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蓄势待发,集成电路领域哪些企业可以拔得头筹?

2019年3月1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实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明确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和投资者保护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制度安排。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那么面临一个投资风口的到来,集成电路行业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会面临怎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目前目前集成电路行业的群雄中突出重围,拔得头筹,成为首批 “天之骄子”?

2019年3月11日下午,赛迪顾问(08235.HK)在北京赛迪大厦联合全景网举办题为“四大行业科创板首发潜力阵容名单”的媒体发布会,详细解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四大行业的投资趋势及创业板首发潜力企业名单。

关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现状,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晓敏指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领跑全球,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持续提高,但进口依赖问题仍旧突出,是一次十年大周期的产业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 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4687.6亿美元,实现连续3年稳步增长。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2018年也达到6532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设计业同比增长21.5%,销售额为2519.3亿元;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5.6%,销售额为1818.2亿元;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193.9亿元,同比增长16.1%。随着5G、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的进一步兴起,叠加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大陆转移,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最大和贸易最活跃的集成电路市场。

但是,2018年中国全年集成电路进口规模高达3120.6亿美元,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进口依赖问题仍旧突出,国内自给率仍不足20%。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认为,目前已经在证监会披露的接受上市辅导的十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将成为首批登录科创板的潜力企业,基于此赛迪顾问发布了“集成电路科创板首发潜力企业榜单”,入围企业15家。榜单涵盖了集成电路设计,设备和材料等中国集成电路薄弱环节的企业,其中IC设计领域的企业占60%,设备和材料企业各站20%,这也侧面反应了政策对于国内自主创新和研发的重视。

除此以外,根据目前科创板政策,综合考虑国内集成电路企业的企业营收、技术/产品能力、最新融资情况及估值以及未来市场发展空间情况,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还遴选发布了“集成电路科创板潜力企业榜单”。从榜单上可以看出,上榜企业主要分为两类,第一个类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体量较大并且在某一领域已占据稳定份额的企业。第二类是在技术或产品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目前体量相对较小、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企业。

根据科创板政策和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情况,韩晓敏表示,未来具备投资价值和登录科创板潜力的集成电路企业将基本符合以下三个特点:

1.产业链角度:属于产业链缺失严重的环节,如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等行业。

2.芯片产品/技术角度:传统技术/产品路线的中高端产品,超摩尔路线的技术或产品,如化合物半导体、MEMS、SiP等方向。

3.应用领域角度:5G、人工智能、汽车电子、云计算等热点应用领域核心芯片或基础芯片。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 陈跃南)

更多内容请搜索并下载满天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