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特别适合和孩子进行深度阅读,五个维度评价标准全具备!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分享了关于“大声朗读给孩子听”的作用,以及在朗读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引导孩子思考的建议。有家长发来信息,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

1.孩子很喜欢听故事,但是很不愿意配合“提问和被提问”。2.家长不知道如何挑选某本书中你能够的某一段和孩子进行深度的阅读。

这样的困惑很多家长都有,而且实质上很多家长都很忙,没有时间在各种书本中挑选合适的段落和孩子进行深度的阅读。

引出孩子阅读的兴趣

就家长提出的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家长和孩子阅读亲子关系并没有建设到位,这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整个家庭的环境,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的“大环境”,慢慢的调教。

第二个问题如何挑选书和合适的段落,如果家长觉得有难度,需要投入的时间过多,我则建议家长用一些“名家名篇的中短篇小说”和孩子进行深度的阅读。比如:我曾经多次和孩子一起读的莫泊桑的《项链》和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这2个故事即有悬念,又有有趣的结尾,人物特点鲜明而生动,特别适合拿来和孩子一起探讨。

在《百万英镑》中,两个富翁给一个诚实的穷人无法兑现的百万英镑的故事,作者用漫画的笔法勾勒出不同的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各种丑态,滑稽幽默,生动的表现了小市民的见闻。在讽刺的后面,实质是作者对“拜金主义”的批判。

在《项链》中,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为了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借朋友的一串项链炫耀自己的美丽,回家途中丢了项链,用十年的时间节衣缩食的打工,但是最后却得知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的钻石项链。以项链为主线,多重人物关系,语言和心理活动,整个叙事有序而集中。

当然类似这样的故事适合三四年级及以上的孩子一起学习使用。

名家名篇的中短篇小说是阅读好的选择

在低幼阶段,也有很多这样的有着强烈对比的故事,比如《田鼠阿佛》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阿佛看起来是一只很懒散的老鼠,当别的老鼠为寒冬收集食物的时候,它却在收集一些和过冬毫无关联的宝贝。比如:阳光、色彩、文字等等。在故事的结尾,当大家都没有食物时,阿佛收集的宝贝让大家在冬天更温暖和团结……

类似这样的故事,就很适合和孩子一起进行精读,带着问题去读,具体如何提问的技巧,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系列的分享。为什么选择这些类型的文章,或者说哪些类型的文章适合家长用来和孩子进行有深度的阅读?

1.篇幅不长,用时不多。

整个文章或者故事不是很长,家长用一个晚上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读完,孩子的压力不是很大,时间战线拉的不是很长。

一般情况下,我和孩子每天晚上进行阅读的时间保证在30-40分钟(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如果孩子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能听到一个完整的,带着悬念的,精彩而刺激的故事,他们的配合度就会很高。

2.强大的人物对比。

在中短篇的小说中,总是有着强大的人物发展对比,要引人入胜,强烈的对比是快速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项链》中如此,在《百万英镑》中如此,在《田鼠阿佛》中也是如此,当然很多故事和文章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家长灵活使用即可。

各种对比最能引发孩子思考和探讨欲望,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很愿意选择他们价值观中“喜爱”的那个角色,在强烈的对比下,孩子的主动性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孩子自己评价角色,对比角色,探讨角色为什么会呈现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状态,是孩子深度思考的重要手段。

3.人性的探讨。

中短篇故事中往往对人性某些方面的探讨会比较多,就人性的话题,很适合和孩子进行探讨,而且讨论起来会很有趣。

人性是复杂的,我们读书给孩子听,就是希望孩子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了解各种可能性,而对比强烈的各种人性的探讨,能够丰富孩子对世界/人物/的多重认识,生活中我们都把孩子保护的很好,但是在这些对比强烈的故事中,我们的孩子能够了解这个更为真实的世界,而且就人性的问题,家长也特别容易提出各种问题,比如:

1.你为什么喜欢/不喜欢这个角色?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3.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类似这样的问题,家长提问起来也很容易,毕竟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是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备课,这种类型的文体家长能够做到拿来就用。

通过中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孩子一起探讨人性

4.有趣的背景。

在中短篇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个有趣的背景,这背景可能是历史的瞬间、独特的地点、独特的环境,这些有趣的背景,独特性的存在和孩子一起讨论也会很好玩,实测在讨论这些有趣的背景时,孩子会很放松,没有“被学习”的压力。

5.意外的结局。

这特别适合来训练孩子预判的能力,往往此类故事的结局和孩子设想的都有所不同。

从引导孩子预判结局到和孩子一起分析结局,意外的解决往往给我们意外的惊喜,这种意外的结局也特别容易提出问题,比如:

1.故事的结局你怎么看?你当初设想的和作者一样(不一样)?2.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结局?有什么特别的目的?3.这样的结局你意外吗?下回你自己写故事的时候会用这样的结尾方式吗?4.你是否喜欢这样的结局?为什么?

在阅读效果的积累上,时间是唯一的法宝。但是,从阅读深度上,名家短篇或者中长篇比较适合和孩子进行探讨,类似《项链》这样的文章用来精读,孩子也不反感,家长也不感觉到有压力,过程还会很有趣,为什么不呢?

作者:路琰,是《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要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该怎么做》等畅销书作者,国家科学育儿示范区策划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