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复州城下——聚集着一群1976年老兵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题记:天文时间2019年1月4日21时08分,1976年从复州城入伍的老兵邵成家、冯恩尧、曲家旭、姜丕文、张世旭等,发起建立了“复县76年广鹿战友友谊共存”微信群,吹响了“集结号”……



久违的集结号声,

划过古老的复州城。

一群年过花甲的老头,

瞬间变成了复活的兵马俑。

从四面八方聚拢,

在战友的旗帜下重逢——

一样整齐的白发,

一样昂扬的激情,

一样笔挺的军姿,

一样炽热的魂灵。

这是一群1976年从复州城参军的老兵啊,

此时此刻,我们是多么年轻!

哈哈!“老兵不老,只是有些凋零”,

只要听到集结号声,

就是我们的重生!


成色十足的兵语如同沸腾的军营。

想起参军离家的时候恍似昨日,

晒晒当年的军姿个个玉树临风。

唠不完的军营往事让心潮澎湃,

讲不完的战友嗅趣令欢笑爆棚。

分明就是一个老乡战友的大家庭!



最难忘,兵之初,

依依告别复州城。

穿一身崭新的绿军装,

戴一朵鲜艳的胸前红,

摆一桌丰盛的古城老菜,

喝一碗壮行的复州老酒,

送一份月上梢头的缠绵,

应一声亲人的嘱托叮咛。

出征的行囊里,

装满了父老乡亲的期许深情;

千年的复州古城,

洋溢着青春报国的无尚光荣



1976年的春节刚过,

轰然作响的复州大鼓为新兵送行。

当古城墙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代之而来的是军旅生涯的憧憬。

一个新的生命场,

注定将我们的缘分链接一生——

同乘一列老火车,

同坐一条登陆艇,

同来一个广鹿岛,

同在一座新兵营。

老乡变战友,

同志加弟兄。

生活在海岛军人生活大家庭啊,

令我们欢欣雀跃、海誓山盟!



潮涨潮落,几度夕阳红。

寒来暑往,新兵变老兵。

黄海波涛洗涤了我们的青春,

蓝色国门锤炼了我们的忠诚。

以岛为家,以苦为荣,

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

“复州兵,没孬种”,

成为我们共同的遵行。

曾记否,

步兵比武,有我们复州兵的“兵王”;

高炮打靶,有我们复州兵的神勇;

通信业务,有我们复州兵的“尖子”;

作家群里,有我们复州兵的精英;

英模榜上,有我们复州兵的光荣;

文体骨干,有我们复州兵的“洪常 青”;

炊事员中,有我们复州兵的鼎鼎大名!

曾记否,

我们逢山开路,

“老铁山第一公路”由我们打通;

我们遇水架桥,

几十座军港码头成为黄海前哨的堡垒钢 钉;

我们国防施工,

涌现出一批批硬骨头英雄;

我们同守共建,

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鱼水深情。

回首往事,我们没有遗憾,

我们为曾是一名守岛军人而无上光荣!



43年过去,老兵老矣!

然而,复州城——广鹿岛,

却使我们的记忆永远年轻。

因为啊,

这是我们这群复州老兵的集体记忆,

这是我们这群复州老兵的青春象征。

它是两座历史的心碑,

永远铭刻着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历史走进了新时代,

我们这群复州老兵成了时代的光影。

“老头”成了我们的代名词,

“休闲”成了我们的老年经。

我们天各一方,却依然彼此牵挂;

我们目光淡远,却依然充满深情。

因为我们的心目中,

永远闪亮着两盏灯——

一盏是广鹿岛,

一盏是复州城。


2019年的春节前夕,

全国退伍老兵登记的队伍排成长龙。

队伍中,

闪耀着我们这群复州城退伍老兵的身影。

自豪吧!亲爱的战友加兄弟,

我们永远聚集在绿色的方队中!



(摄于1999年9月)

桑文武,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原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现任市记者协会副主席、市委党校特聘兼职教授,市委老干部局宣讲团成员。

当过3年下乡知青,1976年参军到黄海前哨,度过24年军旅生涯,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六次,荣获军区“为国戍边”金质奖章。

1999年转业到大连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多次获得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学习型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2015年,荣获辽宁省第四届“最佳读书人奖”。

担任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长近7年,亲身参与处置各种重特大突发事件900余次,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管理和舆论引导经验。尤其在2010年“7.16”重特大突发事件中,临危受命,不惧艰险,率领舆论掌控引导应急处置小组出色完成了媒体协调和应急宣传任务,个人荣获省二等功奖励。

从事宣传工作41年,勤奋好学,笔耕不辍,发表了5000余篇稿件和7部个人专著。(本文创作于2019年1月7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