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诗意抱朴天地笑


我觉得不是最美的。所谓最美,我想应该就是说哪首七绝属第一。因此,我个⼈认为的七绝最美,⽆过⽼杜此⾸《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历史的沉重、个⼈的际遇熔汇⼀炉,千年余味不尽。

⽽以往⼈们的看法,这个七绝最美有很多个备选。

明后七⼦之⼀的李攀⻰,可能是最早提到唐⼈七绝第⼀这个概念的⼈。他私淑王昌龄,选了这⾸: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汉时关,万⾥⻓征⼈未还。但使⻰城⻜将在,不教胡⻢度阴⼭。

李攀⻰的好机油,同为后七⼦领袖的王世贞也认同他这个观点,他的《艺苑卮⾔》这么说: 于鳞(李攀⻰)⾔唐⼈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龄)集中有极⼯妙者。既⽽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意、可解不可解问求之,不免此诗第⼀⽿。但⽼王认同机油,他弟弟王世懋却不认同他,⼩王认为李攀⻰说的不对,「以语⼈,多不服」,我⼩王第 ⼀个不服,说这个第⼀还应该从这两⾸《凉州词》中决出胜负: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回。


凉州词 王之涣
⻩河远上⽩云间, ⼀⽚孤城万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不度⽟⻔关。

这个⽂学⼩团体的内部关于唐⼈七绝第⼀,就搞出了三⾸,但是好⽍也有⼀致性,那就是唐⼈七绝最好的,肯定是边塞诗。 但这种个⼈⾊彩极浓的观点,⾃然很多⼈不服⽓。明代就有⼀个⼈,叫敖英,编了本《唐诗绝句类选》, 其中发牢骚说: 『秦时明⽉』⼀⾸,⽤修 (其实⽤修是杨慎,他这⾥犯错了,说的是王世贞)、于鳞谓唐绝第⼀,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声调当为伯仲,⻘莲李⽩『洞庭⻄望』⽓概相敌。

这意思是说,《出塞》好是好,但王之涣的《凉州词》在神⻣声调上不输给它,李⽩的《游洞庭》在⽓概上也不输给它。好嘛,这⼜多了⼀位选⼿,李⽩。

游洞庭 李⽩
洞庭⻄望楚江分, ⽔尽南天不⻅云。⽇落⻓沙秋⾊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就在明代,就有这么多⾸候选作品。清代就更乱了。 ⽐如,⼀直让⼈傻傻分不清是王世贞还是王⼠祯的王⼠祯,在《唐⼈万⾸绝句选凡例》中也议论了⼀番:

昔李沧溟(李攀⻰)推『秦时明⽉汉时关』⼀⾸压卷,余以为未允。

欲压卷,王维之『渭城』、李⽩之『⽩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河远上』

其庶⼏乎?终唐之世.绝句亦⽆出四章之 右者矣。⽼王⼆号说了,⼀号他说的没道理,⼜列出了好⼏位选⼿,除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外,剩下三⾸都是新 ⾯孔: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出阳关⽆故⼈。


早发⽩帝城 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信秋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颜不及寒鸦⾊,犹带昭阳⽇影来。

然后,下⼀位选⼿是⾼产诗⼈乾隆的御⽤枪⼿沈德潜。他的《说诗啐语》中,明确表示之前的选⼿都是瞎扯淡,怎么能是那⼏⾸呢?

愚谓李益之『回乐烽前』、柳宗元之『破额⼭前』、刘禹锡之『⼭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郑 ⾕之『扬⼦江头』,⽓象虽殊,亦堪接武。

好嘛,沈德潜直接扔出了五⾸新的候选作品。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尽望乡。


酬曹侍御过象县⻅寄 柳宗元
破额⼭前碧⽟流,骚⼈遥驻⽊兰⾈。春⻛⽆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由。
⽯头城 刘禹锡

⼭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东边旧时⽉,夜深还过⼥墙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淮上与友⼈别 郑⾕
扬⼦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数声⻛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还没算完,⼜有⼀位选⼿,军机章京管世铭⼤⼈,他觉得沈选⼿说的也不对。《读雪⼭房唐诗序例》 中,他说: 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杜牧『烟笼寒⽔』⼀⾸为当。必欲求之,其张潮之『茨菰 叶烂』、张继之『⽉落乌啼』、钱起之『潇湘何事』、韩搁之『春城⽆处』,李益之『边霜昨夜』、刘 禹锡之『⼆⼗余年』、李商隐之『珠箔轻明』,与杜牧《秦淮》之作,可称匹美。

好嘛,除了《泊秦淮》⼀⾸赞同,⼀下给出来七⾸不同的:

江南⾏ 张潮
茨菰叶烂别⻄湾,莲⼦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传郎在凤凰⼭。
枫桥夜泊 张继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碧沙明两岸苔。⼆⼗五弦弹夜⽉,不胜清怨却⻜来。


寒⻝ 韩翃
春城⽆处不⻜花,寒⻝东⻛御柳斜。⽇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听晓⻆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当城汉⽉孤。⽆限塞鸿⻜不度,秋⻛卷⼊⼩单于。


与歌者何戡 刘禹锡
⼆⼗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宫妓 李商隐
珠箔轻明指⽟墀,披⾹新殿⽃腰⽀。不须看尽⻥⻰戏,终谴君王怒偃师。

晚清探花郎俞陛云,也觉得王之涣《凉州词》⼀⾸是压卷,《诗境浅说》中说: ⾸⼆句笔势浩瀚,次句尤佳。再接再厉,有隼⽴华峰之概。且词为凉州⽽作,其⾔万仞⼭者,凉州之贺 兰⼭脉,远接天⼭,⻅地之荒远,故春光不度也。其⾔⼀⽚孤城者,以孤城喻孤客,故羌笛吹怨也。后 ⼆句⾔莽莽⼭河,本皇恩所不被,犹春光之不度。⽟关杨柳,亦同苦春寒,托羌笛以寄愁者。何必错怨 杨柳不肯依依向客耶?此诗前⼆句之壮采,后⼆句之深情, 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之前所列举,都是唐⼈最好的绝句,选择哪个当压卷,其实并不重要。

以上,皆是七绝唐诗最美。


夜饮东坡醉复醒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墨竹逸人


没有最美,只有各美。

白描画面美:——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沉思缅怀的美:——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情的美:——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富含哲理的美:——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豪放的美:——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漫的美:——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怅然的美:——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忧思的美:——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乡的美:——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羁旅净空的美——张继

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生互动美:张籍,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

世界上的丑陋都是一样的,美却千姿百态


雁来红17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浓缩了中华文明走向巅峰前夜的风貌,因而,有着其它古诗都难以取代的魅力。

古代文学苦大仇深的居多,初唐四杰的名著作

虽然有意兴风骨,却因个人遭遇的缘故.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气息略重 ,张九玲风格沉郁,贺知章留下来的作品不多,只有《春暖花月夜》意境深远,情感独钟,诗篇醒目,令人心弛神往。

《春江花月夜》是各种事物的升华,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抒发了中华儿女别情离緖的心情。

全诗随着韵律的轻快的变化,一唱兴叹,前后呼应,层出不穷,音乐感节奏极强。有幸拜读了世间最美好的诗篇……



2812571571562


怀想桃花春风中的动情相遇/读唐诗《题都城南庄》有感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朋友们,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又是一个桃花姹紫嫣红笑春风的时节,望远山已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今天读一首传颂千古的“桃花诗”给你听。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写在1200多年前的大唐朝,是一首桃花春风中转角遇到爱诗歌,那一场动情的相遇因为这首诗芳香四溢到今天到此刻,浪漫温暖浸润着后世人眼中每一朵盛开的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的作者是崔护。《全唐诗》只收录了他的六首诗,而且其中五首属于平常之作。但是我们刚才读到的这首题为《题都城南庄》的“桃花诗”,成就了崔护在唐代诗歌史上浪漫、多情、永恒的地位。

这首诗令后人喜爱的原因不是诗作技巧的高超,而是诗歌背后那个动人的故事。12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崔护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不幸落榜了,心情郁郁寡欢,于是在离开京城之前他决定到郊区走走,虽然不能够“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心情还是可以有的。崔护是一个儒雅文静帅气的读书人,独自在京没什么朋友,于是就一个人去郊外春游,是春游,不是祭拜祖坟什么的。因为这一天是清明节,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果崔护是为了祭拜去的郊外,也许我们今天就读不到这首美丽的“桃花诗”了,也许就没有人用“人面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了。试想一下,如果崔护怀着“欲断肠”的心境,怎么能有“寻花问柳”的情致呢?所以说,美丽的生活是从美丽的心境开始的。愿每个人都有一番“寻花问柳”的情致,都有一颗如桃花般灿烂绽放的美丽心境。

崔护一路走来,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寻觅,来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桃花源,他尽情地贪婪地呼吸着桃花的芳香,考试落榜的沮丧一扫而光,他心里只想着今朝有花今朝赏,明日愁来明日愁。转过山坳,一户农家悦然映入眼帘,柴门紧闭,但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数枝桃花出墙来。崔护忽然感觉口渴,于是朝小院子走去,轻叩柴门,开门的是一位妙龄姑娘,一身粗布衣服,却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崔护不禁怦然心动,下意识地为姑娘构思诗句,“此时此刻柴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叶罗裙一色裁,桃花向脸两边开”“欲把姑娘比桃花,淡妆浓抹总相宜”……姑娘羞涩地看着他,崔护期期艾艾地开口说自己想讨碗水喝,姑娘善解人意地端来一碗茶水给他……时间仿佛凝固了,不善言语的崔护小口喝着水,眼神却一次次飘到姑娘身上,他好希望这碗水可以喝到天长地久。姑娘温婉安静地站在满树桃花下,她在想什么呢?她会想“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吗?……山野寂静,春暖花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然而,那样一个“发乎情,止乎礼”的时代,即使爱意涌起,吹皱了心里那一池春水,又能怎样呢?最后,“姿质甚美”的崔护恋恋不舍地渐行渐远,他不知道,姑娘的一颗芳心已被他带走。

第二年,崔护再次赴京赶考,高中进士。金榜题名时,他想起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原来姑娘才是他奋斗求前途的动力啊。 然而崔护此去,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落寞失意伤心的崔护在院墙上深情写下了这首“桃花诗”《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最后的最后,因为爱,因为情,因为那一场桃花春风中动情的相遇,崔护和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千百年来人间的春天始终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人们读起这首诗总是充满了热烈唯美的怀想。是啊,谁不怀想生命中有一场桃花春风中的动情相遇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季节的流转,光阴的轻柔,引我们满怀春意踏香而来相遇在“桃花诗”浪漫唯美的芳香中。此刻,不就是我们怀想中的那一场桃花春风中的动情相遇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因为对友情的坚守,对读书的喜爱,对美好的向往,我们聚到了一起,人面书香相映美,桃花春风开怀笑,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新时代啊!习大大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就要在这个新时代,尽情阅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宁静、智慧,从中获取抵抗苟且生活的力量!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快乐是朗读出来的,朋友们,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烈呼吸“桃花诗”的唯美气息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华华写写


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各有各的喜好。

其实对唐诗我都是独有情中的

但是,唯一让我认为最美的一首七绝唐诗,莫过于我国著名的唐代李白的《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可谓是武汉一大盛景。读罢诗人这一七律绝诗,使人仿佛有着一副身临其境的感觉。诗词之幽美,更富有传奇的色彩。读罢此诗,使人更加心旷神怡,仿佛整个武汉的大美丽景已呈现于眼前!


寒冰12189


吟遍唐诗三百首,还剩九百九十九,唐诗数量庞大,精品迭出,如果没有评选标准,真是无法判断,不过既然说到最美,我们不妨制定三条原则,一、画面美,二、故事美、三、余韵美。

如果按这三个原则来选,我认为唐朝苏护的《题都城南庄》最美。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然笑春风。

一、它的画面美,带入感强,

二、它的故事美,节奏感强,

三、它的余韵美,可以拍好几个版本的续集。

好帝先续上它一集——,

旧岁此时扣门躬,

桃花飘入水盏中,

春风不解飞花语,

君自西来妾往东。



好帝创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吳万里船。

之所以说该诗是史上最美七绝唐诗,是因为有理由二。

1.该诗意境美,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秀美动人景緻的诗。诗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船只"这些词语,充分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有动有静,明快动人;又有"西岭、千秋雪,东吳、万里船",雪、柳、船,冷暖相衬,动静相宜,把诗人漂泊在外多年,现在可以乘船还乡的畅快心情表现出来。诗句中"两个、一行、千秋、万里"数量词的运用,显示诗人百炼千锤、字字敲打的语言功力。

2.该绝句,四句两联,平仄、节奏明快、严正;音韵婉妙,对仗工整,字词精练,色彩艳丽,情景交融,堪称绝句典范。

(1)四句两联,平仄、粘、对有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

(2)韵,唐《平水韵正》下平声一先

(3)对仗工整。上联: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

数量词对、 颜色鸟类对、动宾词组对

下联:

窗含西岭/门泊东吳、千秋雪/万里船

主谓宾词组对、 数量词组对

(4)上下联,语意贯通,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情景交融,字词精练,可称千古传诵的绝句典范。

另,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享年58字,亦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故湘江途中。他的诗作广泛吸收前人优点,风格富于变化,有的波澜壮濶,有的细緻入微,有的具有沉郁顿挫的特色,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度,对唐后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被称为"诗圣"。











清泉韵宇


唐诗三百首,首首精美绝伦,很难说那一首“最”美。就七言绝句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杜牧的《山行》,的确美不胜收。

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在读诗时,仿佛不是在读,而是在看,在欣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而且还增添了无穷的遐想。画面中,巍巍起伏的群山,漫山的枫叶层林尽染,在大山深处,白云飘渺,象一条条玉带,缠在山腰,云蒸霞蔚,一条蜿延曲折的山路从山顶盘绕而下,在云雾缭绕中,座落着几户山人,山涧的小溪潺潺从屋边流过,鸡鸣犬吠,孩童在院子里,嬉闹玩耍,炊烟袅袅,欢声阵阵。一行游山的文人骚客,惊诧于绝美的风景和这世外桃园,顿足马车前,临风咏诗,托景抒情,流连往返。好一幅山林秋色图。


《山行》不光画面美,音韵,文笔,意境也美。这是一首典型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式。在这里斜不读“xie”,读“xia”,平声,这样和后面的“家”、“花”才是同韵,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结构承转上前后呼应,互为依托。一个“远”字写出了山的巍峨,绵延;“斜”字写出小路的婉蜒和山的态势,一头一尾前呼后应。又如“寒”交待了时间是深秋,和后面的“霜叶”互为依托,结构紧密。诗的前二句写景,第三句嵌入人物的思想,行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将诗的境界推向高潮,得到升华。

意境上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自然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说到写秋的诗,诗人们大多离不开“愁”、“悽”,可杜牧别拘一格,独树一帜,把一个深秋写的流光溢彩,生机盎然。其实就是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揭示了诗人霜叶胜花,高怀逸致的人格品质。


卧冰踏雪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由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七绝堪称七绝中经典之一,已为我国人民所广为传唱,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感动无数中华儿女,诗中情感思而不悲,念而不怨,一心保家卫国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同时谨以此诗向驻守在西藏等各条边防战线的将士们表示深深的敬意!除了这首最美的七绝,我还喜欢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算得上是七律中最美的,愿与诸君共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这首七律无论从韵律,用词还是意境都可称得上是颠峰之作!把人们思念情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座蓬莱仙岛上,都住着一位绝世佳人,只有用真善美才能与她渐行渐近,只有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才能一亲芳泽,只有用美丽的智慧点燃灵魂之火,才能让心灵的那朵鲜花散发的悠香无限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