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33億元 為年度計劃123.9%

<table> /<table>

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廣東省公佈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9.73萬億元、同比增長6.8%,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特別是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7000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7%,成為一抹亮色。

過去一年,全省發展改革系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努力推動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去年12月26日,汕頭至汕尾鐵路項目開工。這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連接廣州和粵東地區的高速鐵路骨幹項目,建成後將大大縮短粵東沿海地區通達珠三角的距離,一時引發高度關注。與此同時,全省各地還同步集中開工建設3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929億元。

喜訊遠不止汕頭至汕尾鐵路。2018年,我省新開工建設201個項目。此外,還有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台山核電1號機組、深圳抽水蓄能電站2—4號機組等共計105個項目建成投產。

據統計,去年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33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23.9%,其中廣州、珠海、汕頭、韶關、惠州、東莞、中山、江門等8個市完成計劃比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高速鐵路運營里程342公里,高鐵營運里程達1905公里,湛江、茂名、陽江等3個地市通達高快速鐵路,汕頭市中心城區引入高鐵。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655公里,通車總里程突破9000公里。10個新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和天然氣主幹管網加快建設,新增投產骨幹電源裝機容量927萬千瓦,新增天然氣供應能力54億立方米/年。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順利實現大江截流,韓江榕江練江三江連通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科研成功獲國家批覆,中央預算內投資定額安排34億元,為歷年我省獲得中央投資最多的水利建設項目。

穩增長的同時也補短板。去年我省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18項補短板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412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15.4%。其中生活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環境汙染治理工程完成投資374億元,練江流域、茅洲河、石馬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加快推進,普寧市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

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我省持續開展民間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清理核查,推動全省PPP模式規範發展。面向民間投資公開推介環保、交通運輸、市政管網等領域51個項目,目前已有17個項目成功引進民間資本178億元。全年獲批及發行企業債券規模88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其中440億元約定投向省重點項目。

搭建我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去年,港珠澳大橋如期順利建成通車,廣深港高鐵全線通車,西九龍站實現“一地兩檢”,虎門二橋主線全線貫通,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開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三地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持續推進。

省發展改革委緊緊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歷史機遇,舉全省發展改革系統之力,抓規劃、謀政策、建機制,助力大灣區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為搭建我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省發展改革委按照中央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準確把握國家賦予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要求,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配合國家加快編制基礎設施、城際鐵路、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

為推動解決制約大灣區建設30個突出問題,協同省有關部門推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35項舉措,落實中央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配合國家研究制定推進港澳居民回鄉證在內地便利化使用、個稅差額補貼等政策。

為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東莞散裂中子源項目、中國科學院(惠州)加速器驅動嬗變系統和強流離子加速器裝置配套工程項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先行先試。

為高水平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認真履行省“一帶一路”辦職責,制定出臺我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境外園區建設,中沙吉贊產業集聚區納入國家重點推動的產能合作示範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7.3%,我省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各省市“一帶一路”參與度指數排名第一。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德國巴斯夫集團決定投資100億美元在湛江建設全球第三大石化一體化基地,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宣佈投資100億美元在惠州建設化工綜合體項目、LNG接收站項目……

去年,廣東迎來多個百億美元級外資大項目密集落戶或動工,在搶抓進一步對外開放機遇的同時,也彰顯了我省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努力。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出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調整企業投資項目三個清單,印發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實施細則,制定企業投資項目分類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流程、壓縮時限。

抓好改革統籌協調——先後推動廣州、汕頭、東莞出臺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全面清理涉及產權保護、影響公平競爭的規章、規範性文件。修訂《廣東省定價目錄》,壓減40%政府定價管理項目。

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建成覆蓋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44個省級部門和21個地市數據交換共享,全年共歸集30億條信用數據,信息推送量居全國第一。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編制廣東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及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117項改革事項中已完成107項,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一站式服務等改革經驗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推進9個國家級、30個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累計落戶國家級創新平臺200家,建設省級工程實驗室88家。

降成本工作紮實推進——新增停徵、減免1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放開74項經營服務性收費,全年減費金額約210億元。先後三次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合計降價標準8.19分/千瓦時,年降價金額113億元,實現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為社會減負136億元。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為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出臺省特色小鎮創建導則,建立省級特色小鎮入庫培育機制。印發實施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方案,做好第二批國家綜合試點評估,2018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0.7%。

落實與新發展理念相適應的區域發展新思路,牽頭起草省委、省政府《關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侷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制定出臺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劃定範圍及建設實施方案。加快重大區域發展平臺建設,落實國家賦予南沙、前海和橫琴的創新政策,規劃建設廣州臨空經濟示範區和東莞濱海灣新區。推進實施《揭陽濱海新區發展總體規劃》,支持並指導肇慶新區擴區。

支持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等地區發展,編制實施《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配合國家制訂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的新一輪政策。積極向國家爭取支持我省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

深化泛珠區域合作,著力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北部灣城市群等沿江沿海沿線經濟帶建設,成功舉辦第十二屆泛珠合作論壇暨經貿洽談會、2018年泛珠行政首長聯席會議。

認真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安排援藏、援疆、援川項目265個、資金41.7億元,我省在2017年全國對口支援績效綜合考核評價中成績突出,受到國家表揚。全方位推進與黑龍江省對口合作,簽約項目323個、總投資22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