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兰州建设成现代化中心城市?

海洲001


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兰州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这问题问的好,一看就是关心兰州发展的朋友问的,为你点赞,兰州也确实该下下决心干出点动静了,再不下决心真的就要垫底了。

那么兰州到底该怎样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呢?这个说来话就长了,我以为做好以下两点,兰州必定会成为宜商、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



第一、加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写过,大家可以去我的头条号主页查看历史文章。

这么多年来交通一直是兰州的软肋,人口是北京的五分之一,堵车却和北京齐名,常常被人吐槽,交通问题只要解决,必定会大大提高兰州的城市形象,交通建设得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个是城市道路建设,拓宽道路,在车流量大的区域建设高架桥,兰州太缺路、太缺高架了,地形限制,兰州主城区只能沿着黄河谷地发展,高架桥对于这座条状的城市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同时,近四百万人口的城市双向六车道的主干道都很少,大多数道路还是停留在二十年前规划的双向四车道上,作为一座西北重要的中心省会城市这是说不过去的,城市道路问题可以说是损毁兰州形象的罪魁祸首。



二是加强公共交通设施投入,这里重点说城市公交车,为缓解主城区人口集中带来的拥堵,兰州的城市规模近年来一直在扩大,不断向周边在发展,城市越来越大了,但公交车却未曾覆盖,严重制约周边区域的发展,大多数市民的出行还是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周边新建区域公交车问题不解决,很难将主城区的人疏导出来,解决拥堵无从谈起。



应该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周边区域未能开通城市公交线路的应该尽快开通,班次太少的应该增加车辆投入,如西固、安宁文创城、城关青白石片区、忠和北龙口片区、七里河彭家坪片区、榆中和平定远组团、兰州新区等等,这些区域承载着兰州城市扩展的重要使命,公共交通设施必须加强。



第二、建设全域旅游城市,促进发展

中国西北游,出发/相约在兰州,以前是出发,后来改成了相约,这是兰州多年来在旅游方面对自己的定位,说白了就是来西北旅游就在兰州中转,虽然凸显了兰州坐中六连的大交通区位优势,但多年来兰州的旅游也是不温不火,西边的青海西宁在旅游的带动下早就已经火的一塌糊涂,东边的宁夏银川这二年也在旅游带动下不断崛起。



相比西宁和银川而言兰州的旅游资源并不少,甚至多于西宁、银川,黄河文化、牛肉面文化、穆斯林文化等等意义非常深远,白塔山、五泉山、兴隆山都是历史文化名山,但却在兰州默默无闻,连很多兰州当地人都不知道其意义所在,树屏丹霞的壮观程度也不亚于张掖丹霞, 天斧沙宫的宏伟也不输敦煌雅丹,都可以大力开发,大做文章,每一处拿出来都可以独当一面,为什么要定位如此狭隘。



兰州冬暖夏凉的气候也是一张很好的牌,六七月份一些城市承受着高温闷热带来的煎熬时,兰州正在悠哉悠哉的过一个凉爽的夏天,冬天很多城市需要穿上毛衣毛裤加羽绒服,坐在空调房里不断的吹才能熬过,而兰州只需要秋裤配棉袄或者厚外套,进了暖气房里面只穿短袖都不会冷,身边很多江浙沪一带的朋友,每到冬天都会将老人接到兰州来过冬,足以说明兰州的气候优势。

所以这句话应该改为中国西北游,重点在兰州,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建设全区域旅游城市,引导游客了解兰州。重点在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长期在中央电视台等一些权威媒体发布宣传广告,提高知名度,打造兰州旅游名片,当然酒店住宿业、餐饮业等配套设施也必须大力加强,培养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出租车、公交车从业人员素质也应该重点考核。



身边很多朋友都曾因为问路或者问事和出租车、公交车司机产生过矛盾,去年大学同学来兰州出差,就因为问路的事,被公交车司机撅了一顿,同学第一次来兰州,下了火车到公交车站坐车,问1路车去不去西关什字,操着一口兰州话的公交车司机来了一句“那么大的字写着呢,不会自己看吗”,同学当时就像吃了一嘴的鸡毛一样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知道还有多少第一次来兰州的朋友遇上过这种事,相信大多数朋友对于一座城市的印象在这一刻便被锁定了。



公交车和出租车司机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他们说的话、他们的素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整个一座城市,所以一定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让游客来兰州以后感受到的是舒心而不是闹心。

做好以上两点,兰州的城市形象将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城市形象好了自然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同时就会有大企业强企业进入,还怕不发展吗。

以上,图自网络,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兰山南


首先,利用好兰州市全国第十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第九大物流集散中心,全国第二大航空管制区的优势发展大交通、大物流,将兰州打造成国际物流集散陆空港。

铁路
发挥陇海铁路、陇海复线、徐兰高铁功能联通华中、华东地区。积极推进白银(定西)--会宁--静宁--德隆--平凉(白平铁路),对宝中线(甘肃部分)、西平线扩能改造。建设长庆桥--庆阳,庆阳--黄陵铁路,向东经黄陵--韩城打通陇海复线。推进白银--红会东延线路,王家山--同心--靖边联通太原--中卫铁路。红会--海原--环县联通兰州新区--白银经济区--陇东能源基地。



加快对包兰铁路,银川--兰州段扩能改造使京包--包兰铁路真正成为联系东北、华北、俄罗斯运东、外蒙的国际干线铁路。



兰新铁路扩能为万吨重载铁路后,按国家规划推进兰州新区--景泰--武威--张掖--嘉裕关--酒泉--哈密--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国际快速重载铁路。




兰青--青藏铁路扩能,经尼泊尔联系南亚国际铁路干线。利用好兰州--重庆--贵阳--南宁--新加坡,中新南向国际通道。加快成兰铁路建设,完成兰州--成都--昆明--中南半岛国际通道。



五个方向的国际通道在兰州交汇。高铁加快已确定的兰张三四线,京兰中卫--兰州段,兰广兰州--合作段高铁建设。积极推进陕甘晋协商的兰太高铁,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延安--吕梁--太原建设,并谋划经延安(黄陵)--临汾--长治--邯郸--聊城--济南--潍坊--青岛(烟台),青兰高铁和青兰快速重载铁路,打通经青岛出海干线。



推进陕甘协商的兰天汉铁路,兰州--临洮--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天水--成县--徽县--略阳--勉县--汉中。推进临夏--和政--广河--临洮--定西,兰州南环铁路。



公路尽快打通兰州--海口G75高速,渭源--武都段。己近收尾的G247联通G22--G247--G6靖远--会宁段。加快联通G30--G6的永登--兰州新区--白银城市快速和北绕城高速。即将通车的联通G22--G30--G75--G6南绕城高速。推进G1816景泰--兰州新区--兰州主城的中通道段。

正在勘察的定西--临洮,兰州--永靖--临夏高速完成后,兰州三环、四环高速网形成。白银--兰州新区--兰州G109扩能改造后兰州与兰州新区间大通道将加密。甘肃将率先推行高速公路服务区酒店式服务功能,已经开始对21对高速开始基建工程。将取消服务区超时等项目,也就是说司机、旅客在服务区餐饮、留宿。航空沪兰(上海--兰州),广兰(广州--兰州)航空通道己建成。京兰(北京--兰州)航空通道正在调整。兰州经成都、昆明去中南半岛,兰州经拉萨去南亚,兰州经乌鲁木齐去中亚、欧州航线逐渐加密。国务院引导支持的兰州国际空港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全国第二大航空管制区的特殊功能。建设好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和兰州新区国际空港和陆港,利用好兰州独特的地理、交通优势,将兰州建设为大物流集散中心。

紧跟落后地区强省会发展模式。

山东等拆分城市管辖区,新建地级市模式终结。在武汉、成都强省会模式成功后,西安、郑州、合肥、南京、杭州、济南等纷纷加入。1985年兰州拆分白银,西北只此一家走弱省会模式。西安1981年合并了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阎良等,当前开始吞并咸阳。



银川市合并了灵武市。



西宁市合并了湟源、湟中。



乌鲁木齐合并了米东市。


贵阳市合并了开阳、息烽、修文、清镇。




唱衰兰州者决不会说这些过程。如果当年兰州不拆分白银,同时也加入合并周边县市,今天兰州市至少是人口超过600万的特大城市。以平衡发展为豪的山东济南市开始合并莱芜市,江苏南京也加入强省会模式。收回白银,加快兰白一体化进程,加快兰白经济区统筹规划。



兰白一体人口超过550万。在建国初期,兰州工业区本就规划在白银、靖远西川、平川、靖远盆地,因国防紧迫打断了原规划。



兰州工业紧急布置在西固、七里河区。这种模式加快了工业基地建设,加快了建设速度,为国防建设贡献了力量。缺点一,没有给大型工业预留拓展空间,企业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缺点二,工业企业集中布置,环境承载能力差,污染严重。缺点三,挤占了原规划布置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服务业土地,迫使上述机构在城关区集中布置,无形增大了交通压力,压缩了城市功能拓展。从开阔土地和水资源基础方面,发展兰州新区和白银经济区是不二选择,必须坚定执行。



加快卫星城市建设,按规划推进榆中、皋兰、永靖、临洮卫星城市发展,环绕中心四区发挥各自功能。在兰州统一规划下,发展主城卫星城市布局,逐步融合。先撤县设市,提高城镇化水平。甘肃省将有序撤县设市的县:皋兰、榆中、临洮、永靖、陇西、甘谷、秦安、华亭。



永靖、临洮纳入兰州市管辖区,新兰州正在推进。


旅游兰州--什川--青城--四龙--靖远--法泉寺--月河夕照--北武当--空心楼--黄河石林--石门秦长城--小观音--黑山峡沿黄公路串起黄河文化旅游线。





兰州--河口古镇--达川三江汇流--恐龙园--盐锅峡--刘家峡水库,兰永城市快速路沿途风光。



兰州黄河风景线,黄河桥文化与铁桥、白塔山、五泉山、兴隆山等丰富兰州旅游名片。








甘肃山多地少,干旱少雨,农业发展前景不好,要鼓励山区人口向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工业、企业的中心城市集聚。

目前,兰州在抢人方面没有优势,建议向国家申请贫困地区人口迁移政策支持。甘肃省内农村人口向省内城市迁移,拥有城市和农村双户籍,保留农村人口农民权益,在城镇拥有城镇人口权益。兰州要率先执行,引导省内人口流动,尽快发展兰州新区、白银经济区人口集聚功能。加快兰州新区、白银经济区产业集聚,医疗、卫生、教育保障。

甘肃省及兰州市资源开发远低于西北其他四个省区,不能妄自菲薄。

与新疆比较甘肃省以45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养育2600万人口。新疆以166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养育2500万人口。乌鲁木齐更是座在煤田、油海上的城市。乌市GDP受石油等能源价格影响很大。和资源性城市比GDP没有意义。边疆省区和少数民族政策支持。与青海比较青海省以70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养育580万人口。与新疆、青海同处西北干旱地区,甘肃以更少的土地资源养育更多的人口,有什么理由说甘肃人不勤奋!西宁,230万人口,全省580万人口,西宁城市非常好,兰州无法做到。青藏高原地区及少数民族政策支持。与宁夏比天下黄河富宁夏,干旱山区和河套平原比不是找抽吗?同时,宁夏人均资源开采量在全国前五位,比甘肃多不少。银川人口200多万,全区600多万。灵武市划归银川后,宁东(石油、煤炭)能源拉高GDP的同时,污染已经很明显了。少数民族政策支持。与陕西比陕西有人口集聚的关中平原。陕北更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富集区。陕西以支持革命经济发展理由,有省属全国第四桶油气田的延长油田。甘肃陇东长庆油气田总部在西安,甘肃为什么不能以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将陇东长庆油气田划归甘肃省属?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支持。以全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炭开采量看看陕西、新疆、宁夏远高于甘肃。石油、天然气也一样。



兰州在西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政治、军事地位会再次被重视。

国务院在兰西城市群批复中,明确指出要发挥稳藏、固疆,维护国土安全的特殊功能。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兰州大移民、大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稳定、繁荣,兰州几千年来汉文化传承区发挥了强大支撑,民族认同非常重要。文化传承沉淀不够,在大移民、大发展过程中极易激发民族激进分子思潮和泛民族化认识倾向。乌鲁木齐和银川同时出现这类世界性问题,兰州再次被重新定位。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兰州加速发展只是捡回过去的尊严







天山军魂2


最实际的还是加快新区的发展,一要确定新区为兰州副中心,大力向新区转移相关产业和人口;二要打破传统观念,加快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路通路联,桥、隧、高架结合多修几条直通路;三是要统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加大产业聚集力度,大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项目。


手机用户5851786116


推动红旗河,藏水入疆工程,将兰州建成五省通渠,坐中联四,保藏固疆,中亚金融,物资汇聚中心!


景墨虎


在甘肃是第一,在全国也是第一,不过是倒数的


手机用户61716762931


容许大学生和农民工落户,给于工作和创业方便,划出郊区和小街巷让他们聚集,在北龙口等通道便上容许投资建设小市场,给于民营企业更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