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仓的寓见公寓想玩一手“李代桃僵”,要把元宝e家一块捎走



寓见公寓的爆仓事件正出现戏剧化的进展,多位读者提供的爆料显示,寓见公寓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元宝e家,正因为租户的还款问题发生争执,双方近几天分别通过各种渠道发声试图“影响”租客。

一面是寓见公寓交给租客如何“逃避”还款,另一面则是元宝e家不断从合同、法律多角度督促租客还款。茫然的租客正在不知所措,而曾经“亲密合作”的两家企业又为何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缩影:公寓平台与金融机构爆发冲突,都为了活命!

因寓见公寓疑似爆仓,拖欠房屋业主租金,导致不少租客被赶出房子。由于大部分租客在不之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寓见公寓与元宝e家这样的第三方分期贷平台贷款合作的“租金贷”产品支付租金,他们面临着无房可住却依旧要还款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寓见公寓为了转移租客的注意力,减少与租客之后的维权纠葛,通过寓见公寓管家发布了这样一则朋友圈:



事实上,长租公寓的租金贷产品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诸如京东白条、花呗这种产品,向租客提供的是小额消费金融贷款,贷款额度仅供租客支付几个月的房租,这种贷款通常是租客知情的情况下办理的。

还有一种是,公寓运营方以租客个人征信做担保,放贷机构一次性将1年甚至2年的租金打给公寓运营方,由公寓运营方支配使用这笔资金,并承担相应的贷款利息(或者公寓运营方再将利息分摊到房租里最终由租客承担),租客按月向放贷机构支付房租。这种贷款,公寓运营方通常会隐瞒租客。

某长租公寓业者李诞(化名)表示,正是因为这样的资金流动路径,所以导致租客被赶出房子仍旧每个月要被扣除房租,因为租客每月缴纳的并不是房租,而是对金融机构的还款。显然,寓见公寓不想对租客解释这么多,这样会令今后的维权纠纷更复杂。因此,寓见公寓粗暴的教租客把钱从银行卡中转走。

“因为元宝e家只是分期平台不是银行,没有特别强的追款能力,他的权限仅仅可以从租客当初绑定的银行卡里扣钱。租客如果将钱转走,元宝e家的汇款将会变的更复杂”,李诞对TBO表示。

显然,“破罐子破摔”的寓见公寓想将所有的麻烦全都推给元宝e家。而就在寓见公寓管家发布朋友圈之后,元宝e家为了规避风险也向租客群发了信息。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语句“归还借款与支付房租为不同的法律概念,请不要将两者混淆”。总结下来,也就是告知使用其金融工具的租房用户,无论寓见与租户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纠纷和问题,租户都必须按时向元宝e家还款,否则受损的只会是租户的个人征信。

在业内看来,这既是元宝e家针对寓见公寓行为的回应,也是自救之策。李诞表示,“寓见公寓至少有2万间房的体量,保守估计按照每间房一年从元宝e家预支18000元租金,就是3.6个亿的资金规模。如果租客全部按寓见公寓的方法逃避还款,元宝e家也将出现很大的资金亏空”。

“最关键的是,元宝e家这样的分期消费平台,其借贷资金也并非自有资金,寓见公寓这样的丑闻曝光,很有可能令元宝e家受到投资人挤兑”。

近期行业内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有维权者来看元宝e家办公地点发现,元宝e家只有一个前台在工作,其余工作人员都不在公司内,办公桌上的电脑等物品也都疑似被搬走。

而工商信息显示,元宝e家于2016年3月23日创立于北京,实控人名叫宋建。来自其官网的消息,宋建曾做过P2P网贷。其副总裁、监事靳宝珠在今年6月21日“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上曾介绍过,元宝e家从2016年至今全国的用户规模近60万人。

元宝e家资金来源的“大头”来自传统金融机构。根据租客提供的名下民生银行个人账户对账单显示,租客月付给元宝e家的房租贷款以及由昊园恒业支付的分期手续费(利息)等款项,实际流向了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而作为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控方为持股比例40%的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寓见方面又更新了一份公告,更为详细和迫切地提示租户不要再向元宝e家付款。有分析人士对TBO表示,寓见公寓这种看似“拉着租户一起跑路”的举动,或许更多是希望将房东、租户拉拢为“同一阵线”,将矛头转向金融信贷机构而获得喘息的机会。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元宝e家也并不值得同情,今年早些时候爆仓的爱公寓,其金融合作方就是元宝e家。“爱公寓出现过爆仓情况,元宝e家更应该注意风控,以及发现整个商业模式的不合理之处。显然,元宝e家并没有吸取教训,仍旧用同样的方式与寓见公寓合作”。

受牵连者“毫无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么踢,这颗皮球最终还是会回到租户的脚下。

环球老虎财经近期发文称,长租公寓公司爆仓并不可怕,租客和房东完全可以友好协商,重新签订租房合同。但是“租金贷”的加入,便令问题复杂化,即使租客与房东谈妥了,还得继续偿付元宝e家这类网贷平台的贷款。

对此中国青年报也在报道中指出,长租公寓的租户往往需要预付半年甚至一年房租,但通过租金贷等金融方式,用户可以进行分期付款。这实际上是长租公寓利用租客个人的信誉,为自己获得企业扩张等发展资金,一旦公寓方现金流出现问题,用户可能赔上信用、丢了住处。

“长租公寓平台爆仓、欠款、跑路等等事件发生后,租户以及受牵连方实际没有较好的维权手段的对吗?”

“恩,你这么说确实没有错。”

在与某长租公寓内部人士池子(化名)的对话中,TBO得到了上述较为明确的一则答复。他也表示,维权难一个关键点在于,早在前期签约时,公寓平台方便处于十分强势的地位,即使合约里有许多不合理不合规的条款,租户更多时候也只能默认接受,这对于后续的维权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长租公寓市场的用户终端是分散的,有着各不相同的情况和诉求,要进行统一化的维权,操作起来门槛很高。

此前,启信宝发布统计称,在去年2月至今年8月的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全国已有8家长租公寓机构先后爆仓,分别为GO窝公寓、Color公寓、好熙家公寓、好租好住、爱公寓、优租客、恺信亚洲及鼎家公寓。

如今,这个名单又新增了寓见公寓、咖啡猫两名“成员”。

不过长远来看,事情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由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推动上线的上海市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政府部门主导的平台上,合约条款、房源信息等等都有了更多的保障。另外媒体报道,网络曝光等渠道,也能为租户提供更为透明的信息和选择机会。



回归行业来看,为什么“玩砸了”?

李诞对TBO表示,长租公寓市场的发展框架、模式跟早期的快捷连锁酒店十分类似,都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崛起。而对于长租公寓品牌来说,引入资本势必要承受倍速扩张的要求和压力,仅仅依靠股权换来的注资,不借助金融工具进行一定的杠杆化,很难实现这样的增速目标。

对于爆仓的分析,李诞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是由于各家的恶性竞价,导致整个长租公寓市场收房成本不断抬升。以此前已爆仓的爱公寓为例,在上海市场中,原本正常租金5000元的房源,其他平台溢价20%,爱公寓便会开出溢价40%的条件来争夺房源。

无独有偶,8月17日,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在争抢房源,完全破坏了正常房屋租赁市场”。

第二是缺乏成熟的金融产品以及企业滥用杠杆。广泛为爆仓公寓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仍然是以租户个人信用为主的消费贷、租金贷。这些相对“低端”的金融产品,让公寓品牌承受着较高的利息费用,提升了运营成本和资金风险。

第三则是受限于租户本身的支付能力,行业本身利润薄弱,这也让企业难以有足够的利润来抵消前两项产生的经营风险,共同作用下就导致了各家的所谓爆仓。

“其实企业并非别无选择。”李诞分析称,发现经营出现问题时,企业可以选择少用杠杆,提高运营能力,控制收房成本,回归良性扩张等等手段来维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不过更多的企业选择了赌,赌在了未来租金行情的快速上涨,抑或是爆仓之前形成区域垄断地位抬升租金等,以此让资金快速回流,填补此前造成的“窟窿”。而实际来看,政策法规收紧、租赁市场的规范以及媒体舆论的冲击等等,这样的发展模式变得十分脆弱,各家的连环爆仓便佐证了这一点。



对行业影响几何?

“‘爆仓’事件发生前,整个长租公寓市场更多是正面形象,如今却遭到了180度的大逆转。”池子向TBO表示,以往大家愿意选择长租公寓,是因为品牌、服务带来入住体验的保障。而在多起爆仓事件后,整个长租公寓市场的风评和信誉遭到了较大的冲击。这其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用户不再相信和选择长租公寓。

另外则是以往提供诸多中间服务和金融工具的机构,严重收紧甚至直接叫停相关的金融服务,导致大量的公寓企业面临突然断贷的局面。池子也表示,本身产品、服务品质以及运营能力过硬的企业,即便在资金链上出现了爆仓的问题,也应该有能力可以自救。

而目前曝光的那些爆仓平台,似乎在各个环节都不具备相应的发展能力,即便各种原因能“扶大厦之将倾”,后续也会出现更多的发展问题。所以,虽然行业正经历着阵痛,但确实只有淘汰掉那些“不靠谱”的平台,整个行业才能有机会发展得更好。

“对比海外成熟的房屋租赁市场,目前国内长租公寓的服务体系和产品标准缺乏尚未得到明确。”李诞认为,目前长租公寓有着许多听上去很高级的商业模式,但本质上都是在做着赚差价的苦差事。

他也表示,长租公寓是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崛起的新兴领域,还属于行业发展的初期。在爆仓事件的背后,其实是政策法规不明确、不完善,企业抢占资源导致的过度竞争等等行业乱象。

“如今曝光的更多是少数企业的经营问题,长租公寓仍然是一个有着美好前景的行业。”李诞称,如今房价无论是上升还是稳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群体买房的年限都处于无限拉长的境地。而与房价相比,各地市场的租金价格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这也意味着,未来租房人群将会不断扩大,对于20-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来说,租房甚至会成为其解决住房问题的主流方式。



那么,其他玩家该怎么办?

“长租公寓行业的风险性,很大程度体现在长尾的服务周期上。”李诞表示,用户的居住周期往往需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所以企业平台对于风险的预测同样要看得更为长远。这需要企业自身花费精力保持不断的警觉和探索。

具体来说,作为对现金流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对于融资以及金融杠杆工具的使用要特别谨慎。同时需要时时刻刻思考一个问题:万一出现了问题,公司、团队能否扛得住。“现在出现爆仓的企业,100%没想过这个问题。”李诞如是说。另外值得强调的是,企业拥有足够好的经营能力和团队,也是抵御风险的关键因素。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合法合规地经营。在这方面,李诞表示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政府机构在加大引导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办事流程、规定政策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明确,这是值得肯定的行业利好。

对此池子也表示肯定,在他看来,未来长租公寓平台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踏实发展的平台将积累越来越多的用户和资源,剩下地则会逐渐被市场和用户所淘汰。

他也介绍了美国成熟市场的一些经验。美国长租公寓市场同样面临利润空间小的行业痛点,其优势在于有成熟的金融工具以及行业法规来保护行业健康发展。例如在租赁行为中,企业和租户都是严格受到法律保护的,有明确的法律来约束和解决租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纠纷。

在池子看来,国内市场终将迎来这些“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