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时,攻打的敌人是谁?

暗黑系魔法少女


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大概在公元五世纪左右。当时中国北方正处于北魏的统治阶段,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抢掠,中原百姓,不堪其扰。



于是朝廷为了解决边境问题,决定征兵打仗,当时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这便是花木兰替父充军的故事!

所以,当时花木兰从军攻打的是北方的柔然人!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等。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大概活跃在南北朝时期。



至于其起源,《魏书》当中说它是东胡和匈奴的后裔,还说它是先世源于出于大魏,也就是说柔然是鲜卑的一支。当然,还有东胡、鲜卑、塞外、杂胡等等诸多的说法。

柔然这个部落应该是鲜卑、匈奴、突厥等等许多民族和部落柔和组成的,反正多效合一的混合品种。



柔然族于5世纪至6世纪达到兴盛,势力北到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达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达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服属了天山南路南北两道诸国。

公元402年,社仑建号为丘豆伐可汗,建立了柔然汗国。柔然汗国经常对北魏用兵,夺取所需粮食和物资,成为了北魏北方的一大威胁。



于是两国在公元五世纪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从社仑、斛律至大檀的20余年间,柔然几乎每年要袭击北魏北方边境。北魏也发兵北伐,乃至亲征或巡边,并在沿边加强屯田和设置军镇,屯驻重兵,拱卫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讨灭赫连夏、北燕、北凉的过程中,七次分道进攻柔然。

花木兰从军应该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在与北朝相持百于年之后,柔然汗国最终为新崛起的突厥而攻灭,柔然这个民族也因为国家的消亡逐渐与鲜卑,汉人等融合同化,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白话历史君


在讨论花木兰的敌人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花木兰应征入伍,到底是在为谁打仗?

如果木兰一方的身份清晰了,她的对手的身份也就自然明确了。

首先,《木兰辞》中同时出现了“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等诗句。

木兰的君主是兼有可汗、天子(Khaqan)双重身份的人,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位公元5—6世纪的北魏君主。

事实上,早在公元4世纪,可汗一号已存在于慕容廆时期的鲜卑诸部间。在讲述北魏拓跋氏先世的《嘎仙洞铭文》中,更是明确写有“皇祖先可寒”的字样,可寒即可汗是也。同时,北魏君主也接受了中原皇帝的身份,如《魏书·序纪》记“文皇帝,讳沙漠汗”就是典型案例。

其次,按照《木兰辞》提供的几处地名,包括“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等等,黑山、燕山都在内蒙古中部,这一地区是北魏与柔然人多次战争的主战场。

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朝廷更是曾三次大规模用兵柔然,是为“可汗大点兵”的实际背景。

除此以外,为了抵御柔然的侵略,北魏特地在平城周围设有六镇。花木兰很有可能就是一位来自六镇的军户女子。

总而言之,花木兰可能来自北魏六镇,她替父从军攻打的对象可能是柔然。


HuiNanHistory


《花木兰》是一首脍炙人口叙事诗,它描写花木兰代父从军,英勇杀敌的动人事迹。花木兰的故事也被改编成戏剧、影视在民间广泛传送。那么,花木兰攻打的敌人是谁呢?这就需要我们剥丝抽茧,于迷雾中坚轮廓,于平淡中见神奇。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所谓的北朝就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大约在公元420到公元589年。北朝先后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它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建立政权,所以《木兰辞》才有“可汗大点兵”的诗句。

而花木兰生活的年代最有可能是北魏时期,因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北方控制力减小许多,不显山不露水的柔然逐渐在蒙古族强大起来,并时常进攻北魏的边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魏政权征兵讨伐柔然。北魏是个少数民族政权,依然沿袭全民皆兵的传统,所以才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诗句。由于花木兰的父亲年迈,她又没有长兄,不得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这一仗一打就是十年之久,很是慷慨悲壮。诗中也对此作了形象描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胜利归来的两句诗,也验证了她攻打的敌人是柔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按理说天子是汉族皇帝的专称,鲜卑人怎么会用这样的称呼!这正是孝文帝推行汉化的结果。由此可以推论出花木兰所处的年代应该在孝文帝时,或者稍后一些。

宗上所述,花木兰攻打的应该是柔然。不管怎么说,花木兰已经成为巾帼英雄的代名词,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花木兰按照课本里讲的,应该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她住的地方离黄河不远,他们的统治者不是皇帝是可汗,结合这个看她应该是北魏人。

另外花木兰对骑行装备很熟悉,身为一个女子不经训练就可以骑马奔赴前线,她应该是个鲜卑人,结合她家已经有了固定的居所,还会养猪来看,很可能是孝文帝推行汉化后的鲜卑人。

花木兰打仗的地方在燕山一带,当时柔然风头正劲,常和北魏有冲突,她应该就是和柔然在打仗,而且打了很多年,之后花木兰和战友们迎来了一场比较关键的大胜仗才得以退役。

当时北魏为了抵抗柔然,在北方建有长城和六个军事重镇,花木兰作为一个戍边官兵,她可能在镇上有自己的居所,没事就是日常劳作,有战争就马上去打仗,所以没有被人发现是女扮男装。


神经叉


古典诗歌《木兰辞》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受到历代人们的传颂。然而对于木兰其人其事的传说非常多,孰是孰非,至今仍无定论。


有人说木兰是宋州(商丘)人,也有人说是黄州人。有的认为木兰姓魏,有的说姓宋,而多数人认为姓花。有人考证“木兰"是鲜卑族姓,因而断定木兰是鲜卑族人。北魏人矫健尚武,骑马射箭成为风气,不仅男人如此,女人也一样。

《木兰辞》产生于北魏,其历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御柔然入侵的反掠夺战争。作者在诗中不仅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忱,也通过弃官还乡表现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



柔然是北方继匈奴和鲜卑后崛起的一支游牧部落,游牧区域位于北魏的北部,主要位于今蒙古国和贝加尔湖一带,西抵阿尔泰山西部,东达鄂尔古纳河。天气不好时靠劫掠度日,因此时常南下抢掠。木兰就应该是生活在北魏境内的女子,替父从军抗击柔然。


柔然在历史中存在时间极短,不久后就被柔然人称为“锻奴"的突厥所灭。


行云流水1437995


“可汉大点兵”,证明花木兰是胡人,打的是汉人。



岭南人士叶生


在隋唐演义里有提及花木兰,他是罗艺长子罗成的妻子及大姨子。当时花木兰投军的对象是窦建德,由于窦建德建立过夏国,所以窦建德也算当过皇帝的。当时窦建德在北方建立政权,受到了来自北方突厥的威胁,突厥的王被称为可汗,突厥进攻窦建德,窦建德就组织兵力去抵御突厥,花木兰就是这个时候从军的。

花木兰当时是给窦建德的女儿当侍卫的。花木兰的女儿身实际上很早就被窦公主识破了,只是没有声张而已,窦公主是轻文好武的女中豪杰,十分赏识花木兰,才会一直把她带在身边,这也就可以理解为啥花木兰住军帐十几年都没有被识破身份的原因,因为她住的是公主的营房。

后来,窦建德跟罗艺有冲突,双方曾爆发战争,罗成便是在这个时候与窦公主相识的,双方在交战中蹦出了爱的火花,互相射箭为誓。不过呢,窦公主却突然身染重疾得病死了。临死前不想有负于罗成,便把那把箭交给了花木兰,让她代替她去嫁给罗成。所以花木兰就这么被罗成给娶走了。后来花木兰回娘家省亲的时候被地主强行霸占,宁死不从自尽死了,罗成大怒带领燕云十八骑屠城,后来罗成又娶了花木兰的妹妹花又兰,两人幸福到老。


优己


花木兰

当年,

代替

她父亲

从军

之时,

攻打的,

是,突厥!!




猴哥给你答案


花木兰替父从军打的是凶奴。


韩先生97727


花木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人,老家是河南商丘虞城县。

抗击的是柔然。

柔然是蒙古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又没有民族文字来记载传承文明,具体是匈奴还是鲜卑的后代谁知道呢?