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0多萬輛無牌共享單車堆成“墳場”“停車費”一年達上百萬

9月17日,南京市江寧區靜龍山內出現“單車墓道”,1公里多的山路兩旁,堆放有數萬輛各式品牌的共享單車。

沿著山路前行,在堆積如山的亂車堆中,有摩拜單車、ofo單車、哈羅單車……現場不時有車輛發出“嘀嘀”的報警聲。隨機開鎖一輛單車,還可以正常使用。

一位附近村民介紹,單車堆放於此已有一年多時間,都是陸陸續續運過來的。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單車都是南京江寧開發區城管部門清拖的違停亂放或無牌無照的共享單車,臨時堆放在靜龍山內。由於城管部門和共享單車企業在罰款等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被清拖的共享單車一直沒有得到及時處理。

9月18日,某社通過視頻報道了此事,得到各方關注。10月21日,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看到,大部分單車已被清理,剩下的單車也擺放整齊。南京江寧區經濟開發區城管局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有牌照的單車已在對接各家企業逐一實施歸還,並做好日常管理承諾。無牌照單車還在等上級部門指示。

30多萬輛無牌共享單車誰來清理

8月29日,江寧開發區城管部門召集多家共享單車企業開會,給出了一週的最後處理期限,若一週後仍未繳納罰款取車,被清拖單車或將銷燬。

按照規定,每輛違規單車要繳納罰款50元、清車費用15元,但企業普遍對處罰結果有異議,所以車輛堆放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我們願意協商,分攤清拖車輛的一定成本,但如果只用罰款方式進行管理,我們很害怕看到這樣的結果。”摩拜單車南京公關經理文藝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文藝認為,因為扣車過程中處理不當,導致車輛損壞等直接經濟損失,“清拖車輛還減少了運營的車輛數量,特別是在車量總量有控制的城市。”

10月19日,再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文藝說,目前正在清點車輛,“有牌車輛可以先取回,後續具體處理辦法還在等通知。”

ofo小黃車南京分區負責人劉碩指出,大批車輛無法投入正常運營,對企業直接造成損失。

繳納罰款取回扣車的形式無形中增加企業負擔。為此,摩拜單車在給區城管部門官方回覆中提出疑問,認為在相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地方行政法規中,沒有關於處罰條款的依據。

與此同時,江寧區開發區城管部門也在努力尋求法律依據。媒體報道顯示,9月10日,江寧區開發區城管局已以書面形式彙報至南京市城管局,懇請並建議南京市城管局上報南京市人民政府,以法律條款的形式,對共享單車企業進行約束。

“這麼引人注目是因為本區沒有專門的停放(共享單車)場地。”南京江寧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城管局綜合執法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蘇磊稱,“像南京其他區縣也有上萬輛被扣的共享單車,但因為有租賃場地,擺放有序,沒有被大量關注。”

記者瞭解到,靜龍山並非只是其中一個停放點,位於江寧高新區的協同停車場同樣堆放了近萬輛共享單車。南京鼓樓區、建鄴區、棲霞區等地也有10多處。

蘇磊介紹,9月14日,他們向南京市城管局作了共享單車後續處理專題彙報會。按照會議要求,該區將取消處罰,先把有牌車輛歸還各家企業,要求其履行相關承諾,加強後期管理。對於無牌車輛的處理,還將等待市政府和市城管局的下一步回覆。

事實上,值得關注的是大量無牌車如何處理。南京截至今年7月底有63.78萬輛。2017年年底,南京公安局車輛管理所在全國率先推出共享單車二維碼“牌照”,先後共發放31.7萬輛單車牌照。這就意味著大約有32萬輛共享單車沒有牌照。另一個輔證是,江蘇省住建廳提供數據顯示南京全城需清理單車超過30萬輛。

這成為考量南京基層部門處理共享單車的一道難題。

誰為維護城市秩序埋單

其實,南京共享單車在總量上的配額管理早在去年就已開始。

2017年7月20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南京市公安局、南京市城管局聯合發佈意見,要引導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同時宣佈全市暫停新增投放車輛。

第二個月,南京鼓樓區率先劃定了3個共享單車禁停區域,違者將被清拖。隨後,秦淮區、玄武區、建鄴區也劃定了相應共享單車禁停區域。

按照規定,每輛違規單車要繳納罰款50元及清車費用15元,企業只有通過繳納罰款才能取回扣車。

“我們沒法處罰企業,更多是針對騎行人進行罰款。”蘇磊表示基層城管部門很無奈。作為一線城管隊員,蘇磊自嘲這兩年更像單車“搬運工”,上上下下搬運、清理至少10萬輛單車。

他說,一方面,按照上級城管部門規定,需要對相關共享單車企業進行罰款;另一方面,提供處罰依據卻無法可依,基層城管部門也因權限不夠無法單方面提出要求。

為此,他希望城管局等相關部門能夠下達強制性的管理措施,比如完善共享單車企業的准入條例,提高准入門檻。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高昂停車費。在江寧高新區停車場,共享單車存放於此近一年,停車場給城管部門開具了百萬元“停車費”,同時加上清理單車時需要的人手、車輛等費用,前後總共花費了近200萬元。

對企業來說,他們迫切希望實踐共同管理的辦法,而不是單一的罰款形式。

文藝介紹,南京不同區域的城管部門針對本區定位,都採取了相應的運營合作方案。

如鼓樓區城管局選擇和環衛工人合作,在重點區域定人定崗,整理路面倒伏單車。建鄴區城管局則實行了打分制度,排名前列的企業有資格取回扣車。

作為南京商圈及景區的秦淮區,該區城管局聯合各共享單車企業開展“離心式”管理模式,要求企業按照禁停區、疏導區、投放區分級進行車輛的投放與秩序管理……

“希望不同區域可以相互借鑑,我們也會遵循各區城管部門的規則,試點新的管理方法,讓車輛管理更有效,追求可持續運營。”文藝說。

共享經濟更考驗市民素質

儘管難題未解,各家單車公司也嘗試用互聯網技術解決難題。ofo小黃車南京分區負責人劉碩指出,去年,他們在南京落地電子圍欄技術,也加大了網格化和定人定崗的管理模式。

文藝表示,摩拜在南京推進兩種電子圍欄,運營電子圍欄和禁停電子圍欄,“試用情況來看,對於之前淤積點或者違停點的清淤,還是很有效的”。

蘇磊也表示看好電子圍欄的發展前景,“如果共享單車不放在指定區域,騎行將不會終止,計費也不會結束”。

“政府已制定規範,包括南京、深圳、杭州、北京、廣州等城市在內,除了設置總量,還對車輛維護、停放作了相應規定,例如開放白名單、禁停區和建立電子圍欄。”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朱巍表示,規範的制定是為了更好地依法治理,“但重點還是在治理,其中的一個難題就是由誰來治理,企業還是政府?”

現實中,清拖和集中暫存成為基層城管部門治理的一個辦法,共享單車“墳場”由此形成。

“由政府治理的話,成本很高,但不少企業如今也是步履維艱,線下調配車輛與維護都需要一定成本。”朱巍說。

“以前自行車之城離我們遠去,大部分道路讓給機動車,但現在看來交通擁堵,是不是咱們的路權發展出現偏差?”朱巍認為,不應當將道路空間全部用於機動車行駛,應將路權向自行車傾斜。

在朱巍看來,共享經濟是素質經濟,共享單車出現問題環環相扣,從市民出行角度來說,如果市民不遵守規則,會增多損壞。“如果素質跟不上,成本投入太大,資本整合沒有完成,那麼運營成本和佔有市場耗費的成本會更高,導致資本縮進,就更沒辦法去維護越來越多損壞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