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父母无意间的恐吓,让孩子远离了人生最需要的3类人

几个85后大学同班女同学聚会,在座的人基本都已经身为人母了,不少随着政策的开放也都生了二胎。自然,她们的话题都离不开一个中心——“宝宝教育”!

突然间,大家聊到了一个比较有趣、怪异的话题,想想还挺有意思,挺值得琢磨的。那就是,80后的小时候总会被父母恫吓,家长们为了很好地约束子女,通常会拿几个行业形象去吓唬孩子。但是,这些令孩子们害怕而远离的人群,往往是孩子们在今后人生长成过程中最需要的。

第1类躺枪的人:警察叔叔

“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快回家,警察叔叔开车过来了”…这样的话术对80后父母来讲,一定是再熟悉也不过了。有没有用?当然有!几十年后想起还身临其境,有没有害?大大的!让我们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力量——安全!

警察作为群众安全的保护神,是最应该被教育的应该是信赖,尤其是对社会群体缺乏判断力的小孩子。当宝宝们在室外遇到特殊情况时,最应该求助的就是警察群体,而不是刻意躲避他们。

第2类躺枪的人:医生护士

“再不睡觉,就让医生给你打针针,让护士给你喂药药”…大部分哭闹的宝宝在听到这句话后立马都会中止哭闹,没有哪个孩子是不怕疼、不怕苦的。这句话,又让孩子们无意间疏远了快乐成长的另一种基础保障——健康!

这类无意的第三方借力管束,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对健康的守护神们形成了抵触心理,淡化了“预防、救治”的理念,养成了“能拖就拖”的不良习惯,从而对健康造成了深远的不好影响。

第3类躺枪的人:班主任老师

“小宝,你要是再不吃青菜,妈妈就打电话告诉你们李老师”…家长们管宝宝管急了,就会搬出第三座大山来吓唬孩子们——老师。老师的躺枪,又让我们忽视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教育!

从表面上看,孩子们仅仅是受到了老师的约束。但从深层次去分析,这样无中生有的吓唬,会让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对老师萌发抵触心理,从而影响人生前20几年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这些“遭遇”一方面看很有趣,另一方面也颇具启发意义,作为85后的宝妈们,应该避免自己的00后、10后小宝再踏入这样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