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均GDP在浙江省倒数,与人们观念中温州人普遍富裕相矛盾,是数据不靠谱吗?为什么?

万松山脚下寓公


首先要说明一点,GDP和收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更没有比例关系。所以温州人均GDP值和富裕程度并不矛盾。

举个直观的例子:

A君开了一家小型钢铁厂,员工30人,每年贡献GDP1000万元,人均GDP33.3万。老板给工人工资平均每年支出150万,老板获得净利润50万,那么这家钢铁厂的人均收入为(100万+50万)÷(30+1)≈6.45万元。人均每月还不到5500。

C君开了一家网店+食品作坊,自产自销,免税。员工3人。年营业额200万,GDP贡献0元,连工人开支带利润共计100万。那么人均月收入为100万÷(3+1)=25万,人均每月将近2.1万。

想必这样说应该就明白了,A君虽然GDP贡献1000万,但是全厂人均月收入还不到5500,可是C君GDP贡献一分都没有,然而却有每月人均2.1万的收入。结果C君压根没有GDP贡献值,但是全市人均数据当中,C君企业的这些人也是要平均A君工厂GDP的。

所以说温州民富跟GDP一点关系都没有。无非就是因为像C君这样的太多太多了,像很多非制造业的小微企业、作坊、网商、门店,都是不被纳入GDP统计范畴的,甚至是免税的。所以他们没有贡献GDP,但是一直都在跟着平均GDP,那么GDP总量和人均GDP自然都不高。

可是人家赚到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可不会因为GDP低而变少。温州人的创业比例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遍地都是只负责赚钱不负责贡献GDP的,所以才会在人均GDP如此悲壮的情况下依然满大街跑着宝马奔驰保时捷。

温州不像杭州宁波,国企和大型民企多,像阿里、宁波港这些才是GDP贡献大户,但是这些地方可能每1万人当中有9000个工薪族,而温州每1万人当中有3000个自己当老板的,所以实际上谁更富有?


城市发展报告


温州人均GDP低是事实,温州人富余也是事实,我就不长篇大论来论述,简单的说几句大家就能明白了。

我要讲的是两个GDP概念,一个是温州市GDP,另外一个是温州人GDP。

一,所谓温州市GDP我指的是温州人在温州本土创造的GDP,温州的人口在浙江算是比较庞大的,有921万,在浙江也是人口大市了,但是温州本土的GDP总值只有6000多亿,在浙江只能排第三,这样一平摊温州市的人均GDP自然就偏低了。

二,温州人的GDP我指的是温州人在温州本土及温州之外地域创造的GDP,温州人口密集,土地贫乏,山多地少,想找活路只有往外跑,吃亏耐劳,胆大机灵,可以说温州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外地创业经商,所以,温州人在温州域外创造的财富是很惊人的,统计GDP的时候,温州人在外地创造的GDP当然归属所在地,但是最终的财富支配权还是在温州人手上啊,利润都会被温州人带回家,温州人的家族观念非常强,亲带亲,亲帮亲,一个人富了,一个家族都会跟着富起来。

所以说,温州市的人均GDP并不高,但是温州人却的的确确是富裕的,其实温州人也是整个浙江省的缩影,浙江人在浙江省外也再创造了一个浙江的GDP,这些都被统计进所在地的报表上,利润是被浙江人带回来了。


林肯爸爸啊


广东的潮汕地区更穷,但这并不妨碍潮汕地区的富豪扎堆,随便罗列几个出来都是国际级的富豪。温州同潮汕一样,都是属于闽方言区域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即和福建人、台湾人一样同文同种。

那么温州怎么会地方GDP和人均GDP不高,而人却非常富有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GDP的核算方式。要知道GDP的占比有国资、外资和民资。在中国、像大城市、资源城市和重工业城市的GDP一般都是国资占较大的比例,而开放城市则外资占了一定比例,但像温州和潮汕这样的地方都是属于国家不爱,外资不来的城市,GDP更多是由民营创造,而这种GDP更多是入了自己的口袋。比方温州人均GDP8000美元,苏州人均GDP20000美元,但苏州GDP外资占比40%,国资占比40%,民营占比20%,那么我们可以得苏州人的实际收入是4000美元加外资和国资(工资和租金什么的)的反馈2000美元等于6000美元。而温州民营占比80%,则实际收入是6400美元加外资和国资反馈350美元等于6750美元。显然,6750美元收入要比6000美元的收入高。当然这个比例不一定准确,但意思就是这个意义。而像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GDP比温州高的城市,他们的国资和外资占比也比温州高很高。众所周知,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模式也早成为一个时代的经济膜拜,他的民营经济GDP几乎达到了100%。



第二是GDP与GNP的区别。前者是国内生产总值,即你这个地方所创造的产值。后者是国民生产总值,即你这个地方的人在世界上所创造的产值。像广东的潮汕,人均GDP连国家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但这并不掩盖了潮汕人的富有。像前几天胡润的富豪榜公布,潮汕地区以2%的人口占了近10%的榜单,而其中的马化腾、李嘉诚、谢国民、刘銮雄、姚振华等在前十名就占了五个位置。一个深圳,潮汕人就创造了近五成的GDP,拿汕头与宁波比,宁波的GDP几乎等同于五个汕头,但宁波人比汕头人富有吗?显然不会,因为光一个深圳的汕头人创造的GDP就等同于宁波,而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汕头人创富几乎等同整个浙江。温州的道理也差不多一样,虽然温州的富豪不能和潮汕富豪比,但温州的创富是世界性的,光一个上海,温州人就占了一成的产值,而GDP算上海的,钱还是温州人的。在杭州、宁波等杭州湾地区,温州人也创富不少,反过来这些地方的人几乎没有在温州创富。

第三是温州内的GDP不平衡。像市区、洞头、乐清、瑞安、永嘉、苍南和平阳偏好一些,但文成、泰顺就差一些。另外,外来务工人员也会摊了温州的GDP。所以说温州大部分是富人,但也有一些穷人,不过总体上讲温州人是富有的。


另外,温州肯定存在一些规避GDP核算的情况,不过在宏观核算的情况下,规避的占比应该不大。

其实,看一个地方是否富有,不要看这个地方的GDP,而是看这个地方的人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还有经济搭配是否合理。比如说鄂尔多斯一条价值一万元五米宽的路只有一人,那么鄂尔多斯的人均GDP就是一万元。而温州一条价值一万六千元八米宽的路却有两人,那么温州的人均GDP虽只有八千元,却走八米宽的路。另外,温州人这条路还是完全私产,而鄂尔多斯人这条路是是政府与私人各占一半财产,因此温州人虽GDP没有鄂尔多斯人高,但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显然比鄂尔多斯人高了不少。


林岱基


笔者曾经去过温州,温州不仅人均GDP在浙江比较低,而且其城建在浙江也算是比较差的,远不如杭州和宁波。但即使如此,为什么大家还是将温州和宁波、杭州并列为浙江经济的铁三角呢?即使如此,温州还是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样板”和“民营资本的圣地”呢?

这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温州多山少地人稠,所以很难发展比较大规模的工农业,也没有港口优势,导致其GDP总量相对偏低。另一方面,温州相对恶劣的资源禀赋也使得温州人敢拼敢闯,热衷于经商,出了很多富豪群体。温州资产超过600万和超过一亿的家庭在全国几乎是最多的,这还没有加上在国内其他地方和海外的温州人。如果加上海外的温州人,那么温州的GDP合人均GDP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但温州也不是没有其危机,首先温州过度依赖于商业、炒房和金融,没有投资实体或者高新技术产业避险,一旦房地产经济下行,温州就面临着危机;其次温州没有很好的利用温州人的资产反哺家乡建设;其三温州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温州的基督教信仰和陈十四娘娘信仰,还有温州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进士,如果这些资源利用好了,能够很好的改善大众关于温州土豪的印象。


青年史学家


看了其他回答,原因分析已经很多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大多数温州人不在温州创业做生意,全世界都有温州人。

2、温州人传统观念强,满世界跑,但几乎每个温州人在老家始终还保留一个居所,赚的钱最终还是流入温州。但收入不会计入GDP。

3、温州地处山海地带,人多地少,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制约了温州人创业特长。大量具有创业能力的温州人便四处寻找商机,把GDP供给了其他城市。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人说,没有温州人就没有义务的市场。

以上不知总结妥否,请指教。


传媒人方哥


这位朋友混淆了概念,人均GDP虽然能够笼统地代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却并不能够直观、精准地体现出个人的经济实力。温州确实有不少有钱人,但是相比较于温州925万的常驻人口规模,有钱人的数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毕竟这个社会有钱人还是占少数的,普通人家庭还是居多的。

(下图为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各省市GDP及增速图表,从中不难发现温州的经济发展仍然较为强劲)


庞大的人口总量拉低了温州的人均GDP,但是这些人口也促成了温州的繁荣。一个城市的长盛不衰的根本就在于人口数量,为什么前些日子各地都在出台相关的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就是因为【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和源泉。没有人的城市就只是钢筋水泥组成的废墟,毫无生机。温州凭借着良好的地理位置、悠久的经贸发展基础,吸引了大批怀揣梦想的人来这里经商、逐梦、谋求发展。即便是暂时人均GDP落后,以后也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中也是名列前茅的,2018年上半年GDP排名全国第一!在激烈的角逐中,温州稍有逊色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省内各市都是“尖子生”,想要拔得头筹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温州2017年GDP为5453亿!相比于西部的不少省市都高,这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下图为温州2001-2010年GDP总值及其增速图表)


虽然温州现如今的发展不如以往那般红火,但却仍然是不容小觑的存在。凭借温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温州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上升空间。


浮云视界


首先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时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但是这个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地方每个人口的贫富情况,在温州不能,在别的地方也不能体现具体的贫富情况。

首先温州人并不是全国最富的人群,比温州人更富的还有很多,不过温州人的富裕程度,从全国来说起码也是靠上的。

其次,既然温州的GDP不高,那么温州人为什么又那么富裕呢?原因当然是175万在全国各地打拼的温商,已建成异地温州商会268家,覆盖全国80%以上的地市级城市。这些数据还不包括在国外的温商。而从收入水平来看,在外温商整体收入水平明显高于整体温州人收入水平。其中在外温商中高收入人群占比达到 27.7%,较整体温州人高 4.5PP。中等收入人群占比 64%,较整体温州人高 3.7PP。而这些在外的温商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数据虽然不属于温州,但是他们自己所增加的财富,确实是实打实的属于温州人。


温州城事


我认为数据没说假话,温州人确实富裕。至于原因,朋友们说了很多。在这里把我了解的一件事说说,或许对解释温州人为什么GDP数据不抢眼,却富裕有帮助

我们知道,温州人特别会做生意,不光在国内会做,更会跑到国外去做。据统计,温州约有700万人,其中200万人分散到全国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做生意,约占总人口的4/1,很庞大的数量。这些人赚来的钱,最终还是要转回温州。这样看来,留在家里的人创造的GDP虽然不高,但这200万人转回家的钱也是真金白银。上个世纪的时候,曾经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温州某个村子,过年的时候从外面寄回一百多万元,这在当时看来,是个天文数字。

从这件事上说,温州人在当地创造的财富,再加上在外面赚的钱,合起来就肯定富裕了。而从外面寄回的钱,是不计算在GDP里的。所以,温州人看起来GDP不高,便却很富裕的原因之一了。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欢迎朋友们讨论!


小不点333


首先,人均GTP不同于家庭收入。比方说,农村GTP很低,但农民农闲时不另找点活干那就会穷死的。温州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又缺乏对外周边影响的纵深,温州人只好到外地发展了,加上全国各地各地的温商和全世界的温籍华侨,温州的家庭收入并不像GTP这个样子。其次,温州贫富差距比较大。温州的900多万人口中有外来人口300多万,由于温州产业相对较为低端,外来人口也相对属于务工人员为主,不同于大城市的以技术人员为主。同时,温州原先还有全省为数不多的三个贫困县,分别是泰顺,文成和永嘉,虽然现在已不提贫困县这个概念了,但这几个地方还是相对较穷。但是,温州的沿海地区就比较发达了,完全可以跟全国发达地区有的一比。包括市区,瑞安,乐清,苍南平阳和永嘉的平原地区都是比较富裕的。第三,温州的基础设施差是非常正常。温州的建设完全靠自己,不像杭州,集全省之力,宁波的财力不用上缴国家财政,全部用于建设,而且,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成本远高于外地,所以看起来建设比较落后。


随遇而安93073416


温州机遇已过时,GDP站后不足为奇。说温州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温州没有特色也没什么资源支撑。衣食住行原材料都靠外运进来,加工好了运出去。几十年前温州人为了吃饭随亲全国各地跑买卖,外地很少人工厂,所以温州站在他们前面。现在截然不同的是全国各地都有厂家,就地取材成本竞争突出,往往价格比温州便宜,所以温州在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甚至失去优势。况且温州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水平不低,工资没有特别吸引了引进技术人才有难度,互联网产业高科技企业外流压力,温州劳动力占比普遍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类似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全国各地皆是,劳动力截流明显。所以温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阻影响发展。没有基础材料资源、地少贵投资成本高居不下、没有市场优势、劳动力占比受阻、技术人才留不住等等……温州辉煌?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