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王獻之 王徽之書法大PK,到底誰才是“書聖”!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幾乎在書法上都有成就。 長子王玄之,字伯遠,工草書和隸書。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亦工草書和隸書,其妻為才女謝道韞。三子王渙之,善草書。自幼學習父親書法,達到了形似的程度。有帖傳世。 四子王肅之,字幼恭,有詩流傳於後,只是不見其法帖傳世。 五子王徽之,是兄弟中在書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王羲之惟一的女兒,不知其名,生一子一女。女劉氏,嫁謝奕之孫謝,生一子,就是著名詩人謝靈運。可見謝靈運為王羲之的重外孫。


  王羲之眾多兒子中成就最高當屬王獻之。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善畫畫。這位爭氣的兒子,曾經一度超越父親,舉世稱讚。

  由於眾人的誇讚,他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一天,獻之問母親:“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母親又搖搖頭。獻之急了:“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背後。

  獻之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添了一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獻之仍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母親見他驕氣已經消盡,鼓勵他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和父親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倘若沒有這樣嚴格艱苦的訓練,恐怕歷史上就沒有“二王”的出現了。


  

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他卓犖放誕,清高自恃,因此引來很多非議,後世更有人稱他為“偽名士”。其書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僅次於其弟王獻之。徽之自幼追隨其父學書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勢”。傳世書帖中有《承嫂病不減帖》 、《新月帖》等。

  王徽之生活上“不修邊幅”,即使是做了官,也是“蓬首散帶”,“不綜府事”。桓衝曾勸告他,為官要整衣理冠,應當努力認真嚴肅地處理公務。他對桓溫的話根本不予理睬,照樣“直眼高視”,整天用手板拄著自己的面頰,東遊西逛。

  由於王徽之“其性放誕”,受不了朝中的各種規矩的束縛,在任黃門侍郎一職不久,便“棄官東歸”,退居山陰。王徽之生性酷愛竹,嘗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他棄官後退居江寧山陰村。親手在房子周圍栽滿了竹子,並且每天在竹林之下,吹嘯詠竹。

書法大PK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留下著名的《蘭亭集序》,大大地感嘆人生,發出“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哀嘆,這篇序文關健還在字美。據傳唐太宗將它隨葬,後來唐太宗墓被盜,就此失傳。





  王獻之名下草書九帖《大觀帖》,此帖筆畫沉著豐腴,起筆、收筆以及筆劃的轉折,鋒穎畢露,如同手書,原石早佚,傳世拓本無全帙。此拓本雖是殘卷,已希如晨星。


一、江州帖吾當託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當具


東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當自力無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諸謝當有,有便是見。今當語之,大理盡此。


信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以)作書紀(殆)若不可識。


二、疾不退帖疾不退,潛處當日深。豈可以常理待之。此豈常憂憂。不審食復何如。(雲)肌色可可。所堪轉勝。復以此慰馳辣耳。


三、消息帖消息亦不可不恆精以經心。向秋冷疾下。亦應防也。獻之下斷來。恆患溼頭痛。復小爾耳。


四、省前書帖省前書,故有集聚意。當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聞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體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廣州耶。當有得集理。不念懸心也耳


五、近與鐵石帖近與鐵石共書。令致之,想久達。不得君問,以復經月。懸情豈可言。頃更寒不適。頗有時氣。君頃各可耳。遲旨問,僕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


右脾,腳重痛不得轉動。右腳又腫,疾侯極是不佳。幸食眠意事,為復可可。冀非藏病耳。


六、知鐵石帖知鐵石前往,快作樂。諸君善處世,達於當年,不復過此。僕端坐將百日,為屍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不散懷。何其相思之深。臨書意塞。


七、玄度何來帖玄度何來遲,深令人憂懸耶。常復(謂)有理,因祠監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極難。想足下每思先後,卿豈須言親親,不已意


耳。安石停此過半日。猶得一宿。送所道,所以致嘆。何物喻之。十一當浦陽。諸懷兒不可言。且不復得


卿送,有此嘆。令此弈上道。


八、忽動帖忽動小行多,晝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風不差。腳更腫,轉欲書疏,自不可已。唯絕嘆於人理耳。二妹復平平,昨來山下差靜,岐當還。


九、委曲帖委曲前書,且思勝常也,諸人悉何如,承冠軍定入,計今向達都,汝奉見欣慶。但恐停日不多耳。


  《新月帖》,傳為王徽之書,唐摹本。見於遼寧省博物館藏的《唐摹萬歲通天帖》。此帖以行楷為主,揮灑自如,筆法多變,妍美流暢。宋《宣和書譜》。評其書法“作字亦自韻勝”。

釋文:

臣九代三從伯祖晉黃門郎徽之書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勝,

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

汝故異惡懸心,雨溼熱復何

似,食不?吾牽勞並頓,勿復,

數日還,汝比自護。力不具。

徽之等書。

姚懷珍,

滿 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