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了婺源旅游都很失望,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望江南


说起婺源,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着“中国最美乡村”的美称,拥有上千亩的油菜花田和带有历史气息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流水人家;百年小镇,诗画田园。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油菜花嘛,有什么好看的?下面就让跳跳妞给你们好好分析一下婺源的美~

最美中国符号

婺源篁岭地处婺源石耳山脉,面积15平方公里,周边千亩梯田簇拥。阳春三月,婺源篁岭山间油菜花全面盛开,千亩梯田油菜花同时绽放,漫山遍野。300米的高空栈道和1260米的索道,为游客提供高空赏花的条件,以俯瞰视野来欣赏这上千亩梯田构成的“上帝的指纹”。

婺源璀璨明珠

婺源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筑多为风格独特的徽式建筑,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觉。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景秀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村内街巷溪水相连,蜿蜒曲折;青石板道纵横交错,数十座溪桥连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徽州儒商第一村

思溪延村位于思口镇内,将田园风光与徽州古建完美结合,是江西省古建筑重点保护村,戴望舒“雨巷”丁香姑娘原型地。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

江南第一奇谷

卧龙谷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卧龙谷以雄、险、奇、秀而著称。雄:峡谷长3公里河段,天然落差730米,急流汹涌,轰鸣震谷;险:峡谷深切,切割度500-1000米,最大坡度达80多度,峡谷幽深,危崖峭壁;奇:谷内瀑布众多,千丈瀑从落差193米高处的悬崖绝壁凌空倾泻,属“国内第二高瀑”;秀:奔泻的清泉,穿行于岩石之间,形成深潭、彩池,阳光照射,七彩交织;构成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

婺源旅行攻略

通常来说,婺源旅游分欸以下三条线路:

东线:博物馆——李坑——汪口——晓起——江湾

西线:县城——文公山——金山茶园——鸳鸯湖

北线:县城——丛溪漂流——思溪延村——彩虹桥——理坑——灵岩洞——大鄣山


那个跳跳妞在路上


旅游中一个人能产生失望情绪无非就是实际情况与之前的期望值有太大落差,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导致心理落差。婺源从名不见经传到被誉为中国最美村落,存在一些问题或争议也是很正常的,在生活中就连故宫、长城都会被有些朋友说成坑爹。婺源的情况到底怎样呢,恐怕每个去过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3月刚刚去过婺源,油菜花已经大面积开放,一路上金色的油菜花田与白色的徽式村落交相辉映,随手一拍都是一幅幅绝美的风景大片。也许南方人对此习以为常,但作为来自北方的游客,极少见到这样规模的油菜花海,温婉优雅的徽派建筑更是心头好,至少在景观上满足了我之前的期待值,并不存在什么落差甚至高于预期。网上还会有很多人拿婺源油菜花与云南罗平、陕西汉中、青海门源等其他油菜花景观做比较,甚至有人简单到以油菜花种植面积大小来判断优劣,我并没去过所有这些地方,但从网上的图片看其实每个地方的特点是不同的,有的是水乡风光有的是广袤平原,各有千秋没有孰胜孰劣之分,就看个人喜好。

由于开通了高铁,现在去婺源的的交通有了很大改善,可以直达婺源县城,省去了从景德镇或黄山机场的奔波之苦。但是各个景点间距离还是比较远,很多人喜欢一次走马观花在所有主要景点打卡,两三天逛遍婺源虽然可行,但旺季时游客集中出行,交通拥堵,难免出现路上两小时游玩十分钟的情况,大部分时间就都消耗在路上了旅游体验可想而知。

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我们这次决定放弃大而全的路线,选择了以篁岭为重点的小而精战略,两三天时间都集中在篁岭古村游玩,事实证明是非常明智的。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和同伴都是摄影爱好者,对风景、民俗和古代建筑都很有兴趣,而篁岭可以说是浓缩了婺源的精华,拥有世界10大花海梯田,山崖上的古代民居村落,屋顶上的晒秋美景,这些都满足了我们对婺源的想象。因为正好是油菜花开的旺季,不可避免旅行团确实也很多,从早九点开始古村的街道上的人流就开始熙熙攘攘,旅行团一般在古镇只给游客一两个小时,顺着主街每个景点走上一圈,包括晒秋人家、天街古巷、民居村落,登上玻璃桥,遥望梯田花海,在短短时间内走完这些地方已经是很艰难的任务再加上拍照、购物、等缆车,哪里还有什么心情真正欣赏古镇和花田真正的美啊。做攻略时我们发现篁岭古村的几十间老宅被改造成为特色酒店,立刻决定在这里住上两晚。来了发现每间都有不同的装修设计主题风格,大多数保留了古代徽州的儒雅精致,还有些五六十年代的怀旧风格,甚至还有一栋以水乡船屋为设计灵感,在船型大床下是个透明的鱼池,睡在床上就能看到红鲤鱼在床下游弋,绝对是非常独特的体验。主在村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开拥挤的人流,早晨在古村中迎接日出,傍晚在花田旁等待彩霞,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这两个时间段的意义,玻璃桥另一侧极少有团队游客,感觉整个梯田都是属于自己的。美丽不可言表,这样有闲的旅行对于匆匆走过的跟团游客都是几乎是不可能的。夜晚的古村特别安静,没有像其他古镇那样喧嚣的夜生活,这样的原生态反而是我喜欢的。

至于旅游中最令人反感的高价宰客现象,至少在篁岭我们没有遇到,管理非常规范,所有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一路上工作人员都很有礼貌很热心。就拿吃饭这个最普通的消费来说,这里同北上广大城市比都不算贵甚至还便宜些,我们这几天吃过的几顿正餐基本都是在天街上的天街食府,本地特色家常菜,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块钱,挺实惠。其他一些土特产也不贵。村里也没什么太多娱乐项目和其他附加的旅游项目,有些个别的例如滑索、丛林冒险之类的也看你自己是不是有兴趣参加了。

旅游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一件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选择目的地和出行方式不同。有的人喜欢户外探险,有的喜欢历史古迹,有的喜欢美食购物,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再根据网络上的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的地。而自由行还是跟团游则需要根据自己出行习惯、经济实力和出行目的来选择,出行方式也会很大程度决定你的旅行体验。

当然各地的旅游经营者和管理部门也有责任维持正常的旅游秩序,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而不是只是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忽略游客的体验。虽然现在国内游问题百出,但相信最后一定是大浪淘沙,真正能长久利于不败之地的一定是为客人提供最好服务,让客人满意的旅游企业。

第一次去婺源,时间短暂,个人观感一家之言可能有偏颇之处,多多海涵。

图片均为实景拍摄于2018年3月初



长腿叔叔


正好现在在婺源,花期将近,风光还不错。菜花季节来婺源还可以,毕竟白墙黛瓦的民居和黄花相映,还是别有风味。配上今天刚拍的图。

当然,除了花,婺源的村子也很多,比较成熟的几十个,看一个兴奋,看两个不赖,看三个平淡,看十个想吐。这个也是游客普遍觉得失望的原因,因为同质化太严重。



但有个村子比较例外,就是篁岭,它主打晒秋,晒的筐和山村交错成景,很有意思。我和很多出租车司机聊过,他们公认的,除了这里,其他地方都有大量游客吐槽。配上一张去年去过的图。

婺源还有些其他的景点,茶山的,山地的,玩玩水的,看红叶的,但都不去村子和菜花有名。十几年了,靠最美的农村火了很多年,但也该放开手脚升级了,给游客更多更好的体验。


东海秦二聊旅游


进入三月,正值赴婺源,欣赏油菜花的好时节。

但询问去过这里的人,结果却是:失望。

究竟是否将其捧得太高?步入云南的老路?

是景色不美?还是服务不好?

看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的?


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下面3点!

1.联票究竟值不值

网上买的票,不含经典篁岭景点,非要现场购买?

输入指纹和人脸识别后的门票,如果丢了,还需要再购?

联票之中包含很多景区,大同小异?

...

种种问题,都与联票有关。

网上所说的5天内可以去的12个景点,包含以下:江湾、卧龙谷、灵岩洞、李坑、汪口、晓起、思溪延村、彩虹桥、文公山、江岭、石城、严田古。


小伙伴们可要注意:里面是不含篁岭景区的!

大家都晓得,婺源最为出名的便是篁岭,江湾等。可谓去婺源必到篁岭,所以如果网上买票后,到现场仍需要买婺源景区门票:140元!

PS:如果时间不赶,可以买联票,将联票中的景点一一走到,如果只玩1-2天,每天只能逛2-3个景点,可以不买联票,选择最为经典的景区即可,量力而行,丰俭由己。

2.景点间的交通转换

来婺源,可以发现,景点之间的距离都不近,且山路众多,多数包车、自驾或公交等交通方式往返各个景区之间。

但,座公交可以发现,分为东线和北线。相互之间不能串线。

换句话说,玩过西线,必须回到县城换车。即便你离的很近,也不行。

大大浪费了游客游览体验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消耗。

PS:橙籽当是包车,挺方便的,要是自驾,不习惯当地山路,要是发生什么,挺麻烦的。

3.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人说景色美好自然,有人说农村脏乱差,不值一提。

每个人对于喜欢的景色,有不同的追求!

就好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橙籽对于婺源雷厉风行,整顿“低价游”的手段很是敬佩。

婺源旅游火起来也是在近5-6年时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恶习”,如“99元游婺源”,“淡季出现宾馆爆满,景区冷淡”怪象等。

当地政府得知后,马上进行检查,对“不合理低价团”进行处理。

反应之迅速,值得国内其他景区借鉴学习。

置于前两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听取广大游客的意见,在吸取诸多旅游景点的优点同时,正视和改进婺源的现有问题,将这个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山水民风,推向更广阔的未来。


沐橙籽


这个问题我也遇到了!冰火两重天!

婺源是旅游热点景区,也是处于位置极佳的华东地区,随着高铁的开通,婺源一下子由华东地区的后花园,成为了华东的前院,一下子涌进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春季油菜花开的时候,不仅人满为患,也干扰了当地一些人的正常生活,于是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也就出现了。


由于知道一些婺源的现象,前几天到婺源先去了一处开发晚、相对古朴与原始的村庄,想安静的玩一下,不想遇到了没有想到的事。这个村庄不大,旅游开发后也要买票(20元),进了村子想看看老建筑,但里面还是要另买门票。

看街巷里有些老年人在做旅游生意,想拍张照片,但相机还没有抬起来就被一个老太太大声呵斥,而老头直接开口骂人了,还说拍照要“掏钱”。吓得相机都不敢外露了,而另一个人在拍照时也是同样的挨骂。


后来知道这里的风俗不好,很排斥外地人,一些来租房开客栈的人老受当地人气了,事事都需要用钱去摆平,没有一点的人情世故可以商量。

但在婺源最热门的景区篁岭却又觉得这里的旅游服务设施很完善,从业人员也似乎都经历过专业的培训,虽然费用高了一些,但不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与纠纷出现。虽然也会因为人太多而烦恼,还好这里住一个晚上,到了早晚很清静,才感到惬意与悠然。
婺源现在名声越来越大,参与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当地管理部门对各种问题能有清醒的认识。


书影


大家晚上好,今天来回答有关婺源旅游的问题。

关于婺源,以前我也谈过几次,也确实喜欢那里,整个婺源的乡村旅游是一个标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光游览。但是好多人去了以后,除了觉得乡野风光清新外,能留在游客脑海中深刻记忆的东西并不多,我个人以为,目前婺源旅游,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也就是圈地卖风光,古徽州的故事听不到,游客参与体验度不强。

一般通过旅行社组团去婺源的,基本就是两个景点,一个是梦里老家的实景演出,另一个是篁岭。因为今夏的大雨,梦里老家的演出场地遭到破坏,演出已经暂停了,现在去婺源,能拿出手的景点就是篁岭。去篁岭看晒秋,也许就是目前最火的。只是晒秋也得看天气,假如你遇到雨天,在篁岭基本看不到什么了。

举这样的列子,也就是为了说明整个婺源旅游还是很粗狂型的,并没有深耕细作。因而想要客人留下来,就有不少困难。比如篁岭,山村里有几十栋民宅改造的美宿,住宿条件相当不错,原本客人住在篁岭,晚上可以体验一下古村的文化,然而很遗憾,篁岭的晚上基本没事干,除了天街上有一两家小店还开着门,其他就只能关在房间里看电视了。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迪士尼吧,据说明年还要涨门票,而且开业到现在,依旧每天人气火爆,很多项目都需要排一二个小时的队伍才能玩到。单大家依然有兴趣,依然还想玩。这说明了人家的文化沉淀,说明了人家确实有一套调动游客的方法。

其实做个景区,光圈地卖风景并不会长久,婺源那些主管旅游的,应该静下心来考虑一下游客的需求,考虑一下怎么才使得景区长盛不衰。


陆建华摄影


大概是因为审美疲劳吧。

提起婺源,你的脑海中第一个反射过来的词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都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吧,那层层叠叠的油菜花田,随着丘陵地带一层一层的向外展开,再配上那些特色的白色徽派建筑,怎么看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山水画中的古典村庄形象吧?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美丽和中国风,当最开始婺源这样的景象被披露的时候,引起了大多数的吃瓜群众的惊叹,人们惊叹于国内竟然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有着这样写意的美景,实在是让人喜欢的不得了,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这样的美景。

作为古徽州风情的一个代表地,婺源的风景是真的没得说,古典美十足。而且婺源的美不仅仅是在春天的大片油菜花,还有秋天的时候,特色的晒秋。

婺源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如同悬挂在山崖上,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数百年来,当地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当地居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这也是十足的婺源特色。

这样的美,让很多人纷至沓来,而往往婺源的热门季节也就这么两个,到了这里,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油菜花田,不是晒秋人家,而是人山,而是人海,是拥挤在油菜花田,争相拍照的游人,很多时候,与你相伴的不是油菜花,而是游人。

这如何不让人大失所望呢?而且更重要的是,审美上的疲劳,最初的惊艳过后,留给我们的往往是不过如此的感叹,网络上看得多了,在真切的看到,便会觉得不过尔尔。而且,油菜花田现在真的不稀奇了,你知道国内有多少地方跟风的出现了油菜花田么?很多时候,不用到婺源,你也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婺源,还会让人觉得有什么稀奇呢?

以上。


倪磊楚


其实,中国景区有个通病:把自己炒火了以后,面对大量而来的游客束手无策。

中国景区与世界各国景区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游客数量太多,如何分流游客,非常考验管委会的能力。婺源最有名的就是堵车,一堵就好几个小时。而一天进去好几万人,把里面挤得水泄不通,再美的景点,也会让人感到疲惫。

如果游客少,在早晨黄昏的时候,婺源还是非常美的。

在游客大量增加的时候,中国景区通常考虑的是如何卖门票,怎么卖,并没有花太多心思考虑如何服务号游客。好多人问为什么那么多国人去日本和泰国旅游,我想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旅游最在乎的是体验,而国内景区除了风景好以外,体验方面都很弱,显示出了旅游产品匮乏,缺乏创造力,对游客放而任之,这样游客怎么能体验的好呢。

另外,其实不只是婺源很美,附近的很多小村庄也都很漂亮,如果能统一开发的话,就会多人流量分流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而婺源也不只是油菜花的季节美,过了三四月份,这里立刻就进入了淡季,其实在其他季节,比如秋季去了婺源,也一样是很漂亮的,关键是人少。

中国景区还有个特点,就是被大量的摄影图片炒火了。有一些地方其实特别适合拍照片,比如婺源的油菜花,比如青海湖,比如茶卡盐湖。去了以后感觉可能会很一般,但是拍照拍出来的效果却是很好的。对于游客来说,也要看自己去的目的是什么,不要抱太多的期望。


老迟


我觉得这不是婺源的问题,而是觉得失望的那些人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婺源作为大家都公认的“中国最美乡村”,肯定是站得住脚的,不然的话,难道大家都瞎吗?只有你自己“慧眼独具”?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缘故,中国似乎总有那么一群人,不管啥东西都不能让他/她感到惊喜,瞅啥啥不顺眼,你就算给他/她吃皇上吃的宫廷御菜,他/她也一样感到失望,你就算带他/她去火星,他/她可能也就一副“不过如此”的态度。

而且,这样的中国人还真不在少数。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估计说的就是这种人,我出去旅行的时候,最怕遇到像这样的人,一路上好好的心情都被破坏了。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人啊,应该不光光是对婺源感到失望,而是对所有地方都感到失望,你要是猛得一问,他/她对什么地方没失望过?我估计他/她都答不上来,这世界上能满足他/她的东西恐怕还没出现。

前段时间,我趁着春天油菜花开放的时节,去了一趟婺源,在婺源选择的是最有名的篁岭村。篁岭村除了久负盛名的油菜花梯田之外,人文民俗也同样非常吸引人。

大家都知道,婺源以前是属于古徽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篁岭村作为一个古村落,依然保持着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而篁岭村最有名的一种民俗现象肯定就是“晒秋”了。

“晒秋”是指当地居民在楼顶深处的木杆上晾晒收获的农作物和果实,不一定只在秋天才能看到,其实一年四季都会有,“晒秋”还入选了“中国最美符号”。

美景加人文,油菜花搭配古村落,就算我已经是一个走遍世界各地的旅行家,很多东西都见怪不怪了,但婺源依然没有让我失望,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再多去几次。

旅行更多的时候是看心情的,如果你是一个心情不好的人,看什么东西都没劲,那你还旅行干嘛呢?如果你去了婺源很失望,要不,在你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以省为基本单位,我也算是跑遍了中国吧!就我国各地的旅游开说,我更倾向,刚开发或还未开发的地方。一直以来,更对人文、风情、民俗、民风、传统故事、有些地名的来源、等等,感兴趣。所以,也不太喜欢跟团游;如果,能约上3、2好友,那是再好不过了。


两个相机、一副三角架、一双旅游鞋、一身透气的防水服、几只画笔、几套颜料、几张没有画框的画布、几本速写本、一个水壶、几袋干粮,简简单单地出发,去人少的地方,走到哪是哪;哪里好看画哪里,哪里有兴趣拍就拍哪里。
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就喝点山泉;饿了,就吃点干粮;乏了,就和当地人聊聊;困了,就找个僻静的、不太贵的小旅馆,泡泡脚、洗个热水澡。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多好。不要以为,我没吃过30万的一顿饭和没住过18万一晚的宾馆,喔!有时候,能碰上热闹的民间活动,就找个偏僻的角落,看看热闹,捕捉点自己有兴趣的画面。放松放松心情、陶冶陶冶情操、和久违的大自然亲近亲近;用不着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习惯。我不是来视察的,也不是来指导地方工作的。呵呵!
有时候,扛着这个可爱的小肉肉,
走遍江苏、走遍浙江、走遍江西、走了半个新疆、走了半个甘肃、等等,只是为了她每年的1万公里;但,既来之则安之嘛,在成熟,也总该有任性的时候嘛。玩,不是去跟谁斗气去的,出来玩总是要被宰的。
婺源,因婺水源头而得名,素有“书乡、茶乡”之称,也有“中国最美的乡村”的称号。既然如此,要么不去,去就弄个明白,有时间,就弄个相对彻底。就像我去黑龙江旅游之前,足足备了一个半月的课,查阅的资料就有1厘米的厚度,A4纸张的大小。
我们去玩,就该先放下一切包袱,不带“名”,也不带“利”,更不带“上帝”,只带“随心所欲”,用笑容去迎接、用心去释怀、用五官去感受、用聊去收获;不要用坏的,来蒙蔽了自己前往的目的,更不该受不好的影响。
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跟团就有约束,自游就会受累;大好河山中,丑的边上往往就有美的,婺源这个过去的沼泽地貌、和大海、沙漠、高山、平原、丛林、等地貌一样,都属于自然地貌的特征之一,什么是“沼泽”?大家去过了,都明白了吗?如果还没明白,那就该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