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咳嗽长时间不好该怎么办?

玉真2587


很多孩子感冒好了之后,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我女儿咳嗽了一个多礼拜刚刚好,来把我的经验分享一下。

我家姑娘流鼻涕,咳嗽,观察了几天咳嗽不严重,也就没有管。有一天去学校接她,老师说中午睡觉的时候咳嗽的特别严重,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因为有流鼻涕,加上孩子咳嗽是一阵一阵,咳嗽来了能咳好几分钟,咳嗽好了很长时间不咳嗽。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一直不停的咳嗽,可能是因为嗓子有痰,咳不出来,所以会不停的去咳。按照我们家的惯例,先吃川贝蒸梨。

第一天,3颗川贝,一个中等大小的梨,吃完之后没有多大变化;

第二天,早上上学前一颗蒸梨,下午放学后一颗蒸梨;第二天吃完后已经感觉到咳嗽的次数开始减少了;

第三天,一个川贝蒸梨,去学校的时候,老师说咳嗽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中午睡觉的时候还是在咳嗽。

第四天,接着吃了一个蒸梨,咳嗽的次数已经变成偶尔了。

第五天,已经开始不咳嗽了,只是能听到嗓子还是有些痰,而且孩子告诉我自己一天都没有流鼻涕。

一直到今天,我家姑娘的咳嗽已经彻底好了。所以如果仅仅是感冒过后,孩子的咳嗽,或者是带有痰的咳嗽,白天不明显,晚上会加重。但是孩子没有特别难受的感觉。建议可以通过食疗来治疗。

川贝蒸梨的做法

食材:川贝3颗、梨一个

做法:

1.川贝研成末,梨去皮去核;

2.川贝粉倒入梨中,放入一块老冰糖,盖上梨盖,上锅蒸30-40分钟;

每天吃1-2次,吃上3-5天。川贝作为可食用的中药材,主要作用是镇咳止痰,润肺平喘,所以川贝蒸梨治疗咳嗽效果很好。

因为是中药,所以不建议给一岁以内的宝宝服用,最好是孩子1.5-2岁的孩子,每天可以吃上半个梨,大于3岁的孩子可以尝试吃一个小梨。


豌豆妈妈育儿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正气必虚。这种迁延不愈的咳嗽,最常见的是脾肺气虚或肾不纳气。

当宝宝在感冒恢复时期疏忽了护理,例如再次受风着凉,服用冷饮水果,玩耍后大量出汗……则会导致余邪未了,卷土重来的现象,就会咳嗽迁延不愈,严重时会再次感冒。

在临床调理中,主要是培土生金,通过健脾补脾来补肺气止咳;金水相生,通过扶元固本来止咳。主要穴位有两个:

【补脾10分钟】

补脾对于小儿感冒后迁延不愈的咳嗽有特效,一个穴位久揉也可见效。独穴治,久推良。这是我在授课中经常说到的方法。

【二马10分钟】

这是个阴阳双补的穴位,对于肾虚的孩子,这个穴位也可以久揉,是一个大补的穴位,能培补正气,还能增高益智。

另外,也可以加一个顺八卦,有止咳化痰,消食导滞的作用,能行气理气,对因气机不畅出现的各种病症都有效。逆八卦则是在咳嗽剧烈、咳喘严重的情况下使用,切不可随意使用。

如果脾胃虚寒,四肢不温,舌苔白腻的,则加外老宫穴效果更好!

如果体内积热,舌苔偏黄,手心温热的,则加清天河水效果更好!

在这儿介绍一个健脾的验方,很简单,就是怀山药30克熬水喝,可以增强脾胃之气。如舌苔厚的可以加鸡内金3~6克,熬水喝三天左右。或者加牛蒡子3克,熬水三十分钟,每天一副,用三天即可。当然熬炒薏米粥,能健脾养胃,效果也不错的。

小儿推拿,贵在坚持。如不会小儿推拿手法,可以私信我输入咳嗽手法或穴位名称,供参考视频。喜欢就点赞转发评论,关注小儿推拿殿堂,张家纲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小儿推拿殿堂


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及咽喉部,由于小孩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小孩免疫力低下,在加上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有一百多种以上,小孩对很多病毒没有免疫力,加上天气变化及受凉,很容易感冒。

小孩一开始就是感冒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咳嗽症状,出现咳嗽症状考虑伴有气管或支气管炎症,如果咳嗽超过两周还不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毕竟引起长时间咳嗽原因很多,下面简单说一下常见原因:

小儿的呼吸道发育不太成熟,黏膜比较敏感,外界的不良刺激,容易引发他的气道的一个炎性反应,所以到了冬天,就容易出现咳嗽症状。小孩感冒,也就是急性鼻炎,也可以引起鼻窦炎症,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腔分泌物倒流到咽喉部及气管,刺激引起咳嗽,这种咳嗽持续比较久的。还有一种就是过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强,引起的咳嗽,这种咳嗽时间超过两个月,他咳嗽晚上比较明显,白天还比较好,给抗感染的治疗的方法效果不理想,给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效果挺好的!有很多小孩喜欢发“吭吭”声,有的大人就非常担心及关注,但是通过检查也没发现的异常,其实孩子目的为了吸引家长的重视,这种咳嗽就是心因性咳嗽,通过心理的疏导,小孩咳嗽时候大人不要提醒,分散小孩注意了,自己就会好的!肺部及气管结核,它也是引起慢性咳嗽非常多见一个原因。也有部分小孩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长时间咳嗽。

咳嗽时间长,建议最好呼吸内科详细检查一下,明确小孩引起咳嗽具体原因,针对原因治疗,效果挺好的!


耳鼻喉科高医生


感冒咳嗽长时间不好,建议要去医院检查,看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并遵从遗嘱,该吃药吃药。


我们家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曾经得过肺炎并住院,出院后护士多次交代如何在家做好孩子的护理,会让孩子更加舒服。


第一个护理方法,是要保持气道的湿润。具体方法有下面三个:

1.多喝水;有时候气道受凉了也容易痉挛,所以尽量给孩子和温开水。如果孩子不愿意喝水,试着放一片柠檬,或是含有少量维C的泡腾片,每次少喝一点,每天多喝几次。保证气道湿润。若是像寨主这样六个月以下的纯母乳宝宝,不建议喝水,多喝母乳就行。
2.做生理盐水雾化,湿润下呼吸道。那能不能用开水做雾化呢?是不建议的。开水的渗透压很小。呼吸道粘膜对液体的渗透压还是有要求的。要选择生理盐水雾化。要是家里没有雾化装置,也可以尝试用浴室蒸汽,让孩子坐在充满温湿蒸汽的浴室里待上5-10分钟。建议家庭里还是配置一个雾化装置,比如鱼跃医疗的家用雾化器,价格在两百元左右。
3.保证室内的湿度。秋冬季节本身干燥,加上空调、地暖、暖气这些取暖装置,家里的湿度不够。要把加湿器用起来。最好是用纯净水或是凉开水加入。同时一定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

第二个护理方法是一定要保证空气的质量。尤其是对一些气道比较敏感的孩子。

烟草、雾霾、宠物毛、空调污染物等,都可以加重咳嗽,要尽量远离。有的家人哪怕在阳台抽烟,可以吸烟完后不换衣服就抱孩子,身上沾染的烟草也会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因此房间里确保多通风,雾霾严重要呆在屋内,有空气净化器就更好了。出门带上适合年龄的口罩。


孩子咳嗽打喷嚏等要全面考虑孩子的年龄。如果太小了,家长千万不要盲目用药。要考虑孩子咳嗽时有没有伴随其它的症状:高温,有痰等等。咳嗽时间长短。咳嗽症状有没有加重。如果症状不重,时间不到一周,体温低于38度,可以在家里自行看护。


还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孩子越小,抵抗力越差。生病的时候首先注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防止进一步的感染;

大人出门回来后,第一时间换下干净的衣服,洗手洗脸后再抱孩子,以免将外界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孩子;

有条件的花各类疫苗尽可能打齐全了,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手足口疫苗等等。不过是扎几针的事情,却能让孩子在未来少受很多罪。


我是寨主妈咪,四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同时是一名独立的文案策划人。一年阅读100本书籍,我们共同成长。

寨主妈咪


长时间咳嗽先缓解咳嗽,在调理身体。

孩子感冒后,呼吸道分泌物会骤然增多,而由于年龄小,呼吸系统不完善,咳嗽力量弱,不能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导致痰液引流不畅,被堵在喉、气管里。所以,小儿咳嗽时,易有痰液积聚,甚至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适当止咳是必须的,但不能盲目。在患儿痰多时,应先祛痰。

脾肺气虚:孩子多会出现腹胀,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声低懒言,面色白,乏力,舌质淡,舌苔白等,咳嗽、喘,白痰,痰多等

脾为生“气”之源 这里的“气”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物质的。它是后天水谷之气,是由饮食五谷消化吸收产生的精微物质。

肺为气之主脾既然把“气”生出来了,得有别的脏器配合着输送到全身。这就用到了肺,所以中医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

脾和肺共同完成人体水谷精微的输送,代谢到全身。

在理想状态下,脾和肺协调工作,人就健健康康的。但是,在孩子身上那就不一样了。小孩子脾、肺的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吃得多一些容易伤到脾胃导致脾虚;经常感冒受凉容易引起肺气虚。

不光如此,两者还会相互影响。脾虚的时候不能上输精微养肺,这时候容易导致肺气虚。脾虚的时候运化水湿的功能变差,导致水湿内停聚而生痰,痰湿又容易阻肺。

看到这里宝妈们应该看明白了,病根儿还是在脾上。其实,从五行对五脏上,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中医常说,脾强肺壮。


健康育儿手册


孩子感冒后咳嗽长时间不好要考虑是过敏或者鼻炎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先检查,查明原因确定引发咳嗽的原因,再获得针对性的治疗;

另外一方面咳嗽相对于感冒的其他症状病程会相对久一些,一般7-10天,如果孩子咳嗽长时间不好考虑是因为护理不当导致孩子的呼吸道粘膜受损以及免疫力下降(特别是感冒用药后),如果平时免疫力就低再加上护理不当可能甚至长达数月。

所以平时注意提高孩子免疫力和正确的护理是关键。下面推荐一些方法可以缓解孩子的咳嗽症状:

1、多喝热水,拍背

2、陈皮生姜水(生姜5-6片,三年陈皮一小撮,一起煮出味儿,这个量不固定需要根据年龄增减,如果受寒姜加量,有痰陈皮加量,可适当加点红糖调味);适合一岁以后。

3、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天突穴

4、川贝炖雪梨(适合咳嗽伴黄痰,口干咽痛,不适合受寒。一岁以上吃,3岁以内川贝量不超过1克)

5、三白汤(百合、雪梨、荸荠,大概各1;2;2的量,一起煮半小时,连汤带水服用),适合久咳不愈干咳肺燥的情况,不适合初期受凉或者咳白痰;

冬季干咳避免用地热毯和电热毯,房间如用空调暖气需开加湿器,家里多通风

6、痰多咳不出来且用以上方法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吃沐舒坦(一岁以上)

以上是咳嗽的非药物护理方法,平时注意从饮食、运动、作息时间等多方面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营养师妈妈蓝弧


首先你确定是感冒?如果超过两周感冒症状,就第一胸片检查,排出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如果不是肺部感染,就要考虑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可能性,或哮喘(因为百分之四十的过敏性鼻炎最终可能发展成为哮喘),通读以前你的提问,你小孩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可能性大!依据现在科学技术,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是唯一一种有机会治愈的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脱敏治疗!但时间较长,而且只有百分之七十有效吧!但也有很多人没治愈,但症状明显减轻!这个脱敏治疗在一般的大医院都有,但是唯一缺点就是耗时较长!你可以去当地的大一点的三甲医院咨询下!希望能帮到你!

以上只是我个人用药诊治经验,不代表其他医生和相关团体!



Dr. Wu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第一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锻炼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强度。冬季天气比较干燥,每天洗澡会使宝宝的皮比较干,每周洗2次澡即可。第二要平时穿衣服要适宜,不能凭成人的主观愿望来处理小儿的衣着,薄厚适度。第三点要合理喂养,膳食要均衡,荤素搭配,多吃水果和绿叶菜。要选择孩子比较容易消化的烹饪方式,比如清蒸和水煮等。婴儿时期尽量采用母乳喂养,要遵循副食添加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添加.做到营养均衡。第四是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分钟,这样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室内温湿度适宜,室温保持22-25度左右,湿度50%-60%。最后要让小陔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感冒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等,更不要到病人家串门,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不给孩子吃膨化食品、糖果、饮料及果汁等。也考虑适当应用点中药。 指导意见: 一般考虑还是可以应用点中药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

《杏林集叶》前胡止嗽汤临床验证

此方是《杏林集叶》郭永来先生几十年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顽固性咳嗽嗽)嗽。但此方对干咳的效果不太理想,对有痰的外感咳嗽疗效优佳。

⑴.处方:

荆芥5——10g

前胡10——15g

桔梗5——10g

甜杏仁5——10g

甘草5——10g

白前5——10g

紫苑10——15g

枇杷叶5——10g

陈皮5——10g

贝母5——15g

芦根10——20g

天竺黄10——20g

全瓜蒌10——20g

水煎,日一剂。2——6剂左右即愈。以上为成人量,小儿患者按年龄体重计算用量。

⑵.主治:

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辘辘,听诊双肺罗音长久不消,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二月至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⑶.加减:

感冒初起,杏仁也可不用。

无痰涎粘稠垢腻,均不用全瓜蒌。

外感初起,风邪较甚,防风同用也无不可。

咳嗽兼喘(喘不甚重者宜,重者非本方所治)者,以麻黄易荆芥。

午后低烧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外感风邪较重加:防风。

喘者去荆芥,加:麻黄。

贝母价贵,也可不用。

因此方药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儿患者。

成人或不怕药苦者,百部照用不妨,小儿不宜用。

如有化州桔红,仍用桔红,不用陈皮。


杏林人家


小儿感冒长时间咳嗽应考虑支气管炎的可能。尽快去儿科就诊。遵医嘱查血,胸片等检查,分清病毒性、细菌性还是支原体,同时有针对性的用药。必须要遵循的则就是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乱用药,不但不治病还可能致病。如雾化可用沙丁胺醇或布地奈德。同时注意观察小孩的精神状况、面色、是否有痰、痰液颜色和量。饮食宜清淡,多饮温开水,如服用化痰类药物后半小时内禁饮水。禁辛辣刺激饮食和碳酸饮料。生活规律,注意卫生。禁生冷饮食,门窗定时通风,避免吹直流风。


雨珏


給您说一个绿色安全的物理理疗方法。

1.弄两个热水袋,装满八十度以下的热水。

2.把热水袋放在床上,让孩子躺在上面。要求,两个热水袋分别摆在孩子的后背两边,也就是左右肺部的位置。如果不懂得具体位置,就是孩子的两个乳头后面的背部。盖好被子,就跟正常睡觉一样的。

3.原理,让孩子在上面睡觉,出汗,每次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把肺里面的寒气逼出来,很快就好了。每天做三到五次都行。

4.注意,热水袋太热的话,可以垫上一层棉布,或者孩子夏天的衣服。孩子如果太小,父母要替孩子掌握热度,避免烫伤孩子。

5.适用范围,一般的感冒期间,都可以用,可以加速感冒很快痊愈。尤其对感冒好了,咳嗽不好,最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