说的师叔伯,七侠兄弟情义更甚亲生,俞二更是接替老张成为武当掌门。

除以上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外,笑傲中的华山派,剑宗的师叔伯上华山找事;射雕中,周伯通就是全真七子的师叔;以及鹿鼎记中少林寺众高僧~

所以,在金书中,并不是当了掌门就和当了皇帝一样,要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师兄弟,相反,大部分的师兄弟都会尽心尽力的辅佐自己的掌门师兄的。


95年的小明


我也来说两句,金庸小说中,比较重墨介绍门派的,我认为是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按金庸写作顺序来说:

《射雕英雄传》里:五绝里面有帮派的只有王重阳的全真教和洪七公的丐帮,其余三绝属于家族式传承或自学成才。

全真教里七子属于第二代,基本都齐全,至于第三代和第四代,就更多了;丐帮无论在哪本书里,都是人才济济、长老众多的。至于其他小门派,倒更像是“一个师傅+几个徒弟”的模式,如沙通天、灵智上人之流,要么就只介绍了掌门人一人,要么就师兄弟二人再加几个废物徒弟。

《神雕侠侣》里面:门派比较单一,全真教依旧在,就不多说了;古墓派确实一代单传下来,最后前辈级别的只有小龙女和李莫愁,徒弟级别的除了杨过,就是李莫愁的两个弟子了;金轮法王那一派似乎也是一个师傅+两个徒弟+徒孙四丑;丐帮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里似乎衰微了很多,鲁有脚这种三流角色都能做帮助,也是醉了;最后少林寺在结尾略微提了下,不过少林寺无论在哪本书里,都是无可争议的人才第一帮派。

《倚天屠龙记》:第一显赫帮派是明教,明教实行武功至上模式,教主武功第一、左右使第二级别、四大法王第三级别、五散人第四级别、四门第五级别、最后是五行旗第六级别。人才济济,不用多说;少林寺,书中辈分最高的是渡字辈,是金刚圈三僧、空字辈除了四大神僧外还有几十位空字辈师兄弟;圆字辈就更多了。丐帮在这本书里算是衰到底了,真帮主被打死,假帮主瞎混了几年,几个龙头和长老又在屠龙刀大会上被弄死,最后选了一个几乎不会武功的史小丫头做帮主;华山派,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除了有掌门鲜于通,还有掌门的师叔辈高矮二老和同辈师兄弟介绍,不算单条线传下来;峨眉派,正宗的“一个师傅+几个徒弟”模式;崆峒派,五个师傅+多个徒弟;武当派:属于“1+7+N”模式,属于壮大类型的,不算单线传承的;昆仑派,属于“两个师傅+多个徒弟+N个徒孙”类型,也不能算单线。

《天龙八部》:丐帮不再介绍;逍遥派,三老+三徒弟辈+函谷八友徒孙辈,人数不多,却算得上天龙书里最牛逼博学的一个门派;少林寺出现的辈分有:灵、玄,慧,虚,空。灵子辈是和童姥同辈的,基本死完了,玄字辈还有不少,下面的三辈人数更多;星宿派,丁春秋创立,到丁春秋被虚竹制服后解散,没传下去,且算“一个师傅+多个徒弟”模式;无量剑,文中一开始就介绍了分为三宗,北宗负气出走,剩东西二宗争夺掌门,武功虽一般,人数却不少;青城派和蓬莱派,人数不少,武功一般;还有像什么七十二岛三十六洞,文中没怎么介绍,且就忽略;天龙寺,最高辈分是枯字辈,然后本字辈,算得上同门较多,人才济济。

《笑傲江湖》:第一大帮派当属日月神教,等级模式与明教类似,教主为一等、左右使为二等、十长老为三等,各分舵为四等,人才济济,规模庞大,不必多说;少林寺,掌门一辈是方字辈,人才多不必多说;

五岳剑派,人数最少的是是华山派,全名华山气宗派。典型的“一个师傅+几个徒弟”,至于剑宗的风清扬和封不平成不忧等,严格上不算华山派;衡山派人数第二少,掌门人辈只介绍了莫刘二人,徒弟辈没几个;然后是恒山派,属于“恒山三定+多个徒弟”模式,人数不多,但不算单线;嵩山派和泰山派人数最多,嵩山掌门师兄弟就有十几人,泰山派玉字辈和掌门天字辈人数也不少。

武当派,掌门人冲虚,虚字辈的也不少,后背更多了,也属于人才众多的大门派,不是单条线传承类型的。


吾乃逍遙子


这个问题明显错误啊,怎么会没有师叔伯呢,不要太多啊。

首先,天龙八部里面,逍遥三老就是师兄妹关系吧。到虚竹这一代,什么苏星河,丁春秋,虚竹,都是师兄弟吧。就算丁春秋不算,薛神医不是照样叫虚竹师叔?
少林派就不用说了吧,玄慈,玄悲,玄难,玄痛,玄苦,都是师兄弟关系吧。
武当七侠
都是师兄弟吧。无论怎么改版,老张或者传位给宋大或者传位给俞二,以后不都是有师叔伯了?
还有我们最近的网红,周海媚小姐。灭绝传位给她以后,不都是有师姐妹的么?
还有四大神僧见闻智性以及三度,各自都是师兄弟关系啊

还有归云庄的陆乘风,皇宫盗宝的曲灵风,黑风双煞,也都是师兄妹关系。虽然后来独立出去,但是陆乘风不是照样让陆冠英叫梅超风师叔么?
全真教就更不用说了吧。前有王重阳周伯通,后有全真七子。赵志敬,尹志平不都是要叫师叔伯么?


其实我还想到一个搞笑的。这七人虽然不是同门,但是情同手足,郭靖大师傅,二师傅一直叫到七师傅。不也是师兄妹么?

好了,其他也不举例了。总之,你说的情况也有,但是估计金庸有时候也懒得设计人物,酱油门派就免了。


西索的苹果


不用多思索,就知道题主的问题以偏概全了。起码可以举出多个掌门师傅在,同辈师兄弟也在的例子。

《笑傲江湖》里面,恒山派掌门人级别的是三定,掌门是定闲师太,有师姐定静,师妹定逸师太,掌门定闲很少出山,在庵中修行,但是熟知天下事,后来被岳不群暗算,死之前传位与令狐冲。

经常游走江湖的是定逸师太,这位前辈脾气火爆鲁莽蛮横,但是心地善良正义感爆棚,经常在关键时刻出头主持正义,仪琳遭受田伯光侮辱的时候,能站出来维护徒弟还怒斥心怀不轨的余沧海等人,人格魅力一流。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两部小说,全真教王重阳掌教的时候,有师弟老顽童在,师兄弟二人在江湖上有极大的影响力,王重阳死后,老顽童保管《九阴真经》,后来在《神雕侠侣》中对于稳定江湖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重阳故去以后,全真七子之一马钰掌教,其他六位师兄弟同在,再后来马钰故去,丘处机掌教,师兄弟们也都在。虽然武功不如王重阳,在江湖话语权下降,但是作为一大门派,仍然是中原武林的重镇,蒙古势力进军,也要先拿全真教下手。

《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方丈玄慈在位期间,同一辈的师兄弟就有很多。有教授乔峰武功的玄苦大师、少林寺二百年来武功第一的玄澄,还有玄慈师弟玄难,参与了聚贤庄大战和珍珑棋会,最后死于丁春秋的“逍遥三笑散”。

《倚天屠龙记》里面,张无忌闯少林救谢逊的时候,对战的少林三渡,渡厄、渡劫、渡难是少林方丈空闻大师的师叔级人物。

以上这些,题主,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印象了。


何殊我


金庸武侠中,拥有师傅和徒弟身份的人物,在读者中拥有较高的人气,比如岳不群和令狐冲,杨过和小龙女,郭靖和洪七公等等,可是跟师傅同辈的师叔伯却时常被人给忽视,以至于有人会发出金庸武侠中的那些师叔伯去哪儿了的疑惑。其实,细心品读小说可以发现,那些跟师傅同辈的师叔伯们还不少,而且还各有特点。

最争风吃醋的师叔伯

在天龙八部中,虚竹被无崖子废去少林武功,传授北冥神功之后,就成了逍遥派的门人,也是无崖子的嫡传弟子。虚竹在逍遥派有两个师叔伯,分别是师伯天山童姥和师叔李秋水。这对师叔伯可以说是天龙中数一数二的顶级高手,天山童姥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和李秋水的白虹掌法都是当世无双的神功。可是,这两人却是一辈子都在为争夺无崖子的爱而争风吃醋,最后两人也是同归于尽。

最厉害的师叔

在神雕侠侣中,全真教虽然早已不如当年王重阳在世之时的辉煌,全真七子虽然拥有一套王重阳留下来的天罡北斗阵威力无穷,但也只能是御敌自卫罢了。不过,全真七子却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师叔,此人便是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早期的周伯通虽然武功二流,可是他却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自创空明拳和左右互搏术,最后又练成了九阴真经,到了神雕后期武功更是达到天下第一的境界,第三次华山论剑中,被众人一致推举为“中顽通”。

最无耻的师叔伯

在倚天屠龙记中,华山派崛起,发展迅猛,能够与少林、武当并称江湖六大派。然而,这个门派却出了一对比较无耻的师叔伯,他们就是华山掌门鲜于通的师叔伯,一个高老头,一个矮老头。在光明顶之战中,张无忌帮华山派查清了一桩残害同门的疑案,结果却反而遭到鲜于通的师叔伯们的刁难,这对师叔伯认为张无忌当众揭穿此事,毁坏华山派的声誉,竟然要杀张无忌。而且更无耻的是,这对师叔伯打不过张无忌,居然还用激将法撺掇昆仑派高手一同对付张无忌,结果4个人打张无忌,却还是自取其辱。

最悲惨的师叔伯

在倚天时期,武当山在一代宗师张三丰的领导下,武林声望极高。张无忌是张三丰门下张翠山的儿子,因此张无忌也就有6个师叔伯,然而武当七侠的命运显然是比较悲惨的。除了张无忌的老爹张翠山很早就自杀死了,其他几个也比较悲惨。老大宋远桥原本是铁打的掌门继任者,结果却生了个坑爹的儿子;老三俞岱岩早年间便被奸人打成重度残疾;老六殷梨亭最爱的纪晓芙却被人强暴了而且还不后悔,这令一直想要复仇的殷梨亭情何以堪;老气莫声谷死在了自己的师侄宋青书手里,死得忒冤。


潇洒聊武侠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了。也得说题主有心了,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的不会发现这个问题,但是题主这里所说的,也只不过是一些特殊情况,而不是所有情况。天龙八部,少林寺以玄字辈算是最高级别的了,出场的有玄慈,玄难,玄苦玄寂等等。逍遥派自逍遥子以下的三位还都有出场,并且留下了很多故事。再到射雕里看一下,王重阳开创全真教,有师弟老顽童在,全真七子在马玉掌教后基本都健在,这些说明在二代弟子掌教之后师兄弟还是健在的情况有很多,既然题主提到了二代第子掌教之后他们的兄弟很少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以笑傲江湖来说,在岳不群掌教之后几乎没看到他的同门师兄弟。后来出现了三个。堂堂华山派总不能岳不群一辈只有这五个弟子吧,在看其他门派也都差不多的情况,嵩山派也就那么三两个,恒山派也是如此。



接下来一诺分析一下那些消失的一代弟子们。第一去处,历来掌门之争与帝王之争只不过是大同小异,在掌门争夺战中一般都会划为两派,基本设定情况都是如此,也基本上有自相残杀的情况,在争夺战里,战胜的一方坐稳了掌门职位,战败的一方自然以流血作为代价,但是双方同一门派一般的情况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所以在争夺之后一代弟子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而那些剩下的,自然是寥寥无几,为了扩充实力,又继续招新的门徒。这一点在笑傲江湖里尤为明显。

第二个去处,一些并非本门掌门的亲传弟子,在学成之后一般都会过好自己的日子。或许他们在拜师之前只是想保护自己,并不想在江湖上争夺第一第二这些东西,学习一定本领之后他们就会另谋生路。笑傲江湖里的林远图,就是少林弟子,看了葵花宝典之后,偷偷跑了开创了镖局。

第三个去处,在自己所支持的师兄弟夺得掌门之后,掌门也会巩固自己的地位,不然这些帮助自己的人将来揭短,他的脸就丢大了,所以他们也会玩一下杯酒释兵权或者学学朱元璋,给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师兄弟干掉。而那些被释了兵权的师兄弟就会买下一块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第四个去处就是接受任务,在武林争夺赛中,基本上江湖走动的都会有各门派弟子,像天龙八部里玄寂,虚竹等就是经常被派出去,送信也好做事也罢总之这部分人不经常在本门待着。虽然我们看到的武侠小说看似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除了这个故事里的必要东西,作者不会把其他的东西写进来。比如少林寺有几百亩的香火地,他们把这些地租给农户,自然有人去收租子。这些事与我们所看的故事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作者不会写进来。

第五个就是各司其职。留下来的一代弟子,自然在本教中也会负责一些大小事务,无论是任何门派需要运营起来,各方面涉及的事情比较多,而这些事情自然需要有人打理,一些一代弟子会去专门打理这些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至于教内发生什么,距离近一点的还好,远一点的基本上在事情发生后很多天才会得到消息,而这些人又不是本书的主人公,至于他们的反应金庸自然也懒得去费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