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明年工薪階層個稅要這樣繳!中低收入可免稅了!

這兩天有新消息,我國個稅綜合制改革正式落地了!


個稅這事說了幾個月了,先是10月開始起徵點提至5000元,後是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意見徵集。

這次終於定了,還有新的扣稅方式也敲定了。

Part.1

從明年1月1日起,在個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和扣除“三險一金”的基礎上,將正式引入6項專項附加扣除。

與之前的徵求意見有些少的不同


以前只根據你的收入來納稅,現在也看個人支出了,家庭負擔越重,綜合稅率越低。

中低收入的群體,差不多可以免稅。

此外,新的個稅徵收方式還有一個不同點:我們的收入按年綜合納稅,但會按月進行預扣預繳。

公式: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抵扣額)×對應的預扣稅率-已預扣預繳稅額


計算過於複雜,一開始我是拒絕演算給你們看的,但或許會有好學的小夥伴呢~~

具體如下,有數字恐懼症的可以直接跳過

假設小A2019年每月工資10000元,年收入120000元,那麼對應的預扣稅率為3%。應納稅所得額為月收入減除起徵點5000元、扣掉“三險一金”約1500元后,如果有專項附加扣除的話,繼續減!比如家裡有個4歲的小孩子在讀幼兒園,那麼小A還可以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如此一來,小A每個月應預扣預繳稅額是這樣算的:1月:(10000-5000-1500-1000)×3% =75元;2月:(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 3月:(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如此類推......


心疼公司的財務小姐姐一下下。

Part.2

這次的稅改非常“個性化”,每個納稅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問題來了:

如何讓稅務機關知道自己該免除哪些扣除項呢?

一般來說,單位的人事/財務小姐姐會幫員工辦妥五險一金、稅務之類的事項。

如果小姐姐讓你填寫《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表》,你規規矩矩填好表格、籤個字交給小姐姐就可以啦~

但總會有比較特殊的情況,比如不想讓單位知道自己的隱私的,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彙算清繳申報時扣除。

還有按年扣除的項目,如大病醫療支出,也記得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彙算清繳申報時扣除。

提醒一下,明年起每個月的稅額是預扣預繳,如果一個納稅年度下來,算少了就要補,算多了的則會給你退回來。

打個比方,如果小B明年2月起從老家出來大城市租房工作,但3月才將相關信息報送單位,那麼2月的房租租金可以補釦,則相當於退稅給小B了。

Part.3

為免引起計算不適和方便群眾,國家稅務總局開發了一個手機APP,名字可以給一百分,就叫“個人所得稅”



因為這類工具註冊的時候會蒐集不少個人信息,所以大家一定要謹慎下載,認準“國家稅務局”5個字!

明年起,你就可以在這個APP上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在線填寫申報表、辦理在線繳稅等業務。

這個APP明確了有13項功能,我只劃重點:

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採集功能,可選擇年度申報時扣除,也可指定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申報時扣除;提供優惠備案功能,依法享受優惠;提供完稅信息查詢,電子完稅證明打印和下載功能;提供綜合所得年度申報功能;提供電子繳稅功能,對依法需要繳納稅款或綜合所得年度申報補稅的,可選擇多種繳稅方式快速完成繳稅支付;提供電子退稅申請功能,對依法需要退稅或綜合所得年度申報退稅的,可快速進行退稅申請;為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合夥人,提供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申報、年度申報、多處彙總年度申報功能;提供辦稅信息查詢功能,可以查詢本人的信息採集、申報、繳稅、退稅等業務辦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