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今年能趕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今年能趕上嗎?

春節是新的一年的剛開始,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在懷著喜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時,也多了幾分惆悵,時間真的很快,一轉眼就又過了四季。這個時候,相比每個人都是歸心似箭吧,不管這一年有多忙碌,自己走到了多遠的地方工作,總會在春節前買好回家的車票,和親人團聚。

大家知道春節這天是有很多習俗的,比如吃餃子、貼對聯等等,但是大家知道不知道和春節有關的俗語呢?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過時了,只有生活在農村的老人才會說俗語。其實並非如此,俗語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哪一句俗語不是老人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呢?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用一下通俗易懂的話把道理講明白。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很有寓意嗎?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這句俗語,說的是“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

當今人的生活中,總會用到一些立法,這在國際上也都是通用的,這便是陽曆,中國規定的法定節假日都是按陽曆來算的。還有陰曆,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按陰曆來算的。我們先來看前半句俗語,這是按照陰曆來算的。

大家都知道,陰曆上有一些閏年或者是閏月,這是為了使日期平衡,這半句俗語就是在說閏九月很罕見,七年也不一定能見上一次。這裡的七年並不是準確的日期,而是在指很多年。

小編通過查閱日曆,發現閏九月只在1832年和2014年出現過,這中間相差了有上百年了,下一個閏九月在2109年,由此可以看出閏九年哪是七年難遇一次,分明是上百年才能遇上一次。

不僅如此,我國古代人民還創造出了二十四節氣,這就要說到後半句俗語了,它的意思是百年都難在春節遇到立春,也就是春節和立春重合了。一般的立春在農民眼裡可是一個好日子,這一天一到來,便說明萬物都快要復甦了,天氣也開始逐漸回暖,農民們就又會投入新的一年的農活之中。

也有人覺得春節和立春重合在一天,是一個好兆頭,說是雙春盈門。從日曆上來看,初一春輝在2038年出現,下一個就到了29087年,這哪是百年,分明是相隔了兩萬多年。

就像即將迎來的2019年,就是很特殊的一年,有的人覺得今年沒有立春,其實並不是,只是立春和除夕重合到了一起。這樣的日子在人們看來也是一個好兆頭啊,今年一定是一個好年。小編特別佩服古代人的智慧,他們創造的二十四節氣和陰曆,都是非常準確的,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