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王爷们死了都下葬哪了?


清朝自顺治帝入关以来,至溥仪止。封王二百余位,单历代皇子封王就有百余位。

最初,清宗室爵位分为九等,至顺治六年定分为十二级;至乾隆时,恢复八家功勋显赫的王爵,其子孙“世袭罔替”,俗称“八大铁帽子王”:

睿亲王多尔衮 礼亲王代善 郑亲王济尔哈朗 豫亲王多铎 肃亲王豪格 庄亲王硕塞克 勤郡王岳托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

后来,乾隆又封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同治封恭亲王;光绪封醇亲王和庆亲王。所以“铁帽子王”共有十二家。

王爷坟称“园寝”,清朝王爷大多葬于北京及周边地区。除北京各区均有分布不等,天津蓟县、河北保定、遵化也有分布。

怡贤亲王墓


如前所述,王爷数量实在太多了,哪怕出一本书,还难以叙述详尽。稍微举几个例子吧。

礼亲王代善及其家族的坟位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礼烈亲王代善坟地坐西向东,建有宫门、红墙、碑楼、享殿、月台和宝顶。墓碑两面镌文,背有乾隆赐诗。除代善坟外,还有巽简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惠顺亲王祜塞(代善第八子)、巽亲王常阿岱(满达海长子)、康良亲王杰书(祜塞第三子)、康悼亲王椿泰(杰书第五子)。所以又称“南四所、北二所”之称。据称门头村久已拆迁,原址已建成小公园。仅存礼烈亲王代善墓残碑和惠顺亲王祜塞墓碑,被移到了今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小碑林。

作为北京历史的一部分,王爷园寝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清代陵墓制度、皇族世系、文化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然而历经数百年变迁,大多已被埋没在荒烟蔓草中。目前保持较好的,还有怡贤亲王允祥园寝(河北省涞水),现存神道碑、四柱三门牌坊、华表一对等;醇贤亲王奕譞坟(海淀区妙高峰),现存石阶、碑楼、龟趺碑、宝顶四座等。


古今漫弹


清朝的皇家陵墓群有三处:北陵(沈阳)、东陵和西陵。

东西陵除了帝陵、后陵、妃陵以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单是西陵,就葬有四帝、九后、五十六妃子以及王公、公主等七十六人。


另外,王爷的万年吉地也可以自己选择,请皇帝特旨。如怡亲王与雍正皇帝关系特别亲近,怡亲王在给雍正皇帝堪访万年吉地时,也顺便在河北涞水云溪水峪给自己看了一块。他请求皇帝将这块地赐给自己,皇帝允准了。像怡亲王爵秩这么高的亲贵,自然可以葬的离皇帝近一点,并视此为殊荣。

还有一些无法进入皇家陵墓的,大多是葬在了自己的祖茔。通常是在乡下置办一块很大的土地,有旁支亲属或管家的奴仆负责照看。平时这块地也生产作物,供应王府生活所需。另有一块坟地专供永世安息。即使这一家犯了大罪被抄家,依法这块祭祀的土地也不入官。


图汇天下


清朝自皇太极建立以来,历经了二百七十五年,先后开辟了三处皇家陵园,即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共建有黄帝陵十二座、皇后陵七座、妃园陵十座。在陵区外还建有王爷、公主、大臣、保姆等大量陪葬墓。

关外清陵:关外指的是山海关之外。关外清陵具体指今辽宁省的永陵,沈阳市的福陵和昭陵,辽宁市的东京陵。前三陵称“盛京三陵”,也称“关外三陵”、“盛京祖陵”、“清初三陵”。

关内清陵:具体指今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而死去的王爷主要埋在清西陵。


abu阿部


从70年代开始踏勘采访的工人学者冯其力同志,他的著作(清代王爷坟,北京的清代王府)他这两部书很详实的记述了北京的王府,北京和北京周边的清代王爷坟全面很有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