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人口流失大省,其根源在哪,怎样防止人口进一步流失?

躲在树下看蛐蛐



我国重工业建国之初主要集中在东三省 特别是黑龙江的的哈尔滨 、齐齐哈尔两地。具体原因可追溯到满洲日据时期 ,在伪满时代东北就被作为日本进攻东北亚的跳板而得到开发。随后苏联红军接收东北, 重新接通了远东铁路 ,大批苏联技术人员在东北帮着新中国建立了重工业基地。

建国后黑龙江凭借着东北雄厚的资源 ,带动了北方重工业空前的繁盛,并处于龙首位置。

而经济中心南移是在改革开放 邓小平发布南巡讲话后 ,东南沿海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轻工业技术急速发展 ,沿海地区逐渐取代了北方重工业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在中苏关系出现危机后,我国作出的最重大战略调整,即摆脱了苏联的扼制,同时融入世界之林获得前所未有高速发展阶段。
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开展东南沿海建设时期,急需各种建设物资,国家把黑龙江作为资源输出省份,是特殊时期不得而为之的必要牺牲,这符合当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家政策。

同时也是出于本土安全考虑,从清末至建国初期,数次外敌入侵都是以进攻黑龙江掠夺资源为目的,例如抗战时期日本占领黑龙江,利用其资源以战养战。所以让处于边境位置的黑龙江把资源全部安全转移是必要的、理智的。


在东南沿海经济腾飞时期,黑龙江一直作为“输血”单位,这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完成各项“输血"的硬性指标,作为一个省份已再无力量和精力发展本省经济,当东南沿海完成总体建设后,黑龙江资源枯竭各种以开采资源为生存的国企完成使命,其它工业却没有发展起来,是必然会出现的。在随后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各省自盈亏发展本省经济,黑龙江突然面对的尴尬局面,自身无力扭转是现实存在的。
黑龙江作为粮食生产基地的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少数农民中,黑省其他地区农民仍然处于地少的局面。因天气原因农民一年只能耕种一季,所以在实际收入上就远远落后于南方各省。

黑龙江城市工业落后就业率极低,大量失业城市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为生存集体走向南方,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发扬自力更生不怕苦不怕难的优良传统。

如今国家已高度重视黑龙江人口外流的问题,并制定“振兴东北经济”的计划,相信不久的将来,黑龙江人口外流的情况会有所好转。在那刻到来之前,呼吁全省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当面对歧视和挑衅时,不要生气,不要放在心上,做出过激行为那是犯法的傻事,咱可千万别干!保证健康平安赚钱回家才是最重要的,跟家人相比那些歧视你的人一文不值,时时刻刻多想想你的家人和孩子!


一人好人好梦成真


本人土生土长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就说一说家乡人口流失。

齐齐哈尔第一重型机械厂,厂区面积6.8平方公里,为亚洲最大的重型机械厂,中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基地,拥有中国第一台、亚洲最大的12500吨水压机,一车间是中国最大的装备车间,厂门前广场上由一重1969铸造的17.7米高毛主席像为中国最大主席像,拥有员工8万余人,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主流为山东及全国部分退伍军人。

东北重机学院,1960 年成建制独立办学,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 1978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原机械工业部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全国各地优秀学生向往的大学,1997 年学校整体南迁河北秦皇岛市,改名燕山大学。

其次,发电厂,炼钢厂,猎枪厂,化工厂,兵工厂,玻璃厂,,,职工还是来自全国各地。

农村人口不太清楚,但听老一辈人讲,几乎全是外省,黑龙江农村流失人口少,土地多,只要勤快,认干,生活比城市过的舒服。以上只是以点带面说一说人口来源。

第一批真正的流失原因,开始是省市级工厂工人开不出资,工厂倒闭,紧跟上的是大型企业开始下岗,你可知道?下岗,倒闭根本没有钱赔,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很多夫妻一起回家无生活来源,那几年人心惶惶,人们感觉天塌地陷,即使是八月,但心冷如冬日,连基本吃饭都成问题,人穷思变,挖空心思的找出路,这个时候沿海城市却迅猛发展,陆续人们一带一的出走,回老家,打工,有积蓄的做生意,可谁懂得陌生的城市那有自己一席之地,地域歧视,偏见,瞧不起,为生存一少部分人开始斗狠。


无论政策还是扶持,投资基本全在广东等沿海地区,类似于曾经涌入东北的父辈们景象,至于大家所说的东北天冷费用高,头脑不灵活,懒惰等问题,,都是无稽之谈,国企与私企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想转变思维,必须走出去,我在广东十几年,开工厂的基本是全国各地精英商人,无论什么工厂,都已经形成产业链,(声明,本人不是地域歧视),广东,沿海城市,夏如桑拿,冬日潮,太阳一出浑身湿,一年最少三个月以上梅雨季节,根本离不开空调,难道费用不高吗?起始就头脑灵活吗?国家给你平台,经过几十年发展与探索,已经形成了良好办事效率,人们的观念转变跟时间赛跑,懂得用全国各地人才改变城市,只有来过的人才清楚。



三十多年了,家依然还是老样子,微薄的工资却被人情世故套住,没有转变,还迷茫的走在国企思维路上,无论是出走安家他乡,还是没走的,却对子女转变,只想让后人有工作,有本事,未来有个安逸的家,所以不再牵强子孙回归。(二代人口流失)

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冬天旭日


我是江苏省盐城市人,从小就对遥远神秘的东北大地有浓浓的向往之情,一直想去看看,今年5月5日,我和老伴与其他4位骑友平均68岁的6个人,骑着6辆智能自行车从江苏南通一路骑到黑龙江,见识了东北大地的宽阔,见到了比我们江苏段的长江还宽,水流湍急的黑龙江,登上了抚远东极宝塔,黑瞎子岛,领略了俄罗斯风情。

今天在悟空问答见到了”黑龙江是人口流失大省,其根源在哪,怎样防止人口进一步流失?”深感兴趣,在这里想对这个话题说说我的看法:

我对黑龙江省具体人口流失情况不了解,但骑行在吉林通往哈尔滨的102国道上,国道两边的景色,与黑龙江骑友的交流,让我感知到黑龙江省与我们家乡比较近年来经济发展距离在拉大,有落伍现象,原来的工业大省很少看到连片的工业集中区,乡镇规模小,路上行人稀少,车辆不多,造成人口往南方流失不奇怪,对我影响最深的黑龙江的路,我认为黑龙江省的路是造成经济落后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102国道是建国初期所建北京至哈尔滨的主干道,我们从江苏出发沿204国道,202国道转入102国道一路骑过来,基本都是4车道加非机动车道。从长春市出发沿102国道骑了不远就到了黑龙江与吉林两省交界大挢边,这里离哈尔滨只有不到一百公里了,102国道突然变窄为2车道,非机动车道只有6/70公分宽,我们6个人想在黑龙江省路标牌下拍照都困难,只有一个人爬过路边隔离栏杆,站在路坡下拍5个人的侧面照。见图

这段路不光窄,因为京哈高速吉林至哈尔滨段在修路,进出哈尔滨的所有车辆都拥进了这一百多公里的102道国,伴着呼啸而过的大货车,骑在70公分”非机动车道”上的我们胆战心惊骑到哈尔滨,6个人都说以后再不走这段102。时隔2个月想想这路还心有余悸。

这段路建国初期就这么宽,东北大平原上的主国道,加宽没有施工难度,60多年没加宽,你经济怎么能加速。

要想富,先修路,祝愿黑龙江人民早日用上宽阔的路,不落伍,共走富裕路。


多多爷爷


您好,我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职工,想必我应该算是有发言权的,我将用没有数据对比、最剪短、最快捷、最易懂的大白话为您解读一下我们这里的人口流失状态。

常年高寒,户外运动就仨月

黑龙江常年寒冷,属于高寒地区,一年也就暖和个三个月,寒冷导致了中老年群体大量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于是乎就出现了黑龙江省三亚市的说法,大量的候鸟老人在寒冷的时节去了三亚,东北剩下的年轻人也因为各种困难而陆续的离开这里,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国企工作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就是国企工作是铁饭碗,坚决不能丢!可是在大庆油田,已经很多年没有涨过工资了,单位年轻人多,但是中老年的领导也多,年轻人的机会十分稀少,久而久之也就对生活和工作无望了。

工作生活,通货膨胀,年轻人亚历山大


工作很枯燥,每天各种忙,忙了一天回想一下貌似也没忙什么实质的东西,每个月发了工资,好像吃了几顿好的就没有了……,搞的每个月都紧巴巴的,奋斗了在奋斗,最终还是掏了父母的口袋买了台小车,回来后发现油加不起、保险上不起…,车天天放家里落灰。

介于这种生活状态,我感觉真心难过,都挺大的人了,还得啃老,但是不啃老又真心没办法,日子完全过不下去………


数码摄影百科


我是雪中风车,我来说几句。


首先得说,人口流失不单是黑龙江,整个东三省都是如此!投资不过山海关,这话并非虚传。作为地道的东北人,对此感受会更深一点。附近一所高校老师在课堂上对此更是直言不讳:黑龙江现在不是能不能留住人才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留住人的问题!一位哈工大毕业研究生对我说,他的同学没一个愿意留在黑龙江,都走了!


咱们横向比较一下,南方最好的单位是什么?企业,效益好的企业。黑龙江最好的单位是什么?行政事业单位,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单位。那么,黑龙江具有地方特色的许多企业呢?除个别国家直属大型企业外,卖的卖,黄的黄。


问题就是将不该卖的也卖了,不该黄的也黄了。恰恰是这种简单粗放的办事方式,将黑龙江有优势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给搞坏了。



就拿电影行业来说,现在的国内市场红红火火,外来资本接二连三来到黑龙江抢滩登陆,而黑龙江原有的电影业呢?却不战而败,整个地方电影行业全线崩溃,已彻底完蛋了!不是市场不好,不是资源没有,而是自己无能!


雪中风车


我是哈尔滨人 80年的 现在在广州14年了 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我每年都会回老家一两次 我老爸还在哈市 每次回去都感觉很亲切 可时间一长点就不舒服了 图片是哈市香坊区的一个老国营长 现在门面就只有这末一个柱子了 可就这样了 找厂里的人办事还一个个的牛比哄哄的 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 补充一下 没有工厂了 就只有一个小办公楼 有次做出租车 老司机问我从哪回来啊 我说广州 他就说挺好 但凡外面有口吃的都别会来 我也只能随口应几句

这些年 中国沿海地区的城市走的差不多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越网南经济的自由度越好 越往北 官僚的越严重 我在广州开的店一年都来不了一次查的 哈尔滨的恨不得查个800回 我问过好多一起做生意的南方人 对北方人有什么印象 说的最多就是 能喝 金链子 貂皮大衣还有就是抖音里的各种傻缺了 嗨 不说了 说多都是泪啊 还有就是打字慢 为什么不搞个语音回复的呢

最后我想说 我爱哈尔滨 希望以后我再说我是哈尔滨人的时候 别人就马上说你们那里的都能喝了 好像除了这个就没什么优点了 文采不好 没怎末上过学 删掉的字都比这些还多 海涵吧



有点懒私房蛋糕



黑龙江到底是不是人口流失大省?原来我们都被欺骗了?东北并不是就是人口最多的地区?谁是人口流失第一省?


东北人口流失被过度夸张

首先东北并不是人口流失的大省,只是这么多年东北经济一蹶不振,被媒体过度抹黑,黑龙江省更不是流失人口最多的东北省份。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有些地方因为生存力 水平偏底,吸纳 就业 能力不足,导致大量 人口外流至沿海 发达地区务工。那么在中国哪个地区是人口流失最多的呢?本文列出6大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

第六名,广西:人口净流出334万人。

第五名,湖北:人口净流出487万人。

第四名,江西:人口净流出518万人。

第三名,湖南:人口净流出650万人。

第二名,四川:人口净流出777万人。

第一名,安徽:人口净流出890.5万人。

看到以上这些地区,小伙伴们是否感到意外吗?东北竟然一个省份都没有!不信的话在看一张具有说服力的图,黑龙江政府网刊登真实数据!看下图。



虽然流失没有那么多人,但是黑龙江经济还是让人挺揪心的,如果继续低迷,人才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必定高人都愿意去一个待遇,环境更好的地方!防止人才流失的四点,

1.用最好的条件引进人才,

2.更加 开 放和宽 松的经 营环境,

3.实业兴邦,大力扶持企业的发展,

4.深挖掘本省的资源优势,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自有想不想改变,黑龙江也曾辉煌过,那又为什么不能再次腾飞呢?

分享热点热闻,你关心的话题正是我想说的,点击关注!你将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资讯,感谢有你。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霍伟光


有一篇民间故事说一只饥肠辘辘的老鼠到一个穷人家找吃的,因为实在太穷了,所以老鼠含着眼泪离开了。


这仅仅是一个关于贫穷的寓言故事,确给我们一个启迪,黑龙江的人为什么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赚钱,因为黑龙江人是含着眼泪离开的。
有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老鼠是因为无望才感到绝望,只好重新进行选择。绝望真的限制了老鼠对这个穷人的想象力。

其实,黑龙江人最注重家的感受,最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远离故土、抛家弃子的奔向远方。



我已经无需多说,大人老爷们一定要记住,当一个地方的落后的生活环境与发展环境使人绝望到看不到任何希望,那么就会像含着眼泪离开的老鼠一样去寻找新的希望。


侯哥农技在线


黑龙江是人口流失大省,其根源在哪,怎样防止人口进一步流失?

的确,这些年来,黑龙江省的人口外流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特别强烈的一个问题。

那么,黑龙江的人口究竟为什么会外流得比较多呢?其根源又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无外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下图为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照片)



第一、经济发展不景气是黑龙江人口外流最根本的原因

一个城市也好,一个省也好,能不能吸引人聚集,能不能让人们常年安居乐业,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好。纵观黑龙江省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黑龙江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森林大省、石油大省、煤炭大省,曾经吸引了大批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和务工人员,也就使人们在黑龙江这块“黑油油”的大地上繁衍生息,人口数量大增。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渐渐消失,加上由于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转型发展没有跟上,导致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景气,进而影响人们的收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二、气候比较寒冷是黑龙江人口外流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黑龙江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省份,常年平均气温偏低,尤其是冬季时间较长,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发展水平差距还不明显的情况下,黑龙江人甘愿“猫冬”在家过日子。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的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很快就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这时,作为黑龙江的人们,已经很不安分地在冬季里“猫冬”了,他们更愿意到常年气温适宜、环境优美的南方城市去享受着自己的人生。

怎样防止人口进一步流失?唯一的办法和对策就是振兴黑龙江经济发展,振兴黑龙江社会发展,缩小与南方发达地区的差距,让人们重新爱上美丽的黑龙江,让人们在“黑油油”的大地上过上富裕、幸福、快乐的生活!


润友


人口流失是正常现象,不光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也是一样,可以说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失是比较普遍的,其根源就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就业环境、生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发达地区要好得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东北经济发展落后,人口流失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些年表现突出一些。

东北人口流失表现在从北向南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具体的说就是生活在黑龙江、吉林的人大多往山海关以南流动,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

很多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的都是南方,或者是省内的省会城市,不论就业情况如何,只要能挣口饭吃就都不愿意再回到原籍,等站稳脚跟之后,父母也随之迁移,现在很多村屯出现了大量的空置房屋,留守的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就求亲戚给照看。

由于东北的经济不发达,决定了工资水平较低,这是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教育、医疗水平的差异,就让更多人南迁了。

黑龙江、吉林是农业大省,以基本的粮食输出为主,粮食深加工还远没达到一定的规模,由于没有多元化的工业,剩余劳动力没办法消化,就业压力非常大,这是人口流失的另外一个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不起来,造成了市县一级的财政收入可能都不如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供养的人口基本都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人员老化,又没到退休年龄,新增供养人口却又不断增加,更加加重了财政负担。

怎样防止人口流失,这是国家正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东北振兴还在路上,什么时候东北经济真的发展了,可能人口流失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