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爷除夕年夜饭都吃点啥?

达摩说


除夕设宴是自古以来的习俗,皇帝家也不例外,乾隆是清朝的巅峰时期,除夕的宴会自然是非常丰盛的。

不过在清朝,除夕夜皇帝是以家长身份参加家宴,到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才有以国君身份参加的国宴。

由于皇帝妃嫔成群,子女众多,而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又很大,有的成年的孩子年龄甚至超过皇帝刚纳的妃子。为了方便,同时也是防止成年皇子和年轻妃子之间出现不伦,家宴一般分为两场,男女分开,早上是皇帝和妃嫔们一起吃饭,晚上则是皇帝和皇子们一起吃饭。

皇家的家宴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比的,宴席需要按照皇家礼仪进行,菜品自然也是极其丰富的。

一、摆宴

家宴的地点一般放在乾清宫里,按照参加宴席的人数摆放桌子。皇家不用八仙桌,皇帝也不可能跟其他人坐一块儿用餐。宴席上用的是一种长条形的宴桌,每张桌坐1-3人,具体坐几个人,根据品级大小来,品级越低的就得三人挤一桌。很多清宫剧里那种坐一大张桌上吃饭的情形都是瞎扯。

宴席开始之前,每张桌上都会摆好餐具,酒水和冷盘先摆上。每张桌上放什么样的餐具,多少酒水和冷盘,都是讲究的,根据品级来。而餐具的摆放位置也有讲究,甚至精确到离桌边几寸。

皇帝有自己单独一套餐具,彰显皇帝身份的,自然是华贵无比。盘子基本上都是用的金的,连放酱菜调料的小碟也都是金的。筷子用的象牙的,瓷器也都是用黄色的。

而其他人也会根据品级不同,使用不同的餐具。比如贵妃用绿龙黄碗,而贵人就不能用龙纹碗。亲王可以用紫漆碗,郡王就不能用。

二、菜品

乾隆的家宴菜品分为三大类,冷盘,茶宴和热膳。

冷盘主要是糕点和酱菜之类,有饽饽、苏糕、鲍螺、敖尔布哈(一种奶饼)、奶皮子、鸭子馅儿临清饺子、竹节卷小馒头、年年糕、以及其他的米面点心、清酱、南小菜、糟小菜之类,经常会变化,但是种类都得齐全。

茶宴主要是指汤羹类的菜,有红白鸭子大菜汤、燕窝捶鸡汤、羊肉卧蛋汤、野鸡汤、粳米膳、燕窝冬笋鸭腰汤等等。

热膳就是主菜了,内容可谓极其丰富。根据清宫档案记录,乾隆除夕家宴上的菜品大致有:

拉拉(满族食品,具体我也不知道是啥)、燕窝挂炉鸭子、燕窝芙蓉鸭子、万年青酒炖鸭子、燕窝苹果烩肥鸡、托汤鸭子、额思克森(满菜)、鹿尾酱、碎剁野鸡、清蒸鸭子鹿尾攒盘、羊乌叉、烧鹿肉、烧野猪肉、狍子肉等等,一共要上四十道菜。当然了,只有乾隆才能享受四十道菜,其他人按照品级递减。比如皇后就只有16道菜。

从菜品来说,宴席可谓极其丰盛。

三、用餐的程序

乾隆升座后,宴席才正式开始。先由太监总管跪献奶茶,乾隆喝完奶茶,吃完饽饽。之后开始上茶宴,也就是喝汤羹。基本上也就是意思一下,毕竟天天吃山珍海味,早就腻了。

不过两场家宴有不同的地方,茶宴这一环节在早上的宴会上是没有的。乾隆喝完奶茶,吃完饽饽,接下来就是皇后和妃嫔们喝奶茶、吃饽饽,之后就是酒宴了,各种菜开始端上来。

而晚宴和皇子们一起,茶宴是一个单独环节。茶宴撤掉之后,开始转宴,其实就是转菜。当时的桌子不具备转菜的功能,实际上是把每张桌上的菜拿出来转。从乾隆的桌子开始转,然后按照亲王、郡王等品级开始转。

转完菜之后,开始酒宴,上热菜,饮酒吃菜。

酒喝完了,宴会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另外说一下水果,水果是和冷菜一块儿摆上来的,不像现在是饭后才吃水果。

以上就是乾隆在除夕这一天吃饭的情况,当时皇帝的正餐都是两顿,早上一餐陪妃嫔,晚上陪皇子。到了第二天,古时称为元旦,会有盛大的国宴,国宴的情形跟家宴又完全不同了。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迷蝶梦文史社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入关后的第4位皇帝,即清高宗,俗称乾隆皇帝。乾隆在位前期,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巅峰,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巅峰时期,人口一度高达3亿,国库收入年均高达7000万两之多。所以乾隆皇帝的除夕年夜饭,极尽奢华。

按照清宫的规制,皇帝年夜饭的品类非常丰富奢侈,而且从菜品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等级秩序森严。

清朝皇帝的年夜饭可以享受冷热菜肴40品,外加各种点心、酒类、奶茶无限量供应;皇后可以享受冷热菜肴32品;其他嫔妃们的冷热菜肴也高达15到24品不等,而陪吃陪喝的皇亲贵胄和大臣们可以享受基本的冷热菜肴24品外,还可以额外享受乾隆吃剩下或者不愿吃的恩赐的菜肴及点心和酒水。乾隆特殊点,享受“大宴”(自己独享的)含点心及冷热菜肴8路63品外,还要和众人一起享受“酒宴”冷热菜肴40品。这很显然吃不完,乾隆又大方,宴会结束的时候连盛菜肴以及餐具都一起赐给王公大臣们,而乾隆最喜欢用的就是金碗、金盆、珐琅葵花盒、金匙和象牙筷等。

所以得到餐具实际上比得到菜肴更实惠。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组乾隆49年(1784年)留存下来除夕年夜饭用料清单,就知道原委了。

乾隆的年夜饭虽然丰盛,吃那么多道菜。但是受历史条件限制,乾隆爷的饭菜虽然看起来量大、品种多,但是在今天看来也就似乎普通人家饭菜的加强版而已,根本不存在民间想象的山珍海味,连甲鱼、鲍鱼、海参、熊掌、虎鞭这些都没有,跟别提猴脑这些了。主要内容还是猪、鸭、鸡、鱼、鹅、鹿。就目前而言,普通人家的年夜饭虽然达不到那么多菜品的标准,但是从食材而言,这些种类基本上普通家庭都可以实现得了了。

关键是这种年夜饭形式严重大于内容,乾隆吃这顿年夜饭也是为了尽义务而不是享受。

首先,除夕早餐这一顿,是“祈福宴”。内容是“胙肉”,也就是祭祀用的、不能加调料、用白水煮的肉,关键还是放了几天的冷肉。不夸张地讲,大冬天吃这种肉,大肥膏子都塞牙。所以皇帝都通常象征性地咬一口,然后就赏赐给“重要的”皇亲贵胄,一般来讲大臣都没这口福。乾隆没继位之前曾经替雍正吃过一次,眼都没眨,大口就吞下去了。雍正很高兴,有担待,后来位子就传给他了。而后宫的后妃们运气要比乾隆“差”一点,她们的食物主要是黄米饭、饽饽(馒头)、年糕等,她们没资格吃“用来祭神的肉”。

其次,除夕的第二顿饭是“赐臣宴”。从午时(中午11点到1点之间)开始,当天所有官员站着在保和殿外等待乾隆,那个小风一吹,顿时感觉精神抖擞。一直等到乾隆进殿落座之后,群臣才开始按次序进殿。群臣先叩头、然后开始吃点汤饭或是细粉鸭子垫补一下,然后进入正式的“赏菜”环节。乾隆每赏一道菜,受赐的王公大臣就要咣咣地叩头,谢主隆恩。不过那道菜从做出来,再等到自己的嘴里,已经是半天前的了。

再次,正经的饭菜终于来了,也就是酉时(下午5点到7点)在乾清宫举行的“年夜饭”了。根据乾隆46年(1781年)的清宫档案《节次照常膳底档》记录,乾隆46年除夕,大宴桌上事先准备好的八路63品膳点外,乾隆进的第一道膳是“汤膳”,用“对盒”盛装,放在飞龙宴盒上呈进的。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皇帝的汤送完了,给妃、嫔、贵人、常在送汤,也用对盒,但数量减半,每人一副,内装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汤一品。

传完“汤膳”就要传正式的“酒宴”了,这时再奏乐,随着乐声“上万岁爷酒宴一桌40品,摆5路,每路8品”。这40品菜有荤菜20品,果子20品,也用对盒呈进。但是这些菜乾隆基本上就象征性地动下筷子,原因很简单,自己“大宴”还吃不完呢,真要把这些再吃下去,没那个肚子;但是如果不吃,别人又不能动筷子。太监们也是非常鸡贼,舞乐一响,总管太监就立刻喊道“请酒一杯至万岁爷前跪进”。乾隆开喝了,其他人也得跟着喝一杯;然后就还是奶茶、果子、点心按次序,机械刻板地进。这中间,和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今晚不分君臣,我们痛饮,不醉不归”不一样。基本上没有敬酒互动,更没啥交流。所有节目结束后,妃嫔们先“起座”,然后总管太监报告皇上“宴毕”,然后是“万岁爷起座”。乾隆临走前,看了看桌子上的剩菜,对太监耳语一番,走了。

然后就听见,太监宣旨了,“奉旨,大宴一桌赏:罗布藏多尔济、拉他那西弟、孔拉丰阿、福隆安、梁国治、和珅、董浩、福长安。酒宴一桌赏:睿亲王、庄亲王、裕亲王、诚亲王、恒郡王、和郡王,钦此。” 一帮吃剩菜的跪谢隆恩。

乾隆爷的年夜饭是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炒米视角


在清朝,皇帝平时一般是单独用膳,只有到元旦、万寿、除夕等节令才会在乾清宫设宴,和后宫的嫔妃一起进餐,在这个隆重的场合皇帝和后妃都会穿上节日的吉服。不过这个说是一起进餐其实不是大家坐一桌,还是按照一人一桌分开坐,并且根据等级上的菜也不一样。

根据《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乾隆二年除夕时前,乾隆的冷膳、热膳共有四十品,清朝皇帝都很爱吃点心,因此点心的品种也很丰富,宫廷除夕宴上常见的有玉露霜、方酥夹馅、苏糕、鲍螺、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等糕点。皇后这边菜要少点,是三十二品,下面的嫔妃、贵人之类的菜还要按照等级递减。

下面还会有6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一共二十四品。

不仅菜品数量不一样,餐具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像乾隆用的就是金碗、金盆、珐琅葵花盒、金匙和象牙筷等,以示尊贵。

至于乾隆年夜饭的具体菜单,每年还是有些变化的,不过一般是以东北满洲风味为主,以示不忘本。而且因为满族以渔猎游牧出身,所以菜肴中以肉食为主,其中不乏野鸡、野鸭、鹿和狍子等野味,海鲜类的不多,一般只有海参,至于蔬菜,常见的只有口蘑等菌类。

附上乾隆四十九年留存的一份除夕年夜饭用料清单:

猪肉六十五斤,肥鸭一只,菜鸭三只,肥鸡三只,菜鸡七只,猪肘子三个,猪肚两个,小肚八个,野猪肉二十五斤,关东鹅五只,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鸡六只,鱼二十斤,鹿尾四个,大小猪肠各三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五斤四两、白糖六两。

从清单里大家可以看到其中肉类之多之丰富,老实说,这一顿吃下来也是够腻的。一直到同治以后,皇家的除夕晚宴上蔬菜品种才多起来,主要是慈禧肠胃不大好,所以爱吃白菜、豆腐之类的。

宫中年夜饭的最后一个项目,那就是把吃剩下的赏给亲近的王公大臣,当然王公大臣不是贪图这有多好吃,主要这代表的是一个荣耀。


不沉的经远


在各种清宫剧中,曾多次出现帝后妃嫔家庭宴会的场面,剧中为了突出帝后的和谐,在场景安排上经常把皇后设置在与皇帝并列而坐的位置上。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皇帝家宴会是这样吗?

我们将以乾隆二年的除夕大宴来讲讲有皇帝参加的正式家宴(皇帝、皇后、众妃嫔都参加的那种)以及这种宴会的流程。

乾隆二年,皇帝家的年夜饭是从下午五点(酉时)开始设摆的,参加宴会的人员是:皇帝、皇后富察氏、贵妃高氏、娴妃那拉氏、纯妃苏氏、嘉嫔金氏、海贵人珂里叶特氏、陈贵人陈氏、裕常在张氏。

皇帝大宴用的是金龙大宴桌,摆设在台基上的皇帝宝座前。后妃宴桌在台基下皇帝的左右两边、由北向南依次排。(即从皇帝宝座向门口依次渐远)

(乾隆二年除夕膳单)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坐在左垂首第一桌即头桌宴(座位下安设地平),皇后之次第二桌是娴妃、第三桌是嘉嫔(原资料记录为嘉妃应为笔误)和陈贵人。

贵妃作为皇帝的众妃嫔之首坐在右垂首的第一桌即头桌宴,贵妃之次第二桌是纯妃、第三桌是海贵人和裕常在。

下午四点开始安宴桌,五点高头冷膳摆完,太监报告后皇帝传旨摆热膳、点心。太监请皇帝、皇后、贵妃、妃、嫔等入座。

首先上汤饭、太监送奶茶:先送皇帝(此处没有帝后同体的一起吃喝)。皇帝喝完,奶茶碗送出,才开始同时送后妃的奶茶。(这跟大家习惯的开饭先举杯真是大不同)

喝完奶茶,正式吃饭。吃饭时帝后妃嫔只吃眼前的菜,因为有服务人员专门负责帮忙转按顺序转饭菜。吃完转宴,上酒宴。酒宴上,皇后将带头【叩首】将此次宴会推向高潮!

摆好酒宴,首领太监给皇帝进酒,皇帝喝酒的时候,吃饱吃好的皇后将带领一众妃嫔、太监们一起给皇帝叩头。皇帝喝完酒再给后妃进酒,后妃喝完酒,抬开酒桌。(这里真的没有吃菜的环节)

重复重点:家宴上,皇帝在皇后带着大家跪一地的情况下独自一饮而尽,于此同时皇后和众人都在按规范动作给他叩首。

喝完酒马上就是吃果茶。依然是先送皇帝,后送后妃。吃完果茶再次进转酒宴(这是吃菜环节),之后除夕年夜饭接近尾声,后妃等位出座,皇帝起座。并把自己的吃剩的大宴赏给了亲王们(庄亲王、果亲王、诚亲王、和亲王),把自己的酒宴赏给三位大臣(讷亲、张廷玉、鄂尔泰)!

所以,在清朝的宫廷,像除夕这样的正式场合宴会,帝后一体并排而坐的和谐场面,真的是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的。


美映椒房


每年的春节总是很让人期待的事情,平常人如此,作为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也不会例外,乾隆朝,满清入关已100多年,基本上汉族的春节也习惯性当成自家的节日了,在普天同庆之余,作为一年难得的轻松时刻,皇帝也需要和自己的一大家子一起坐下来,吃个饭,唠唠家常谈谈心什么的,在这里,我们就来看看除夕那天皇帝都要吃点什么。

首先是除夕早上,乾隆皇帝按照惯例会在重华宫进早膳,一般皇后和主要的妃嫔都会参加,食物主要是黄米饭、饽饽、年糕等,看似简单,但花样是很多的,有接近20种的花式,这只是早餐,重头戏在下午4点的年夜饭。

中午12点,太监、宫女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年夜饭一般设在保和殿或干清宫,皇帝自己单独享受一张“金龙大宴桌”主桌,在自己坐的龙椅和主桌之间设一张长条桌,皇帝要吃什么,太监们从主桌上取到长条桌上即可。

据清宫记载,乾隆帝的年夜饭主要还是满族的传统食物,乾隆49年,乾隆这张主桌上的食物原料就有:羊肉20斤,鹿肉15斤、猪肉65斤、野猪肉25斤、鱼20斤、关东鹅5只、肥鸡3只、菜鸡7只、肥鸭1只、菜鸭3只、猪肘3个、猪肚2个、小肚8个、膳子15根、野鸡6只、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制作点心用了白面5斤4两、白糖6两。

光看以上的食材,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足够奢侈的,一个人享用这么高的标准,其实我们也知道,他能吃掉百分之一就很不错了。

用这些食材,总共按制作成63道菜点,有冷菜也有热菜,还有各式的荤素点心,各道菜在主桌上的摆放也很有讲究,讲究主次分明和尺寸距离。

除了皇帝的主桌外,下面还设有几桌陪客,这陪客就是各宫妃嫔了,平时她们各自单独开伙,到了大年夜,可以有幸陪皇帝吃饭,不过她们自然不能坐在主桌上,只能坐在陪桌上,这些桌上的标准也只有冷菜热菜24道了,相对皇帝的标准那是降了很多,而且盛饭盛菜的碗档次也低了不少。

准备的差不多了,到了吉时,在鼓乐声中,乾隆和妃嫔们依次就坐。

太监们先给皇帝进汤膳,汤用对盒盛装,对盒就是2个盒子并为一个,有成双成对吉祥如意的意思,太监们给皇帝上2副对盒,一副盛的是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另一副盛的是燕窝鸭腰汤。

接下来,太监们再给妃嫔们送汤,当然,她们只能享受一副对盒的待遇,而且分2次送,一次送粳米膳,一次送羊肉卧蛋粉汤,按照妃嫔的等级依次送。

用完汤膳,奏乐即可暂停,随后,太监们把主桌上的各种膳食,逐渐依次在各个主桌上转一遍,这称之为转宴,意思就是全家一起享用。

转宴结束,正式的酒宴就开始了,在奏乐声中,皇帝先进第一杯酒,众妃嫔也按级别一一进酒。

等吃的差不多了,太监们就上果茶,妃嫔们起立,皇帝示意离席,乐师将音乐调为称颂之乐,家宴于是结束。

年夜饭吃完了,乾隆皇帝会把剩下的食物赏赐给亲近的臣子和王爷、贝勒等等,如果皇帝高兴的话,那些碗勺盘子什么的也可以送给臣子。

随后,皇帝还要带着大家一起看演出,看什么,这个就看皇帝的心情和爱好了。


云中史记


这你可算问着了 我爷爷的哥哥的同学的父亲的二舅的爷爷就给皇帝做过饭,


溜号的小卫


乾隆“爷”的“爷”字用的好,估计膝盖已经打磨的比玻璃还光滑。



懦夫救星X


现在官员享受不比乾隆爷差


考棚


我觉得乾隆皇帝太浪费了!那么多菜吃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