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辦好“三件大事”,推動協同發展行穩致遠

從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們讀出了“勢能”——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三件大事”紮實有效推進,有力推動了北京新兩翼和河北兩翼的形成,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能;人們還讀出了“機遇”——這些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使河北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給我們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河北日報》)

舉全省之力持續辦好“三件大事”,是踐行“四個意識”、落實“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是不斷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的內在要求。2018年,84項協同發展年度任務基本完成,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個重點領域取得新進展;黨中央、國務院同意批覆雄安新區總體規劃;高質量完成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10個專項規劃和7個分區規劃,76個冬奧項目開工65個,建設進度超過預期。連日來,代表委員們就協同發展如何向縱深推進、重大國家戰略如何深入實施、歷史機遇如何把握,紛紛建言獻策。可以說,持續辦好“三件大事”,才能更好地推動協同發展向“深”而行、行穩致遠。

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積極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場重大的深刻變革,也是一次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考。只有搞好精準對接、深度對接,加快縮小河北與京津發展水平的落差,才能有效促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進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對此,張國棟代表認為,“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將面臨更多跨區域政策協調、利益分享等深層次的協同。這需要抓住關鍵,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上拿出更大的魄力和更多智慧,把疏解項目接住了、發展好。”

緊緊圍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不折不扣落實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和總體規劃,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向縱深發展。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歷史性戰略選擇。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始終堅持突出規劃引領,一批看得準、符合規劃方向的基礎性項目先行啟動,但沒有盲目動工一磚一瓦,為的就是繫好第一顆釦子。在江濤委員看來,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就要不折不扣落實規劃綱要和總體規劃,加快優質高端資源要素匯聚和落地,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高端高新產業。

緊緊對照“精彩、非凡、卓越”目標要求,堅持“四個辦奧”理念,全力做好冬奧會籌辦工作,培育壯大河北冰雪產業。籌備2022年冬奧會,以冰雪體育為整體突破口,以大眾冰雪休閒為契機積極發展區域一體化,京津冀協同將會取得跨越式的發展。從實際情況看,籌辦冬奧會,帶火了河北的冰雪運動。2017-2018雪季,全省參與冰雪運動的有850餘萬人次,同比增長30.3%。實際上,我們既要完成好冬奧會籌辦工作,也要實現好本地發展。孫永青代表建議,通過政策扶持、改革創新、先行試行等切實有效的措施,帶動和促進全省冰雪教育培訓和冰雪裝備製造等產業的發展。

東方風來滿眼春,山河萬里起宏圖。當前,河北重大機遇交匯疊加,極大鼓舞河北人民的豪情壯志,全面激發了河北改革發展的強勁動力。舉全省之力辦好“三件大事”,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持續用力、盡銳出戰,切實擔負起黨中央賦予的光榮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更好地推動協同發展行穩致遠,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光輝業績。

製作團隊

編審丨周宏彩

校對丨孫澤月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