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过年做的那些大枣饽饽,农民们能储存多久?怎么储存?

小十六123


北方农村过年做的那些大枣饽饽,农民们能储存多久?怎么储存?

北方农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大枣饽饽,除了用来祭祀,再就是正月间食用,一直能储存到二月二,到二月二这天,才会吃掉最后剩下的“圣虫”。在农村,往往会流传很多关于“圣虫”的故事,说是谁家的饽饽缸里有圣虫,饽饽怎么吃也吃不完,结果谁偶然喊了一声奇怪,吓着了圣虫,这饽饽就一两天内吃完了。其实,这多半只是传说,只是农村过年准备的饽饽多,再加上这加这家来拜年留个,那家来拜年留个,特别是长辈的人,有时候真的能出现饽饽怎么吃不见少的现象。但是,不管怎么说,那时候农村是没有冰箱的,农民怎么能把大枣饽饽保存一个多月不长毛,不霉变呢?

首先,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前些年的冬天比现在还要冷,经常出现大雪封门冰冻三尺的局面,这就为农民保存食物提供了天然条件,利用大自然这个天然的冰箱,农民的食物也能保存好长时间。

当然,保存大枣饽饽,和保存其他的食物还有所不同。农村人都知道,大枣饽饽要硬面做,密度比较大,肯定比普通的馒头耐储存。再是,储存大枣饽饽也有诀窍,就是储存前必须让大枣饽饽的表皮干透。这种干是自然风干,但不能直接让风吹,而是放在阴冷的地方,用粗布盖着,使大枣饽饽的表皮慢慢干透,上面干透后再翻过来阴干底部,但全部干透后,大枣饽饽就形成了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这种膜将大枣饽饽里面的面与空气隔绝,起到天然的保护作用,就比较耐储存了。

农民通常储存大枣饽饽,是放在大缸里的,这种缸不是细瓷的,一般是土陶的,有点透气性,内部四边用麦秸草围上,中间放上饽饽。用麦秸草将饽饽与大缸隔开的用意,是因为大缸随着气温变化内部会出现水气,水气沾到饽饽上,会影响到饽饽的储存。在当时,农村是普遍不供暖的,所以,除了炕间和灶间因为烧火及火炕的原因比较暖和外,其他的房间非常阴冷。农村放饽饽的大缸,一般就放在比较阴冷的房间里。缸的口上,要盖上高粱秸子扎成的篦子,因为陶缸本身有透气性,加上篦子也有透气性,使饽饽不至于因为不透气而长毛变质。

综上,农村过年做的大枣饽饽,通常情部下能放到二月二,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刚开始有植树节,我们每年植树节上山植树,都是带着大枣饽饽当午饭的。如果谁家的大枣饽饽不够吃,也必定要留下圣虫和一两个饽饽,留在二月二这天食用。而保存方法,主要是得天时地利,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齐东晏子


北方农村过年做的那些大枣饽饽,农民们能储存多久?怎么储存?

在我们北方农村,过年前都会“忙年”,忙活着准备过年的用品,其中大枣饽饽是必不可少的,供奉祖先就需要两落大枣饽饽,供奉财神一落,供奉观音用一落,一落五个,需要“正品”饽饽就至少二十个。在做大枣饽饽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非正品”的饽饽,这么多饽饽,能储存多长时间?怎么来储存呢?山村梅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每到过年准备的年货都很丰富,一时吃不了,供养用的这么多大枣饽饽,那可是农民用自己种的麦子,去磨坊加工的精粉面,几个人或一天两天专门做,才能做出好吃样式的“正品”大枣饽饽。因此,大家都很爱惜大枣饽饽。它来之不易,且是供奉祖先和神仙的。因为正月十五还要用这些大枣饽侼,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从腊月二十做了大枣饽饽,最起的要储存二十五至三十天。这么多大枣饽饽,怎么来储存,才能不干裂?不发霉?有冰柜是最好的,可在农村,农民不可能只为了储存大枣饽饽,家家去买上个大冰柜。


山村梅花每年也做不少吃的,今天就把储存的“妙方”推荐给大家。根据你做的大枣饽饽的多少,事先准备一口缸,放在阴凉的地方,如南屋、厢屋。把收麦子时收集的麦秸沿缸边放一层,用塑料袋装两三个水灵的苹果不要密封,放在缸底。等做好的大枣饽饽凉透了,就放到这事先准备好的缸里,用篦子盖上,外面盖上厚点的布,过年供奉后,撤下来再放缸里;过十五供奉后还放缸里,正常情况能到二月二。因为放在缸底的两三个水灵苹果散发的水气和香味,使大枣饽饽既不会干裂,又有水果的香味。


又到过年了,希望大家在储存大枣饽饽时,尝试一下这个方法。如果你觉得好用,请为之点赞和转发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山村梅花


农嫂挑选了一个三六九的好日子(腊月十九),早早的就把准备过年的大枣饽饽给蒸好了。不是自夸,农嫂做过年的大饽饽把握的碱头那是相当的合适,做出来的大枣饽饽真是又白又起发。不信我就上图片,大家伙看了别笑话俺在自吹!


农村人过年首要大事就是蒸过年大枣饽饽,因为这是过年农家人过年供奉宗谱供品的必须品,也是招待正月里家里来客时的主要食物。

那么农村人蒸的大枣饽饽能储存多久?怎么储存呢?

在以前的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家家户户都没有冰箱,过年做白面大枣饽饽也不像现在随着意的做、随着意的吃。农嫂记得那时候家里蒸好的大枣饽饽,母亲都会摆放在家里背风的地方等它慢慢凉透,这期间摆放的大饽饽上面要用厚一点布蒙盖着,以防大饽饽被风吹后,表皮裂纹开花。


等大饽饽完全凉透后,母亲便会把一个大泥瓮搬到院子南墙根背荫场、或是放到后院子里背阴地,然后把大枣饽饽装进大泥瓮里。那时候的冬天气候不像现在这样暖和,大枣饽饽能在大泥瓮里呆上二十多天都不长荫麻。要是遇到腊月下个一两场大雪更是农村人喜欢的天气,那就是天然的冷冻保存室了。农村人就会把雪扫到南墙根下堆起来,然后把雪拍打结实,在在雪对上挖个窟窿,把大枣饽饽装进大塑料袋子里直接扔进雪窟窿里,放一个月都没问题,比现在的冰箱都好。当然那些预备过年的鸡鸭鱼肉在过去也是总这种方法储藏,只不过过去猫多,雪窟窿储藏鸡鸭鱼肉得把窟窿盖严实,别让猫给偷吃了。


图片均是农嫂实拍自家做的大枣饽饽

现在好了,农村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蒸的大枣饽饽做的在早也不怕,做好了凉透了,装进塑料袋里直接就放冰箱里冷藏保存了。不过农嫂还是依照母亲的方法,放在大泥瓮里,这样保存起来的大枣饽饽吃起来比放在冰箱里在拿出来吃是不一样的感觉的,冰箱里储存的好像失去了一出锅的那种原味。

你们家是怎样储存过年的大枣饽饽的,还有更好的储存方法吗?欢迎留言交流储藏方法哦!


农嫂话农事


北方农村过年做的那些大枣饽饽,农民们能储存多久?怎么储存?

前几天做大枣饽饽,发了个图片给群里朋友看,南方那几个朋友先是夸奖一通,然后就提出质疑了:离过年还有十天,你们北方人这就做好了大枣饽饽,不会放坏了吧?


看来 南方朋友知道大枣饽饽是做了留着过年吃的,但不知道大枣饽饽怎么存放,能放多久。

北方农村,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做大枣饽饽,大枣饽饽是正月里供奉在宗谱前的供品,还是招待客人的主要食物,最起码要留到正月十五,因为正月十五还要在宗谱前摆供品,需要用到大枣饽饽。

那么在过去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农民们竟然能够把过年的面食储藏接近一个月,或者一个多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记得悠然小时候,就是家里还没有冰箱时,那时候冬天可冷可冷了,一个冬天会下好几场大雪,下了大雪以后,母亲会把院子里的雪扫在院子南边背阴处,然后把雪拍实了以后,挖个洞,把过年准备的年货放进去,这样的话,那雪堆就成了最环保的冰箱。

大枣饽饽一开始是不需要放在母亲做的雪冰箱里。而是把蒸好了的饽饽放在阴凉处,顶部凉透后,再翻过来晾底部,等彻底晾透了,再装进准备好的大纸盒子里,里面铺好干净的大包袱,把大枣饽饽放进去,再仔细盖好,放在家里最冷的地方储存,到天气开始转暖时,就会把大枣饽饽放进母亲用雪堆的土冰箱里。


在以前春脖比较长的正月里,大枣饽饽储藏一个月都没有问题,现在的话,正月里春脖比较短,转过年天气几天就会很温暖,大枣饽饽在冷的天气里也是放在纸盒里,套路还是和过去一个样子,大约过了正月十五以后,天气转暖,就得把它们装进冰箱里了。

农村正月里是不需要蒸馒头的,腊月蒸好大枣饽饽等各种面食,还有炸货面食,多的能吃一个月还多,好好储存的话,吃的时候跟新鲜的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