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课时未带教案,被定为教学事故,对此你怎么看?

123147328335


据湖南《潇湘晨报》报道:

日前,记者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获悉,继狠抓学风、一次性清退 22 名补考不合格学生后,该校再放 " 大招 ",对教风开始动真格,并对未带纸质教案的 5 名教师按 " 一般教学事故 " 进行公开处理。

三水三心曾担任过教务主任,处理过教师无教案上课的事件,对这件事情,算是有一定的发言权。下面,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一,从学校层面讲:

我们知道,大学的教学纪律,从来都是一个“重灾区”,很多大学教师,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上。还有的人,甚至一年到头,很少进教室,即使进了教室,也是敷衍了事,更别说什么备课了!

其实,对一名教师来说,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认真备课,是一个教师基本的职业素质——教案都没有,教学效果乃至对教学的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这次,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教风开始动真格,并对未带纸质教案的 5 名教师按 " 一般教学事故 " 进行公开处理,是重振交锋的举措,不怕矛盾,敢动真格,实在是值得点赞!

2.根据情节区别对待,不能一成不变。

个人以为,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需要积极处理,但还是应该有所区别。虽然前期“三番五次开会强调”,但现代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如此迅猛发展,为何一定要用纸质教案呢?电子教案为什么不行?

再说了,是否有教师备了课,但没有带呢?如果能够马上提供出来,是否应该区别对待呢?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类似于“乱世需用重典,矫枉难免过正”,但对于大学来说,沉珂猛药,还是要有所区别,更显一所大学的人文关怀!

也就是说,备了课,没有带的和没有备课的,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没有备课的,应当加重处理;备课没带的,就应适当减轻处理。这样,才能让一个制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从教师层面讲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不知道上课连课都不备的老师,是什么心理感受。据我了解,上课不备课的老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以为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老师,这类老师,总以为上课,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备课,不一样可以上课吗?”其实,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在影响着学生,我行,我就可以不要工作纪律!

要知道,这种影响,往往对于学生是一种致命的影响!

另外一种,就是那种混日子的老师。没人检查,没人要求,没人处罚,就得过且过混过。这种老师,没啥本事,做什么事都不认真,对待工作缺乏基本的敬重——虽是极个别,但却是教师群体中的害群之马!

2.令行禁止,不要以身试法。

作为老师,作为一个有基本的职业素质的教师,遵守工作纪律,那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旦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出台,那就要遵守。我们知道,大学教师往往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但越是有独立思想的人,越应该明白:我们有保持自己独立判断的权利,但我们也有遵守大多数人赞同的规矩——民主的核心就是“我永远不会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试试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同理,你可以不赞同这种管理方式,但你不能违背这些被大家赞同的规则!

所以,这几位被处理的教师,但愿只是一时的粗心,忘记带教案进教室,更希望他们,本身是备了课的。否则,这就应经不是简单的教学事故,而应该涉及到的是师德问题了!


三水三心


上课未带教案被定为教学事故,通报批评这个事情啊,简直是有点欺负人了。这本来不是什么教学事故,这是领导的官僚作风。

怎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如果老师没有带教案去上课,那么是谁知道的呢?是谁发现的呢?是谁定为教学事故呢?这肯定是那些所谓的小官。那些人看着这个老师不顺眼,就找个茬儿,找老师的毛病,这也不是 ,那也不是。一点问题就上纲上线,不顺眼就通报,好像老师就是他家里的打工者,他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意怎么治就怎么治,其实这样的人骨子里是不尊重老师的,是不配当头目的。对这样的人也没有必要尊敬他。

其次,再说教案的问题。教案,有没有必要去写?有没有必要花那么些时间去应付检查?有多少老师是看着教案讲课的?年轻的老师没有上过课,或者是上过课的时间不多,经验不丰富,他可以写写教案,把这个该记的东西记在教案上,以免落下那些环节,遗漏那些主要内容,忘记那些该讲的东西。如果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已经教学好多年,写不写教案对她来说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如果写教案那也仅仅是给人看的。这样的教案写还不如不写,白耽误时间,白耽误精力。

第三,在一些学校里,有一些小头头给个棒槌就当针认。动不动就挥舞着大棒训斥这个训斥那个,让老师没有一点尊严,老师在他们面前唯唯诺诺,这样形成了一奴性习气,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是希望学生唯唯诺诺,他们老师身上有奴性,所以说也希望孩子如此,老师不能够顶天立地,那么他的学生也就没有浩然正气,此种状况,始作俑者就是这些以为是的高高在上的所谓的小官们。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不知诸君有这样的感受吗?


平原春秋


倘若老师只要上课没有带教案,就被通报批评,我认为这是本本主义,形式主义。



实际上,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对教材和大纲钻研的滚瓜乱熟,甚至连教科书都不需要,仍然能够系统的完整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这样尽管没有教案,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老师教学经验不足,也没有深入的钻硏教材,还没有备好课,即便是新教材也匆匆忙忙走进教室,这样教学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这种行为完全应该算教学事故,应该罚款。



所以,类似的情况,老师没带教案进入教室,但她讲课效果很好就不应该当成教学事故进行处理。反之教学效果很差,就应该按教学事故对待。



可见,处理的标准,应该以课堂实效作为根本,不应该以教案的形式来定,有些老师,即便带了教案,没有按计划来教学,那么带不带教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大家说呢?


文轩阁


教师上课前必须备好课,备课的内容就叫课时教案或课时计划,到了上课时这个计划需带上不需带上就要因人而异了。

一、有的教师,因为在写教案时,参照其他人写的教案内容的部分较多,或者因记忆差,怕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忘记教学中的知识内容或时间计划或连接等,所以在上课时就带上,以防讲课时混乱。

二、有的老师,因为经验丰富,记忆较强,写下教案后,将之背下,到了上课时就可得心应手地讲课。

如果说上课必须要带教案的话,针对上述前者是有必须的,但是,针对上述后者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带了教案也只是搁在讲台上摆样子。面对现在的教育,有许多要求是老师们无法理解的,我曾记得,过去有一段年月,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要求老师们写好教案后,应该把所写的内容全记于心,不可边讲课边翻教案,因为边讲课边翻教案有时会造成“冷场”和“脱结”。那时候,只有那些教育上的弱者才会“照本宣科”。写到这里,我认为:上课带教案与不带教案并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只有课讲得好与不好才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如果作为学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的常规工作检查的话,只能检查有无教案就行了。


山叶叶


因老师上课未带教案,就被定义为教学事故,给予通报批评,如果内部管理有明文规定,那就按规矩处理。但个人认为,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未免脱离实际。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一篇好的教案内容清晰、节奏鲜明、突出重点,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教案就是摆设。除了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有经验的老师不会将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案,也不会看着教案来开展教学。很多老师的教案形同虚设,有些教案抄袭完成、有些教案多年不变,教案更多的是为了检查而准备。

现在很多老师讲课都以来ppt ,甚至离开ppt不会讲课,教学的形式化明显,但内容显得比较空洞。认识一位大学老师,上课从来不用电脑、不拿课本,一支粉笔在手,课堂就是娓娓道来,重点知识有漂亮的板书,犯困节点有幽默的话语。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老师。


入青0601


因为没带教案,就被定为一般教学事故,就被批评,领导可真教条。

讨论这个问题:上课有必要带教案吗?

我本人认为,不需要,不必要。因为:

一,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时,学情,教材而精心准备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是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具有提前性和独特性,老师上课前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老师上课不需要,不必要带教案。

二,教案是预见性的一种课前准备,是一种可行的课堂设计,而课堂是这个设计的实践,所以,课堂具有可变性和灵动性,除了需要教师的叙述能力外,还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看教案上课,不可能照本宣科,因此,老师上课不需要,不必要带教案。

三,课堂设计除了教案外,大部分老师会制定精美的课件,还有的老师喜欢在课本上写的密密麻麻的,是另一种备课形式。所以,老师上课不需要,不必要带教案。

总之,课堂具有多样性,实用性,灵动性和艺术性,这都不是带教案上课所能实现的,又何必那么教条。

当然,教案是必须要写的,它是完美完成课堂的基础。


空谷幽兰27


一位老师,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年级包括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的老师,如果他上课还需要照着讲义来讲课,那么这位老师一定是对他所教授的这门课极其不熟!

而如果是这样的一位老师来教我,我是不屑于跟他学的;如果这样的老师来教我孩子,我是不信任他能把课讲的好的!

既然要求是“必须带纸质讲义”,那么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这种要求就是“允许教师读讲义”是吗?

什么?

不是?

那么带讲义的目的是什么呢?

忘了的时候看看?

不会的时候看看?

错了的时候看看?

又或者是作秀?

我实在搞不懂这所网红学校(我就不提这所学校名字了,前几天这所学校才出了另外一起作秀的事儿)领导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能搞到的东西只有满满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一直以来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老师们他们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我几乎没遇到过一位还需要“读稿”的教师,即便是一位新人,他也能够做到完全不需要看一眼讲义什么的。

我遇到过好几位老师,连教材第几页在什么位置第几行写的是什么都能轻松的告诉我们,他们还需要带“纸质讲义”吗?而我最极品的高中时候的历史老师,他不但不带讲义,就连课本都不拿,他说了,这书让我们自己当故事看就行了,他不用,他自己用他以及对历史的研究来给我们上课,别说教材、讲义了,连张纸都不带!现如今人家是校长了。而那几位老师现如今调到各个学校不是主任就是校长的。

恕我直言,一位教师如果一门课是他第二次教的时候,他还需要带着讲义,那么这门课就不如自学得了!因为这种老师一定仅仅是把教材上的内容抄到了备课本上,然后再照着备课本读而已!

知道什么学校这种老师最多吗?

呵呵!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讲出好课,而教案只是一个形式,多少优秀的教师不论带不带教案,都可以上讲出高质量的课。因为他们心中有教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才能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不牢,讲课时,可以偶尔看看教案,但是不可照本宣科。只有那些根本不备课就上课的情况才属于教学事故。

教案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应该局限于传统单一的纸质教案,形式上也应改革了。现在普遍运用的是电子教案,而我最佩服的是一位教师的书案,他在教材上写出教学思路和重点,有圈有点,标注出每个环节,甚至写出了每节课后的反思,形成实用的书案。教学几年,这本教材越来越厚,不仅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还粘贴上许多新的资料,这位老师感慨地说:“我不愿意换新教材,只用这一套,这是我讲课时离不开的宝贝。”

这位教师将他的智慧和心血,将丰富的教育经验凝结在一本书上,这才是实用的教案。


远方老师在美国


没有吧,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师,根本不需要这些,课本内容了如指掌,内容分析字字珠玑,前后章节贯通始终,无论是为了普及知识还是应试教育,都给学生极大的启发,不是我非要说的老师多神一样,因为我就有这样一个历史老师,他现在已经退休了,70多了吧,我上学那会儿,他已经从前历史教育30年了,我是农村的学生,他是从事农村教育的老师,但是他的水平远远超过了现在有的研究生毕业出来的老师,后来上高中 甚至大学,大学的老师念PPT啊 ,说实在的 真是没法比 我真的很佩服他。所以有教义有如何 没有又如何呢


1214201262


主动来答一下这题。

要求必须带教案,却又不可以看教案。

想想看,是多么矛盾的要求。

可是,你敢不遵守吗?

没查着你,算你幸运;

查到了,就是教学事故;

才没有人管你讲的好与不好。

书生从上小学就知道

教导主任,就意味着是教学能手

就意味着此人非常懂得教学

而今~~~

还是不说了吧。

回到此题,书生觉得,

教案不是为了让老师看,而是为了让检查的人看

检查的人,能看到你脑子里的教案吗?

看不到吧,那不就是没有教案

没教案,不就是没有备课吗?

没有备课,当然就是教学事故了!

完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