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醫師節,獻給健康中國主力軍

「时评」医师节,献给健康中国主力军

今天中國的醫生們,將迎來自己的節日,國務院在去年11月3日批覆,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將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意味深長。去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這一天為標誌設立“中國醫師節”,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1100多萬衛生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而人們之所以尊重醫生,是因為醫生是生命的護衛。此次設立醫師節,旨在增強全社會對醫生的尊重。

設立醫師節,旨在讓醫患關係“和”一點。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永遠有忙不完的工作。浙江乾潭鎮中心衛生院外科主任葉美芳懷孕6個月仍堅持連續手術,走出手術室累得靠牆睡著。一張照片定格下這一瞬間,很多人稱這是懷孕醫生最美工作照,讚許中對醫護人員多了一份理解。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衝鋒在前的是醫務人員,迎接每一次與疾病的“短兵相接”,用醫生“危”換來病人的“安”。然而,他們的辛苦付出沒有得到社會充分認可。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體會到醫生的不易,醫患之間缺乏換位思考,缺少相互溝通,醫患關係就會緊張。實際上,當患者對醫生特別信任時,醫生會更全力以赴對待患者、處理疾病。和諧的醫患關係,增進醫患信任,保障的是醫患雙方的權益。

設立醫師節,旨在讓醫生“暖”一點。曾經有一位醫生說:選擇了醫學,就意味著走上了一條艱難坎坷的荊棘路。但當你走上這條道路,也會見到別人永遠無法見到的精彩風景。對於走上荊棘路的醫生,全社會都應對他們多一份呵護,多一點尊重。在很多人的記憶中,聽診器曾經是令人羨慕的職業象徵。如今,如果沒有合理收入和職業榮譽感做支撐,連醫生的子女都不願意學醫,醫生行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也將下降。隨著醫改向深水區推進,很多醫務人員期待有一份更體面的收入。目前,醫藥分開正在全國推進,讓醫生憑技術吃飯,建立可行的正向激勵機制,群眾將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設立醫師節,旨在讓執業環境“安”一點。近些年涉醫暴力事件屢屢發生,許多醫生成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就已經正式將“醫鬧”入刑,對擾亂醫院正常診療秩序的非理性行為說“不”,對涉醫暴力事件要從嚴懲處。今後,很多醫院將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調解或糾紛處理機制,降低患者與醫方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優化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老百姓才能安心地看病就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當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但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從供需結構看,當前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快速釋放,需求層次逐步升級,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在此背景下,當以設立“中國醫師節”為新起點,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好醫改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好醫改主力軍的作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夯實健康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