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抓鬮扶貧」不可取!

中國扶貧動態:★刊發扶貧政策信息 ★報道扶貧工作動態★反映扶貧工作問題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信息

時評:“抓鬮扶貧”不可取!

據媒體日前披露,河南尉氏縣水坡鎮橫堤村的村幹部,採取“抓鬮”的辦法確定“貧困戶”並上報扶貧辦,導致有15戶不符合貧困戶標準的家庭名列其中;貴州省望謨縣貓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正權,也是用“抓鬮”的結果來確定危房改造戶的補助級別,造成評定結果與實際不符,導致困難群眾沒有得到應有的資金補助。對上述兩起“抓鬮扶貧”的違規違紀荒唐做法,分別被紀檢監察機關通報曝光。

扶貧攻堅、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緊迫、任務艱鉅的硬仗和大仗,需要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發揚民主,在深入調查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精準施策、認真落實。如果採取“抓鬮扶貧”的做法確定貧困戶名單、危房改造戶評級等,不僅是對扶貧工作的極大諷刺,更暴露了一些基層幹部視扶貧工作當“兒戲”、對扶貧工作不負責、不擔當、亂作為的不正之風,這無疑是扶貧領域典型的亂象之一。

眾所周知,“抓鬮”一般是社會民間解決“供不應求”和“利益分配”的簡單辦法。抓到的眉開眼笑,屬於“幸運者”;沒抓到的垂頭喪氣、自稱“倒黴郎”。如果把“抓鬮”用在扶貧上,把嚴肅問題簡單化,不僅人為造成目標跑偏、使扶貧政策措施落空,也是踐踏社會公平、損害群眾利益,影響黨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由此說來,“抓鬮扶貧”不可取,是與扶貧政策規定相悖的違規違紀行為,此風當嚴厲狠剎!

近年來,扶貧領域出現的種種亂象,給推進扶貧攻堅、脫貧攻堅確實帶來了不少阻力和麻煩,尤其是形形色色的腐敗現象,更是令群眾痛恨至極。實踐證明,“物質扶貧”實為重要,“精神扶貧”更要首當其衝。要宣傳教育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體諒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懷,自覺破除“等靠要”和“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消極觀念,引導他們樹立起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立志創業、勤勞致富、發奮圖強的拼搏進取意識,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化為強大的自身發展動能,靠奮鬥謀求幸福,靠奮鬥自立自強。

扶貧攻堅、脫貧攻堅是一項龐大的惠民工程和幸福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幹,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中紀委監察委也專門下發通知,未來3年專項治理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並把脫貧攻堅工作中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盲目決策、弄虛作假、數字脫貧、虛假摘帽等問題列為治理重點。 扶貧攻堅、脫貧攻堅是全國的大局,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是全黨全國全民的共同意志、願望和期盼,決不允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各種腐敗現象“攪局”。對扶貧領域的腐敗現象和各種不正之風,要瞄準靶向,露頭就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查一件、警示一片,營造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精準發力、科學有序的良好扶貧氛圍,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趕寫於9月22日清晨)

注:筆者堅持業餘寫作30餘年,為新華社新華網首批特約評論員、專欄作者;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新聞通訊、理論評論、雜文作品及文學作品經常在《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環境報》、《半月談》、《新聞戰線》、《中國記者》等雜誌;國內部分省級黨報、晚報和國家行業報;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臺灣新報》等媒體發表;出版個人新聞通訊、理論評論、文學作品集三部、65萬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來稿來信,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您的關注就是對扶貧工作最大的支持!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