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豪门聚集的资金链危机

年关虽过,

3100亿民营巨头---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仍面临债务危机。

猪年首个交易日,

中民投旗下的一只债券“17中民G1”遭遇崩盘,

盘中一度暴跌逾30%,

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期间两度临时停牌。

春季前,

该债券已遭遇连续大跌,

截止今日收盘,

近10个交易日“17中民G1”累计跌幅已超56%,

较票面价值缩水64%。

据公开信息显示,

“17中民G1”由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于2017年12月26日发行,

发行规模为44.8亿元,

债券票面利率达7%,

到期日为2020年12月26日。

盘后,

据财联社报道,

日前中民投被上海金融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其持有的中民嘉业投资有限公司832857.14万元股权被冻结

冻结期限至2022年1月31日。

中民投系中民嘉业的控股股东,

遭冻结的股份占其持股比例的92.07%。

值得一提的是,

2018年7月2日,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给予中民投、

“17中民G1”债券AAA的信用评级,

均为最高信用等级,

表示安全度最高、

风险最少。

而在评估时,

新世纪提示风险称:

随着各项业务的展开,

中民投负债经营程度快速上升,

目前已积聚了较大规模的刚性债务

且未来公司并购、

投资仍存在持续的融资需求。

4年时间,

"催生"一只3000亿巨头

中民投成立于2014年8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

由全国工商联发起,

59家行业领先企业联合设立,

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

是唯一 一家带有“国字头”背景的民营投资公司。

中民投的股东名单亦是“豪门齐聚”,

截止2018年4月30日,

中民投共有 64 位股东,

其中不乏有卢志强的泛海集团、

孙荫环的亿达集团、

张近东的苏宁集团......初略计算,

中民投的股东们掌控的资产规模已超10000亿元。

中民投的发展速度堪比火箭,

短短4年间,

其总资产规模由560亿激增至3109亿元。

截止目前,

中民投的投资领域主要涉及新能源、

装配式建筑、

医疗大健康、

通用航空、

金融地产等产业,

以及保险、

融资租赁、

资管、

投行等金融和类金融。

中民投狂飙突进的同时,

其债务规模亦与日俱增。

由2014年的149亿激增至2328亿元,

四年时间负债增长幅度超14倍。

值得一提的是,

2015-2017年中民投的负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

分别在债券市场融资40亿、

235亿、

95亿元,

单笔发行金额均超20亿元。

而债券的期限大多为三年时间,

意味着,

中民投将于2018-2020年进入偿债高峰期。

数据显示,

中民投及其子公司在境内外合计有约700亿元存续债券,

其中约390亿元将于2019年到期或面临投资人回售选择权。

3000亿巨头,

艰难偿债

2019年1月22日,

中民投总裁---吕本献表示:

冬天到来,

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生存不易,

赚钱更不易。

能够坚守到今天,

并仍然有信心在困境中觅势突围的,

都是英雄。

当前的中民投急需突围,

债务的包围圈。

次“17中民G1”崩盘的导火索正是,

2019年第一笔到期的30亿元债券。

公开信息显示,

中民投旗下的“16民生投资PPN001”债券,

到期兑付日为2019年1月29日,

到期规模30亿元,

引发债务市场高度关注。

还款过程,

可谓惊心动魄。

据财新报道,

在投资者焦灼的等待中,

1月29日下午4点,

中民投仍未公布该笔债券是否已全额兑付。

但可以明确的是,

中民投未按要求于1月29日下午5点前给投资者还款,

构成了技术性违约。

由此,

“16民生投资PPN001”成为中民投第一笔技术性违约的债券。

而技术性违约的背后,

中民投的资金链已处于极度紧张。

据中民投2018年5月8日《企业信用报告》显示,

截至2018年3月末,

中民投尚在存续期的债券合计33支,

待偿金额达713.69亿元。

按33只债券的平均年利率计算,

中民投每年需支付利息近40亿元。

而2018年前三季度,

中民投净利润仅16亿元,

较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60%。

此外,

中民投还将应对215亿短期借款以及215亿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

而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

中民投的流动性资产中,

权益投资占比最高,

货币资金为220亿元。

截至2018年9月末,

中民投计入了830亿人民币的长期权益投资。

2018年7月,

新世纪的评级报告中提示,

中民投近年来盈利主要来自并购收益、

资产处置收益及投资收益,

受证券市场调整影响,

公司股权投资板块收入大幅波动。

屡屡折戟二级市场

正如新世纪评级报告中的风险提示,

中民投账面巨额的权益投资,

面对A股残酷的熊市,

亦在不断缩水、

打折甩卖。

2014-2016年期间,

中民投非常热衷于参加A股的定增,

包括东方明珠(600637)、

奥飞娱乐(002292)......

例如2014年底,

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投资本参与了百视通换股合并吸收东方明珠的增发方案,

认购金额5亿元、

增发价32.43元/股,

股灾后东方明珠股价一路下跌,

目前不足10元(前复权价)。

中民投资本持有的东方明珠已于2018年5月份解禁,

目前尚不知晓其是否已抛售。

2016年3月,

中民投资本再度参与奥飞娱乐的定增方案,

增发价28.87元/股,

彼时股价尚在30元以上,

但其后股价持续下跌。

数据显示,

中民投资本于2017年四季度黯然退出奥飞娱乐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而四季度奥飞娱乐的均价较28.87元的定增价格已腰斩。

此外,

中民投资本于2015年通过中信建投定增11号资管计划参与了渤海租赁的增发方案,

同样被深套其中,

至少截至2018年3季度仍未减持。

昔日地王,

今日“卖身”自救

面对极大的负债压力,

中民投也在处置手中的资产来充实现金流。

据《财新》报道,

中民投正在寻求出售其最优质资产:上海董家渡13、

15地块

董家渡地块位于外滩金融集聚带,

地理位置优越,

该地块由中民投、

安信信托合作开发。

上海董家渡13、

15地块(黄浦区小东门街道616与735街坊地块)

2014年,

中民投联合上海外滩投资、

佳渡置业以248.5亿竞得上海黄浦区董家渡地块13、

15地块,

溢价率0.2%,

楼板价35392元/平,

成为2014年新全国总价地王。

248亿天价竞得该块土地时,

中民投正式挂牌成立仅不过三个多月,

便完成其在房地产领域的“首秀”,

可谓一鸣惊人。

时任中民投董事长的董文标曾宣称:248亿拍下的上海董家渡13、

15地块,

三四年就能回本。

然而,

四年时间已逝,

曾经的地王,

却为解资金困局,

正在努力寻求接盘方。

据媒体报道,

世茂地产有意接盘上海董家渡13、

15地块。

靠债务、

杠杆堆砌的繁华,

终归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